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ICO发行风险大 不符合公众集资要求
据证券时报消息,香港证监会副行政总裁梁凤仪3日表示,首次代币发行(ICO)风险大,不符合向公众集资的要求,监管方会在发放牌照时会小心考虑。她强调,ICO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向监管方申请牌照,如其申请牌照,香港证监会就会按照对投资者保护的要求进行监管。她指出,ICO的实质是一种网上众筹,向公众筹集资金的风险很大,有很多方面都不符合监管要求。
三六零发布年报:去年净利润33.72亿,同比增长80.15%
腾讯科技讯 4月3日消息,三六零(601360)晚间发布公告,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22.38亿元,同比增长23.56%;净利润33.72亿元,同比增长80.15%。
截至2017年末,三六零科技PC安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95.66%。2017年,三六零科技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5.15亿,移动安全产品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3.50亿。
上海严查网约车辆非法客运行为,滴滴美团各被罚十万
澎湃新闻记者 何颖晗
上海严查网约车非法客运。
近期,上海几大网约车平台打起价格战,市民享受优惠的同时,也时而发现自己叫的车司机联系电话与平台软件显示并不一致,或者平台软件显示的车籍地“沪”,变成了“皖”“赣”等外省代码。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交通执法部门获悉,经过执法人员调查,有近4成比例的网约车是上述情况,是“黑车”的一种表现形式。
4月3日,交通执法部门在虹桥机场T1航站楼、虹桥机场T2航站楼、虹桥火车站等共14个执法点开展了代号为“天网2号”的网约车非法客运专项整治行动。
上午10时,虹桥枢纽T2航站楼出发层整治现场,已有7辆网约车停靠在站台边等待处理。这些车辆及驾驶员均无营运资质,他们通过自己在网约平台软件上的注册账号接单,将乘客送至目的地,并收取车费。当天行动,全市执法部门累计查处利用网约平台从事非法客运的案件37件,其中“滴滴”29件,“美团”6件,“神州”1件,“嘀嗒”1件。
按照有关规定,违法驾驶员将面临罚款10000元,暂扣驾驶证3个月的行政处罚。如果第二次被查处,执法部门将对其罚款30000元,暂扣驾驶证6个月。此外,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还将定期将查处的网约车非法客运违法当事人信息录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其违法行为进行诚信减分,进而影响其在上海享受相关公共服务的限制。
在处罚驾驶员同时,交通执法部门还将依据《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规定,对“为不具备营运资格的驾驶员或者车辆提供召车信息服务的”网约平台同步处以1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目前,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对“美团”“滴滴”平台的案件已调查完毕,并已通知平台企业尽快至执法部门接受处理。“美团”“滴滴”平台各将迎来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交通执法部门介绍,打车平台软件公司对在其平台上注册登记的网约车辆及驾驶员是否有营运资质有审查义务,并不得向不具备营运资格的驾驶员或者车辆提供召车信息服务。
此外,获得上海市网约车相关经营许可证件的打车平台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将注册车辆及驾驶员的相关数据接入本市行业监管平台,接收交通管理部门监管。
3月21日,上海市交通委、公安局、价检局三部门曾于“美团打车”上线运营第一天联合约谈“美团打车”所属的“相关负责人。市交通委要求该公司严格遵照本市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相关管理规定,规范开展营运活动,及时将注册车辆及驾驶员的相关数据接入本市行业监管平台。但截至目前发稿,“美团打车”平台的数据仍未接入。
与此同时,在日常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利用平台软件从事非法客运的现象有扩大趋势。据统计,自3月21日市交通委执法总队查获首例“皖LGJ529”利用“美团打车”软件进行非法客运的案件以来,全市交通执法部门累计查处利用网约平台从事非法客运案件211件,其中“滴滴”平台148件,“美团打车”平台63件(数据截止至4月2日)。
为此,上海交通执法部门在重要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重点监管区域不断加大路检路查力度,从严查处任何企图“钻空子”的非法客运违法当事人。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对于已经取得了上海市网约车相关经营许可证书的网约车平台企业,如不履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及行业管理规范,管理部门也将依法采取注销、吊销行政许可等处罚措施,涉及企业失信行为的,交通管理部门还将依据《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列入失信名录。
加州允许完全无人驾驶汽车上公共道路测试,车管局已开始接受申请
腾讯科技讯 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今日宣布,它将开始接受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测试的申请。以前,加州监管部门要求在公共道路上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必须配备人类安全驾驶员,现在则放宽了这项规定。
加州车管局简要说明了申请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所需的必要条件,包括抵御网络攻击的适当安全措施、双向通讯设备以及车辆不能在某些指定区域和条件下自动驾驶等等。
对于加州来说,这是一项极其大胆的举动,尤其是前不久亚利桑那州刚刚发生了一起自动驾驶汽车致命事故。然而,加州似乎有意仔细审查这些执照,如果发现测试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有不安全的行为,就会立即暂停或撤销它们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执照。
只要满足相关要求,申领了测试执照的公司就可以对SAE指南中所述的4级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SAE指南特别规定,自动驾驶汽车只能在特定区域内行驶。
像Waymo这样的公司目前正在测试4级自动驾驶汽车。业内人士将密切关注它们的技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编译/林靖东)
中国电信回应APP过度索权:用户授权是获得相关服务的前提
澎湃新闻记者 周玲
针对有关中国电信旗下的“电信APP”存在向用户过度要求授权等问题,中国电信作出回应。
4月3日,中国电信在发给澎湃新闻的回应中称,该APP服务对象包括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有线宽带用户、固定电话用户等。提供的服务包括:话费与积分查询、账单查询、订购业 务查询、充值交费、业务办理、实名制核验、通讯录管理等120多项电信服务。用户对相关权限进行授权,是用户通过该APP获得相关电信服务的前提。
中国电信电子渠道运营中心在回应中举例称,例如,为了便于用户更换手机时使用通讯录管理功能,进行手机通讯录备份、恢复,该APP需要获得读取通讯录、新建/修改/删除通讯录等权限;为了便于用户在使用小号时进行通话记录管理,该APP需要获得读取通话记录、新建/修改/删除通话记录等权限。当用户同意授权后,该APP才能使用这些权限。
中国电信在回应中没有表态是否会修改相关权限索取的问题。
新华社此前报道称,记者在华为商城里下载了这款“电信APP”后,应用程序将访问传输手机号码、IMSI、IMEI、MEID、手机型号等设备信息,系统验证通过后提供安全免密登陆、读取用户位置信息、读取手机通讯录、获取通话记录、拨打电话、发短信、修改联系人、调用摄像头、改变WLAN状态及录音等权限。如用户点击不同意,则自动退出该应用。
“当记者点击同意后,该应用又提出四项用户授权,分别是:存储、电话、通讯录和位置信息。在申请电话权限时,对话框下方小字注明’具体包括:读取本机识别码、读取通话记录、拨打电话、新建/修改/删除通话记录等权限。’”如果点击禁止按钮,用户拒绝授权,则整个应用无法使用。
澎湃新闻记者在一款安卓手机下载“电信APP”,也有类似的用户授权申请,如果选择“禁止”则无法进入下一步,导致整个APP无法正常使用。
新华社的报道称:网络安全专家在对该APP进行检测时发现,虽然用户在初次安装使用该APP时仅有4项权限提示,但其向用户主张了70项子权限。较为敏感的子权限包含修改通讯录、读取联系人、录音、修改通话记录、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以及下载文件并不显示通知等。
中国电信在声明中称:由于服务对象规模大、服务项目多,根据《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 人信息保护规定》,在用户同意的前提下,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 原则,该 APP 采用统一申请用户授权的方式,以便根据用户需要及时提供所需服务。
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和厂商搜集个人信息绘制大数据成为一对矛盾。厂商为了规避风险,提前向用户申请授权。但APP过度向用户申请授权是一个普遍现象。
如果厂商把用户信息拿去为了更好服务用户还好,如果这些数据被恶意使用则会引发安全事件。最近一些互联网用户隐私泄露事件集中爆发,最大的就是脸书泄露用户信息事件,美国媒体爆出5000万美国脸书用户信息被一家公司掌握,用于帮助特朗普在2016年赢得大选。国内最近的大数据“杀熟”传闻,更是引发国内用户广泛关注。这些都提醒人们,要注重网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很多网络上的投票等链接,实际上在收集个人用户信息。
独立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度向用户索求授权肯定是存在的。运营商、手机厂商以及操作系统厂商这三个是用户无法规避的个人信息索取者,除非你不用手机。比运营商还危险的,是网络安全软件和手机信息云备份服务,它们可能接触或存储更重要的隐私。”
“作为通信服务‘管道’的电信运营商,实际上,你使用的短信、彩信、语音、上网、定位(运营商比GPS更准确,尤其是在室内)等服务,都是通过运营商网络实现的,电信运营商有能力接触到用户的这些信息。如果你总担心运营商盗用你的隐私,对哪个运营商都不放心,那只能不使用手机了。”付亮如是说。
按他的解释,手机实名制后,安全免密登陆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既方便又安全的应用登陆方式。摄像头、录音等可用于客户服务和故障诊断。
作为最基础的电信服务提供商,运营商拥有用户大量、全面的隐私数据,针对这些数据监管也有一些法律法规约束,但外界对于运营商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并不太清晰。这也是一款APP索要授权过多时,外界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
对此,中国电信方面在回复中表示,衷心感谢用户和媒体对“电信营业厅”APP的关注和监督,“我们将继续努力,持续进行技术升级、优化服务,不断提升用户感知。”
英国银行开始在支付系统中测试区块链技术
腾讯科技讯 4月3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银行开始了自己的PoC计划,通过分散式区块链技术检验其在实时结算(RTGS)功能中的潜力。旨在为英国提供一个弹性、强大、创新的系统。整体来说,PoC是金融业对科技变化趋势的一种回应。
英国银行希望保护金融稳定,同时拥抱创新,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实时结算平均每天能够处理大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四分之一的数据,同时还能继续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去年5月公布实时结算的愿景之后,PoC已经成为了英国银行2020年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将会让我们看到金融行业开始使用正确的技术在核心业务中。
在整个愿景中,还包括了面向外部的API、能够直接访问实时结算的公司数量以及支付流量结算等。
英国银行已经向外部评估系统敞开大门,寻求对区块链/加密货币系统集成以及新技术理解能力的解决方案。
随着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英国央行正通过与Clearmatics、Token、R3和Baton Systems等公司合作,在银行的业务中融入对区块链技术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这四家公司都可以获得实时结算系统的投资结算服务副本。
一旦该方案被认为对英镑市场来说“足够成熟”,那么就会全面支持该技术的运用。此外,创新方案还会确保在实时结算系统中正确运行,并且提高扩展范围。
2016年,英国银行支付、金融系统执行董事Andrew Hauser表示,这种极端性的颠覆性技术在今年内不会发生。但就在仅仅两年后,DLT就已经开始被运用。
在2015年5月,英国银行还提供了一份关于各种结算模式服务的实时结算蓝图规划,无论前一年执行情况如何,必须要尝试实用新型的支付系统。
英国银行的PoC结果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公布,包括功能扩展的可能性和实施的必要步骤。(编译/音希)
发改委与顺丰科技座谈,鼓励为无人机快递发展创造可推广的经验
腾讯科技讯 4月3日,发改委基础产业司与顺丰科技公司进行座谈,鼓励为无人机快递发展创造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发改委基础司巡视员任虹:无人机快递是通用航空与快递结合的一种新业态,对解决偏远地区配送问题、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积极意义,希望顺丰科技公司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为无人机快递发展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