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亚马逊回击虚假评论和《纽约时报》负面报道

亚马逊正在寻求一定数额的损害赔偿,同时要求被告停止销售产品评论。
展开

乐视投资7亿美元控股易到用车 超级汽车打入共享领域

10月20日,乐视控股确认正式签署对易到用车的股权投资协议,交易完成后乐视汽车获得易到用车70%的股权,成为易到用车的控股股东。
展开

罗辑思维完成B轮融资 估值13.2亿人民币

近日,罗辑思维正式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人民币。本轮融资由中国文化产业基金领投,启明创投等跟投,同时柳传志等行业大佬参与了罗辑思维的股权众筹。华兴资本担任此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展开

美国交通部制定无人机监管方案:用户需注册

北京时间10月20日早间消息,美国联邦政府官员表示,美国的新政策将对无人机的操作者产生重要影响。在未来使用无人机时,用户需要进行注册。
展开

Uber摄影车队上路 全速开发自有地图服务

根据与微软的协议,Uber可以使用必应的地图技术和人员,还有24辆摄影汽车。
展开

核心管理层连续辞职 雅虎复兴难

雅虎真正面临的问题,是团队看上去已经选择了放弃。
展开

传德国电信将向欧盟委员会投诉Android垄断

投诉的重点是谷歌利用Android系统的市场地位,不公正的推广地图等自有产品。
展开
2015-10-19

eBay在英国谋O2O 卷入数百家Argos门店

在线零售巨头eBay与英国百货零售商Argos签署了进一步合作条款,将扩大代收货服务及线上下单、线下提货服务。
展开

准备上市的移动支付公司Square挖走雅虎高管

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雅虎首席开发官杰奎琳·雷瑟斯(Jacquieline Reses)已经从该公司离职,加盟移动支付服务Square。
展开

乌云发现新漏洞:网易邮箱过亿数据泄漏

乌云今日宣布发现新漏洞,此漏洞将导致网易163/126邮箱过亿数据泄漏,涉及邮箱账号/密码/用户密保等。
展开

京腾计划到底要干些啥?

在阿里巴巴宣布买下优酷土豆的第二天,京东和腾讯联合的战略发布会举行。京东、腾讯将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创建“品商”模式生意平台,为品牌商家提供包括“精准画像”、“多维场景”和“品质体验”等在内的整体营销解决方案。
展开

天猫宣布北京战略 双11晚会空降水立方

10月19日,万店同庆“双11”暨天猫北京战略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天猫宣布将在北京集中部署全球生态系统优质资源,不设上限向北京市场投入,并提前曝光万店同庆“双11”全新互动玩法。另外,备受关注的“天猫2015双11狂欢夜”晚会举办地点将设在北京“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现场数千个席位面向社会大众开放。
展开

APUS宣布进入日韩市场 将对产品本地化

APUS成立于2014年7月,由前360副总裁李涛创立,用户主要来自海外市场。10月19日,APUS Group宣布正式进入日本和韩国市场,理由是该市场有其约5%的用户。
展开

芯片行业并购交易额已超1000亿美元

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芯片公司并购案数量为276宗。相较2014年的369宗,芯片公司并购案数量呈下滑趋势。但是,今年并购案的交易规模更大,例如今年5月安华高科技斥资370亿美元收购博通(Broadcom)。
展开

华为计划5年向开发者投入10亿美元

华为首届开发者大会(HDC)今日在深圳举行,华为正式对外发布了开发者生态战略和面向开发者的“沃土”计划,并计划五年内投入10亿美元。
展开

谷歌或研发太阳能智能隐形眼镜

未来的隐形眼镜功能将更多更强大,而不再仅限于矫正视力。谷歌刚刚获得的太阳能智能隐形眼镜专利显示,它可以与计算机沟通,同时收集佩戴者的生物数据。 谷歌2014年宣布推出隐形眼镜计划,利用微型无线芯片和微型葡萄糖传感器,谷歌的隐形眼镜已可通过眼泪测试葡萄糖水平。但是最新专利显示,隐形眼镜的潜力还可被用于智能隐形眼镜中。
展开

原优酷土豆副总裁李黎加盟乐视网,任副总裁

10月19日,乐视网官方宣布,原优酷土豆副总裁李黎正式加盟乐视网,担任乐视网内容高级副总裁兼内容总编辑,全面负责乐视网内容生态的构建和运营。
展开

苹果沃尔玛为员工加薪 股价走势冰火两重天

据外电报道,苹果和沃尔玛上周均宣布将提高员工的薪酬。不过这两家公司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模式。苹果表示将向全体员工发放限售股,沃尔玛则将提高员工的最低工资。不过在宣布计划后,两家公司的股价走势出现了极大的差异。
展开

Netflix提高收费标准

国外媒体周日发表分析文章称,Netflix借助廉价模式获取了比肩大型有线网络电视运营商的用户数量。当这家公司真正开始考虑提高服务价格赚钱时,用户的反应将决定着它的命运。
展开

亚马逊重拳打击水军 上千虚假评论者成被告

据外电报道,亚马逊日前在美国提起诉讼,将上千名网络水军列为被告。亚马逊在诉讼中称,公司的品牌声誉因为“虚假和误导性”的评论而受到影响。
展开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