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专注家用智能医疗健康,果实健康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

近日,天津果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果实健康”)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由复星健康和挑战者创投领投,金浦地素跟投。融资主要用于公司产品研发、营销及渠道开拓。 果实健康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搭建面向未来的家庭健康服务管理平台,打造“H-IoT+健康管理”模式。即公司以硬件产品为核心,触达用户;再基于产品来链接数据和服务,为用户提供家庭使用场景的整体健康解决方案。
展开

DoubleCheck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蜂巧资本独家投资

DoubleCheck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蜂巧资本独家投资。 DoubleCheck是一家潮流品牌二次质检服务提供商,公司主要提供一种针对线下潮流品牌的二次质检的方法,除了鉴别真伪,还要检查商品是否存在瑕疵、掉标等质量问题。致力于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保障。DoubleCheck选品模型还能高效试错IP。经过二次质检后,商品先在私域空间试错,再进入到寄卖试错环节。私域空间有零成本流量、可重复利用、方便运营活动和传播的特点;寄卖试错零库存、轻量化运营。
展开
2022-01-12

奇瑞汽车申请元宇宙商标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注册“OMODA元宇宙”商标,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建筑修理,当前商标状态为申请中。据悉,奇瑞汽车于近日发布全新产品系列首款产品OMODA 5。
展开

腾讯投资智慧能源创新服务商深度智控

天眼查App显示,1月11日,南京深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深圳市腾讯产业创投有限公司。南京深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李辉,注册资本约1111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智慧能源技术开发等。官网信息显示,深度智控是一家智慧能源创新服务商,专注于节能控制、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IOT等。
展开

“黑芝麻智能”获博世旗下博原资本战略投资

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制造商“黑芝麻智能”获得了全球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集团旗下博原资本的战略投资。双方将在自动驾驶领域深化全面合作,联手打造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展开

工信部:预计2022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会逐渐缓解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汽车芯片把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为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当前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在逐渐加大汽车芯片生产供应,芯片产能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释放,预计2022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会逐渐缓解。
展开

专注投教育,Owl Ventures完成超10亿美元募资

Owl Ventures宣布完成规模超过10亿美元新基金募集,分别为规模为6.4亿美元的第五期基金、规模2.7亿美元的第二期机会基金和规模1亿美元的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展开

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阿里云X数澜科技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

1月11日,阿里云X数澜科技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在杭州正式挂牌成立。未来,双方将重点整合人力、技术等资源,持续关注教育治理现代化,形成综合研究、创新服务以及前沿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局面,切实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生态融合,提升教育数字转型效率及服务水平。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陈丽娟表示:“阿里云和数澜科技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联合实验室成立后,阿里云将与数澜科技形成技术合力,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持续打磨,产出具有行业价值的解决方案及最佳实践。助力打造高效、活力、绿色、安全智慧校园。”
展开

2021沸点短视频盛典现场演讲直击

2022年1月5日,“热爱的力量”2021沸点短视频盛典暨赛博大象集团合作伙伴思享会在海南三亚举行。赛博大象集团CEO杨宇翔,赛博大象集团一点资讯总裁陈彤,赛博大象集团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金治,新榜公司创始人徐达内,新京报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封面新闻首席内容官卢荡,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社交媒体总监周羿翔,快手科技副总裁余敬中,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编徐丹,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邓凌等多位大咖参与讨论、分享,共同探索行业新机遇与商业化的的多样可能。 盛典现场,赛博大象集团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金治以《追求极致,值得热爱》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2021年,不论是汽车、新消费、房地产、金融等行业以及所处在行业里的每个个体,都在用专业的知识和极致的精神去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一点资讯也一直以极致与热爱的态度产出优质内容,记录时代与社会的进步。2022年,一点资讯将围绕‘精准体系、深度发掘、生活贴近、未来探索’等四个核心,用至臻态度持续打造富有生命力的价值商业体系。” 据金治介绍,凭借对内容与算法的精准升级,一点资讯打造出了有精度、有温度、有价值的核心能力,并通过多领域矩阵号形成内容营销体系,实现多维度覆盖,深入链接用户。 在“深度”方面,一点资讯紧跟全球时事热点,在众多领域产出优质专项内容,构建深入链接用户的内容营销体系。这一体系涵盖冬奥、碳中和、健康、汽车、时尚等多个热门话题方向,以更精品化深度化的垂直内容来服务客户。一点资讯还与多地政府、官方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了《敦煌迹忆》《快乐星球》《一点·预警直达》等多个优质IP项目,极大丰富了平台内容和营销生态体系。 此外,一点资讯在内容方面也更贴近生活。以沸点视频为例,作为新闻内容的讲述者、创新者与推动者,沸点视频直击突发现场,还原真实,聚热点为沸点。现已拥有全网2000万+忠实粉丝,全年共计生产视频2万+条,核心拍客覆盖全国685个地级市县区及10个以上的海外国家。其优质资讯内容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多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采用,形成更具影响力的视频内容生态。活动现场,金治还与全球沸点拍客进行了视频连线,并邀请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现场进行跨界交流。 作为强媒体属性的内容聚合平台,一点资讯始终坚持打造高品质内容,凭借“精准”、“发掘”、“贴近”、“探索”四大优势,推动品牌实现更精准高效的营销,为用户和商业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打造富有生命力的价值商业体系。 据相关资料,一点资讯已于2021年10月正式升级为赛博大象集团,未来将集中布局信息流内容、社交、游戏等领域,以“科技为自由”为愿景,打造一条聚焦更多创新业务的新赛道。金治透露,赛博大象集团作为一家科技公司,一直保持积极的探索心态,在 AI 及 NFT 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款名为“啫喱”的熟人社交产品即将上线。
展开

速食的速去哪了?20分钟做出来的速食还是速食吗?

疫情的到来与持续,速食产品线上线下销量的急剧增长,方便速食已经成为2020年度六大美食趋势之一;根据《2021方便速食行业洞察报告》预估,中国方便速食已经成为一个2500亿级别的大市场。 2022年是冻品速食的转折点,疫情反复影响下,“宅”在家里的人们,也推动了速冻食品行业逆势上涨,成品也会越来越被需要。新式面点成为速冻米面行业新突破口,爆款新品面点成为新兴企业进入市场的重要途径。 口味优化绝不是“速食慢做”的遮羞布 在速食时代,复杂速食越来越多,烹饪时间20 分钟+的不在少数,但20分钟做出来的速食还是速食吗?既然是“速食”,最基本的“应有之义”就是速度快,时间短。口味优化绝不是速食慢做的遮羞布。 伴随着消费逐渐升级、便利性的硬性需求变高,食品工业化、科技化的助推,半成品已满足不了未来需求,成品一定是大势所趋。是否会存在一种可以不用洗碗、无需二次加工、开袋即食、口感极致还原且等待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速食呢?这种过于”理想主义“的速食是否真的存在呢?答案:存在,微波速食。微波速食即无需烹煮,直接用微波炉加热即可食用的速冻食品形式。同时具有高还原度、营养保留完全、口味流失小的特点。2021年是微波食品发展的元年,多个食品品牌开发了各种微波食品形态,赛道已经形成。以烹烹袋、烧范儿、叮叮袋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速冻品牌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让“慢”止步于“出世”阶段 纵观目前的速食赛道,大多数品牌都在平面维度进行竞争,或是价格博弈、或是口味抄袭、抑或是比拼流量投放,都将品牌运营重点放在了后端,而鲜少在前端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但归根结底,真正能构筑品牌壁垒的还是产品本身,如果产品极度创新,本身就具有划时代意义,所以笔者更强调让“慢”止步于“出世”阶段,将更多的经历放在研发创新上。 在研发阶段就将食品的方便形态到食物的冷冻保鲜再到包装技术上精益求精,把烹饪至最佳口感的食物连同其营养成分锁进袋中,客户拿到产品只需微波加热即可还原美味。毕竟3分钟就可以得到安全、美味、营养的一餐谁愿意花20分钟呢? 技术驱动行业升级 速食3.0时代——技术驱动品牌时代,通过技术升级同时满足极致便利、保留营养美味。烹烹袋以“急冻锁鲜+微波速热”两大支点,解决简单烹饪与高品质美味之间的矛盾。 我们日常买到的速冻食品,并不是直接把常温的食品放进冷冻室即可,而是使用了特殊的速冻工艺。微波速食产品大多采取的都是急冻晶体锁鲜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美味。 微波炉电器进入中国已经超过20年,听上去似乎“万物皆可微波”,但其实是有难度的。据为了更进一步方便消费者,烹烹袋等微波速食品牌正在同头部微波炉厂商洽谈,计划在微波炉内植入即热商品小程序,用户在使用时只需扫描产品包装袋上的一维码即可完成自动加热。实现用户只需将产品从冰箱拿出来放到微波炉里即可,不用再考虑其他东西,进无需行其他多余步骤。 微波速食的何去何从 目前微波速品类已经涉及中西,贯穿主食和小吃。从微波水饺到米饭面条,再到炸鸡烤肠等小吃,可以说微波包装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前段时间有些品牌甚至出了专门的“利是包”可以微波任何你想微波的东西,乍一看似乎是好事,但有可能走上自热食品的老路子,同质化严重。微波速食并不是单纯的把速冻食品放进可以微波用的包装袋,而是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份精致的美食。 目前微波速食壁垒仅仅在于包装上,所以被模仿和超越的几率非常大,这就意味着品牌方需要极强的研发能力和组织能力。 微波速食虽然用上了黑科技,但其本质却是食物本身,是高频刚需的消费品。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市场份额的前提是—产品的高性价比,微波速食归根结底卖的依然是食品本身,而微波加工只是他的附加值。深化研发,迭代配方,做更好的产品;做难的事,做最基础的事,才有建构壁垒的可能。 需要强调的是,微波速食并不是单纯的把速冻食品放进可以微波用的包装袋,而是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份精致的美食。 结语:速食不再是“凑合着对付一顿”——味道要更好,成品要和包装图片相符,所得要即如所见,在速食品类里,冷冻的形式是最好实现这一需求的,用微波技术改造全品类的理念已经被从业者逐步认可。但微波食品由于市场发展还较为初期,品类的消费认知大于品牌的消费认知,培养消费习惯以及提升品牌认知现阶段的主要工作。
展开

苹果妥协,将在韩国允许应用开发者采用第三方支付

苹果公司宣布将遵守韩国的一项法律,允许用户通过第三方渠道为应用付款。这项法律也适用于已经谷歌公司的相同领域。 在过去一年中,反垄断成为科技行业的一个主旋律。苹果对iOS应用销售渠道管控是其中代表。虽然他们试图通过将一部分中小开发者的佣金从30%降低到15%来避开监管压力,但仍然在美国的一个重大案件中败诉。 而目前在韩国,通过了一项法律,强制谷歌和苹果允许应用开发者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 这项法律早在去年九月就开始生效了,但是苹果公司最初持反对态度。直到今天《韩国先驱报》(The Korea Herald)报道,苹果公司已经表示将遵守这项法律: 韩国监管机构周二表示,根据韩国新颁布的一项法律,禁止应用商店运营商强制使用自己的应用内支付系统。 苹果公司表示,计划提供一种替代支付系统,相比目前30%的服务费用降低,因为这家科技巨头向韩国通信委员会(KCC)提交了合规计划。该公司没有提供该政策生效的确切日期,也没有提供服务费用,但表示计划与KCC讨论进一步的细节 预计其它国家也将效仿美国和韩国的做法,许多反垄断专家认为,苹果最终将被迫在全球范围内采用类似政策。
展开

Meta任命美版“饿了么”CEO为董事会成员

Facebook母公司Meta发布消息称,将美国版饿了么DoorDash CEO、联合创始人徐迅(Tony Xu)选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即时生效。 扎克伯格认为,徐迅既懂得运营科技公司,又能解决商业环境中存在的复杂挑战。 自2013年5月以来徐迅担任DoorDash CEO,他也是该公司的董事会成员。2020年11月徐迅成为DoorDash董事长。
展开

瀚巍微电子完成Pre-A+轮融资,发布最新款超低功耗UWB芯片

全球领先的低功耗UWB(超宽带)芯片设计公司瀚巍微电子(MKSemi) 日前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总额为8000多万人民币。本轮融资由光速中国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启明创投和常春藤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扩展以及人才引进。
展开

法国二手交易平台BackMarket完成5亿美元融资,总估值达57亿美元

法国二手商品交易平台BackMarket周二表示,已经完成新一轮5.1亿美元的融资,其总估值达到57亿美元。最新一轮投资由总部位于伦敦的私募股权公司Sprints Capital、法国的Eurazeo和Aglae Ventures、General Atlantic和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牵头。
展开

核医学研发药企智核生物lisence in海外新药,放射性显影剂、治疗药物在研管线全面铺开

高发的恶性肿瘤(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肿瘤数据显示,2020年,预测全球新增肿瘤人数共计1929万人。其中,中国以23.7%的占比,成为全球肿瘤新增人数最多的国家。 面对目前尚未被攻克的癌症难题,早筛早治就成了患者的“救命稻草”。2022年1月12日,苏州智核生物与瑞典Hober biotech公司正式宣布就99mTc标记Her-2靶点放射性显影剂ADAPT6达成大中华区的独家授权协议。据悉,该显影剂可快速分辨Her-2(+)和Her-2(-)肿瘤,而所谓的“Her-2”正是乳腺癌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靶点。此外,在如胃癌、肺癌等其他实体瘤中,其表达状态对于诊疗而言也十分重要。 “ADAPT6与智核生物核医学的产品管线十分匹配,我们始终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全球合作为辅的发展理念,共同致力于创新核医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智核生物创始人兼CEO须涛博士表示,未来公司还将以不断优化的纳米抗体平台技术为基础,持续开发成熟肿瘤靶点的放射性治疗性药物,并逐步搭建生产基地及销售团队,实现从生物科技公司向生物制药公司的转变。 放射性显影剂瞄准肿瘤诊疗痛点 公开信息显示,ADAPT6由瑞典乌普拉萨大学和皇家理工学院的Vladimir Tolmachev和Sophia Hobe共同开发,从研发优化至今已有数十余年,相关研究已发表30多篇高水平SCI文献。目前该药物已面向未经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完成了临床I期试验。研究结果显示,ADAPT6安全性好,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注射后2 h内即可快速分辨Her-2(+)和Her-2(-)的肿瘤。 而“Her-2”的表达状态正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约 20%的原发性乳腺癌存在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 对于如此重要的肿瘤诊疗指标,传统的Her-2检测方式即免疫组化(IHC)却需要手术或穿刺活检等侵入式手段采集组织样本,不仅对患者造成心理与生理双重创伤,且无法在短期内多次采样。检测结果也仅能反映局部取样组织的表达水平。这也意味着IHC所能反映的仅是过去某一时点、某一特定部位的Her-2表达水平,难以一窥肿瘤的全貌。 相比之下智核生物引入的ADAPT6,则是使用99mTc/68Ga标记Her-2靶点的支架蛋白,通过Spect/Pet-CT的方式,实时、动态显影体内所有肿瘤的Her-2表达水平,整个过程无创伤、临床操作简便,仅需数小时病人即可拿到显影的结果。相较于传统检测方式大约1-2周才能出具的检测报告,极大程度增加了患者获得及时诊疗的机会。 “一般疾病转移发现的时机越晚,病人的愈后效果就越差。”须涛博士介绍称,分子影像技术体现的是能够对全身各器官的Her-2表达情况进行显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检测肿瘤是否已经发生了转移,对于疾病复发起到及时监测的作用。能够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另外,除能应用于乳腺癌、胃癌诊疗外,Her-2在非小细胞肺癌及膀胱癌诊疗领域的价值也在逐渐被发现。未来ADAPT6无疑也将通过分子显影方式,实现相关癌种的早筛早治。 实际上,在引入ADAPT6的同时,智核生物自研的放射性显影药物也在快速推进当中。公司自主研发了放射性同位素68Ga标记的PD-L1表达显影剂(SNA002)和全身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显影剂(SNA006),两款显影剂均具有与ADAPT6相似的优势。 目前,SNA002即将在中美两国同时开启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有望成为近10年来,中国创新药企美国开展注册临床研究的首个放射性诊断药物。除此以外,智核生物也已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启合作,围绕SNA006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实验。 核医学创新药品带来肿瘤治疗新希望 在持续深耕放射性显影药物以满足肿瘤早筛早治需求的同时,智核生物也将目光聚焦在肿瘤放射性治疗药物方面。 “我们想用最具创新性的核医学诊疗产品,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谈及智核生物的使命,须涛博士表示,目前公司已搭建了一系列核医学治疗药物的研发管线,在精准诊断之后提供更加有效的放射性治疗药物。 在业内人士看来,放射性治疗药物可通过使用优化的载体携带放射性核素到达肿瘤组织,对肿瘤组织进行选择性的辐射,对周围健康组织产生最小的毒性,从而实现精准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此外,对于因其他治疗方式导致的肿瘤耐药问题,放射性治疗药物仍旧能有效的发挥杀伤作用,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 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诺华、拜耳等跨国药企已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等领域布局放射性治疗药物。智核生物也完成了相关领域的多条研发管线布局。 在这一过程中,智核生物自主研发的技术平台也在日臻完善。目前公司已建立Smart Sdbc、SmartApa、SmartRel三大技术平台,实现了放射性同位素与纳米抗体的完美融合,同时避免纳米抗体自身的肾代谢弊端;充分利用纳米抗体分子量小、穿透能力强等特点,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优异疗效的放射性诊疗药物。须涛博士也透露,后续公司将利用上述技术平台,持续开发成熟肿瘤靶点的放射性治疗性药物,全面加速研发进程,形成批量产出。 另据须涛博士介绍,智核生物近1万平方的偶联、放射性GMP车间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在2022年年底,车间即可交付使用;同时公司专业化的销售团队也将于2022年搭建完成,为智核第一个核医学诊疗产品SNA001的上市做好准备。相关工作也将助力智核生物最终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覆盖,完成从生物科技公司向生物制药公司的转变。
展开
2022-01-11

“蓝晶微生物”完成B3轮融资

近日,合成生物学公司“蓝晶微生物”宣布完成B3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生资本和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混改基金)共同领投,中平资本、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中州蓝海跟投,现有股东峰瑞资本、碧桂园创投、高瓴创投和三一创新投资等继续追加投资。B系列融资资金将会用于生物可降解材料PHA规模化生产设施的建设运营、工业4.0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SynBio_OS的开发部署等。
展开

特斯拉12月份中国产汽车销量70847辆

近日,乘联会中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12月交付量达70847辆,闯入纯电动汽车月销7万阵营。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量达484130辆,同比增长235%。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斯拉刚刚公布的2021年936000辆的交付成绩单上,仅特斯拉中国占比就高达51.7%,占据其全球版图的“半壁江山”。
展开

谷歌疯狂游说欧盟政界人士,希望修改《数字市场法案》

据报道,谷歌正面向欧盟政界人士和官员疯狂地发布广告、电子邮件和有针对性的社交媒体内容,为修改欧盟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新法规做最后的努力。欧盟新法规《数字市场法案》的生效日期日益临近,对于一些可能会产生严重商业影响的条款,之前可能还没有引起谷歌高管们的足够重视。如今,谷歌正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位谷歌内部人士日前表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一直都知道《数字市场法案》,但他们现在才意识到其严重性。”
展开

海信发布中国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

海信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表示,此次成功研发8K AI画质芯片并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可控,消除了画质处理细分领域的所有技术壁垒,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优秀案例。
展开

消息称韩国2022年8英寸代工产能已售罄,涨价或将持续

韩国国内8英寸半导体代工产能预订实际上已经结束,预计今年的半导体供应也将因代工产能的不足,面临与去年相似的困境。Key Foundry今年的产能已被预订完毕,DB HiTek也将在第二季度关闭订单通道。预计第三、第四季度的代工产能也将在各公司开始接受预订后立即售罄,随着订单的大量涌入,8英寸代工涨价预计将持续。
展开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