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Music音乐版权未获许可,苹果再次卷入诉讼
据外媒报道,周三一起新的诉讼指控苹果违反美国《版权法》,缘由是Apple Music上播放的受版权保护的音乐未事先获得版权所有者的许可。
原告Pro Music Rights(PMR)在纽约南部美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诉讼的重点是未支付版权费和15类注册版权相关的持续侵权行为,范围涵盖众多歌曲。
PMR是由20岁的“音乐神童”杰克·P·诺奇(Jake P. Noch)创立的营利性权利执行组织。诺奇为该组织的唯一成员。凭借大约7.4%的市场份额,PMR有权许可近200多万份来自顶尖艺人的作品。
根据PMR的说法,苹果流式播放并持续流式播放一系列受版权保护的音乐,但并未达成协议支付公开表演版税。诉讼中提及的大部分专辑出自诺奇之手,但也有至少两名艺人——OG Maco和Lance Lee——的专辑也在被侵权之列。宣称被侵权的内容中也包含来自诺奇的Sosa Entertainment和Brazy Records等相对小众的曲目。
PMR在2018年6月致信苹果,告知苹果必须获得许可才能公开播放受保护的音乐。三个月后,音乐报告法定许可部门(Statutory Licensing Division of Music Reports)代表苹果,在信中答复说,该科技巨头已经提交旨在获得强制许可的通知。公司未寻求公开表演的许可。
诺奇随后试图与苹果达成许可和版权费协议,但遭到拒绝。
诉讼并未说明苹果在何处或以何方式公开表演该受版权保护音乐,仅说明Apple Music向用户流式播放音乐构成侵权。
RMR在11月份亦针对Spotify发起过类似的版权侵权诉讼,宣称后者欠下10多亿美元的版税。在针对苹果的诉讼中,PMR要求获得所有与宣称受侵权作品有关的所有收入,以及就每一项侵权行为要求获得15万美元法定赔偿金,并诉讼费用赔偿。
OPPO快应用月活超1亿,短视频App月活6000万
在今日的OPPO开发者大会上,OPPO副总裁、互联网事业部总裁段要辉透露,OPPO快应用月活已超1亿,短视频App 月活6000万。他还宣布OPPO将推出引力计划2.0,投入10亿资源支持全球开发者。
段要辉首先分享了OPPO在互联网业务方面的最新数据。
目前,OPPO已拥有3.2亿全球用户,人均App使用时长290分钟/天,人均安装App数32个/月。软件商店和游戏中心每日分发量7.8亿次。
服务生态月活1.8亿,服务分发14亿次/月,快应用月活1亿,快应用桌面图标创建次数1.4亿次。
内容生态方面,OPPO已布局短视频、信息流和乐划锁屏三个方向。总体月活用户2.6亿,曝光次数150亿,短视频App 月活6000万,每日使用时长超50分钟。
在短视频方面,OPPO还推出了短视频剪辑App即录。另外,今年11月,OPPO联合爱影视推出了口袋学长团,定位偶像短视频App,包含视频、壁纸、活动打榜、解锁游戏等内容。
在ColorOS方面,已经覆盖全球140国家和地区,近一年海外活跃用户增长率108%。
段要辉透露,目前已有12万合作伙伴入驻OPPO开放平台,OPPO开放平台服务调用达到30亿次/天。
他还宣布,继去年的引力计划之后,OPPO还将推出引力计划2.0,投入10亿资源,在应用、服务、内容和出海四个方面扶持全球开发者。
百度Apollo发布车路协同、智能车联等三大平台
Apollo在长沙举办首届生态大会。除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升级版本Apollo5.5外,Apollo还发布了车路协同、智能车联两大开放平台,形成了三大平台、三重开放的布局。
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表示:“自动驾驶时代尚需时日,但汽车的智能车联时代已经扑面而来。当数以千万搭载智能车联的车辆,以云端互联的形式共享信息,就会创造出中国最大规模的车路协同网络, 真正助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的升级。”
会上,Apollo发布点到点城市自动驾驶开放能力、自动驾驶云、新一代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小度车载2020等15大新品及解决方案。
其中,Apollo自动驾驶云的对外开放,可以帮助车企快速进行自动驾驶研发和大规模落地。
爱立信:2030年将出现感知互联网 大脑就是用户入口
爱立信最新发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消费者期望到2030年将出现感知互联网。消费者设想人脑作为用户界面,并且设备能对人类思想做出响应,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交互范式。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感知互联网的服务将使得社会环境保护更具可持续性。
报告指出,到2030年之前,能够与人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触觉等感官交互的互联技术将会带来一系列有益的服务,并且这种服务将成为普遍现实。
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5G和自动化等技术将使感知互联网成为可能。消费者预测,到2030年,与现实几乎不可分隔的多感官体验技术将层出不穷,与基于屏幕的体验一争高下。
爱立信消费者及工业实验室负责人指出,感知互联网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沉浸式娱乐和网上购物、气候危机以及尽可能降低气候影响的相关需求。
该报告的联和撰写人Pernilla Jonsson博士表示:“我们讨论的是从当前基于智能机网络互联互通向沉浸式体验的转变,而这种体验正源于我们的感官实现了互联。该份报告以AR眼镜(增强现实眼镜)作为切入点,探索这种转变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消费者预想到借助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5G以及自动化技术实现的感官互联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一点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2030年10大热门消费趋势:
1. 大脑就是用户接口
59%的受访消费者认为,我们只需通过想象目的地,就能够在虚拟现实眼镜上看到路线图。
2. 声音如我
67%的受访消费者认为有技术将使他们能够真实地模仿任何人的声音,甚至骗过他们的家人。
3. 口味随心
45%的受访消费者预想,未来在口中安装一种设备,既可通过数字手段增强食物的口感,这样任何食物吃起来都是最喜欢的口味。
4. 数字芳香
约60%的受访消费者希望能够通过数字手段游览森林或是乡野,包括体验这些地方的各种自然气味。
5. 三维触感
超过60%的受访消费者期望智能手机的屏幕可以提供按压数字按钮的形状和质感。
6. 融合现实
70%的受访消费者预期,到2030年虚拟现实的游戏世界将与现实世界无异。
7. 去伪存真
终结“虚假新闻”的时代来了:半数受访消费者表示到2030年自带广泛的事实确认功能的新闻报道服务将会普及。
8. 后隐私时代
半数受访消费者认为自己属于“后隐私时代消费者”:他们预期隐私问题将会得到完满解决,从而安全地享受数据驱动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好处。
9. 连接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60%的受访消费者认为,基于感官服务的互联网将会使社会环境保护更具可持续性。
10. 跟着感觉走
45%的受访消费者期望数字商场的出现,可以使他们在购物时运用所有感官。
据了解,报告中得出的见解基于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为期24年多的研究活动。报告主要借鉴了2019年10月针对全球15个城市的高级互联网用户所进行的一次线上调查问卷的结果数据。这15个城市分别是:曼谷、德里、雅加达、约翰内斯堡、伦敦、墨西哥城、莫斯科、纽约、旧金山、圣保罗、上海、新加坡、斯德哥尔摩、悉尼和东京。
苹果谷歌亚马逊联手创建开源智能家居标准,设备相互兼容
据外媒报道,苹果、谷歌和亚马逊正在联手开发开源智能家居标准,旨在确保设备能够相互兼容、协同工作,使新设备的开发变得更容易,并在此过程中确保一切安全。
这个项目旨在保证用户购买的任何受支持的智能家居设备都将在消费者的家中工作,无论其使用的是哪种智能手机或智能语音助手。这些公司写道,如果项目获得成功,“客户可以确信,他们选择的设备将在家中顺畅工作,他们将能够用自己喜欢的系统设置和控制它。”谷歌补充说,用户可以“在Google Assistant、亚马逊Alexa、苹果Siri或其他平台之间进行选择。”
苹果、谷歌和亚马逊此举得到了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支持。他们正在组建名为Project Connected Home over IP的组织,智能家居协议制造商Zigbee联盟也将加入该组织,同时包括其他诸多成员,比如宜家、Samsung SmartThings和Philips Hue背后的Signify公司。
这三家科技巨头的智能家居系统——苹果的HomeKit、亚马逊的Alexa和谷歌的Weave,都将为新标准做出贡献。他们打算在“2020年末”发布初稿。谷歌表示,对于开发者来说,该系统将简化产品开发过程并降低成本,“因为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构建产品的广泛行业标准。”
该标准将与现有的连接协议(如Wi-Fi和蓝牙)一起使用,而不是寻求取代它们。事实上,Project Connected Home over IP表示,设备很可能必须支持Wi-Fi、低能耗蓝牙或线程(一种讨论很多但很少使用的智能家居协议),才能与该系统一起工作。设备的具体连接方式将取决于其制造商。
这个新标准还将基于IP或互联网协议构建。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备都将直接连接到互联网上,相反,它意味着通过依赖一个众所周知的协议来简化将消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该组织表示,这是从智能家居设备向具有“端到端安全和隐私”的“另一种设备、应用或服务”发送消息的“理想方式”。
百度起诉今日头条,称今日头条干预视频搜索
据北京海淀法院网19日消息,百度旗下的“好看视频”、“百度视频”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今日头条运营商字节跳动公司诉至法院,因认为其享有权利的视频产品被今日头条作为在“头条搜索”中触发搜索广告的关键词,干预搜索结果。日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湖北科创第一股嘉必优首日上市高开87.45%
今日,嘉必优上市高开87.45%,开报44.8元,盘前成交4604元,最新总市值53.76亿元。该股发行价格为23.90元/股。
嘉必优主营业务为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ARA、藻油DHA及SA、天然β-胡萝卜素等多个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嘉必优科创板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日期为2019年4月29日,从上交所受理到今日上市,累计用了234天。
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嘉必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9亿元、2.29亿元及2.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69%;净利润分别为0.46亿元、0.66亿元及0.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96%。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净利润0.63亿元。
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嘉必优已经通过了多国法律食品应用性产品标准、全球供应链审计、知识产权壁垒等严苛的标准,打进了全球供应链。
嘉必优因此建立了完善的国际供应链与服务体系,产品销售区域覆盖30多个国家及地区,与嘉吉、达能、贝因美、伊利、飞鹤、汤臣倍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
嘉必优董事长易德伟表示,“下阶段,嘉必优将加快全球布局,力争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生物技术企业。”
据悉,嘉必优不仅是湖北科创第一股,同时也是科创板首家食品制造业企业。
继行人再识别后,澎思科技车辆再识别(Vehicle ReID)技术刷新世界纪录
近日,澎思科技车辆再识别(Vehicle ReID)技术在非受限场景车辆再识别数据集VERI-Wild上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并打破了VCIP 2019车辆再识别大型挑战赛的最好成绩。澎思科技基于自主研发的全局和局部深度特征融合算法模型,实现了车辆再识别算法关键指标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的大幅度提升,在VERI-Wild数据集上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85.35%。
车辆再识别面临的挑战以及VERI-Wild数据集的推出
车辆再识别,也称为车辆检索,旨在找到不同监控场景下的同一辆车。近期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车辆再识别算法效率显著提升。然而现有数据集的限制过度简化了车辆再识别面临的现实挑战,使得基于大部分现有数据集开发和评估的ReID模型在真实场景中的泛化能力可能存在问题。真实监控情景中的车辆再识别仍然面临高度视角差异、极端照明条件、复杂背景和不同的摄像头来源等挑战。非受限场景车辆再识别数据集VERI-Wild的推出就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VERI-Wild是在2019年CVPR期间对外发布的车辆再识别数据集。该数据集由40,000个车辆标识中的400,000张图像以及诸如车辆品牌、颜色和车型等附加信息组成,这些信息可用于增强ReID框架的性能或作为独立的采集任务。VERI-Wild数据集旨在应对现有数据集在车辆标识和图像数量不够大、摄像头数量和覆盖区域有限、摄像头视角高度受限及光照度和天气状况没有明显变化等局限性问题,是目前最具挑战的车辆再识别数据集。
澎思科技提出面向车辆再识别的全局和局部深度特征融合方法
在2019年IEEE视觉通信和图像处理国际会议(VCIP)期间举办的Grand Challenges on Vehicle ReIdentification车辆再识别大型挑战赛上,澎思科技提出面向车辆再识别的全局和局部深度特征融合方法。澎思科技首席科学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长申省梅受邀参会,并做了《Global and Local Deep Feature Representation Fusion for Vehicle Re-Identification》的报告。
由于很多具有不同标识的车辆有着极其相似的外观,因此澎思算法团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利用车辆的具体部件,选取基于部件的特征来执行模型预测。如此一来,模型便能更好地了解部件的独有特征。
最近,澎思新加坡研究院车辆再识别算法团队考虑到ReID任务中采用特征向量(不采用分类层)来计算距离矩阵,进而比较两个图像之间的相似性,分类缺失本身并不足以实现良好的模型训练。于是,团队又将深度度量学习(DML)应用于最新模型中,使得类内三联体之间的距离小于(至少有某一差距)类间三联体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模型的性能表现。
经过测试,澎思科技提出的车辆再识别算法模型在VERI-Wild不同大小的三个测试集中,性能远远优于基线模型,平均精度均值mAP和首位命中率Rank-1实现大幅度提升,刷新世界纪录。
同样,该模型的表现也优于VCIP 2019 Grand Challenges on Vehicle ReIdentification车辆再识别大型挑战赛上排名第一的中科院自动化所团队。
ReID算法持续优化,深化面向场景的AI技术研发与创新
行人再识别和车辆再识别同属于目标再识别的两个重要任务,主要用于解决目标的跨镜头跟踪,通过场景匹配实现行人/车辆的跨镜追踪以及轨迹预测等。ReID是跨摄像头跟踪中解决目标因为视野丢失后再匹配最直接的方法,是单摄像头中多目标和单目标跟踪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特征。澎思科技在目标再识别上积累了丰富的算法,取得了多项世界级成果,并逐步实现ReID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今年,澎思科技在行人再识别(Person ReID)和基于视频的行人再识别(Video-based Person ReID)先后取得突破。7月,澎思科技在行人再识别三大主流数据集测试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上算法关键指标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获得业内最好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8月,澎思科技在基于视频的行人再识别三大数据集PRID-2011,iLIDS-VID,MARS上同样刷新世界纪录,实现算法关键指标大幅度提升。
此次澎思科技在车辆再识别(Vehicle ReID)非受限场景数据集下取得的成绩,同样印证了公司坚持展开面向场景的AI技术研发。非受限场景下的车辆再识别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澎思科技凭借自研的算法模型,有效提升了算法在诸如高度视角差异、极端照明条件、复杂背景和多摄像头来源等现实挑战下的性能表现。接下来,澎思科技将逐步实现算法在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在人工智能行业进入商业化落地主导的产业化阶段,澎思科技作为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物联网技术,提供“以人为核心”行业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公司,将持续深化面向场景的AI技术研发与创新,针对用户需求深挖场景,发现行业痛点并不断打磨算法和产品,将技术真正应用到业务场景中,推动AI技术的产品化落地和商业化进程。
红杉资本近期已成为江小白新增投资方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日,江小白的运营主体——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发生投资人变更,原投资人重庆正居资本投资有限公司退出,新增重庆凯锐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重庆凯锐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东之一,为宁波禹荟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的股东为嘉兴红杉坤盛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红杉铭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均为红杉资本中国的投资实体。
天眼查数据显示,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册资本1500.6万,法定代表人为江小白创始人、CEO陶石泉。目前,公司最大股东、最终受益人为陶石泉,持股比例36.65%。此外,江小白的投资方还包括高瓴资本、IDG资本这样的顶级投资机构、以及天图资本、黑蚁资本两家国内专注消费领域垂直投资的VC。
据CBNData与天猫联合发布的《2018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对于90后和95后的年轻消费群,小瓶白酒正成为酒水偏好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