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医药板块也是财务造假重地,这也是为什么财政部指出要进行多项财务指标真实性的检查。300亿元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后,市场愕然。不过,在医药行业,财务造假几乎年年被爆出。文章来源:金融界网站(ID:jrjnews2013)。
继药企黑天鹅频飞后,财政部开始动刀了。
消息显示,财政部将于本周五将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重点核查企业销售费用真实性、成本真实性、收入真实性以及是否存在向医疗机构销售返点现象等。业内人士称,这次核查是直奔药企的“七寸”而来,而且稽查行动在6-7月将展开,8月便将汇报即查结果,可谓雷厉风行。
这一系列的“开刀”举措直指77家药企,其中包括28家A股药企,2家H股药企以及4家在新三板上市药企和3家美股药企。财政部表示,这77家药企基于“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抽取。不过历年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财政部今年独挑医药行业“突击”,实属罕见。
兵分两路抽查
文件显示,财政部监管局的药企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名单覆盖15家企业,其中,长白山、复星医药、恒瑞医药、上海医药、步长制药、华润三九、赛诺菲、施贵宝、礼来公司等上市药企占比六成。
而地方财政厅要覆盖的药企则多达62家,每个省市财政厅各检查2家药企。其中囊括22家A股公司(含退市*ST长生),4家新三板公司以及2家H股公司。智飞生物、同仁堂、天士力、力生制药、华北制药、亚太药业、江中药业等均榜上有名。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医药行业反腐持续加码的重要标志。5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廉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并对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而“带金销售”的医疗模式历来是该行业的沉疴痼疾,如今财政部的“加急发文”或许意义重大。
就在今日,A股医药板块跌幅加剧,板块全天重挫1.58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加急”发文或是受到康美药业影响,77家药企突击检查后续会否还有177家和277家难下定论,A股药企已然开始瑟瑟发抖。
A股药企销售之最?
既然动刀药企“顽疾”——销售费用,天眼君先查询了A股药企的销售之最,可以发现,上海医药、复星医药、步长制药、华润三九、恒瑞医药是毋庸置疑的销售top 5,其中销售费用/营业收入占比除上海医药外,均占据30%以上。而且市场推广费用的占比普遍达到90%以上。
相较销售费用来看,研发费用支出则明显单薄。其中,步长制药的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0倍左右,其余四家则维持在3-10倍不等。
而从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这一指标来看,284家药企中,高于70%的上市公司为国农科技、灵康药业、龙津药业;大理药业、哈三联、中恒集团、海特生物、海辰药业的销售占比高达60%以上。占比高达50%以上的企业多达34家。更有197家上市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幅明显高于营收的同比增幅。
以总和统计,284家药企中,销售费用高达2433亿元,而研发费用却仅为332亿元,前者是后者的7倍左右。
有媒体统计,监管层愈发重视销售费用这一财务指标。深交所和上交所在对30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问询时,销售费用俨然是逃不开的问询重点,更有药企因销售费用折戟IPO。
造假重地?
医药板块也是财务造假重地,这也是为什么财政部指出要进行多项财务指标真实性的检查。
300亿元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后,市场愕然。不过,在医药行业,财务造假几乎年年被爆出。
据历史数据显示,早在2011年证监会便对紫鑫药业进行过立案调查,并于2014年2月21日对紫鑫药业作出了处罚,查明紫鑫药业未在2010年年报中披露相关公司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2018年6月,证监会也对尔康制药虚增营收、净利润等进行立案调查并给予了相关处罚。
还有上市公司在年报问询函中被指出财务数据“掐架”现象。在通化金马发布的2018年年报中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4亿元,同比增长37.67%,扣非后净利润为2.04亿元,同比降低16.63%;应收账款期末余额6.37亿元,较期初增长52.04%。深交所剑指收入、毛利率大增的背景下扣非净利润降低的合理性。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学副教授邓勇指出,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真实的报告财务数据造成的股价下跌,因而试图在年报财务数据上造假避免引发二级市场“巨震”。不过随着监管向严,秋后算账的案例也愈发高增。
行贿也猖獗?
行贿也是药企的“高频”关键词。
就在近日,有媒体曝光仙琚制药的产品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给江苏省部分医疗机构医生15元/盒回扣,仙琚制药回复称,这种回扣是通过代理模式进行销售,但仙琚制药与代理商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
同属上市公司的天津红日药业在最近的裁判文书网上也被指出,靠行贿卫生厅官员吴敦武提高中标价,使得该上市公司单一样产品就实现年销售10亿元。此外,该案件也牵出多家非上市公司海南天煌、安徽远望医药、合肥迪迈医药、江苏恒特医药等。
在财政部之后,会否仍有监管机构彻查医疗行业的“行贿案例”,我们并不可知。但业内人士反映,药企的“正本清源”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