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这句自信荣光的宣言还言犹在耳,但聚美优品早已风光不再。文章来源:融中财经,作者:苗弋。
4月15日,聚美优品私有化交易完成,结束了为期六年的美股上市生涯。成为母公司SuperROI的全资子公司。SuperROI由陈欧全资拥有,而陈欧正是聚美优品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代理首席财务官。
2020年1月12日,以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为首的买方团发起私有化要约,计划以20美元/ADS的价格收购未持有的股份。
但当时,由于私有化价格谈不拢,有聚美优品的中国股东甚至英文致信美国证监会SEC,请求SEC暂停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进程。
2020年4月9日,聚美优品买方团通过要约收购方式收购了超过4034万股A类普通股,约占流通中聚美优品已发行A类普通股总量的63.7%,至此,聚美优品买方团已持有上市公司约96%的投票权。
如今,聚美优品私有化正式完成。这场历时良久的退市之路是否昭示着这家明星企业的落幕还未可知。
“联合收割机”割韭菜
实际上这并非是聚美优品的第一次私有化,2016年2月,在聚美优品上市仅22个月的时候,聚美优品收到来自陈欧、产品副总裁戴雨森以及股东红杉资本等递交的私有化提议,计划以每股美国存托股份7美元的价格收购聚美优品股票。
陈欧在公开信中谈到,在当时的美股市场,聚美优品被严重低估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证明了公司优异的执行力,但股价却没有反映出合理的公司价值,甚至低于一些在规模和盈利能力上远远落后聚美的公司”。
然而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要约并未顺利进行。在当时受到了许多中小股东们的反对,因为聚美优品风光登陆资本市场时的IPO价格为22美元,这意味着,当时陈欧等股东首次提出私有化要约的价格不足IPO的三分之一。
在经历了21个月的谈判交涉后,聚美优品谋求私有化一事以要约撤销告终。也有分析表示,是因为此前聚美优品的股价已跌至2美元,不足7美元要约收购价的一半。
当时,有市场人士表示,当时撤销私有化对于聚美优品来说利大于弊,但这也是聚美优品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聚美优品此前提出私有化,目的之一就是要回国讲故事,在2015-2016年期间,中国股市表现很好,回归A股至少能让聚美优品的估值上升10倍以上。但在拖延了21个月后,这个愿望已经很难实现。
虽然此次公布的私有化要约价格为20美元/ADS,但实际上只相当于合股前的2美元/股,大致相当于净资产的50%。
2020年年初,聚美优品调整了ADS与A类普通股之间的比率,由原来的1股ADS代表1股A类普通股调整为1股ADS代表10股A类普通股。
美国存托股份(ADS),它是ADR(美国托存凭证)所代表的实际基础股票。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大多通过ADR的方式,在网站上查到的股价也是相应的 Per ADS 的价格。而对公司内部来说,比如上市前的期权,就属于普通股,ADS 与普通股有一定的换算比例。
也就是说,聚美优品20美元/ADS的收购价格在比率调整后只是每A股2美元,不仅低于聚美优品首次提出的7美元私有化价格,更远低于其22美元的IPO发行价。更有股东将此次私有化比喻为开着“联合收割机”割韭菜。
上市之初,聚美的IPO发行价为22美元/股,市值超31亿美元;其股价在2014年8月达到约40美元的历史高位,市值一度超57亿美元。截至4月15日,聚美总市值约2.27亿美元,较巅峰值57亿美元,缩水近96%。
失去的十年
一家曾今风光无限的明星创业公司为何会走到今天地步?故事还要从创始人讲起。
聚美优品成立于2010年。2012年,陈欧凭借一支《我为自己代言》的广告,刷爆网络,成功将聚美优品推到了公众面前。
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美股上市,同年8月,其股价达到37.99美元的历史高点,市值达到55亿美元,可谓是风光无限。
聚美优品上市那一年陈欧32岁,是纽交所两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CEO。而陈欧更像是一个“网红”,“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陈欧体”模仿热潮,也为聚美优品带来大量流量,平台也由此迎来爆发式增长。
然而风光并未持续多久,假货风波让聚美优品跌落神坛。
有消费者举报聚美优品销售假货,娇兰、DHC、兰蔻等国际化妆品牌也纷纷表示并没有和聚美优品合作过,假货风波开始冲击这家明星电商企业。
很快,聚美优品受到行政部门处罚。2016年,工商局曾经以“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普通食品、新资源食品、特殊营养食品广告宣传保健功能,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对聚美优品进行行政处罚。
假货问题不断,国际美妆不承认,一步步消解了消费者的信任,聚美优品逐渐被市场抛弃。
2014年12月,上市仅半年的聚美优品股价已跌至13美元/股,市值缩水近一半。
截至目前,聚美优品尚未公布2019年财务数据。往期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聚美优品营收分别达73.4亿元、62.8亿元、58.2亿元、42.9亿元,同期用户数分别为1610万、1540万、1510万、1070万。
此外,在公司决策方面,陈欧被指错过了聚美借助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2017年8月,在第一次私有化邀约收购还未出结果之前,聚美股票持有人恒润投资主管合伙人Peter Halesworth发布公开信炮轰陈欧的消息传出。
Peter Halesworth在公开信中称:在中国线上购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聚美优品宣布私有化后的一系列错误使其股价大跌45.2%。自2016年2月聚美管理层发出私有化要约后,股东们再也没有收到私有化相关的任何信息。此后,陈欧在微博回应中对聚美优品的股东交流问题进行了否认。
聚美优品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电商巨头的挤压。据易观数据,2017年四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中,聚美优品仅占据0.3%的市场份额,位于排行榜的第九位,天猫和京东分别以60.9%和25.6%位列前两位,2019年第三季度,聚美优品的市场份额只剩下可怜的0.1%。
街电的故事好讲吗?
在业务下行,股价低迷之时,聚美优品也尝试过多元化转型,以期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然而多番努力并未激起浪花,甚至引发股东“不务正业”的控诉。
2016年初,一身时尚穿着的陈欧,在公司年会上提出“新聚美”的概念,首次对外公布了聚美优品在电商外的新业务方向。
2016年1月,聚美宣布进入影视文化产业,将在三年内打造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颜值经济公司;2017年4月,聚美发布了独立品牌Reemake空气净化器,宣布正式进军智能家居领域。
接着在2017年5月,聚美宣布将花3亿元现金投资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占股60%,入局共享充电宝领域。后来又进一步投资9260万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聚美优品持有街电82.07%的股权。这也是聚美目前少数还能拎出来讲故事的项目。
但2017年,聚美优品出现首亏,街电贡献了1%的总收入,同时却贡献了340%的净亏损。
2018年,“街电”帮助聚美实现9.29亿元营收,占整个集团总营收的21.7%。与日渐式微的电商业务相比,街电未来的想象空间还待观察。
除了共享充电宝外,今年年初还曝出陈欧在布局“网红业务”。2020年1月,A股上市公司三五互联拟收购上海婉锐,后者是一家有700多个网红IP和5亿粉丝的MCN公司,在穿透股权后,陈欧以及其聚美优品的戴雨森为上海婉锐的间接股东。
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中,聚美优品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上市公司的私有化动机是复杂多元的。从近十多年历程来看,中概股私有化的动机集中于三点:一是集团公司战略方向调整需要资产重组;二是股东认为公司在资本市场长期被低估;三是为节约高昂的上市维护成本。
包括巨人、奇虎360、完美世界的例子在前,在退市后,他们大多会冲击国内资本市场,或合并重组。在私有化之后,陈欧和聚美优品的未来也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