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张继文。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朱晓蕊是谁?
我们先从两则融资消息说起。上周,科技消费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大道智创」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嘉道私人资本领投,个人投资者朱晓蕊教授和老股东持续加码;而不久前,速腾聚创获新一轮超24亿元战略融资,跻身百亿独角兽行列。
这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公司,背后均站着一个女教授——朱晓蕊。1977年出生,朱晓蕊曾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更早之前,她被李泽湘教授推荐给了汪韬,担任大疆首席科学家,亲历了大疆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团队到全球无人机霸主的全过程。而相似的故事发生在了速腾聚创身上,朱晓蕊再次出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这是教授下场孵化的创业模式的一缕缩影。放眼华南创投圈,前有李泽湘教授孵化了大疆创新、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云鲸智能等,后有高秉强教授、甘洁教授陆续培育了一大批硬核独角兽。在粤港澳大湾区,正越来越流行教授带着学生创业,他们崛起成为一支新生的创业军团。
45岁,她是哈工大前教授,曾孵化了大疆
资料显示,1977年出生的朱晓蕊,先后在1998年和2000年取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她前往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均为机械工程;学成归来后,朱晓蕊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任教,更在2011年被破格评为博士生导师。如今,朱晓蕊为珠海市岭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这是一位妥妥的学术大牛。朱晓蕊主持了不少国家级项目,发表了十几篇核心期刊,承担了十余项课题(省部级以上项目为5项),总经费超过260万,所承担项目大多具有创新性强。
其中,中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研发与应用”曾在2012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朱晓蕊便是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她曾介绍,该项目将传统的考古发掘和先进的自动化科技结合在一起,是考古界在自动化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属于国内首创。
此外,朱晓蕊还是IEEE 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的委员,曾担任过该协会分会及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要知道,IEEE RAS是国际上最为重要的机器人与自动化学术组织之一,而朱晓蕊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在这个协会中任职的成员。
朱晓蕊并没有埋头于学术的象牙塔里,而是积极尝试产业化。无人机领域的霸主——大疆创新,便是朱晓蕊产业孵化的初尝试。
时间回到2006年,在导师李泽湘教授的鼓励下,26岁的汪滔在深圳福田区车公庙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里创办了大疆创新。
无人机行业门槛高,创业难度不言而喻。公司刚创立的时候,既招不到优秀人才,还常常陷入资金短缺的窘境。2008年,就在汪滔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李泽湘加入了大疆创新,不仅带来了资金,还给大疆创新引荐了很多业内优秀人士,其中包括时任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自动化方向博士生导师朱晓蕊。
当时,朱晓蕊在得知大疆陷入财务紧张的处境后,与李泽湘共同出资,解了大疆燃眉之急。她还就任大疆首席科学家,带着学生对大疆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了很多支持,帮助大疆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此后,朱晓蕊也一直持续不断地为大疆输送优秀人才。
后面的故事则为大众所熟知。在无人机消费市场上,大疆一骑绝尘。目前全球的无人机市场份额中,有85%以上是由大疆品牌占据。而在美国,大疆的市场份额也是在77%以上。2020年8月,大疆创新以1000亿元人民币估值位列《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14位。
朱晓蕊教授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以前,学术界、工业界、投资界各自为营,交集较少。这几年间,学术界与工业界互动日趋频繁,也有很多专业人士进入投资领域。“我们希望学术、工业、投资这三界加速融合。”
带出一个学生军团,刚刚又孵化一只百亿独角兽
除了大疆创新,朱晓蕊教授还孵化了另一家百亿独角兽——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速腾聚创创始人、CEO邱纯鑫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博士后,主攻机器人导航与控制,正是朱晓蕊第一个博士生。
2014年8月,邱纯鑫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与博士导师朱晓蕊以及实验室同门师弟刘乐天共同创立了速腾聚创。其中,邱纯鑫担任公司CEO,朱晓蕊出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刘乐天则担任公司CTO。
创立之初,朱晓蕊轻松地为速腾聚创拉来了天使轮和A轮的投资方,并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邱纯鑫曾透露,导师朱晓蕊手上的两条研究线,一个做了大疆无人机的飞控系统,一个是做无人车的雷达,最后发展成速腾聚创。
基于此,邱纯鑫和速腾聚创杀入车载激光雷达领域。2016年10月份,速腾聚创研发出了16线的机械式激光雷达RS-LiDAR;四年后,速腾聚创生产的全球首批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已批量出货,发往北美。
如今,速腾聚创成为了全球唯一实现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车规量产交付的企业。全球知名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Yole Developement发布的《2021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应用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排名榜中,速腾聚创以10%的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法雷奥(28%)。
随着激光雷达成为国内中高端车型的标配,速腾聚创的融资十分火爆。成立8年间,速腾聚创完成了近十轮融资,投资方既有东方富海、云锋基金、昆仲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等VC/PE机构,也有比亚迪、宇通、香港立讯、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北汽产投等产业资本。据悉,速腾聚创的估值在100亿元左右,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此外,朱晓蕊还带出了一支独角兽后备军。就在速腾聚创创办一年后即2015年,哈工大博士邢志伟创立了机器人企业大道智创,朱晓蕊教授为联合创始人。
起初,大道智创靠着安防机器人起家,国内最早一批开拓安防机器人市场的机器人公司之一。2019年左右,大道智创安防业务已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开始从营销需求切入,布局科技消费领域。不久前,大道智创完成了千万级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嘉道私人资本领投,个人投资者朱晓蕊教授和老股东持续加码。
还有朱晓蕊教授参与孵化的自主驾驶导航技术研发商——一清创新UDI。2018年,香港科技大学刘明教授和王鲁佳教授正式创立一清创新UDI,将激光雷达、视觉与三维数据处理算法和深度学习、多传感器融合相结合,提供L3、L4无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成立4年里,一清创新UDI完成了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东方富海、同威资本、清源投资、联想创投、芯原股份、云创资本等。其中,朱晓蕊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持股比例达9.48%。
仔细观察朱晓蕊教授孵化的项目,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知名本土创投机构东方富海大多参与了这些公司的早期投资。
鲜为人知的是,朱晓蕊教授还是一位神秘的LP。所谓LP(Limited Partners),即有限合伙人,俗称“金主爸爸”,是创投机构的出资人。天眼查显示,朱晓蕊教授是东方富海旗下富海深湾(深圳)天使叁号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的出资人之一,认缴出资额为500万人民币,持股比例为3.73%。
正如朱晓蕊所期望的那样,技术出身的她联手一众产业界和投资界投身中国硬科技产业化的历史进程中
学院派军团崛起,“老师+学生”缔造一个个独角兽
眼下,大学教授化身成创业导师,正在成为创投圈一抹独特风景线。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一位教父级人物——李泽湘。1961年出生的李泽湘在高考恢复的第二年考上了大学。成绩优异的他还赴美留学,直到博士毕业。1992年,李泽湘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此后,他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开始了创业孵化之路。
大疆创新,是让李泽湘最为人熟知的孵化案例。当年在他的指导帮助下,大疆创新逐渐成长为无人机领域的霸主。
这几年,李泽湘教授还在东莞松山湖成立了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诞生了云鲸智能、海柔创新、欧卡智能、松灵机器人等超过100家机器人/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基地在孵企业市场估值已超百亿元。2016 年,李泽湘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香港大学陈冠华教授,联合22位香港超级教授及科技精英共同创办Hong Kong X科技创业平台,开启了产学研联动之路。
在圈内,李泽湘开创的“导师+学生”的天使投资模式,颇具影响力。受到李泽湘教授的启发,机器人领域另一位知名创业导师、北航教授——王田苗后来也成立了一个创业基金,用于扶持学生早期创业。十余年间,王田苗参与投资或孵化的项目已达60余个,指导过的一个个北航学生正活跃在中国硬科技江湖里。
当然,李泽湘教授还有一位好搭档——高秉强教授。作为芯片方面的顶级专家,高秉强教授原来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终身教授,原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y)研究员,也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2000年前后,高秉强教授看到国内半导体发展的强大生命力,选择离开学界,开始全力在国内投资半导体。期间,他不仅同李泽湘教授、甘洁教授一同孵化了大疆,还创办Sillicon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SIF)风投公司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成功投资多个项目。不久前上市的芯片公司思特威,便是高秉强教授参与孵化的代表案例之一。
2011年,港科大博士徐辰在上海创立了思特威,主攻CMOS图像传感器。2014年,公司刚成立3年,思特威陷入了危机,要靠变卖公司的一辆车来发工资。这时,高秉强教授不仅雪中送炭投了一笔钱,还在技术方向上给出至关重要的建议。此后思特威便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推出首款产品130万像素高清CIS芯片一炮走红,2017年芯片出货量便达到1亿颗。今年5月,思特威登陆科创板,最新市值超220亿元。
此外,EDA公司概伦电子、无线通讯射频芯片公司博通集成、扫地机器人企业银星智能、云鲸智能……这一批备受瞩目的硬科技公司背后,都出现了高秉强教授的身影。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创投圈另一位“铁娘子”——甘洁教授。她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曾任香港科技大学(HKUST)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现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甘洁教授的优势表现在高端制造领域。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每一季度定期对工业企业进行大规模调查,基于此编制的产业经济景气指数,以及对工业经济的独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受到普遍关注和赞赏。她参与孵化的项目中,除了大疆、云鲸在内的多家独角兽企业,还有移动储能独角兽EcoFlow正浩、AI公司微埃智能等企业。
为何需要教授孵化科技项目?甘洁曾透露背后原因,科技创新周期很长,科技创业需要的要素很多。这不像互联网商业模式,搞定BAT就可以,他们更需要生态体系的支持。“正因如此,我们建立一个真正的生态体系,才可以系统地帮到创业团队。”
有趣的是,无论是李泽湘、高秉强还是甘洁、朱晓蕊,他们多年来都一直活跃在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原因在于对于许多初创企业来说,大学往往是起步的第一站。而香港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在前沿领域的领先优势,为业界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富有想法且极具革新精神的创业人才。
如今创科产业链好比是一场接力赛,香港凭借强大的基础科研,成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源头,因此手持第一棒,然而仅仅有想法和Demo还不够,如何实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还需要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和多层次的人才储备,而这正是以深圳为代表的大湾区城市的优势。
一位香港高校出身的创始人曾分享自己的体会:“香港毗邻世界制造业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高校的科研成果很容易落地,只有驱车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到深圳、东莞,恰好可以弥补香港无法规模化生产制造的短板。”因此,很多内地学子从香港高校毕业后,往往就近回到大湾区深圳、东莞等城市创业。
这几年,学院派创业蔚然成风,一批高学历、技术背景出身的年轻创始人集体登场。这是中国创投圈罕见的一幕,正如李泽湘教授曾说的那般:“这些案例对创业者是一种鼓舞,后面还会有更多例子,他们还没有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