美光证实年底关闭国内内存设计团队:专注闪存技术
日前有消息称美光将关闭位于上海的 DRAM 内存设计团队,并给 40 多名核心技术人员提供移民美国的待遇,现在美光方面已经证实停止内存设计团队。
据媒体报道,美光声明表示, 将在未来一年内关闭公司上海设计中心的 DRAM 工程组,预计这项工作到 2022 年 12 月将会完成。
美光补充说,上海设计中心今后将专注于开发 NAND 和 SSD 技术。
此前消息称, 上海的设计中心约有 150 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约有 40 名核心技术人员可选择移民到印度或者美国办公。
除了该团队,美光上海研发中心还包括销售、测试等多个部门。
另外,美光目前在西安的工厂也不会发生其他异动,该厂主要开展集成电路装配与测试以及 DRAM 模块制造。
发改委: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力争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以稳定的经济运行态势应对各种挑战。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及时研究提出振作工业运行的针对性措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苹果优先生产iPhone 13系列,iPad交货期最长达63天
新的数据显示,由于全球芯片短缺,苹果正在优先考虑 iPhone 13 的生产,iPad 的买家不得不等待最高长达 9 周的交货期。
正如苹果 CEO 蒂姆-库克所言,虽然在全球芯片短缺问题上,苹果公司总体上能够比大多数公司做得更好,但该公司也不得不选择削减 iPad 的生产。现在新的数据表明,这种情况仍在继续。
日经亚洲一直在跟踪 iPad 的交货时间信息,截至 2022 年 1 月 28 日,其 64GB 的版本在包括美国、中国和日本的 25 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等待时间为 50 天,这比去年 12 月的 55 天有所改善。
然而,50 天只是平均数,据日经亚洲报道,在菲律宾购买 256GB 太空灰 iPad 的买家需要等待 63 天。在马来西亚,同型号的买家需要等待 54 天。
重要的是,日经亚洲的数据还显示,iPhone 13 的等待时间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一些未指定的机型的等待时间约为 10 天,而在 2021 年末,这一时间曾超过一个月。
电管家完成A+轮融资,朱雀投资、国网英大等联合投资
电力管理服务平台电管家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朱雀投资、国网英大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南网资本。
据了解,电管家是一家电力管理服务平台,以客户为中心自主研发“电管家”各类管理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电力能源托管变电站24小时运维、全天候抢修、供电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及分布式能源并网、储能技术运用和售电服务。据不完全统计,电管家所属领域先进制造本年度共有7笔融资。
冬奥点亮的氢能赛道,看看高瓴、IDG、普洛斯怎么投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开幕式上,主火炬的点燃永远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而本届北京冬奥,作为历史上首个“碳中和”奥运赛事,也首次选择了氢作为燃料来点燃主火炬。众所周知,氢燃烧的时候只产生水,不会排放二氧化碳,达到真正的零碳、绿色、可持续。
作为最清洁环保的能源,氢能在此次冬奥大放异彩。除了被选用作火炬的燃料,冬奥赛事的服务用车中,还将有1000辆氢能源汽车是示范运行,并为此配备了30多个加氢站。事实上,氢能源被喻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根据国际能源署2020年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球占比将提升至20%-25%。
在双碳目标带动下,过去的2021年,新能源是投资机构们争相入场的最激烈领域,而放眼未来世界,能源革命同样是目之所及最大、可能也是最漫长的产业。去年,全球机构在新能源及其产业链上的投资超过了5000亿美金,这一数字在今年显然只会更多。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12月,约有85个氢能源燃料电池相关项目完成了融资,总金额超过1800亿元。相比新能源中高热的风、光、锂电等产业,氢能源燃料电池等相关产业得到的社会资金关注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显然,北京冬奥无疑也会让这一细分跑道被更进一步点燃。
其中,燃料电池技术是氢能利用的最佳手段之一。唐锋能源、重塑科技、捷氢科技、氢晨新能源、锋源氢能等早期创新企业于过去几个月均获得了融资,支持这一行业的投资机构集中在高瓴创投、IDG、普洛斯旗下的隐山资本、光速中国等几家中。
以唐锋能源为例,成立于2017年的唐锋能源是一家致力于氢能燃料电池“心脏”膜电极研发和量产的科技创新企业。去年,唐锋能源制造销售车用燃料电池膜电极近30万片,为国内主流燃料电池电堆及主机厂提供国际一流的膜电极产品,同时获得了高瓴创投、光速中国等机构的投资。
在唐锋能源创始人章俊良表示高铂载量、高成本膜电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推广的关键技术瓶颈。铂是目前最优的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但铂为稀有金属,全球的总储量只有几万吨。唐锋能源将技术创新的重点聚焦到“如何将原材料的用量减少”,即“低铂”,经历近十年开发,通过对燃料电池低铂合金膜电极微观传质、电荷传递、材料衰减等方面的理论突破,解决一系列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完成了高性能低铂膜电极的研发。
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并将其超越,是唐锋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高瓴对于新能源的投资标准。在新能源的大航道里,除氢能外,高瓴还对动力电池、光伏、储能等领域前沿技术进行了重点布局,覆盖新能源车产业链、新型电池材料、风光电储能系统等方向。从阶段上来看,投早、投小、投牛人,是高瓴创投鲜明的投资主题。在投后赋能方面,高瓴拥有DVC(深度价值创造)包括精益管理、数字化、人才输送等全套服务包,凭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长期深耕,可为创新企业广泛对接客户、链接生态,“与创业公司组成一个共同项目组”。
氢能领域另一频频出手者则是老牌资本IDG。IDG除与高瓴合投了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重塑科技外,还对氢晨新能源、捷氢科技等电池企业进行了投资。据透露IDG资本从2006年起关注电池和电池材料,思路在于电池一方面可以承接光伏、风电等去碳化一次能源所产生的电力,另外则是相信未来很多的电器和电子工具将会可移动化,不同技术路线、不同规模大小的电池所被需要的领域甚至会远远超过新能源车范畴。
随着冬奥开幕,氢能产业也成为虎年新能源第一个“风口”。产业火热,政策是关键要素。2016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先后出台了包括《“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等多项战略规划和政策,推动氢能产业向前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达成碳中和的道路上面临重重挑战。氢能源作为最清洁的能源,在应用方面场景方面极为宽广,供热、工业、建筑、交运等高排放量的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深度脱碳的属性注定其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