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拟推员工持股计划,确定受让价格为0元/股
比亚迪发布公告称,拟推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总人数不超过12000人。员工持股计划将通过非交易过户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受让公司拟回购的公司股票,受让价格为0元/股,参与对象无需出资。
比亚迪:拟18亿元-18.5亿元回购股份
比亚迪发布公告称,拟回购不超过18.5亿元(含),不低于18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300元/股。
华大基因:一季度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降37.06%
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2022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降37.06%;2021年实现净利润14.62亿元,同比下降30.08%,拟10派3.5元。
若羽臣2021年营收12.88亿元同比增长13.44%,归母净利润2919.51万元
4月22日晚间,头部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提供商若羽臣披露了2021年业绩情况。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同比增长13.44%,实现归母净利润2919.51万元。其中自有品牌发展迅猛,营收已占据整体收入的近6%,并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盈利。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广州+上海的双总部战略布局下,若羽臣在大健康、母婴个护等品类服务优势进一步加强,且服务质量和深度不断提升;同时,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若羽臣孵化的自有品牌绽家加速发展,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未来,若羽臣将持续深挖大健康等领域的消费潜力,推进内容营销、数字化运营及仓储能力建设,通过渠道精耕提升品牌服务质量和合作深度;推进组织升级,打造出兼具电商运营和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复合人才体系。通过自有品牌在全链路营销上的创新经验,赋能品牌方和各方生态合作伙伴,高效地将消费者、品牌方和电商平台串联起来,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同时,公司将围绕“科技+消费”的发展思路,通过内部孵化、外部投资等多种方式开展自有品牌建设,实现从品牌运营向品牌孵化及管理的跨越。
深挖大健康品类增长潜力,巩固核心竞争优势
过去一年,若羽臣进一步加强了在保健品类的领先竞争优势,新增服务金达威、Dokkan等知名保健品品牌,并与拜耳、Swisse等多家品牌继续加深渠道和内容的合作深度,同时还在OTC药品领域与美纳里尼开展了合作关系。今年以来,若羽臣相继与GNC、FANCL、双心等国际头部大健康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此外,若羽臣也在持续巩固母婴、美妆个护及食品等品类的头部竞争优势,稳步拓展美容护肤、宠物为代表的高潜品类,先后与包括脉动、君乐宝集团、达能集团、Costa、素力高、k9natural等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快消品领域的服务规模效应日益显著。
基于在保健品、母婴、个护等领域沉淀多年的电商综合服务能力,2021年,若羽臣服务的Swisse、美赞臣、selsun等众多品牌业绩表现出色,多次在品类销售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如Swisse品牌连续6年蝉联天猫国际保健行业TOP1,selsun洗护海外旗舰店锁定海外洗发水类目TOP1。在出色的精细化运营下,诸如Swisse、美赞臣、佳贝艾特等品牌均实现了多渠道运营。截至目前,若羽臣已完成天猫商城、天猫国际、天猫超市、阿里健康、抖音、拼多多、唯品会、小红书、苏宁易购、考拉海购等超过20个平台的服务渗透。
在经销和代运营等多元服务模式下,若羽臣与众多品牌都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健合、拜耳、赛诺菲等集团更是以单一品牌为起点,逐步扩展到集团层面的合作,再次证明了品牌方对若羽臣的认可。
2021年,若羽臣以精细化运营能力、品牌服务能力以及优秀的营销设计能力分别荣获了 “天猫金婴奖”、“电商奥斯卡”金麦品质奖、“天猫五星服务商”、“阿里妈妈六星服务商”、“天猫国际金星服务商”、天猫国际优秀生态伙伴、中国化妆品蓝玫奖、“A' Design Award”设计大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以客户为中心,升级多项服务能力
随着电商行业竞争升级,服务商能力及思维的迭代更新,将是生意增长与稳固发展的重要保障。若羽臣坚持与时俱进,加强渠道精细化运营,不断扩展和升级涵盖营销运营、数据分析以及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的全链路服务能力。
比如在内容营销方面,公司进一步加大直播及短视频领域的布局力度。2021年双十一期间,若羽臣服务品牌店播总霸榜达660次,实现车轮战直播总时长4471小时,店播同比增幅最高超30倍,店播最高渗透率达34.78%,服务品牌均超越所属行业店播渗透率平均水平。
同时,公司基于深刻的市场洞察和客群分析,深挖品牌痛点,为品牌升级提供全链路营销方案。以Free飞品牌为例,公司高效完成Free2021品牌升级及代言人官宣项目,官宣当天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3.8亿,引发超9.7万讨论;抖音全民任务共创造3.8亿播放量。此次策划的品牌整合营销方案执行后,Free飞双十一纯棉系列销售同比上涨238%,产品销售额取得了明显的增长。
2021年,若羽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营销链路的数字化发展,加快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数字化营销平台的建设,推进大数据时代下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升级包括流量管理、商品管理、用户体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在内的各环节数据挖掘和应用体系,以精细的数据支撑来驱动品牌的业务增长。
为更好地承接全渠道增量,完善履约体验, 2021年,若羽臣正式上线了机器人智能仓,通过“机器人即服务”模式在物流中心部署智能机器人拣选系统,实现了智慧物流的转型升级,以科技化、智能化的服务能力,为品牌方提供全流程的仓配一体化服务。同时,若羽臣拟通过自建仓储的形式,加强供应链服务能力储备,实行客户服务全流程有效闭环,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为公司开拓多品类业务奠定坚实基础。
布局新业务增长点,自有品牌一季度实现盈利
伴随电商行业发展不断成熟,代运营行业头部效应加速显现,如何高效进行资源配置,不断提升企业“天花板”,在高手林立的竞争环境中持续领先,是头部公司的关键命题。凭借多年积累的运营、营销能力和庞大的数据分析体系,若羽臣敏锐洞察流量及人群消费变化趋势,与时俱进地挖掘消费品市场增长潜力,逐渐从品牌运营向品牌管理升级。
若羽臣孵化的自有新西兰品牌绽家自2020年底上市以来,在精致衣物护理垂直领域实现了快速突围,2021年全网GMV突破8000万,并在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逐渐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发展过程中,绽家营销渠道日渐多元化,除了天猫、京东、小红书等线上布局外,也先后入驻了“爆款收割机”——KKV及话梅等线下新零售集合店,进一步丰富了与年轻人群的触达渠道。
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以及对于细分市场的快速捕捉能力,2021年绽家在业内屡获殊誉,先后斩获“电商奥斯卡”之称的金麦品质奖、TBI杰出品牌创新奖年度人气品牌奖及「WISE 2021新经济之王」消费生活领域的“年度新势力企业”称号,并凭借以小博大的营销创新思路,荣获了金牛奖“最佳内容营销奖”以及品牌星球“年度品牌奖”等多项业界权威荣誉奖项。
绽家在全场景营销的创新经验,为若羽臣沉淀了可视化的品牌增长方法论,帮助品牌实现“从数据分析到营销落地”的全链路消费者运营,助力品牌的快速爆发和成长。
未来公司将通过内部孵化、外部投资等多种方式推进自有品牌建设,围绕“科技+消费”的发展思路,在新消费赛道布局新的业务品类,推进品牌管理战略的不断深化,并加强不同细分市场的垂直打通及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在人力、资源、资金以及全链路数字化服务的全方位赋能,助力品牌扩大生意增量实现快速发展,为公司创造更多业务增长点。同时借助公司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提高自有品牌的品牌推广效率,逐步降低自有品牌投放对公司利润端的影响。
此外,若羽臣也将进一步聚焦开放,加强产业链资源开放共享,围绕着公司发展战略,捕捉产业链生态上下游优质企业投资机会,布局电商信息化技术、内容营销、新兴消费品牌等领域,逐步形成主营业务与投资业务双向发展,相互助力的格局。
自动驾驶产业持续爆发,国家队领头、高瓴深耕全链条
近日,毫末智行宣布获得 A+轮数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投”)领投,首钢基金旗下首程资本跟投,募得资金将持续加强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和人才体系建设,夯实毫末在中国自动驾驶赛道头部企业的领先地位,建立更加坚实的行业竞争壁垒。
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公司,今年初,毫末智行刚刚完成了高瓴、美团等作为领投方的10亿元级A轮融资,成为中国首家规模量产的自动驾驶独角兽。毫末智行是中国坚持渐进式路线的自动驾驶AI公司的代表,在业内首提“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自动驾驶发展三定律,在乘用车、末端无人物流、智能硬件等方面皆有领先市场成果。
除了毫末智行,高瓴投资的另一家“业界领先的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宏景智驾也在今年Q1完成了亿元级融资,其主营业务为研发自驾计算平台软硬件和提供完整的自驾解决方案。而专注于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仿真测试服务的「沛岱汽车」也是今年高瓴出手的另一明星项目,其核心技术为传感器物理级仿真,为整车厂以及供应商提供软硬一体、基于在环仿真测试技术的主动安全和智能驾驶开发测试验证解决方案。
高瓴创投表示,看好沛岱汽车是因为“模拟仿真是自动驾驶重要的测试手段,也是其实现更大产业突破的关键。在这一领域,沛岱汽车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电子机械工程师团队。在创始人曹鹏博士带领下,沛岱汽车以自主可控的技术研发优势,专业服务于汽车制造商的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模拟仿真测试技术的空白,能够切实提升客户体验。”
根据公开的投融资信息可以发现,自动驾驶是高瓴创投持续布局的重点领域。除模拟仿真软件外,还包括自动驾驶芯片、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激光雷达、线控底盘、动力电池等,呈现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和多元应用场景的特征。作为自动驾驶的重中之重,地平线目前是车载芯片领域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也是业界唯一L2到L4覆盖全场景整车智能芯片方案提供商。
高瓴在2015年就投资了地平线的天使轮。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回忆,公司成立之初并不被业界看好,AI和芯片自带的技术和资金两大资金壁垒“让绝大多数投资人望而却步”,但高瓴不仅从天使轮开始支持,还鼓励余凯:“创业者应该去享受一段不被人理解的创业时间。当别人都把你当‘傻子’的时候,正好可以好好去做。”
除了自动驾驶智能芯片外,高瓴还投资了碳化硅芯片天科合达、清纯半导体,激光雷达领先企业禾赛科技、自动驾驶计算平台AutoCore.ai、具备软硬件完整自研能力的全栈自动驾驶服务商宏景智驾、为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导远电子,智能线控底盘拿森科技等。
高瓴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高瓴对于自动驾驶的投资首先是围绕产业链上最为核心的节点展开,找到最关键环节,然后在细分方向里挑最强的团队,支持他们做相关方向的开拓。”
2022年对于中国的自动驾驶行业而言将意义非凡。去年底,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对外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这令北京成为国内首个明确认可自动驾驶(Robotaxi)商业化试点的城市,这也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赛道终于迎来了“下半场”——商业化运营阶段。而高速干线、末端物流、矿区、港口、环卫等应用场景的自动驾驶也将正式进入商业化元年。
在国际上,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头部参与者已逐渐成为国际自动驾驶行业领先选手。天眼查数据显示,自动驾驶赛道自2016年开始进入爆发期,之后融资持续攀升,2021年相关融资高达94起,热度在整个汽车出行领域最高,披露融资金额超过435亿,同比历史最高。
在这一整年汽车领域超过3亿美元的十余笔大额融资中,自动驾驶及相关赛道占据了五席,分别是:地平线、Momenta、斑马智行、文远知行、禾赛科技。而像毫末智行等玩家,一口气单笔融资超10亿也并不罕见。而现在,随着“国家队”基金和产业基金的持续的入场,自动驾驶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当然,自动驾驶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超级赛道,当前仍处于爬坡的关键阶段。对于政策的持续完善、技术的迭代、以及商业模式的根本改变,仍是这一行业大大小小玩家与以上投资者们密切关注的议题。
本田投资软件服务商东软睿驰,持股约2%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股约2%;同时,公司注册资本增至约14.79亿人民币。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法定代表人王勇峰,经营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轮毂电机、电机控制器及车联网相关产品、技术、软件的研发,上述产品的批发、佣金代理(拍卖除外),并提供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等。据悉,东软睿驰为面向车企的软件服务商。
华为可折叠显示装置专利公布,可实现双向弯折
天眼查App显示,4月22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可折叠盖板组件及制作方法、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专利公布。摘要显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盖板包括折叠部和非折叠部,其中,折叠部包括外弯折部和内弯折部,外弯折部由盖板的第一侧朝向盖板的第二侧凹陷,内弯折部由第二侧朝向第一侧凹陷;外弯折部和内弯折部错开设置,外弯折部覆盖盖板的外轴线,内弯折部覆盖盖板的内轴线。该方法可使盖板实现双向弯折,并兼具较好的可弯折和抗刮压性能。
加速布局新能源 ,立讯精密1.8亿成立新能源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4月20日,立讯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8亿,法定代表人刘月胜,经营范围含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持股。值得一提的是,4月1日,立讯有限公司正式入股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拓整车ODM模式。
小米智能座舱通信专利获授权
天眼查App显示,4月22日,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基于智能座舱的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专利获授权。摘要显示,当终端需要执行业务时,可基于业务的吞吐量以及吞吐信息确定终端与智能座舱通信中枢的数据传输链路。在本公开的方法所确定出的数据传输链路是适用于终端的最佳数据传输链路,则可以确保终端业务的执行效率,同时确保终端的性能。
亚马逊设立10亿美元基金,支持仓库技术创新
据报道,亚马逊设立一个规模为10亿美元的基金,为供应链和物流技术提供支持。亚马逊产业创新基金(Amaz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Fund)专注于新技术开发,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配送速度,改善仓库和物流员工的体验。新基金是亚马逊投资的一部分。2020年亚马逊曾设立一个规模为20亿美元的基金,向气候技术投资。它还设立了Alex Fund,向语音识别及其它技术投资。
特斯拉称供应链问题仍在限制电动车产量
据报道,美国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20日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不过,特斯拉表示,供应链问题仍在限制其电动汽车的产量。由于供应链问题的限制,近几个季度的生产都没有达到最大产能,预计这种局面将在整个2022年持续。不过,马斯克预计,今年的产量依旧能达到150万辆。随着供应链问题持续,汽车分析师普遍预计,电动汽车产业将持续面临原材料供应限制和成本问题。
张坤在管规模跌破千亿,总规模下降170亿至849亿
张坤管理的4只基金公布了2022年一季报。据统计,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张坤的管理规模为849.28亿元,较上季度末的1019.36亿元缩水170.08亿元。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2022年一季度末规模为552.72亿元,相较于2021年四季度末的676.23亿元缩减了123.51亿元;易方达优质精选规模为168.67亿元,较2021年底的199.84亿元下降了31.17亿元。
消息称软银拟缩减Arm的IPO规模,因市场环境不利
据知情人士称,软银集团预计,在为芯片制造商Arm进行计划中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后,将保留对该公司的控股权,而且由于当前不利的市场环境,将缩减此次IPO的规模,出售的Arm股份比例将低于最初的预期。软银以持有的Arm股份作抵押,筹集了80亿美元的定期贷款,这也为它提供了足够的财务回旋余地,以继续持有Arm更大部分股份,等待市场状况好转。
马斯克成立X控股,曾暗示为特斯拉和SpaceX成立母公司
据报道,作为其收购Twitter公司尝试的一部分,埃隆·马斯克成立了三家控股公司,这可能为其提供了一条将其所有商业企业置于单一母公司之下的道路。马斯克提交给特拉华州的记录显示,这三家控股公司(每家的名字里都含有X控股的字样)已于本周在该州成立。早在2012年,马斯克就考虑过创建一个母公司,2020年,他说将其命名为“X”是一个好主意。
贝恩资本考虑收购欧洲IT服务公司Solutions 30
据知情人士称,贝恩资本正考虑收购欧洲科技服务公司Solutions 30。消息人士称,这家收购公司一直在与顾问讨论潜在的投资。由于讨论的是机密信息,这些人士要求不具名。过去一年,Solutions 30的巴黎上市股价下跌了约40%,目前市值为7.09亿欧元。知情人士说,谈判仍在进行中,目前还不确定贝恩资本是否会决定发出正式要约。贝恩资本的代表拒绝置评。
又是一箭12飞,SpaceX再送53颗星链卫星上天
美东时间4月21日13时51分,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部队基地送53颗“星链”卫星进入近地轨道。本次发射是该枚猎鹰9号一级助推器的12次飞行与着陆,起飞约8.5分钟后着陆在“请看说明书”无人驾驶驳船上。这也是SpaceX第二枚一箭12飞火箭。此前SpaceX猎鹰9号火箭3月中旬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部队基地发射53颗“星链”卫星,诞生了首枚一箭12飞火箭。
本田拟2030年前开发三个新的电动汽车平台
本田汽车一位高管表示,该公司计划到2030年利用三个新的专用平台生产数百万辆电动汽车,其中一个将与美国合作伙伴通用汽车联合开发。本田电气化全球主管Shinji Aoyama表示,该公司将于2024年在日本推出一款基于一个新的小型电动汽车平台的微型电动商用车。随后将于2026年在北美推出全尺寸电动汽车,搭载在一个新的大型平台上。这两个平台都将用于其他车型。
片仔癀:一季度归母净利润6.89亿元,同比增长21.93%
片仔癀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一季度营收23.48亿元,同比增长17.30%;归母净利润6.89亿元,同比增长21.93%。
中国中免:一季度营收167.82亿元,归母净利润25.63亿元
中国中免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一季度营收167.82亿元,比上年同期调整后下降7.45%;归母净利润25.63亿元,比上年同期调整后下降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