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在资本热钱涌入、创业环境大好情况下,原来具备高大上、专业眼光的投资机构也开始变的鱼目混珠,队伍急剧扩充之下,原本毫无经验的人士摇身一变转为“投资人”,结果是判断力缺失,这也正破坏着整体的投资环境。在这个行业沉浸已久的易凯资本CEO王冉对此深有感触,以下为其文章。
文/王冉,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
忘了在哪儿看到过一种说法:在车辆稀少的高速公路上你看不出来谁的驾驶技术好,只有在密密麻麻的停车场需要倒入车位或者揉库的时候才能看出来。我觉得这话相当精准,说的就是传说中穿西服不系领带衬衫最上面一粒扣大多数时候敞开的投资人。
这年头,在某些圈子里,“投资人”这三个字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如果只是偶尔在各种局上忽悠一下学表演的小姑娘倒也罢了,问题是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在他们的主业和正事上实在乏善可陈。
我还是要先替一部分投资人说句公道话。工作原因,我平均每周至少会见十到十五个投资人,大到只能投两亿美元以上项目的私募股本基金、并购基金和主权基金,小到三、五百万美元也干的风险投资基金。其中还是颇有一些非常具有远见、判断力乃至人格魅力的投资人的;我自己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如果投资 人都像他们那样,这三个字毫无疑问应该是褒义的。
唯一的问题是,任何队伍大了都会鱼龙混杂,投资人也不例外。前些年热钱汹涌,这个队伍急剧扩充,而中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又基本上没有这个行当,人才严重匮乏,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论谁只要不先天脑残摇身一变几乎都能当投资人。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局面:至少有一半的投资人独立判断能力趋近于零。他们对今天这种形势下该不该投、该投哪些产业和企业、什么样的价格既能称之为 合理又不属于趁火打劫欺负人并没有真正独立、并愿意为之坚守的判断。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更习惯人云亦云,追涨杀跌,一哄而上后又一哄而下;总的来说,他们 通常都知道什么热什么冷,却不一定知道什么好什么坏。
现在想想,当初那么多钱砸向户外媒体,完全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 情。但在当时,每个进入这个领域的投资人都有一大堆上至中国GDP增长下至某某人的特殊关系这样的说服自己投资委员会的理由。再后来,在教育、清洁能源等 领域,同样出现类似的情形。在视频领域,如果他们把砸向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公司的资金理性地集中在三五家身上(从而让它们向全正版切换的速度再快一点哪怕 多赔上两年),这个行业的局面将有根本的改观。
在我看来,相当一部分投资人的问题是没有分清“好公司”与“可能给投资人赚到钱的公司”的差别。
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绝大多数时候,投资人嘴上说希望投“好公司”,心里想的却是要投眼看着能在两三年内(甚至一两年内)通过IPO帮投资人赚到钱的公司。虽然所有的好公司最终都应该能够帮投资人赚到钱,但并不是所有看起来有可能让投资人赚到钱的公司都是好公司。
绝大多数投资人不太擅长做前一个判断(一个公司是否真正是好公司),而更愿意去做后一个判断(这个项目是否有可能帮投资人赚到钱),这是因为前一个判断 要困难得多—它需要犀利的眼光和一针见血的反诘,而后一个判断只需要财务模型和一厢情愿。人有时候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很多时候,投资人误以为自己做的是 前一个判断,其实做得却是后一个判断--他们把后面判定这家公司能够为自己赚到钱的结果当成了肯定这家公司是个好公司的理由。
市场好的时候,猪都能在天上飞,什么乱七八糟的公司—只要不是骗子(当然投了骗子的投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都可能给投资人带来收益。这并不需要投资 人特别的智慧与眼光。如果仅仅是论证一个企业有可能在外部环境什么都对了的情况下一路狂飚直到成功上市,投资人这个职业实在没有太大存在的价值。
我认为,越是早期的投资人越不要试图去判断大市。判断大市或许是极个别投资人的天赋,但它不是大多数投资人的天职。投资人的天职是判断企业是不是一家好的企业——也就是说,在大市好的时候它是不是比竞争对手更有能力收获,在大市不好的时候它是不是比竞争对手更有能力过冬。
相当一部分投资人的问题是,他们在跟风的时候把自己的工作从判断企业间接地变成了判断大市,而他们又不具备判断大市的天赋(这一点本来很正常并且无可厚非),因此潮水一旦退去谁在裸泳立马现形。
在未来,同中国绝大多数行业一样,投资这个行业同样需要整合。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私募股权投资,资金都应该向少数真正具有判断力的管理机构集中。那些只会人云亦云搭车跟风的投资人应该慢慢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行业。
最近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大手笔的投资人越在摩拳擦掌秣马厉兵地准备在中国抄底,越是小打小闹的风险投资越是观望心态浓厚,围着项目看来看去比瞻仰遗体还慢镜头。这里面或许有一些有意思的原因。
无论如何,今天的现实是:所有的人都被逼到了停车场。您是新手还是老司机很快就能见分晓。在目前这个市场环境下,大家面临的挑战反而简单了。对投资人来 说,你个人认为市场会在多久之后回来已经不太重要(反正要是五年十年都回不来大家就一起洗洗睡),我们不如暂时假定市场在三年内很难有根本的起色但是也坏 不到哪里(虽然我个人的判断要比这个乐观,但是我前面说了,个人的判断不重要)。投资人需要回答的问题只剩下一个:你有没有能力找到那些三到五年后还能继续存活并且越来越强壮的好公司--无论在这三年里IPO的窗口是彻底洞开还是只留下一个连蚊子都飞不过去的小门缝--并且以合适的价格进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