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潮玩KataWorld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诺惟资本领投
近日,可穿戴艺术玩具品牌KataWorld获诺惟资本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线下门店、产品连接方式的研发、可持续时尚研究和研发。
KataWorld品牌主打可DIY、自由装配的可穿戴艺术潮玩,定位Z世代人群。其产品同时具备“穿戴饰品”与“潮 流艺术玩具”的属性,产品主体由拥有专利设计的标准化模块构成,可随意组合,所有组件如机器人配件一般均可任意拆卸。同时,产品留有标准化接口。其它配件,如项链链条、手镯、耳饰发饰等均可自由购买,用户可按喜好自行设计、自由DIY。
达达集团Q3总营收24亿同比增长41%,净亏损为4.543亿元
达达集团(股票代码:DADA)发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未经审计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达达集团2022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净亏损为4.543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5.427亿元。
旗下达达快送营收8亿元人民币,京东到家营收15亿人民币。京东到家GMV达589亿元同比增长58.3%,活跃用户为7540万。
谷歌推新绩效考核体系,或有超过1万名员工不达标
今年早些时候,谷歌在公司内部推出更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新标准下,有超过1万名谷歌员工业绩可能不达标,从而面临被裁员的风险。
这一名为GRAD的新绩效评估工具会改变谷歌员工原有的工作业绩评分方式。在新标准下,有6%的谷歌员工可能会得到差评,高于之前的2%。
根据谷歌的最新报告,公司有18.6万名员工。如果按照新的考核标准,全公司将有大约1.1万名员工业绩不达标。
裁员近万人仅是开始?亚马逊CEO:明年将继续裁员
美国当地时间周四,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Andy Jassy )在给员工的备忘录中首次谈到该公司大范围裁员的问题,并透露裁员将持续到明年。
在亚马逊博客上发布的备忘录中,贾西证实,该公司本周在设备和图书业务部门进行了裁员,并主动为人员、体验和技术(简称PXT)部门的员工提供“自愿离职”选择。
贾西写道:“我已经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职务大约1年半了,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在此期间做出的最艰难的决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非常艰难的决定,特别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和任何做出这些决定的领导都明白,我们要取消的不仅仅是这些职位,而是那些有情感、有抱负、有责任的人,他们的生活将受到影响。”
亚马逊本周开始向包括设备和服务部门在内的许多员工发送通知,告知他们已被解雇。该公司还向其他部门的员工提供了“自愿离职”的选择,以此作为除裁员外减少员工人数的另一种手段。
据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的目标是裁员约1万人,但受影响的员工总数仍不确定。目前,亚马逊正在应对经济恶化、部分业务增长放缓以及员工人数在疫情期间激增等挑战,裁员被视为被迫之举。
利用职权私自解除被封帐号,Meta开除20多名员工
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表示,过去一年时间内,Facebook母公司Meta解雇或处罚了20多名员工以及合同工,指控这些人通过内部系统以不当方式重置用户帐号,其中还有一些人涉嫌收受贿赂。
据该公司内部文件和知情人士透露,用户的Facebook帐户被锁定后,通常无法用传统方式直接登录Facebook。因此,一些用户通过中介求助于在Meta工作的员工或合同工,帮助他们利用内部员工机制解锁或重置帐户。内部文件显示,在某些情况下,Meta员工还会收受上千美元的贿赂。
这一内部机制在Facebook被称为“在线运营”(Oops),自Facebook成立之初就已存在,允许员工帮助用户恢复对帐户的访问权。
2022互联网医院报告:告别“野蛮生长”,高质量发展正逢其时
互联网医疗发展至今,已不再是趁着疫情的东风、患者“不得不用”的线上购药平台了。
在政策规定、供求关系日渐变更的今天,互联网医院们究竟如何完善自我、优化质量,已经成为行业逆风发展的重要命题。近日,动脉网发布《2022互联网医院报告》,探讨如何提升在线医疗的质量和安全,更加进一步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解答。 报告观点指出,互联网医疗平台质量成为医生选择执业地点重要标准,吸引优秀医生需从平台自身合规性、 质量强化入手。 也就是说,互联网医疗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去,以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为前提的行业创新,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利益。
“平台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行业中出现最多的就是“监管”二字。政策上的严格管控,曾被多方解读为行业增速的减缓。但经过互联网医院们多年实践发展出的路线来看,这样的解读略显武断。
2022年,互联网医疗和医药两大重要板块的监管政策出台,为行业健康发展规划出更清晰的路径,医疗质量与安全建设成为行业主题。从这一年的发展来看,无论从行业观察、或是医生的调研情况反馈,政策无疑是在规范行业,为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即——以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义,为医患双方提供更好的沟通平台。
如何做到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在医疗这样的强供给行业来说,从行业上游——医疗服务提供端提升质量是“标准答案”。企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患者便会“不请自来”,但优质医疗服务的前提则是通过为执业医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构筑自身平台的优质医疗资源。
动脉网在报告中指出,互联网医院想要吸引更多优质医生入驻,需先强化平台自身质量;而平台提供高效智能的工具等可促进医生提升医疗质量;同时,平台需在诊前、诊中和诊后全流程采取相应的医疗质量保障措施,并从合规、连续和有效等多维度搭建质量保障体系。
总体来说,如果互联网医院还止步于为医患双方提供简单的复诊、购药服务,那高质量发展也无从谈起。
而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需要衡量“平台力”如何展现。对于医疗平台来说,平台力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赋能,让疾病诊疗更有效,让医生可以更加高效为患者服务。就诊流程的优化、线上线下医疗能力的一体化、医生工具等能力,构成了平台为医生提供的附加能力,这也间接为患者带来了治疗效果的优化,提升了平台的医疗服务价值。
根据报告调研,受访医生认为平台需从技术、流程、辅助工作等多个维度进行优化。例如,技术维度加强数字化影像资料的普及、深度开发随访功能、增加智能化方案;提供方便操作的软件,继续丰富交流手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医疗团队协作、向患者推送各种形式的科普内容;同时也要化繁为简,简化APP的复杂程序,设计更加人性化。
报告中以互联网医院医联举例,医联线上搭建云药房、云检验、云影像等云化能力,如联合金域医学、全景医学等合作伙伴,线下布局全科、专科业务,通过线上线下基建能力的完善,提升平台疾病管理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对于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方医生来说,智能高效的线上疾病管理工具,是促进他们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动因。今年8月,医联升级医生端,优化了智能患者疾病管理系统。公开报道显示,该系统作为医生的辅助,可以通过内置的智能用药提醒、智能患教、智能随访及智能医助等功能,完成医生执业过程中的重复工作,让医生将时间和注意力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上。此外,医联针对不同病种个性化开发的SOP自动化系统,也可以更加精准、快速地处理患者病情信息,为医生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打造一体化的平台,构建丰富产品矩阵,在节省医生时间的同时,也让医生线上执业效率得到了提升。通过这样的“平台力”进行赋能,医生自然可以高效、高质量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让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驱动力”从何而来?
完善的“平台力”是提升互联网医院医疗能力的核心,这是提供优质服务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则落在了如何驱动医生,让平台的高质量医疗资源保持充足、持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这一点上。这就涉及到了医生合规收入问题,让医生在有限的精力内,获得合理、合规的收入,这一“驱动力”是互联网医院需要不断探索优化的,也是保持长期高质量运营的动力所在。正如动脉网在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或将全面回归服务收费时代,支付方补位将促进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调研数据也显示,75.7%的医生认为可观的合规收入能促使其提升医疗质量。
2022年,《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出台,标志着对互联网诊疗全流程进行监管。监管明确规定了AI技术的红线,重点提出“医归医,药归药”,明确了医药之间关系解绑的发展方向。
动脉报告指出,此前,业内对诊费的分配通常是由医生和平台按一定比例分成,具体比例也与医生级别、影响力等因素有关。好大夫在线开始收取平台服务费之后,则将诊费全部分配给医生。也就是说,此举实质上是平台对医生服务、平台服务进行明码标价,改变了过去平台"依附”于医生的情况;这既是平台商业化探索的路径之一,也对平台价值的体现有重要意义。而还有更进一步者——医联借鉴DRGs和DIP,推出医生价值收入系统,按疾病诊断类型、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条件进行分组,按疗程定额支付给医生管理费用,且医生获得的可观、阳光的服务收入,与药品无关。目前,医联已建立了超过100个病种、1000个以上治疗方法的分组。这一创新举措,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参考和借鉴思路。
为平台执业医生提供合规的收入,绝不仅仅是单纯提升医生服务的意愿。而是以类似“高薪养廉”的方式,让整个行业将原有的“医药关联”的收入方式彻底解绑,最终让广大患者受益。
当前,在线医疗用户数量已突破3 亿,互联网医院数量超过1700 家,互联网诊疗服务量也持续增长。。在此趋势下,医疗质量与安全不仅事关某一个平台、某一家平台的运营,更关系着行业整体的专业形象和发展前景。“跑马圈地”的策略成为过去式,在行业高质量发展时代,只有通过对技术能力的不断深入、对医学能力的加速融合,有医疗体系供给关系的持续优化,互联网医院才能真正得以留存,成为真正为民生大计服务的一股创新力量。
-
-
每日互动大数据发布2022年三季度5G手机报告
每日互动发布《2022年三季度5G手机报告》。报告显示,国内5G手机市场依旧稳步扩大,市占率达37.9%。其中,iPhone 5G手机整体表现突出,荣耀5G手机成为三季度安卓5G手机热卖榜大赢家,华为经典机型仍然具备强劲活力。
其中,iPhone 5G手机以19.4%的市占率,领跑市场;vivo 5G手机市占率为18.6%,排名第二,市占率小幅落后于第一位;OPPO 5G手机排名第三,市占率达15.0%;华为 5G手机虽然“断更”,但其市占率依然有14.8%,排名第四;荣耀5G手机市占率为12.0%,排名第五;小米5G手机市占率达11.1%,排名第六。
SEIMEI森美完成400万美元Pre-A轮融资
近日,高端个性化营养抗衰科技品牌——SEIMEI森美宣布完成400万美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蓝色光标领投,ETP致和道康基金、嘉程资本及4位高净值个人跟投,资金将用于临床研究,高端科研及研发人才获取、供应链投入以及产品营销等。
目前,森美已上线ONE Pro立体全营养补充粉、NMN细胞营养补充剂和PB ONE益生菌三款产品,配方全新立体且好吃,可以满足中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数字化方面,森美已构建起一套用于用户健康测评的小程序,可以整合用户的体检报告、医院检测结果、智能手环监测数据等,帮助形成一套科学的营养健康方案以及相对完整的个人健康数据画像。当用户遵照森美提供的营养方案摄入产品时,就能通过不断更新的健康数据验证产品给自身带来的变化。数据与体感验证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用户口碑,实现复购。
荣灿生物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近日,核酸技术自主创新平台型企业荣灿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知名医疗健康专业基金领投。本轮融资将助力荣灿生物加速产品研发和团队建设,推进领跑管线进入临床研究。
荣灿生物于2020年6月由资深海归博士和国内专家团队创立,创始团队拥有数十年核酸行业经验,曾成功设计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NP载体,并与Robert Langer教授合作署名,在美国获得新型阳离子脂质载体专利授权(荣灿创始人为第一发明人),也是国内少有的与Robert Langer教授共同开发阳离子脂质载体并获得美国专利授权的的团队。公司开发的阳离子脂质受到全球核酸递送领域专家认可,用于研究mRNA和siRNA药物的递送的研发果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PNAS、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
圆周率半导体获毅达资本数千万元投资
近日,毅达资本完成对圆周率半导体(南通)有限公司(简称“圆周率半导体”)数千万元投资。
圆周率半导体是一家致力于高端半导体测试板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产品主要为晶圆检测(CP)用ATE基板和MLO基板,以及成品检测(FT)用测试负载板和老化测试板等。
海外智能家居品牌Cozyla完成首轮融资
近日,聚焦海外市场的智能家居品牌Cozyla完成4000万元人民币首轮融资,由三合资本、麦客基金联合领投,产业链伙伴欣旺达、通力股份,与宇泽资本共同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么早的阶段,已有国内头部券商与Cozyla接洽,并开始为上市做准备。
成立于2022年的Cozyla由前联想集团全球副总裁、智能互联设备事业部总经理姚立创办。其在集团任职的20余年间,曾带领多个业务实现百亿规模,经典战例是本世纪初,将联想消费电脑业务在美国开天辟地从零到一、以及联想平板业务从初创到百亿。
Cozyla产品在用户定义上,首批主打客群是北美25岁以上、有家庭、有孩子、住独栋房子的人士。这些人生活处在中产及以上,是北美最典型的家庭画像。目前,首款产品Album智能云相框已在11月初正式上市,这款产品的设定源于家庭连接(Family Connect)的需求——人们拍照需要被家人重温与分享,但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微信、WhatsApp等)分享是快餐式的。且在海外用户群体中,大多数老人与孩子不在同一个地方,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与中国大为不同,对分享和重温的需求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