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天下成立九周年,砺“9”弥新
2021年12月31日,迎来了微动天下成立九周年的日子。
微动天下作为国内基于云端的数字企业服务商,已为数百万家企业及商户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数字企业服务,所取得的成长、进步与成就,对每一个微动人来说,意义非凡。
一、微动天下走过的九年:关于产品
微动天下以回归服务、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满足合作企业及商户全方位多样化需求为动力,不断加强产品服务创新,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并围绕SaaS商业服务、营销服务和电商服务,聚焦客户全链路的商业化服务,从提供前端建站、引流曝光、数字营销、精准获客到整个运营环节的多权限层级管理、经营分析和SCRM系统搭建等多项功能和服务,帮助企业客户沉淀私域形成私域资产,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形成价值闭环。
九年,不断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
二、微动天下走过的九年:关于服务
自微动天下全面加速打造“数字企业服务”品牌以来,通过专业优势,拥抱数字化新经济,打造服务新优势,为客户提供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借助极强的业务及平台拓展能力,服务从中小企业到规模较大、区域型、集团型、连锁型或多层次架构的组织和企业。
为了更好的帮助合作企业实现业务飞速发展,早在2019年微动天下便开始针对各家品牌,进行全方位资源扶持,正值微动天下九周年之际,品牌扶持计划将再升级。
3.0新版的权益除助力各品牌建立起线上线下的品牌矩阵外,还将通过公司独有的创新型服务更好的帮助品牌企业破圈、找到新的增长突破口,助力对各家企业超前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企业服务。
九年,同力共赢,我们始终在你身边。
三、微动天下走过的九年:关于荣誉
九年来,微动天下凭借在软件服务、品牌营销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强劲的技术实力、创新性、成长力,及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突出贡献,获得了30多项奖项,每一块奖杯都印刻着成长的轨迹,每一次掌声都是业精于勤的回响,每一个荣誉瞬间,都见证着微动人在专业领域的深耕细作、对服务信念的笃定坚守。
荣誉既是鼓励,更是期待,奖杯不是终点,而是继往开来的起点。凭借着客户的信任与重托,微动天下凝聚了砥砺前行的巨大动力,不断刷新着行业的新高度。
杨伟国:新就业形态和灵活用工的制度建设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2021年12月29日,中国领先的综合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人瑞人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瑞人才”,股份代号6919.HK)在北京发布《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蓝皮书聚焦“多元化用工的效率、灵活性与合规”,对中国灵活用工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全景式描述和深度解析,对灵活用工人员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勾勒,对不同用工类型的生存土壤、实践形态、用工灵活性、用工合规性、劳动者权益保障、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国内外灵活用工的规制经验进行梳理。
据了解,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与人瑞人才联合推出的中国灵活用工研究项目第二期,旨在为推动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的良性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指引。以下是课题组顾问杨伟国为《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撰写的序言全文: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新就业形态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要顺势而为。当然这个领域也存在法律法规一时跟不上的问题,当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保障问题、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等。要及时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时补齐,在变化中不断完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精神,我们需要对新就业形态和灵活用工在制度建设上的短板做出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什么样的“势”?
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要素正在发生重大转型:人们从关注工作岗位转为关注工作任务,从关注劳动力到关注人力资本,从关注劳动关系到关注人力资本关系。同时,就业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使得劳动力市场具备了某种商品或产品市场的特征。从形式上看,过去组织型、集中型、单一型的就业模式,正在向自主型、分布型和多元型的就业模式转变。
如果把农民自给自足的状态也称为一种就业,我们可以说:农业时代是“一方就业”,自己种田自己吃;工业时代是“两方就业”,即雇佣型就业--企业招聘劳动者;而新就业形态模式是“三方就业”,一个劳动者受雇于一家企业,其实是在为其他企业(个人)工作。
所以顺势而为的“势”就是:就业转型是大势。人力资本市场结构模型不仅仅是单一的雇佣,而是雇佣型、合作型与自由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如何“为”?
顺势而为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全力创造更加稠密的就业市场。过去我们仅关注工作岗位,现在我们要关注更加细小的工作任务。在工作市场中,微观组织的岗位需要解构与重构,要大力发展新个体经济与微经济,创造更多社会化工作,加快实施人工匹配(工作任务-人力资本匹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提升实时、精准、主动的工作-人力资本匹配服务。同时要从静态的就业平衡迈向动态的就业平衡时代。过去雇佣型就业是一种静态平衡,一个人一辈子在一家公司工作,现在人们有可能一辈子在很多家公司工作。因此,要全力创造更加稠密的就业市场,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工作机会。
二是要创造更加稠密的培训市场。当前,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对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业时代,一个人学习某一种技能即可满足市场需求,但现在几乎不可能。因此,要做到“两两贯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贯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贯通。要推动线上线下教育协同发展,创造更加稠密的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不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
补齐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新就业形态不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缺失的代名词,也不是企业逃避用工责任的新工具,更不是政策设计的“无人区”。补齐新业态发展短板,一是要增强社会保障,二是要优化劳动治理。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由于新就业形态引发了就业模式的转型,大量劳动者以个体经营者身份出现就业市场中,需要交易双方基于交易额共同承担社会保障费用。因此,要从建设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向覆盖全体工作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加快探索建立基于自然人的工作交易平台新社会保障体系。
在劳动治理方面,劳动治理的优化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监测、调查与研究;二是要保障劳动条件、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等基本劳动权利;三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劳动关系治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