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11月20日报道 (编译:Jasmine)
问及不同的美国人关于隐私权的看法,你能得到许许多多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还停留在公民权力的传统观念上,有些人经过斯诺登事件,则开始担心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公民隐私。尽管观念各不相同,但是绝大多数成年人在美国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一项调查中,都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了挑战,尤其是个人信息安全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
当美国人被问及听到“隐私权”这个词会想到什么,这点就比较统一了,你可以看一下上面的关键字云图,上面最醒目的一个单词是“私人的”,他们认为隐私权适用于所有私人的东西——私人空间、私人财物、独处权力以及最重要的公民权利。我们可以把云图里孤零零的单词组合起来,合并成几个主题思想,那么最大的版块应该就是安全、保密和防护了。对许多其他人来说,一提到隐私,首先就会想到保密,把自己的所有物藏匿起来。
大部分都知道政府监控通信
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大规模监控项目之后,长达一年多时间里相关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43%表示,他们听到过很多关于“政府通过监听电话、后台查看电子邮件以及其他网络交流工具监视恐怖分子的活动”,44%的人表示偶有耳闻,仅仅5%的民众表示对监听项目一无所知。
政府和企业的监视行为引发公众担忧
这些监控监听造成的最糟糕的结果是,美国人开始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日常沟通渠道并不安全,政府和企业都在窥看他们的隐私。
91%的成年人在调查中“同意”或“强烈同意”对于企业公司收集和利用他们的个人信息这一点,他们束手无策。
88%的成年人“同意”或“强烈同意”想要删除网上那些关于自己的不实信息是非常艰难的。
80%使用社交网站的人说,他们担心像广告商或企业这样的第三方,染指他们分享在网站上的数据。
70%的社交网站用户说他们多少有点担心政府不经他们允许就去访问他们分享在社交网站上的一些信息。
然而,尽管美国人对政府访问他们的数据表示担忧,但由于相信政府可以规范广告商的行为,抵触心理不算很严重:
80%的成年人“同意”或“强烈同意”美国人应该注意到政府监控电话和互联网通信的行为。只有18%的人“不同意”或“强烈反对”这种说法。
64%的人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规范广告,相比之下,有34%的人认为政府不应该插手。
只有36%的人“同意”或“强烈同意”以下说法:“如果有人能够监控维护网络秩序,对于社会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在商业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个人数据共享的好处持怀疑态度,但又愿意做出权衡,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愿意共享信息以获得免费服务。
61%的成年人“不同意”或“强烈不同意”以下说法:“如果在线服务获取我更多的个人数据,会更好用,那也是极好的。”
同时,55%的人“同意”或“强烈同意”以下说法:“为了免费使用在线服务,我愿意向企业分享一些个人信息。”
目前民众对于常用通信渠道已经失去了信任,那些听说了政府监控项目的民众的信任度更是降到了冰点。
总而言之,成年人对于日常通信渠道普遍缺乏信任,尤其是在线交流工具。在调查6种不同的交流工具中,没有一个让大多数美国民众感到“非常安全”,让他们能够放心地与另一个信任的人或组织分享私人信息:
81%的人感到在社交网站上和信任的人分享私人信息“不很安全”或“一点儿也不安全”。
68%的人感到使用聊天工具或发送即时消息和人分享隐私是不安全的。
58%的人觉得通过短信发送私人信息是不安全的。
57%的人觉得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私人信息是不安全的。
46%的人认为通过手机分享私人信息“不很安全”或“一点儿也不安全”。
31%的人认为使用固定电话分享私人信息“不很安全”或“一点儿也不安全”。
美国人对常见通信渠道的信任丧失程度,和他们对政府监控项目听闻的多少密切相关。我们选取了6种常见通信渠道中的5个进行了采访调查,那些听说过很多政府监控传闻的人,相较于对此偶有听闻,或者完全没听说过的人,更关注通信工具的安全性。他们认为通过这些常用通信工具和信任的人或组织分享私人信息“一点儿也不安全”。
大多数人说他们想要做更多的努力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但许多人认为在网上匿名活动是不可能的。
当谈到自己在处理自认为很敏感的个人信息时所扮演的角色时,大多数成年人表达希望采取额外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数据:当被问及他们觉得在保护网上个人隐私方面,自己做的努力是否足够时,61%的人说他们觉得自己“想做更多”,37%的人说他们“已经尽力了。”
很少有人觉得自己能够轻松做到匿名上线。只有24%的成年人“同意”或“强烈同意”以下说法:“匿名上网对我来说小菜一碟。”
不是所有人都关注自己在二次元的声誉,虽然不少人都自以为别人会关注他们的数字足迹。
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在意自己的二次元声誉。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下的成年人比50岁及以上的人更喜欢“自我搜索”,尤其家庭收入和教育水平较高的人更可能会检查自己的数字足迹。
62%的成年人曾经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的名字,或在互联网上搜索自己的相关信息。
47%的人说他们通常认为相识的人会在网上搜索他们的信息,而50%的人不这么认为。
然而,只有6%的成年人建立了某种自动警报系统,当他们的名字在新闻、博客或网上的其他地方被提到时,就会通知他们。
根据环境 人们会选择是否披露信息
人们应对网络隐私挑战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复合策略,管理好自己的身份和声誉。皮尤研究中心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不同,用户信息披露的程度也不一样。这项调查还发现,当人们在网上发表评论、问题或其他信息时,会使用一系列标识符——昵称、真名或是匿名。
所有成人中:
59%的人使用用户名或昵称在网上发表评论、问题或其他信息,通过这些名称很容易就能顺藤摸瓜找到本人。
55%的人使用真实姓名。
42%的人采取匿名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对信息的选择性披露可能与工作要求有关。在职成人中:
24%的在职成人说,他们的雇主对于他们如何在网上展示自己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11%的在职成人表示,他们的工作要求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或其他在线工具宣传自己。
不同类型的信息在美国人当中引起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身份证号码普遍被认为是最敏感的个人信息,而媒体风向和购买习惯则属于最不敏感的那一类数据。
同时美国人给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配上敏感度,他们正在积极参与谈判,试图权衡将与朋友、家人、同事、企业和政府的日常互动数据分享出来,利益几何、风险多少。甚至他们担心起信息误传的可能性,希望自己的数字足迹里负面报道相对减少。
11%的成年人说他们有过一些不好的经历,因为网上发布的关于他们的一些令人尴尬的或是不准确的信息。
16%的人表示,他们已经要求删除或更正网络上关于他们的信息。
关于本报告
这份报告是从2013年6月斯诺登爆出政府窃听丑闻之后,进行的一系列关于美国人隐私观念和行为研究的开篇。为了深入研究、长期调查该问题,皮尔研究中心委托捷孚凯调研公司抽调了607人作为典型样例,参与这四场长达一年的在线调查。本报告来自于第一场调查数据的分析,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11日-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