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创立,雷军重出江湖。半路出家的雷军被翻了无数次白眼。尽管千难万阻,但雷军是有自信的,他琢磨出一条新路: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历经困苦,小米终上市,但上市后股价并不理想。而被称为良币的小米还有很长路要走。年轻的小米跟当今的中国很像,我们用30年时间筚路蓝缕赶上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工业化征程,而小米采用一种创新模式,用了9年时间走完了其他企业十几年的初创之路。文章来源:饭统戴老板,作者:张假假,编辑:楚团长/戴老板。
2009年,雷军心里有点难受,“仿佛全世界都把我遗忘了,当时的我一无所有,除了钱。”人生里只剩下钱似乎是中国成功人士共有的傲娇,但雷军多少是不一样的,他是个勤勉的天才。
大学时就被湖北省公安厅请去讲反病毒技术,随手写的程序代码让如今只会争论PHP和Java谁更好的程序员跪着读。1992年中关村大哥求伯君分析了雷军破解的WPS,惊为天人,披着呢子大衣用北大南门外的一顿全聚德将其招致麾下。雷军24岁就被金山委以重任,负责开发“盘古”办公软件。
谁知盘古卖的并不好,湖北老乡周鸿祎的情商低,一个劲的往伤口上撒盐,批评盘古做的不好,雷军气的直抽烟不说话。后来雷军去Cfido BBS上灌了半年水,写了许多诸如程序人生的中二感慨。比起谢邀、刚下飞机的装逼论坛,那个年代的Cfido才是真正的high level,马化腾、丁磊都在泡。
1998年的金山面临三座大山:资金短缺、盗版横行、微软围剿。联想入股后,求伯君对雷军说:董事会研究决定了,就由你来当总经理。
雷军也不谦虚,7×16小时的加班玩儿命干,不仅染上了爱喝健怡可乐、爱吃盒饭的程序员习性,还给公司淋浴房起了个“雨霖铃”的雅名。领导都这么拼,员工压力就很大,特别是雷军还老喜欢问写代码有没有写诗的感觉。大家暗地里都说他是雷老虎,于是就“不小心”地把他电脑给格式化了。
选错了道路,就容易陷入苦难行军。尽管雷军带着金山技术天才们左突右冲,然而在没有版权保护的市场做软件,无异于逆水行舟。求伯君的知遇之恩、金山兄弟们的前程、自己的理想抱负交织成沉重的枷锁,雷军越是努力,就越是身心俱疲。传闻压力最大的时候,金山一众部门经理抱头痛哭。
2007年已经五次冲击IPO的金山终于登陆港股,雷军苦笑称“从A股到纳斯达克,我的经验甚至多到可以给别的公司做IPO咨询了”。然而6亿港币的市值只是当时阿里15亿美金市值的一个零头,令人唏嘘的是,如果金山没有错过收购Foxmail,今天的互联网格局会如何。
从带头大哥到行业末流,雷军用一句“我终于把债还完了”解甲归田。卖掉卓越网的几个小目标和昔日小弟纷纷创业,使雷军顺理成章的成了天使投资人。与咋咋呼呼,结果在山顶拥抱区块链的演讲型投资人不同,只投熟人的雷军还真投出了不少独角兽,UC、多玩、凡客都收益颇丰。
然而财务自由的闲云野鹤生活,在旁人看来令人无比歆羨,劳模雷军却无法接受。出道早、辈分高,看到后辈不断崛起,不服输的湖北人雷军有落差感。笃定人定胜天的雷军一直寻找一个答案:金山和BAT的差距在哪?蛰伏的三年里,他把自己的思考总结成了“雷五条”:
1. 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
2. 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
3. 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
4. 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
5. 专注,少就是多
分析清楚前半生的得失后,已经财务自由的他还是犹豫了半年,始终站不上风口的自己要不要重出江湖跟后生们抢天下?
2009年12月16日雪夜,雷军在北京燕山酒店对面的咖啡馆里,安排了一场老金山人的饭局。众人喧嚣过后的午夜,杯盘狼藉,雷军灌下一口喜力,开口说了一声“今天是我40岁的生日”,举座黯然。金山时期的老下属黎万强跳起来拍桌子,给自己的湖北老板打气[3]:
“才40岁,好日子还在后头。”
01. 艰难出山
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创立,雷军重出江湖。
刚创办小米时,有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雷军不允许任何人对外讲小米是他创办的。他想偷偷的干,如果成了,就承认。如果失败了,就死都不承认小米是他做的。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转发一条雷军参与创建小米公司的微博,刚转发,雷军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孙陶然只好马上删除[10]。
做手机比软件和互联网难得多,这几乎是TMT圈里公认的事实。雷军给傅盛打了三个小时的招募电话,洋洋洒洒说得天花乱坠,傅盛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
投资圈也不买账,“雷军能说会道,但不一定能成事”抱着这种态度的投资人不在少数。手机是一个很烧钱的行业,创始之初联合创始人林斌就问过雷军一个尖锐的问题:钱从哪里来?2010年底,小米拿到4100万美元A轮融资,领投方是晨兴。业内人一看就知道,那时的顶级基金都没投。
创始之初,小米手机最大的麻烦是供应商。元器件供应商往往要投入资金和采购方一起研发,因此很多元器件都是独家定制,对新采购方极其谨慎。
半路出家的雷军被翻了无数次白眼:“你们前三年的财务报表拿来看看,否则我怎么知道你会不会做到一半倒掉[5]。”在手机行业有几十年积累的周光平给一家芯片厂商打电话,对方得知他来自小米后,在电话里客气地说:“我们永远都是朋友,但元器件这边你就别找我了,我老板不批[4]。”
为了争取日本夏普的屏幕供应,2011年3月雷军带着团队冒着核辐射的风险亲赴日本,登上飞机才知道,整个航班上只有他们几个人。跟夏普谈判的最后环节,从早上8点一直谈到晚上11点,对方团队换了三拨人,雷军就带着高管一遍遍解释,一直谈到星巴克关门被赶出来。
尽管千难万阻,但雷军是有自信的,他琢磨出一条新路: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用接近成本的方式定价销售手机,与用户交朋友利用互联网传播裂变,然后以此为基础搭建一个移动互联网平台,再在上面做增值服务的公司。这个日后被广泛传播的“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的铁人三项模式在当时晦涩难懂。
那是华强北的山寨全产业链如日中天的光景,然而当制造业还沉迷于传统渠道时,移动互联网已经是app的天下,微博、即时通讯、直播等各种应用层出不穷。这像两个泾渭分明的折叠世界,你不知我,我不懂你。当小米啃下供应链的难题时,中国制造第一次跃迁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位面,奇迹发生了。
2011年7月,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带着员工去高大上的东三环乐成国际谈事情,那天瓢泼大雨,车停错了位置,身着短裤拖鞋的俩人只得一路雨中狂奔,惊呆了西装革履楼下躲雨的商务精英。黎万强无不心酸的说:“真是屌丝啊,做不好真的对不起我们自己。”[1]
一个月后,这个被淋成落水狗的男人给士气低下的团队送来了第一针强心剂。他不动声色地把MIUI用户数摆在了颓丧的雷军面前:50万。转机,似乎来了。
02. 一炮而红
黎万强是金山的前设计总监,辞职后原本准备开个影棚,对老部下十分了解的雷军笑骂道:“别扯淡了,跟我干吧。”
黎万强带队研发的MIUI,是小米基于安卓深度开发的一个手机操作系统,2010年8月发布第一版。当时黎万强没日没夜泡论坛,不投市场广告,坚持在每周的“橙色星期五”将最新版本发布在论坛上,参与体验的用户从1万涨到了10万,相当于一个10万人的开发团队,还培养了50万核心粉丝。
当时小米只靠互联网销售的模式根本招不到营销负责人。传统的市场营销无非是三种方式:自营线下门店、找代理商渠道、央视打广告。而这三点,都跟雷军对小米的定位不符合。两个月过去,面试了无数人后,雷军对黎万强说[1]:阿黎,还是你上吧。
很快,黎万强把一个投放高达3000万的营销计划摆在了雷军面前,没想到被雷军一句话就给拍死了:“阿黎,你做MIUI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做手机是不是也能这样?我们能不能试试不花一分钱去打开市场?”[1]黎万强感觉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我真是被逼上梁山的,你做老板,没米下锅时,只能自己上。”
无限“压榨”黎万强搞互联网营销的同时,雷军抓着供应链、产品不放,这些都服务于他脑海中更大的一个计划:小米手机一定要成为爆款才行。
在创办卓越网的过程中,雷军摸索出一套持续低成本地获取优质流量的打法:爆品策略。1999年创立的卓越网对标亚马逊,但雷军并没有完全模仿,相反,他给卓越的定位是:精品店。卓越网第一个爆款是5块钱一张的正版周星驰《大话西游》VCD,一下子卖出了10万多套,名气一下子就打出去了。
2011年时,雷军跑遍各大制造业厂商,询问能用2000元做出一款最高性能的双核手机吗?所有人都摇摇头。当时,苹果三星等大品牌的高端手机价位都在4000—6000元左右,手机制造,是一个复杂而成熟的长产业链行业,传统手机厂商具有渠道优势,小米若要以腰斩的价格搅局,就肯定可以成为爆款。
只有爆款,才能让雷军为小米设计的商业模式跑通:迅速积聚流量,进而带动其他新零售业务和软件服务,打开盈利空间。
2011年8月16日第一场发布会,雷军把所有配置全部拆开逐个科普,并向台下观众提了一个问题:同样配置小米卖多少钱?台下有人喊了5000,小米最终定价:1999元。9月5日,首次网上预定销售3个小时卖了30万台。第二次3个小时又卖出了10万台。一前一后一共卖出了40万台手机。
爆款策略成功了!要知道当时就算如日中天的苹果iPhone4,首日的销量也不过60万部。小米以一己之力,结束了中国华强北山寨机的时代。
爆红的程度超出雷军的设想。小米1上市,雷军定了30万部的销售目标,在头两个星期只备好了10万的现货,没想到34个小时内预定数达到30万台。小米2时,所有手机在2分51秒内一抢而空。2012年9月的内部庆功会上,联合创始人黄江吉对员工讲:我自己都没有抢到小米M2 。
前端米粉四处要货,后方库房早已售罄,小米产能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严重缺货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了2012年,用户长期拿不到货,纷纷指责小米饥饿营销,不满情绪离着爆发就只差一个临界点。
2012年11月27日,雷军发了一条微博:“11月29日中午12点,15万台小米手机2,20万台小米手机1s。”这条再普通不过的销售预告,立刻招致网友的一致骂声,评论里出现了大量用户统一的评论和转发,内容只有一个字:滚![4]。愈演愈烈的骂战让雷军都一度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
不仅如此,“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的个人攻击开始转移到雷军身上。网友将他和乔布斯对比,指责雷军:只学到了乔布斯的招式,没学到乔布斯的内功。一个走天涯留下无数传说;一个博彩头卖艺为生[4]。雷军感到委屈:高端手机是海鲜生意,我们不会也不敢囤货不卖。
小米产能不足的根子在于供应链。作为一个新晋入局者,雷军在供应商面前无法掌握主动权,也不敢大规模预估销量,更何况高端智能手机零配件要求高,供应商的产能爬坡需要时间,如果销量远超预计,势必出现缺货现象。雷军预计到了产能不足,却没想到来的这么早,这么猛。
成本也在考验雷军。第一代小米上市时是亏损状态,小米M2的成本是2350元,定价1999,每卖一台就亏350元,直到销量超过30万台后,才开始微薄盈利[5]。但雷军不敢激进提高预计销量,要么现金流撑不住,要么卖不掉库存砸手里,为此雷军做了一个分析:当库存达到15万台时,小米就要关门。
此时,当年卓越网的惨痛教训,再次浮现在雷军眼前。
卓越网依靠爆品策略走红后,却一直没有规模化盈利,烧钱烧的山穷水尽,金山董事会不同意继续注资。恰逢此时,一直盯着中国的亚马逊向卓越提出了收购邀约,跟董事会沟通无果的雷军无奈同意将“亲生女儿”卖身给亚马逊。此后半年,雷军都没有在网上购物,“忘掉卓越就像戒烟一样”。
这个痛入骨髓的教训,后来被雷军总结为创业成功的三大要素之一:创业要有烧不完的钱。
为此雷军2012年就盯住了两件大事:产能+融资。首先解决的是融资,2012年6月,第三轮2.16亿美元顺利结束,卓越网噩梦再现的威胁算是暂时解除了。到了2012年年底,产能不足的问题开始有所缓解,第一个合作的代工厂英华达专门成立小米专线,每月产能超过100万台。
2014年行将结束时,雷军再次选择在45岁生日这天和几个老友相聚,他不再是五年前冬夜那个心情抑郁的富人。在这一年,小米成为中国大陆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估值高达450亿美金,俄罗斯投资人尤里·米尔纳仍不满足,他给雷军加了一针鸡血:千亿美金。
小米生态链和海外市场也推进顺利,看起来前景一片大好。然而给小米敲响警钟的是局外人马云,在雷军与董明珠立下十亿赌局的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马云作为颁奖嘉宾不客气的说道:
“小米的营销确实做得不错,但营销是很容易学的。”
03. 遭遇低潮
2014这年中国互联网圈发生了一件大事,阿里巴巴开始布局线下业务。作为最高最大的互联网大树,任何风向的微妙变动,首先最敏感就是它。
阿里的动作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纯线上的电商模式出现增长瓶颈,线上流量不够用了。同时,电商只占全部商品零售总额的10%,90%的中国人还是选择线下买东西。老谋深算的OPPO和VIVO早已凭借着四六线城市的门店和经销商渠道向下深耕,华为也启动了“千县计划”,跟着要去五环外抢市场。
两年多时间做到中国市场第一,小米模式几乎被封了神,众多竞争对手边抄边学,智能手机行业重现当年功能手机领域的惨烈竞争:中兴、联想等老牌手机奋起直追,贾跃亭带着乐视手机要来生态化反,英语培训教师也下场谈起工匠情怀,连任正非也说线上模式很好。
线上遭遇恶性竞争、错过了线下县乡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管理挑战,成为小米遭遇的三大困难。处于顺境中的企业如果出现问题,往往就像温水煮青蛙 ,一年两年都发现不了问题,也就不会做什么决策,一切正常运转着。等到第三年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补救的代价更大 [6]。
此时,小米却还在继续加码线上,就这样错过了利用县乡换机潮大肆攻城略地的好时机。从2015年开始,小米走得很孤独,450亿美金的估值让不少人急红了眼,无数人希望拿钱再砸出一个小米,行业里恶性竞争、价格战不断。疲于应付的同时,却是越来越不给力的出货量。
2015年11月10日双十一的深夜,小米和华为手机销量不分上下,最后两小时小米临时决定给每个用户发50元代金券,这才艰难取胜。销售总裁朱磊尴尬地对雷军解释:“以前是赢得毫无悬念,过去的双十一,是我们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今年这个第一······”而雷军则脸色铁青,连敷衍的笑都不愿意装。
2015年全年,小米手机出货量7000万,第一次没达到8000万的既定目标。12月16日生日这天,雷军接受了白岩松的专访。对于白岩松抛出的疑问“是不是目标定的太高了”,一脸疲惫的雷军对着镜头强调“公司不能被任何外部评价和所谓的数字所击倒”,然而最冷的冬天还没到来。
紧接着,小米在关键的供应链上一连又出了几个失误,惹怒了三星半导体和日本供应商,雷军一个月内连飞四次韩国,亲自道歉的新闻已经被无数媒体争相报道。得罪供应商,小米根本发不了货,更别提身后竞争对手早已虎视眈眈。
2016年2月,号称小米史上用时最长记录的小米5问世,发布会上,雷军卖命吆喝,一口气说了十项黑科技,米粉激情昂扬。小米5各项参数比较均衡,提高处理器性能的同时却偷偷降频作为妥协,三个定价1999、2299、2699昭显了小米意欲冲击高端机的野心。
最后外界反响平平,网友嘲讽:今天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小米重新定义了黑科技的含义:黑色背景的参数[10]。” 老员工回忆,“很多人当时都不相信公司会从小米5之后翻身[8]。”雷军很清楚,这次低谷不是1个月、3个月、甚至半年就能走出来的,他必须苦熬,带着团队撑到黎明。
2016年小米业绩几近雪崩,四个季度出货量同比数据一路下滑,从市场第一跌出前五。7月内部大会,偌大的屏幕上只有四个字“形势严峻”,雷军坦言:“我今天真心压力巨大。” 至暗时刻,雷军和东哥的塑料友情也危在旦夕,一次京东内部会议上,刘强东直接发问:小米还能不能行了?
而在此一年前,亚马逊掌门人贝索斯在一个科技大会上被编辑围堵:“Fire 手机失败到底特么怎么回事?”不可一世的世界首富也曾经膨胀地造了一款Fire手机,结果在现实面前摔的皮青脸肿。
亚马逊都走不出的滑铁卢,雷军能够避免吗?
04. 调整崛起
要说接地气,雷军绝对可以在企业家届排进前三,比如在《奇葩说》上,他问观众:“你们在B站听过我的歌吗?”
创业前四年,小米按照他设计的轨道高速发展,用互联网手机做爆款开局,布局物联网生态产业链,同时打通互联网服务。而当三年后现实给他当头一棒时,他立刻调整航向,线下做小米之家、线上找明星代言、综艺广告、直播带货,所有能带来收益的措施,他都愿意尝试。
毕竟,不是每个亿万富豪都愿意端着大脸在直播间里跟粉丝撒娇:给我刷个大游艇嘛。
虎盘大脸、醒目的的欧式平行双眼皮、弯月似的眼睛、鬼畜版的口音、偶尔咧嘴一笑,雷军会给人一种男版傻白甜的错觉。但恩恩怨怨的老乡周鸿祎很了解他,“雷军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且野心很大”,他的创业之路进一步佐证了老周的判断,雷军选了一条最难的路。
“硬件+互联网+新零售”的铁人三项模式有一个显著的难点,太复杂,硬件、销售、软件等等都要懂,这是一个全能型的模型,这对团队要求非常高。全球有哪家公司既做得好硬件,又玩得转互联网还能当平台?小米模式本身有非常大的难度,在每一个维度上都有世界级的竞争对手,而小米想赢,又必须胜出[9]。
习惯了研究人性七宗罪、左手开发个App右手卖给BAT套现的互联网人是看不上这种模式的。
2016年,雷军给小米定下了全年任务:补课。此时,摆在他面前大概有300个问题,亲自抓供应链、研发新机型、加速线下布局,小米需要在手机供应商、消费者、投资人的耐心耗尽之前取得这场打地鼠游戏的胜利。“从第二季度开始,雷总连续一年多,每天都是凌晨2点以后才回家[7]。”
低谷时期面对漫天的外界指责,雷军开玩笑说甚至想过给公司改名为“others”,因为这样,公司就可以排进世界前三了。后来刘德告诉他:别做梦了,这名儿工商局不让注册。
2016年10月,处在舆论风暴中心的小米顶着压力发布了一款全面屏手机MIX,这是手机行业内第一款全面屏手机,之后的三星Galaxy S8、苹果8 都跟进了这种技术。一直被苹果吐槽抄袭、山寨的小米终于开始引流整个技术的潮流,小米低谷期开始破冰。
同时,线下布局提速。小米之家成为类比无印良品的线下零售百货商场。从2013年开始围绕物联网、小米生态链所做的投资也陆续开花。在小米之家,不仅有手机、笔记本、电视,还有智能音箱、电饭煲、空气净化器、空调、冰箱等智能家具用品。
雷军之前设想的模式开始跑通:小米之家坪效是27万人民币,这个数字已是世界第二,仅次于苹果。
这浓缩成简短一段话的成就,背后的心酸可不那么轻描淡写。小米员工张剑慧回忆:“在2015、2016年,我们跟所有的商场谈,他们都不会把一楼、地下一楼人流最好的位置给我们,给钱都拿不到,有的都不跟我们谈[10]。” 小米给外界的印象是一家做手机的电商公司,对其线下开店的能力,合作伙伴有着天然的不信任。
小米之家能迅速崛起,背后离不开已经耕耘了五年之久的物联网生态链。2013年小米一帆风顺时,雷军看准了另外一个风口:物联网。他找到生态链负责人刘德,要求他去迅速去市场上扫描,抢公司、抢项目。5年下来围绕手机由近及远,“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按照平均15天投资一家公司的速度,小米共投资了100多家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费品生态链企业。
从依靠小米红利起身到反哺小米生态,这些被投产品仅仅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大部分公司都已经发布产品,其中十余家已经成为独角兽,2018年整个小米物联网与生活消费品的全年收入为人民币438亿元。
小米接下来会做什么也成为一个茶余饭后的新谈资。社畜们开始了美丽新世界的幻想,“雷总,什么时候进军房地产,感动人心、价格厚道,每平1999?”
搅局是假,清场才是真。雷军的计划里小米之家就是一个科技版的无印良品,消费者进来,可以不用思考、不用挑选,闭着眼买了就走。仅靠手机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如果小米只有手机、电视这些产品,你1年也就能逛1次,但是如果我有50个SKU, 让你可以每月来小米一次,那就大大提高了消费频次。”
小米生态链最主要的三个功能:保持小米品牌热度、提供销售流水支撑、加大小米想象空间,如今看来都在一一实现。而对消费者来说,从飞到日本买马桶到家门口买到高性价比的国货也已成为现实。
2017年,小米手机颓势退去,销量重回世界前五。2018年,雷军带着小米前往港交所上市,小米手机销量进入全球前四。2019年7月,小米入选财富世界500强,这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去年在互联网服务与零售阵地,中美势均力敌,同样的3:3,阿里腾讯京东对阵亚马逊谷歌Facebook,而今年因为小米的加入,在互联网创新的高地上,中国首次反超美国。
上市之后,小米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系列改革,包括十几次组织架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持续地国际化市场扩张,其品牌影响力慢慢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认可,经历过低谷期“死”过一回的小米,已经具备了抗风险的基础能力,目前的小米也逐渐进入转型调整期。
当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梦想着四两拨千斤,先立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的时候,9年前,8个平均年龄43岁的老男人选择了最辛苦的“种地”模式,从挑战硬件制造开始,一步步向上爬。
人到中年,英雄渐白头,所幸俨然已杀出一条血路来,茹苦自励。
05. 良币小米
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局中,格力以领先251亿元的优势战胜小米,董明珠似乎一直看不上雷军,但实际上,他俩是不同阶段的同一类人。
在线下渠道为王的年代,董明珠带领格力率先和各省一级的大经销商合资建立股份公司,并且保证地域排他性,不窜货,这是格力9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进入互联网渠道时代后,小米率先发起变革,通过互联网运营的方式重塑了整个商业模式中的渠道环节。
小米用互联网平台取代了相当一部分原来的线下渠道,并同样发力线下渠道。相对于传统经销商,小米之家的方式用户体验更好、数据都在自己手里、未来的流量运营更加得心应手。用渠道的角度看:工业时代整合渠道,互联网时代颠覆渠道,董明珠和雷军殊途同归。
但变革渠道、互联网造手机只是雷军的第一步,小米手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小米生态链的全面开花已经逐渐昭示了雷军的野心:向格力的技术为王看齐,革新中国制造山寨低廉的形象。硬件的这场变革如果进行顺利,小米会斩获一大批急需消费升级,提升生活品质的中产阶层。而早已耕耘多年的物联网和互联网服务,将帮助小米完成商业上的闭环,把想象空间进一步放大。
如果说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意味着标准化制造和质量意识的觉醒,那2010年小米的诞生则是互联网精神对传统制造业的一次致命突袭,它以十分突兀和另类的方式完成了革命性的融合[12]。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小米的成功,是雷军的成功,更是时代的成功。
年轻的小米跟当今的中国很像,我们用30年时间筚路蓝缕赶上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工业化征程,而小米采用一种创新模式,用了9年时间走完了其他企业十几年的初创之路。一个疯狂奔跑的人,过程中可能会掉鞋子,会衣衫不整,但调整之后还是要努力向前奔跑。因为踩对时代脉搏这个机会太难得了,绝对不能停下来[6]。
这正如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韩国,经济高速增长过后庞大的中产阶级崛起,制造业面临着进一步转型升级,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这是一个崭新的历史性机遇,竭力把产品做好,然后提升商业效率,如陨石般破空砸下的小米只是这个波澜壮阔时代背景色下的第一个。
没有中国制造的庞大基础,就不会有小米;没有中国互联网的创新环境,也不会有小米。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更多的小米,更多的世界级企业。
注释:
[1]金错刀,看黎万强4年笔记:小米口碑的7个内部铁规[Z]
[2]金错刀,爆品战略[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老道消息,历史转折进程中的雷军[Z]
[4]褚亚玲,雷军:从金山软件到小米手机[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5]韩博,王如意,雷军的创业团[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M]北京: 中信出版社
[7]小米纪录片,一团火
[8]第一财经周刊,离职员工忆2016年小米高层斗争,周光平被雷军"劝退"[Z]
[9]雷军:小米如何成功逆转[Z]
[10]陈润,唐新,小米传[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1]钛媒体:雷军:信命的“雷布斯”距离伟大有多远[Z]
[12]FT中文网:两位乔布斯信徒的厮杀:张小龙和雷军[Z]
[13]刘润,互联网+:小米案例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4]刘润,新零售:低价高效的赋能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