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1

河南:到2025年全省努力建成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50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比例超过40%,努力建成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力争推动全省汽车整车产值达到5000亿元、零部件及配套产值达到5000亿元、销售及增值服务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证券时报)
展开

郭明錤:苹果将在年底或明年初发布新版HomePod

5月20日,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苹果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之间发布新版HomePod,在硬件设计上可能不会有太大创新。郭明錤认为,苹果仍在研究如何在智能音箱这一市场取得成功。去年3月,苹果正式宣布停产第一代智能音箱HomePod。苹果表示,将继续生产并专注于此前推出的HomePod mini。苹果在新闻稿中确认,HomePod相关的软件更新和技术支持都会持续,余下存货售完即止。(界面)
展开

证监会:支持公募基金积极以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基金产品

36氪获悉,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加快恢复发展的通知》指出,发挥行业机构作用,助力抗疫和复工复产。支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积极以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基金产品,积极发挥专业投资者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抗疫相关企业。鼓励证券公司设立私募资产管理产品,通过私募基金子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设立私募基金产品,对接相关企业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
展开
2022-05-20

隆基绿能成立光伏新公司,注册资本1.5亿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泰州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永丰,注册资本1.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推广;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持股。
展开

荣耀皱纹检测专利获授权,可提高皱纹检测精度

天眼查App显示,5月20日,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一种皱纹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专利获授权。摘要显示,该方法旋转人脸图像中需要检测皱纹的区域得到多个待检测图像,根据像素点的灰度值确定皱纹点并确定至少一条皱纹线,此后,电子设备可在需要检测皱纹的区域显示皱纹线。采用以上方法,电子设备可分别在具有不同旋转角度的待检测图像中检测皱纹,有助于提高对于不同走向的皱纹进行检测时的检测精度。
展开

苹果MR头戴设备最快有望年底推出,定价或2000美元起

5月20日,彭博社援引苹果公司知情人士的消息称,苹果高管上周向董事会成员展示了即将推出的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头戴设备。这表明该设备的开发已处于高级阶段,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首次亮相。报道称,苹果计划最早在今年年底或明年推出这款AR/VR头戴设备,计划在2023年之前向消费者发布。彭博社称,苹果AR/VR头戴设备的售价可能高达2000美元,CNBC则称,价格可能达到3000美元。
展开

Netflix宣布在韩投资1亿美元成立特效公司

据报道,5月20日起,美国总统拜登开始对韩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以此访为契机,美国流媒体播放平台Netflix宣布新一轮在韩投资计划。当天,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宣布,奈Netflix旗下特效公司Scanline VFX将在2027年之前,在韩国投资1亿美元用于打造特效制作公司。
展开

特斯拉将在加州莫哈韦沙漠建美国最大超级充电站

据国外媒体报道,本周早些时候,加州巴斯托市市长保罗 · 科特尼在市议会会议上宣布,特斯拉开始在该市建造新的超级充电站,该地区位于莫哈韦沙漠,位于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之间。据其透露,充电站将位于巴斯托露天商场奥特莱斯附近,建设工程已开展了几个月,建成将成为美国最大的超级充电站,拥有100个充电桩。目前特斯拉已经在巴斯托拥有两个超级充电站,分别具有16和18个充电桩。
展开

荷兰阿斯麦公司制造新一代光刻机

据路透社20日报道,荷兰阿斯麦公司(ASML)正在制造新款极紫外线(EUV)光刻机,每台售价约4亿美元。路透社援引阿斯麦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话报道,新一代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的原型机将在2023年上半年制造完成。这些高管说,顶级芯片供应商准备最早2025年开始使用上述产品的量产机。
展开

腾讯汤道生: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医学发展的第三生产力

5月19日, 2022腾讯医学ME大会正式线上揭幕。大会邀请国内顶尖医学科学家共聚,围绕肿瘤防治、风湿免疫病缓解、心梗急救等热门领域,揭秘最新医学进展,以科普助力全民健康。

  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分享了对于医疗健康发展的思考:第一,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代表的创新研究,将成为推动医学发展、提升健康水平的核心力量。第二,群体健康推动公共卫生的创新发展,医学、卫生、健康三者融合将成为最有效的“处方”。第三,数字技术助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成为医学发展中,除了人才、药物器械之外,不可或缺的生产力。

  他表示,数字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在疫情防控中,让信息的速度“跑赢”病毒的速度;也正在通过连通服务场景创新与健康档案管理,帮助居民管理自身健康。此外,数字技术也正成为医疗创新的加速器,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药物研发等。

  “三年前,腾讯将‘科技向善’,写进使命愿景;一年前,又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写入核心战略。而医疗健康成为腾讯践行使命、创造价值的大舞台。”汤道生表示,期待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成为推动医疗创新、助力健康中国的“先锋队”。

  以下为汤道生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腾讯医学ME大会,一起了解医学的创新发展。

  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在进行一场又一场与疾病的抗争。科学家们解决了水源净化问题,抑制了霍乱的流行;消毒与隔离措施的推广,阻止了鼠疫的大规模爆发;接种疫苗,消灭了折磨人类3000多年的天花。

  在与疾病的漫长对抗中,知识与技术,都在不断进步。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工程……,多种学科被综合应用于医学。通过解剖学,能够从人体结构上,了解器官变化与病灶所在;通过显微镜,能够从微观层面,研究细菌与病毒,发现部分疾病的源头;通过解码DNA,能够发现编写生命的代码……新的药物、新的器械、新的检查手段,不断改写着生命与疾病抗争的结果。人类健康的三大趋势,已出现在眼前。

  第一,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代表的创新研究,将成为推动医学发展、提升健康水平的核心力量。

  超过30亿对碱基对的发现,完整的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让我们对生命的认知,从器官到细胞再到基因,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有了基因学的帮助,科学家可以更好地解答人类的多样性、部分疾病发生的机制与概率等复杂的问题。

  针对传染病,医学家们将切断病毒传播链和接种疫苗,作为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接触越来越紧密,病毒变异越来越快,如何与病毒赛跑,如何更快速推出有效的药物与疫苗,就成了传染病研究的重要方向。比如在这次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mRNA疫苗成为生物科技创新价值的最好佐证。这种疫苗能让人体产生与新冠病毒相应的抗原蛋白,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对比传统疫苗,mRNA疫苗可以针对病原体变异更快速响应,制备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容易规模化,在疫情防控中展露头角。现在,我们看到,在实验室里,基于环状RNA的新冠疫苗正在出现,它比直链mRNA疫苗更稳定,可以产生更加持久的抗原。

  创新技术的迭代,让我们不断看到战胜疾病的希望。过去,人们谈癌色变,癌症严重威胁生命,又缺少有效的对抗手段,一度等同于“绝症”。刚刚提到的mRNA技术,除了能制造疫苗,预防传染病之外,也能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是一个跨疾病的技术平台。此外,随着基因编辑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被称作“基因剪刀”的CRISPR-Cas9,在治疗白血病等疾病中,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疗法,也在国内进入了临床试验。为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的还有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改造,使病人的免疫细胞,具备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在急性白血病等疾病上已经被证实有效。未来,不断改进的CAR-T细胞治疗,也有望用于治疗实体肿瘤、HIV感染等疾病。

  在基因技术、疫苗工艺、精准疗法创新发展的背后,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高分子化学、近代物理学、精密机械等技术与医学的高度融合。从医学影像的应用,生物材料的制作,到神经网络的研究,心电、脑电等信号的分析,都体现着多学科融合创新的魅力。

  第二个趋势,是群体健康推动公共卫生的创新发展,医学、卫生、健康三者融合将成为最有效的“处方”。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说,医学防治是一个整体,“防、诊、控、治、康”五个方面都很重要。临床医学是个体卫生的医学基础,指导维护个体健康行动。而群医学是公共卫生的医学基础,指导维护群体健康的行动。医学既守护个体健康,也守护群体健康。

  在疾病预防领域,“消除宫颈癌”是“医防结合”很好的案例。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一道关口,当病毒入侵个体时,抗体即可发起反击。定期的筛查,则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二道关口,以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根治的目的。通过“疫苗+筛查”的预防方式,我们甚至可能彻底消除宫颈癌这一疾病。

  除了肿瘤,致死率排行靠前的疾病,还有心脏病。每天有超过5000人死于心肌梗死,面对这个杀手,我们怎么办?过去十年,全国建成了覆盖广泛的胸痛中心。截至2021年底,全国304个地级市,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用标准化、体系化、网络化的方式,治疗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在这方面,腾讯也提供技术和网络平台,与深圳、上海、南京等城市合作,提供一键可查的“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地图”,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

  第三个趋势,是数字技术助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成为医学发展中,除了人才、药物器械之外,不可或缺的生产力。

  面对新冠疫情,防控速度决定成败,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疫情防控中。在深圳,我们利用互联网智能电话、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助力疾控中心的流调员们,将访谈内容自动生成核心信息,填写流调表单,并协同现场处置、紧密接触者管理等,让信息的速度“跑赢”病毒的速度。

  让每一位居民主动掌握自身健康状况,是个人对自身健康负责的第一步。在湖南长沙市的社康中心,依靠手机里面的居民电子健康卡,患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健康档案,社康医生也可以一次性管理5000个居民的健康状况,实现了从社区到三甲医院就诊的“一卡一档管健康”。

  同时,数字技术也成为医疗创新的加速器。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药物研发。腾讯推出了云深智药平台,以AI优化药物研发中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设计优化等,同时,我们也开源自己的研究框架,帮助行业更好地利用AI,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三年前,腾讯将“科技向善”,写进自己的使命愿景;一年前,我们又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写入核心战略。而医疗健康,正是腾讯践行使命、创造价值的大舞台。我们期待,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成为推动医疗创新、助力“健康中国”的“先锋队”。谢谢大家!
展开

朗新科技集团旗下新电途与百度地图达成数据合作

双碳时代,人们的出行更加讲究低碳、环保。其中,私家车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以充电桩为代表的的"出行新基建"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产业规模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由于充电桩在安全风险上远低于加油机,故此它的建设能够更加深入车主的生活场景。除了专用的充电场站,还可以建在停车场里,甚至"隐身"在楼宇地库中……但也正是这种场景化很容易导致人与桩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出现诸如充电桩近在咫尺却无处寻觅的尴尬。而出行必备"伴侣"的导航地图凭借高精准定位优势,轻松地化解了这种尴尬,特别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不仅能"认路",还能帮助其快速找到契合需求的充电桩

近日,国内领先的第三方聚合充电平台新电途正式与百度地图达成数据合作,将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充电服务。目前新电途业务已覆盖全国350多座城市,连接全国超九成的在运营充电桩,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三。借助百度地图在AI技术与大数据上的优势,新电途将整合全国更多充电桩数据,将进一步完善新电途充电网络。

此前新电途已与高德完成数据对接,加上此次与百度的合作,将更好的为全国绝大部分新能源车主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用户只需在高德或百度地图搜索"充电"或"充电桩",就能快速找到周边新电途平台覆盖的所有充电桩,并显示充电价格、空闲桩数量等信息。

与行业其他充电运营商构建并推行专有充电APP不同的是,新电途一直坚持与流量入口合作的充电服务模式,合作APP既包括支付巨头支付宝、云闪付,也涵盖导航领域的高德、百度,以及分布在全国的城市超级APP,构建起用户覆盖率广、使用门槛低、用户粘性强等一系列优势。车主不需要再下载任何充电APP,直接凭借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的的支付宝、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平台就可以实现快速找桩、充电、支付等闭环。

"手机APP太多,空间太挤"已经成为当代人们使用手机的一大烦恼。许多用户的手机里少则数十个、多则上百款APP,要找到想用的还得来回翻几遍。众多的APP让手机不堪重负、垃圾挤占内存却很难清理等问题困扰着很多用户。对于用户而言,用更少的应用满足更多的需求才是真正的诉求。

回归充电服务本身,充电桩是绿色出行的基础设施,行业仍处在重塑发展阶段,呈现充电桩运营商多而杂的局面。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为196.2万台,而全国大大小小的充电桩运营商数量多达上千家,仅深圳、广州等单一大型城市的充电运营商就有上百家。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单个或多个运营商的充电APP达到"车行天下"的愿景,显然并不容易,行业呼唤大一统平台的出现,新电途的诞生正是基于此,而新电途携手各大国民级APP形成聚合充电服务入口,就是从便民的角度出发,让车主实现单个APP就能在全国绝大部分充电场站完成充电,或将成为行业良性发展的"金钥匙"。
展开

碳手印与ICT,欧洲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深度思考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道路上,欧洲无疑是公认的先锋。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造成了巨大影响。物资短缺,物价飙涨,失业率也节节攀升。节衣缩食,减少能耗,成了那一代欧洲人的集体记忆。

狠狠吃过能源危机苦头,才使得欧洲走在绿色转型前头。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绿色新政》,提出了到2050年欧盟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并且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宏伟目标。绿色新政从碳中和、减少污染、欧洲企业清洁化、携手并进四个方面推进,并发布了一万亿欧元的资金预算。

如今三年已近,在绿色新政实施的过程中,既有硕果累累,也有经验教训。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可以作为我们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参考与借鉴。

2021年,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数字能源”)打造大型访谈节目《方博碳讨室》,聚焦“碳中和”相关议题,邀请各领域专家探讨“碳中和”相关产业趋势、前沿技术,分享观点与思考。最近的第六期主题为《欧洲绿色能源转型之路》,邀请了UNFCCC、全球太阳能理事会主席等专家,共同探讨了欧洲在能源转型方面的经验及对于全球“碳中和”实现路径的思考。同时,这也是《方博碳讨室》首次漂洋过海将会客厅搬到国外,面向国内观众分享欧洲“碳中和”进行时现场。

在能源转型路上,欧洲要付出多少成本?

借鉴历史经验,坚定走绿色转型之路,也是欧洲给能源危机开出的一剂长期药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曾说:“化石燃料经济已经达到极限,现在到了更注重创新、使用更清洁能源的时候。”

欧洲绿色新政发布后,清洁能源转型成为重点发展方向,许多国家将投资目标对准了光伏和风能。以西班牙为例,政府拨款9亿欧元鼓励自发自用;意大利政府也划拨专项资金并为自发自用项目减免税费;法国政府也宣布了建设90GW光伏项目的计划。

三年即将过去,我们看到,多项政策都得到了落地。我不清楚当初制定绿色新政时是否考虑到这些新能源项目的经济性,毕竟成本并不是绿色新政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时至今日,欧洲感受到了发展清洁能源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比化石能源更便宜。

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洁能源存有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价格昂贵。但随着近年来度电成本的快速下降,光伏发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做到了“平价上网”、可以与传统火电一较高下的地步。欧洲也不例外。都认为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是昂贵的,未曾想过“光伏发电”有朝一日会成为“降低电价”的大好机会。欧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一幕正在上演。

事实上,在中国绝大多数光照好的地方,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已经低于燃煤发电。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曾提到“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也有了大幅降低,截至目前已降到0.3元/千瓦时以内。”在2021年四川甘孜州正斗一期的200MW光伏项目招标中,甚至报出0.1476元/千瓦时的超低价格。这种既便宜,又环境友好的能源,当然是要大力发展。

实践也多次证明了可再生能源的优势:一旦建成几乎不再消耗资源,技术上也相对可靠,价格还稳定。在访谈中,全球太阳能理事会主席José Donoso一再强调发展光伏不仅是关注环境的需要,同样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二者并不矛盾。“这是降低能源消费价格和摆脱对他国能源依赖的机会。” José Donoso说。

众所周知,欧洲能源对外高度依赖,过去5年里,欧盟约有57%到60%的能源消耗依赖化石能源进口。世界银行报告也显示,2022年,欧洲天然气价格将是2021年的两倍,煤炭价格上涨80%,均创历史新高。加之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制裁等因素的影响,欧洲绿色能源转型这条路,或还将加快节奏。

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面对国际上高企的原油与天然气价格,欧洲除了扩展能源进口来源外,还需要推动自身的能源发展,用“两条腿”走路,才能维护欧洲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安全。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发展清洁能源以及推动自身能源转型已经成为欧洲必然的选择。它虽不能立竿见影,但从长远来看,却有助于增强欧洲人抵御更多寒冬的能力。

打破能源“不可能三角” ,演绎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因为光伏发电从能源角度来看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在访谈中大家还讨论了欧洲在光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是用地问题,光伏发电什么都好,就是非常占地方,特别是在欧洲这种本来地方就不大,光照还不是那么理想的地方。欧洲的解决方案是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各种屋顶,墙面什么的,只要能晒着太阳的,都贴上光伏板。这也是光伏发电的一大优势:可以拆分成很小的模块独立运行,而且安装简单,只需要接上华为智能组串式逆变器就可能为家里供电。华为欧洲数字能源业务部副总裁Michel FRAISSE在访谈中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屋顶光伏就像在自家菜园里种了菜,菜园里豆子太多了,那就可以把豆子放到冰箱里,这就相当于配置储能。正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另一个问题是环境影响问题,很多人认为光伏好是好,但是别在我家旁边建。这是人们对科技产物的固有偏见,认为科技产物一定会破坏当地的生态。我也碰见过很多人,认为建了光伏电站,就把当地的光全部吸收了,电站下面的地就寸草不生。在这次访谈中José Donoso教授介绍到,他们做了大量调查,发现光伏电站不但不会破坏当地生态,反而会大幅改善电站附近的生物多样性,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多与当地居民沟通,让当地居民摒弃对光伏电站的偏见,这样才能更好推广光伏发电。

而在中国,光伏发电不但改善当地生态,还结合当地资源,开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等创收项目,既增加当地就业,又为当地居民创收,这对于某些偏远山区的乡村振兴,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我曾去考察四川凉山州贫困山区喜德县的农光互补项目,当地农民被招募来管理光伏电站,同时在电站区域放牧,互不耽误,为当地增加了不少收入。

开放宏观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度和跨境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兼顾。其实,能源领域也有一个“不可能三角”理论,即能源的安全、绿色和廉价三个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同时达到安全稳定、绿色环保并且经济廉价。但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光伏正是解决人类文明“能源不可能三角问题”的钥匙,别说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安全绿色和廉价,它都要。

此外,分布式光伏不但是能源自给自足的最佳解决方案,还是未来ICT产业转型、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重要推手。当家家户户都成为能源中心后,它不但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城市的能源需求,城市及交通的能源也将变得更加的智慧化,它可以利用最近的能源供应而非千里之外单一的能源供给,这可以极大提高城市和交通能源的韧性,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碳手印与ICT,碳中和需要深度思考“人类的核心需求”

去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预测:如果能耗持续增加,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升高2.7°C。2.7°C是什么概念?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指出,全球温升要控制在1.5°C之内,超过这个数值,人类就会遭受毁灭性打击。面对这一生存问题,各国都提出了或长期或短期的碳排放目标。

而在本次访谈中,UNFCCC全球创新中心项目执行官Massamba Thioye提出了一个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观点。他认为实现碳中和光从各行各业自身如何降低碳排放远远不够,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回归人类的核心需求,然后如何利用创新去重塑价值链和供应链。用中国人的方式来说就是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直达病灶并进行根治。

拿交通行业的碳中和来举例,一谈到降低交通行业的碳中和,大家的关注点都是用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油车。但人类的核心需求并不是开车,而是达到某个出行的目的。假如我们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不用开车就达到出行的目的,那是不是就不用考虑减少车辆碳排放的问题了?

例如现在大部分人开车都是为了上班,而如果我通过搬家让自己离上班地点非常近,只需要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就能到达目的地,或者直接在家办公也能达到同样工作的目的,那就绕过了车辆减排的问题,这就是Massamba 在访谈中提到的交通领域减排思路:“足不出户 却能尽知天下事”。

事实上新冠期间这一设想也得到了应验,大部分人通过居家办公也能让工作顺利推进,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出行产生的碳排放。根据国际能源署相关数据,即使2021年全球碳排放已经恢复到略高于2019年新冠大流行的水平,交通领域碳排放仍比新冠大流行前低8%、约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可以说这6亿吨的减排量大部分来自ICT的功劳。

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如果居家办公成为新常态,那么减少的将不仅仅是开车带来的碳排放。我们不再需要实际的办公场所,也就不需要办公楼,那将减少楼宇建设所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取而代之的,可能是虚拟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少了频繁的面对面交流,我们也会大量减少对衣物的需求,从而减少生产衣物带来的排放,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些虚拟的服装甚至是人设的变更——比如在虚拟世界中把自己设定成一只熊猫。当然这一切设想的实现并非没有代价,它的代价就是会带来ICT碳排放的增加。

根据访谈中方博士的介绍,全球所有电力中大约有3-5%是用于ICT产业,随着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的兴起,这一比例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如果按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理念,那么我们应该遏制ICT领域碳排放的增加。但显然这对于全球总体的碳排放降低是不利的,因为我们需要考虑ICT行业对其它行业碳减排的贡献。

那么如何衡量ICT行业对其它行业碳减排的贡献呢,Massamba在访谈中提到了“碳手印”这个概念。所谓碳手印就是指某个措施对环境的总体净影响。比如全球总碳排放是100吨,因为ICT的发展碳排放增加了1吨,但是其它行业的碳排放因为ICT发展降低了10吨。那么ICT对全球碳排放的净影响则是降低了9吨。

这个概念有点类似于CDM机制中,计算某个项目的减排量采用的基准线排放和项目排放概念。不过一个产业的兴起对另一个产业的减排影响属于间接影响,我们很难量化一个数据中心间接减少了多少次出行,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影响。就像Massamba说的,碳中和需要回归人类的核心需求,进而对产业链进行重构。在这场重构中,可能会诞生新的产业,光伏也好,ICT也罢,虽然他们自身的碳排放可能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增加,但我们更应该注重这些产业的“碳手印”,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碳减排。

《零碳社会》的作者杰米里·里夫金曾断言:碳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而化石燃料文明的崩溃,很可能发生在2023-2030年之间。那么,谁能取代其地位?列国政府将目光投向核能、光能、风力、水力等新能源。而在新能源之上,以欧洲为首的发达国家,还画出了一幅更宏伟的蓝图——碳中和。

毫无疑问,在低碳这方面,欧洲已经走在全球的前列,其碳中和目标最具野心,行动力也最高,火电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沦为“弃子”。例如,在西班牙和英国,火电的占比仅为4%和2%。依据BP的《能源统计年鉴》,2020年,欧洲煤炭发电比例降至14%(相较2015年下降20个百分点),核电占比为25%,天然气发电占比约19%(相较2015年提升14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升至37%。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全世界都在朝着这方向努力的同时,大家其实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走的路线是绝对正确的,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像《方博碳讨室》这样的节目,跳出公司与国家的框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碳中和道路上的先行者,分享各自在碳中和道路上的经验与教训,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探讨中优化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最终达到碳中和的最终目标。

这并不是一个环保目标,更是一个生存目标——在全人类生存危机面前,这是天然的选择。
展开

央视网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同名播客上线网易云音乐

在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的懵懂后,我们迎来了“人生第二次”的历练。5月19日,高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姊妹篇《人生第二次》同名播客,在网易云音乐人间剧场正式上线。

《人生第二次》同名播客由央视网与网易云音乐联合独家推出,是同期上线的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延伸。同名播客共有8期节目,每期节目均为独家采访剪辑成的全新原声讲述。该播客重点关注纪录片主人公当下的生活,展现中国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坚韧——即使前途未知也笃定前行。

两年前,央视网推出人文纪录片佳作《人生第一次》,聚焦出生、求学、上班、告别等12个人生断面,通过普通人的真实故事,串联出悲喜交集的人生图鉴,以动情而不煽情的温度,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与掌声。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由《人生第一次》原版人马全新打造,是“人生三部曲”IP的第二部,5月19日起播出。

网易云音乐《人生第二次》同名播客,选取纪录片《人生第二次》每集中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二次采访。结合导演与片中角色的多视角叙述,通过纪录片中主人公在主故事线内外的真实口述,对原有纪录片未能展现的内容进行有效延展与补充。故事的主人公是检察官、是走出高墙寻找自我救赎的父亲、是困境儿童、是单亲妈妈……面对“第二次人生”,且听他们如何直面人生里的惊涛骇浪。

人间剧场是网易云音乐出品的故事品牌栏目,带你聆听烟火人间里的百种人生。该品牌栏目以非虚构故事为核心,主打讲述人间百态的纪实、人物、职业及社会类故事。截至2022年5月13日,“人间剧场”累计播放量已突破6000万。其中职业系列播客《职业十宗最》、后浪打工人故事《Z世代青年说》、航天人自述栏目《苍穹电波》等备受用户喜爱。

中文播客业务在近年迅速发展,成为音频平台商业价值的重要支点。故事类播客因更强的叙事性和沉浸感,而拥有高用户粘性,是最受欢迎的音频内容之一。《人生第二次》及其它精品自制播客的上线,将进一步丰富网易云音乐人间剧场的优质自制内容库,丰富用户的收听体验。
展开

全球玩具品牌StarPony完成超千万美元融资,eWTP领投

近日,全球玩具品牌 StarPony 完成超千万美元 A 轮融资,投后估值超亿美元,本轮融资由 eWTP 领投,老股东险峰K2VC跟投。据了解,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人才招聘、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方面。

StarPony 成立于2020年8月,主打儿童玩具产品。核心团队来自阿里巴巴、华为、UC、小鹏、灵动创想、宝洁等明星企业,创始人兼 CEO 史仓健曾担任阿里移动事业部国际总经理,实现多个产品从0至千万级 DAU 增长,后担任阿里游戏总裁,管理团队规模500人以上,在文娱、儿童产业及全球化业务等方面拥有多年经验。
展开

迈同生物完成A轮融资,朗天医药集团蔡翔董事长独家投资

浙江迈同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同生物”)近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朗天医药集团蔡翔董事长独家投资。本轮融资所募资金,将用于推进IDH1管线小分子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及及进一步加速公司的其它创新临床管线研发。

据了解,迈同生物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发生相关的代谢酶为靶点来研发新型小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其中,拟用于治疗脑胶质瘤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靶向IDH1突变的小分子抑制剂,已申请3项国际(PCT)专利,并已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等多地获得授权。
展开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潮玩童装,TOP FAVOR三个月内连获两轮融资

潮玩童装品牌「TOP FAVOR」3个月内已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其中,最近一轮投资方为勤灏资本,具体金额未透露,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品研发。

TOP FAVOR成立于2021年11月,是一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整合创造AI设计、AI营销、AI供应链和AI柔性智造的“潮玩X童装“品牌,主要关注孩子和潮妈的生活方式。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童装产业近2900亿,到2025年预计能达到4738亿。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童装相关企业大概有46万家,但头部品牌稀少,目前排名靠前的巴拉巴拉、安踏儿童、阿迪达斯儿童等市场份额加起来只有10%左右。
展开

半导体特种气体供应商亚格盛完成C+轮融资

安徽亚格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亚格盛”)日前获得安芙兰资本、国元基金C+轮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特种气体、MO源等产品产线扩充。安徽亚格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行业上游高端关键原材料的高科技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LED等行业,已攻克多个“卡脖子”材料,进入全球顶级客户供应链已八年有余。客户涉及韩国海力士、日本铠侠、合肥长鑫、三安光电、台湾晶电等国内外半导体一线大厂,且业务版图仍在不断扩大。
展开

云学堂CEO祖腾:投入亿元级打造内容,全新数字化课程赋能企业逆势增长

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不可预估的挑战,企业如何才能逆势增长?

5月17日,在以“好好学习,天天增长”为主题的云学堂2022内容产品发布会上,云学堂课程体系及内容产品全面亮相,并发布了《企业数字化学习产研SOP》,给这一问题提供了最新答案。

云学堂CEO祖腾表示,“我们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业务带来的影响。依托数字化学习技术,与数字化学习平台深度融合,云学堂聚焦企业战略诉求、核心业务价值链、关键业务问题的培训产品与服务组合,构建以效果达成为目标的内容生态体系,助力企业打造高效率、有效果、好体验的人才培养方案。”

随后,祖腾也接受了猎云网等数家核心媒体的采访,进行了相关分享。

从课程合作到内容自研,以效果为导向打造内容工厂

创立于2011年,云学堂已在行业内深耕十余年,积累了包括餐饮、医药、新零售、制造等行业在内的3000+头部客户。截至目前,云学堂已完成E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0亿美元,是国内企业培训领域融资轮次最多、融资规模最大的独角兽企业。

回望过去,2019年无疑是个特别的年份。经过前面八年的稳定发展,云学堂并不满足于待在舒适圈内。于是在2019年,云学堂正式组建了内容中心,继续升级进化。

对于这一举动,祖腾表示,“云学堂一直秉承着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具备行业和业务的前瞻性,这个是我们持续升级的根本。无论是软件,还是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课程和运营服务,最终都是以客户的需求场景为导向,去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或者说,通过配置化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更适合他们的产品组合。”

于是,现在的云学堂已经从最初的提供SaaS软件的软件公司,升级成了一家提供“软件+内容+运营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

据了解,云学堂自2019年成立内容中心以来,在内容产品方面持续深耕,从最初的课程合作到现在的内容自研,一直奔着一个目标,那就是如何基于数字学习底盘基因,结合专业的研发体系和教学保障体系,打造可规模化复制,又能兼顾企业客制化学习的内容工厂。

而在学习效果是学习“第一性原理”基础上,云学堂结合企业学习的特殊性,提出了以学员为中心和以学习场景为中心互相交织、渗透的理论体系。

祖腾表示:“企业内容建设的科学模式是基于UGC、PGC、OGC的多元化内容,将内部生产的知识与外部引入的知识有机结合,以高价值转化率为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之上,云学堂的数字化内容产品学习路径设计以效果为导向,面向业务达成、关键人才培养和组织能力提升来构建完整的内容体系,帮助企业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组织能力打造效率,降低企业培训组织运营成本,有效作用到业务目标的达成,提升员工能力并获得最佳学习体验。”

亿元级投入支持,云学堂推出全新课程体系和SOP方法论

内容的持续高质量产出,离不开大量人力和课程研发的投入。祖腾表示:“云学堂在内容产品课程研发上的投入都是亿元级别。我们的内容产品开发之初首先开展客户需求洞察,同时做行业头部企业走访、调研,深度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场景,希望通过培训解决业务上什么问题。我们大量的产品经理同时兼具行业优秀甲乙方10年以上的经验,并且在师资选择上也聚焦于业内顶尖企业的业务专家和业务高管,保障输出的数字化内容产品更符合企业业务场景,同时课程提供的方法、能力、案例、工具都是可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

据介绍,云学堂课程产品的研发是基于上千家企业学习项目的洞察,以及重点行业头部企业客户的走访与调研,从而形成对企业学习发展趋势的判断。

云学堂内容产品的价值关注点是以企业业务发展、人才培养、战略落地等核心诉求为中心,凭借以效果为导向的数字化教研教学体系,并联合行业资深专家与教授来创作能够为企业产生直接效益价值的高品质内容产品。

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云学堂除了考虑共性需求场景外,还考虑到不同行业的特点及业务发展阶段。课程体系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基于业务领先、组织增效、人力增值三大企业业务需求场景而构建的九大课程模块,二是根据制造、医药、餐饮、零售、银行、房地产六大重点行业特性进行产品矩阵的构建。时代在变化,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在变化,云学堂的课程体系也在随着企业需求场景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迭代,以期能够更好地助力企业成长。

而经过三年多数为探索,云学堂也在今年推出更多结合企业业务经营的课程产品,并重点发布了覆盖管理领导力、知识服务、营销运营、热门行业等产品系列。

同时,云学堂也展示了包括与人社部合办的数字化学习管理、针对零售业态的连锁经营增长罗盘、与斯坦福联合开发的设计思维混合式学习项目在内的特色学习产品,涉及到从能力提升到思维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云学堂还从3000+头部客户、9000万+企业员工自学小时、100万+企业新增学习项目的实践与经验中,沉淀出一套B端企业培训数字化内容产品研发方法论。企业数字化学习内容产研SOP包含8个一级模块、46道二级动作,263个三级工序,11个核心角色的参与,以保障专业度和实效性。

据介绍,《企业数字化学习内容产研 SOP》的发布,是云学堂把自己的价值开放出来,以期跟更多优秀的机构和老师合作,共同以企业客户价值为导向,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学习产品。

祖腾表示,云学堂会坚持继续走 " 软件 + 内容 + 服务 " 一体化的道路,随着企业需求变化,不断迭代完善自身的产品矩阵,以期能够更好地助力企业成长,成为企业成长路上的陪伴者。
展开
2022-05-19

KKR牵头财团拟以约140亿美元溢价收购澳洲一私营医疗机构

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由KKR&Co.牵头的财团重申了对澳大利亚私营医疗服务提供商Ramsay Health Care Ltd.的收购要约。其中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该私募股权公司及其合作伙伴于上周提交了约201亿澳元(约140亿美元)的指示性收购要约确认。上述知情人士表示,KKR集团预计将继续进行尽职调查,最快可能在未来几周提交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报价。
展开

美国蓝色起源公司推迟第五次载人太空飞行,备用系统性能未达预期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蓝色起源公司18日宣布,推迟原定于20日进行的第五次载人太空飞行,原因是“新谢泼德”飞行器的一个备用系统的性能没有达到预期。蓝色起源公司在声明中称:“在最后的检查中,我们发现新谢泼德的一个备用系统的性能没有达到预期。出于谨慎,我们将推迟原定于20日的发射。”声明未公布最新的发射日期。
展开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