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4

绝味食品入股鲜生活冷链物流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绝味食品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股东,同时企业注册资本增至约7592万人民币。 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孙晓宇,经营范围包括货物专用运输(冷藏保鲜);供应链管理服务;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服务等。 据悉,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城市仓配冷链供应链服务商。
展开

资本看上国产润滑油新材料,亚培烯完成1.5亿A轮投资

亚培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已完成1.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龙盛集团和华峰集团等公司共同投资。亚培烯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茂金属聚烯烃产品、全合成液体新材料工艺研发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本轮融资,亚培烯将用于年产1万吨聚α-烯烃(mPAO)基础油原料工厂的建设,加速IPO布局。
展开

洛奇健康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杭州广润资本和上海坚木资本联合投资

医学检验产业数字化企业,北京洛奇健康科技产业集团(以下简称“洛奇”)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杭州广润资本和上海坚木资本联合投资。 本轮融资将用于数字化医学检验和新技术项目研发、区域临床检测中心连锁化发展及国际化收并购等业务落地。 洛奇集团是一家基于数据驱动的AI+医学检测连锁服务商,现有近十家实验室分布在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实验室面积约20000平方米。旗舰机构--北京洛奇医学检验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5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检验医学研发中心孵化的集中检测中心,拥有美国CAP认证和ISO15189双认证, 检测项目2000余项,业务覆盖病理,临床检验,分子生物,微生物,生物分析等领域,其中与美国著名CRO公司PPD的长期合作,为国际头部数十家药企提供药物研发检测服务,曾收获国际著名媒体,包括路透社的长篇报道。集团应用国际先进的数字化医学检验端到端的经营模式,为区域医疗机构数字化赋能。
展开

德心智能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国润资本领投

初创企业德心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以下称“德心智能”)近日完成了千万级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润资本领投,上汽美国资本跟投。 德心智能成立于2020年6月,是一家致力于毫米波雷达产品研发的方案供应商。自成立以来,德心智能已经推出了60GHz毫米波雷达模块、 77GHz-81GHz毫米波雷达等产品,并已在辅助驾驶、智慧交通、家居养老等行业落地。
展开

华人大师课视频平台答岸完成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开创全新教娱新领域

华人大师课程视频分享平台——「答岸」大师课宣布已连续完成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母公司名为“大师集团”。由来自于前TVB主席陈国强博士、太盟(PAG)投资集团单伟建博士、维信金科董事长马廷雄先生、CSI资本策略主席钟楚义先生、建银国际首席投资官任弘立先生、PBI邓燕敏先生、大正资本创始人陈惠仁先生及黑蚁资本创始人何愚先生等等联合投资,Pre A轮加入了中国香港代表资讯科技界的立法会议员邱达根先生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大师IP视频课程内容摄制、线下课程开展、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方面。
展开

白海科技完成数千万融资,推进AI智能开发平台研发

近日,专注提供新一代AI开发生产平台的白海科技宣布完成由真知资本领投的数千万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AI智能开发平台IDP(Intelligent Development Platform)的加速开发、完善和推广。
展开

新东方接连成被执行人,新东方再被执行12万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再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26066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天前,该公司曾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38510元,执行法院同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展开

谢楠入股吴京关联合伙企业,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目的地文化传媒(海南)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合伙人谢楠,同时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由吴燕变更为谢楠。该企业成立于2021年9月,经营范围包括电视剧制作发行;电影放映发行;文化娱乐经纪人服务等,由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吴京个人独资海口十咤文化工作室等共同持股。
展开

探路者正式入股半导体公司北京芯能,持股比例6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芯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国域科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退出,新增股东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芯奉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北京芯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注册资本2503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金镇赫,经营范围包括封装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光电显示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研发、制造等。股东信息显示,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60%。 2021年9月,探路者曾发布公告,公司将收购北京芯能60%股权,交易完成后,北京芯能将成为探路者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展开

宁德时代正式入股永太高新,后者系锂电池电解液材料生产商

天眼查App显示,1月12日,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 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严永刚,注册资本3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据悉,该公司系锂电池电解液核心材料生产商。此前,永太科技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永太高新的股东平潭盈科恒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将持有的永太高新25%股权以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宁德时代。
展开
2022-01-13

B站入股炎魔网络,后者经营范围含动漫游戏开发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炎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增至约133.33万人民币。上海炎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崔荣,经营范围含软件开发;动漫游戏开发;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网络文化经营等。
展开

“西湖欧米”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西湖欧米(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倚锋资本和老股东高瓴创投共同领投,幂方资本、老股东高榕资本和西湖科创投跟投,融资资金将继续推进蛋白质谱驱动的体外辅助诊断(IVD)产品和AI制药产品的研发。西湖欧米成立于2020年7月,致力于开发和应用以蛋白质谱为主的多组学技术。
展开

马斯克承认特斯拉进军印度仍困难重重

马斯克周四在回应一位用户关于特斯拉进军印度的计划是否有任何进展的问题时表示:“仍然在面对来自政府的大量挑战”。马斯克和印度政府之间的谈判已持续了数年,但在是否在当地建厂以及印度的进口关税等问题上的分歧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展开

受天津疫情影响,大众、丰田部分在华工厂暂时关闭

从大众中国方面获悉,受天津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工厂和一汽-大众天津工厂已于本周一关闭。两家工厂的所有员工在本周已进行了两轮核酸检测,目前正在等待检测结果。大众中国表示,希望尽快复产,弥补生产损失。此外,一汽丰田方面确认,受此前两日全员核酸检测影响,其位于天津的工厂已暂停生产。
展开

寒武纪成立信息科技新公司,注册资本1亿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寒武纪(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在,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硬件销售;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展开

微软已经停产全部的Xbox One系列游戏机

据媒体报道,微软已经停产全部的Xbox One系列游戏机。
展开

蓝晶微生物完成累计15亿人民币B系列融资,加速落地「T型」发展战略

2022年1月10日,国内合成生物学赛道领跑者蓝晶微生物(Bluepha)宣布完成B3轮融资,至此B系列融资总额已达15亿人民币。蓝晶微生物B3轮融资由元生资本(Genesis Capital)和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混改基金)共同领投,中平资本、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中州蓝海跟投,现有股东峰瑞资本、碧桂园创投、高瓴创投和三一创新投资等继续追加投资。 此前,蓝晶微生物分别于2021年2月和8月获得累计近7亿人民币的B1轮和B2轮融资;B系列融资资金将会用于生物可降解材料PHA规模化生产设施的建设运营、工业4.0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SynBio_OS的开发部署、以及再生医学材料与工程益生菌等新产品管线的研发落地。 蓝晶微生物(Bluepha)由北京大学张浩千博士和清华大学李腾博士于2016年创立,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术从事分子与材料创新的企业,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帮助消费品、食品、医疗、农业和工业等众多行业的B端客户在行业内开展差异化竞争。 2022年1月1日,蓝晶微生物首个产品管线——生物可降解材料PHA的年产25,000吨「超级工厂」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正式开工建设。蓝晶微生物在菌株研发、生物转化、分离纯化、材料改性等PHA相关技术链的各个环节均有丰富的技术储备与知识产权布局,产品性能已通过了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客户的验证,并获得了多家企业的订单和意向订单;同时,蓝晶微生物已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多个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持续拓展PHA的全球市场。 蓝晶微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浩千博士认为,合成生物学的产品创新链条极长,蓝晶微生物在PHA的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过程数据和工程经验,公司通过自动化、数据化等工业4.0技术要素对这些数据和经验进行沉淀,并在后续新产品的研发落地过程中复用,由此形成的飞轮效应将是蓝晶微生物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此,蓝晶微生物建立了一支由机器人、软件开发、机械电气、大数据和合成生物学等不同领域资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开发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SynBio_OS,目前已部署柔性自动化实验平台(BlueArk)、超高通量发酵平台(AutoFarm)和智慧云端数据系统(CyberFarm)三部分。预计未来3年内,SynBio_OS能够将蓝晶微生物的单个产品完整研发周期在现有基础上再缩短70%。 蓝晶微生物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李腾博士透露,在既有技术之外,蓝晶微生物正在研发能以生物废弃物为原料、高效合成PHA的工程菌株及配套的生物转化与分离纯化工艺;公司将依托盐城滨海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绿色能源优势与生物原料的资源优势,打造示范性的合成生物学「零碳产业链」。除PHA外,蓝晶微生物正在围绕再生医学材料、美妆新功能成分、新型食品添加剂、工程益生菌等应用方向快速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并在商业模式上探索新的路径,构建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的创新生态。 至此,蓝晶微生物一横一纵的「T型战略」已经落地显现,「横」为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SynBio_OS,「纵」为生物可降解材料PHA及通过研发平台实现落地转化的其他产品管线。这意味着蓝晶微生物向「1个超级实验室+N个超级工厂」创新综合体的发展目标又迈进一步,开启持续赋能合成生物学价值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价值主张的新阶段。 元生资本创始合伙人彭志坚表示:生物行业的底层技术在发生快速迭代,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元生看好致力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生物科技公司;蓝晶微生物是国内领先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其PHA可降解塑料的规模化生产有明显进展,同时构建了特色的高通量自动化平台,以平台分子为基础拓展至护肤美妆、消费品、医疗健康等领域;浩千、李腾团队有出色的学习能力、将创新技术产业化落地的毅力与决心,和引领新一代生产方式变革的使命愿景。 混改基金表示:合成生物材料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有望快速成长。蓝晶微生物致力于研发、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材料,同时为客户提供合成生物技术解决方案。其主打产品PHA材料在生物基分子和材料领域的规划和布局符合国家「禁塑令」、「碳达峰碳中和」和「绿色制造」等政策以及「新材料产业发展」等战略,混改基金希望长期支持蓝晶微生物助推「碳中和」和生物基绿色新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中平资本CEO、创始合伙人吴斌博士表示:蓝晶微生物具有通过合成生物学产业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远大愿景,打造了高效科学的全栈研发平台,搭建了丰富的菌株管线,并重视产业化落地。在当前PHA产能建设的关键时点,我们看好浩千、李腾所带领的团队,践行专业极致、始终创业的价值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实现全球领先的成本优势。中平资本作为管理保险资产的长线基金,践行价值投资和ESG投资,看好合成生物学产业为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新解决方案,未来将持续赋能蓝晶微生物,提升护城河,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合成生物学研发及产业化平台。 关于元生资本:元生资本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彭志坚曾负责创立并领导腾讯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并购业务,帮助腾讯打造了一个全球领先的行业生态体系。创始团队在全球历史投资总计约1,000亿人民币,逾300家科技及互联网企业。元生资本致力于投资中国经济的成长机遇,秉持永远创业的模式和精神,通过科技提升消费者和企业效率的宏大命题,专注发掘和培养最顶级的成长型企业家。元生资本悉心陪伴创业企业,帮助团队一起思考成长、汇聚英才、追求卓越、持续创新,直至成长为各个领域中首屈一指的伟大企业。 关于混改基金: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简称“混改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诚通集团”)发起设立的国家级战略型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000亿元,首期规模707亿元。混改基金的使命为深化国有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务实合作,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关于中平资本:中平资本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目前整体规模约400亿元,作为管理平安寿险资金和政府引导资金的长线基金,由多名资深金融专家和产业专家共同组建,奉行「长期、聚焦、价值、赋能」的投资理念,致力于成为中国一流、全球有影响力的另类资产管理平台。中平资本以深度赋能投资和长期价值投资见长,持续布局新经济产业,主导了多起大型交易。先后控股投资了金仕达科技,联合汤臣倍健(300146)收购lifespace,联合中国天楹(000035)收购urbaser,在成长初期战略投资了商汤科技、新里程医疗、协鑫颗粒硅等近20家公司。 关于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由盐城市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一档企业,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盐城市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推动「碳中和」、「碳达峰」的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助力实现解决我国「卡脖子」问题的专精特新企业以及符合全市发展战略的电子信息等产业,以长期主义的视角去判断和赋能被投企业内在价值的增长,全力支持创新创业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关于中州蓝海:中州蓝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全国范围内规模较大的券商系另类投资公司。
展开

电子烟专项管理办法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行业规范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近期,国内电子烟管理政策陆续出台,电子烟行业即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2021年12月2日,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布《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2月1日,全国标准公共信息平台上显示,《电子烟》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拟在发布后3-5个月正式实施。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决定专门对电子烟管理做出了规定。 数据显示,全球电子烟零售规模自2016年以来持续增长,2020年全球电子烟零售规模达到453亿美元,同比增长28.7%,较2016年增长超1.8倍。预计2023年全球电子烟零售规模将达到867亿美元。电子烟在多个国家的渗透率均呈持续增长态势,其中,英国电子烟渗透率2020年达到51.8%,中国电子烟渗透率也从2013年的0.1%提升至2021年的2.2%。 电子烟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戒烟减害效果受到一定认可 电子烟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研究数量也不断增多。从电子烟的戒烟效果,到不良反应,再到电子烟流行病学和管理学研究,关于电子烟的研究议题正在逐步延伸和扩展。 数据显示,2020-2021年,我国核心期刊共收录关键词为“电子烟”的文献49篇。研究主题各有不同,结论普遍认为虽然使用电子烟对健康有害,但相对于卷烟危害有所减小。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于2021年7月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中发表的论文也显示,在长达18个月的干预期中,电子烟干预组的戒烟成功率始终高于其他两组。 国外多个公共卫生组织部门表示,电子烟在帮助烟民戒烟上可能有一定益处。英国公共卫生部《烟草:预防吸烟、促进戒烟和治疗依赖》提出,有足够的证据显示电子烟能够帮助烟民戒烟,并且和其他尼古丁替代疗法一样有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认为,对完全放弃传统卷烟或其他烟草制品,转而使用电子烟的未怀孕的成年烟民来说,电子烟可能对其有潜在益处。 各国电子烟管理制度有所差异,未成年人保护是电子烟管制的共同焦点 作为严格限定使用者为成年人的成瘾品,各个国家都针对电子烟管理出台了相应政策制度。英国政府2021年将电子烟作为处方药帮助烟民戒烟;美国食品药物监管局(FDA)规定2016年8月8日后上市的电子烟必须提交 PMTA审查申请;新西兰规定调味电子烟产品只允许在专业电子烟店销售;中国在2017年提出iQOS“烟弹”属于烟草制品,2018至2019年期间颁布多项专门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2021年,连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电子烟》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多项电子烟管理新规。 虽然不同国家对电子烟的开放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是电子烟管制的共同焦点。英国、新西兰、中国均有明文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中国针对电子烟未成年人保护出台了多条专项管理规定。在政策引导下,一些电子烟企业推出了未成年人保护计划,并尝试引入技术手段阻断未成年人购买。如悦刻“向阳花系统”,采用“姓名-身份证-人脸识别”三重验证确认购买者年龄。 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建立,中国电子烟走向规范化发展 在电子烟行业规范方面,2021年9月28日,中国电子烟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正式发布了《雾化电子烟装置通用技术规范》和《电子雾化液安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为电子烟质量把控提供了参考依据;2021年12月1日,电子烟国标正式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强制性质量标准正在加速推出。 在政府、协会、企业多重主体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子烟行业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完善,电子烟的规范化发展值得期待。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已达到116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52.7亿元人民币。
展开

小猪民宿获评“民宿行业特别奖”

1月12日,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携手江苏省乡村振兴局、江苏省旅游协会、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学会联合主办的2021年度“江苏乡村振兴百镇论坛暨长三角民宿峰会”在宁成功举办。在2021年度“中国民宿紫微星奖颁奖盛典”环节,因助推民宿赋能乡村振兴,小猪民宿荣获“民宿行业特别奖”。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作为一个可以有效改变乡村面貌、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民宿为落后的乡村带来了与时俱进的新语言,让沉寂的乡村发现了自身蕴含的巨大潜能。自2016年起,小猪民宿积极响应“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号召,将乡村民宿与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现代农业等紧密结合,推动乡村民宿整体提质升级。截止2021年6月,平台上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乡村旅游民宿房源量达到30万套,覆盖全国300+目的地。
展开

阿里巴巴每平每屋设计家推出Homestyler4.0,公布家装数字化“出海”战略

每平每屋设计家国际化战略迈出关键性一步。1月13日,阿里巴巴旗下家装家居设计平台每平每屋设计家重磅升级海外版家居家装设计平台Homestyler,旨在构建全球设计师社区,通过全链路数字化出海解决方案,助力海外设计师群体和设计爱好者、海外家居家装商家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获得全球家装市场增长新空间。 Homestyler是阿里巴巴每平每屋设计家面向全球海外家居家装商家、室内设计师、设计爱好者打造的一站式数字化工具平台和全球设计师内容社区平台。平台提供专业的3D云设计工具和高质量渲染服务,涵盖3D硬装以及定制设计,软装搭配、云端渲染、3D短视频等多种功能,拥有独立站Web端网站、移动端APP。 海外版3D云设计工具升级,全球接轨“数字化设计” 疫情对家装家居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疫情加速了行业转型的步伐,数字化转型方向得到了全球家居家装行业的普遍共识。伴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国际社会分工和布局调整下的家居家装设计与制造业正在火热发展,与其息息相关的数字生态建设能力,也正茁壮成长。 时隔三年,阿里巴巴每平每屋设计家全面迭代升级Homestyle平台,整合重构了Web网站端3D云设计工具和App端轻设计工具,让海外设计师随时随地轻松实现数字化设计3D家居家装方案。 在产品能力方面,新升级的Homestyler4.0版本,从UI交互到智能算法都进行了全面迭代,在专业工具能力上更新了自由造型,仿真布艺、实时调光、3D生长动画等特色功能,助力设计师展示和营销自己的作品;在渲染能力上,全面提升了材质和渲染算法,让效果图渲染更加快速也更加逼真。改版后的APP功能囊括了轻设计软装搭配、离线渲染图、3D短视频等国内最新家居家装数字化技术,界面体验和功能上也做了同步优化,更加人性化易于上手使用,让用户在移动端也可以轻松进行真3D的设计搭配。此外,为让更多海外设计爱好者学习色彩搭配的技巧、提升设计技能,并逐步孵化成为专业级别设计师,移动端APP开发上线了精品模型、解锁空房间、剧情版等多款轻松愉快的专业设计游戏,以家居设计专业知识和渲染图展示为游戏关卡,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帮助用户进阶设计能力,完成方案设计。 在设计师价值成长方面,在对全球海量用户调研和用户行为分析后,Homestyler为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提供针对性权益和产品能力,比如针对专业设计师、设计机构群体打造的专家会员和为设计爱好者、设计院校群体设计的玩家会员,以便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符合其学习阶段和职业发展的产品及服务,与此同时,Homestyler正在整合移动端和网站两端的内容和社区,致力于打造全球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的多样化内容社区。 据内部消息透露,每平每屋设计家国际版业务平台Homestyler的全球用户覆盖22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用户数超1000万,受到国际用户高度认可与广泛好评。自2020年底起启动商业化,订阅用户来自美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平台经营收入和用户数量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探索海外家装行业数字化,构建国际化SaaS服务体系 每平每屋设计家首席技术官陆志国表示,Homestyler正在探索贴合海外家居家装行业多元化SaaS服务体系,将着力打造海外家居家装行业数字化基础设施,以专业团队为设计师,全球品牌商家、成熟的设计工作室提供全方位的行业SaaS解决方案。 目前,每平每屋设计家已与美国、欧洲以及东南亚的家居家装行业商家建立起了紧密合作关系,帮助他们提升网站曝光,并提供专业3D设计、3D建模、3D渲染等设计工具,3D虚拟棚拍等ToB数字化产品及服务也相继在海外市场上线。 “我们正在形成一套国际化的SaaS产品和服务体系,我们希望为全球的设计师和家居家装行业商家提供3D设计数字化能力,让身处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设计师为全球的消费者和商家提供设计服务;在此期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优化推广我们的设计工具和打造设计师内容社区,不断吸收海外家居商品模型同步扩充每平每屋设计家总商品模型库,为海外合作商家带货提供最新的家居家装前沿3D技术,并同时通过手淘天猫等多种渠道合作的方式让国际设计师能为中国家庭提供设计方案。”陆志国在采访中表示。 据介绍,Homestyler原型为全球家装设计工具巨头Autodesk在2009年开发的Dragonfly,2010年第一次全球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推出真3D版本,2019年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与居然新零售集团共同合资成立的每平每屋设计家国际化平台业务。
展开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