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巨人IPO,市值超180亿,盘中一度暴涨400%
上海小巨人IPO,市值超180亿,盘中一度暴涨400%
腾讯阿里联手收获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市值近百亿港元
腾讯阿里联手收获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市值近百亿港元
朱江明逐梦上海滩,D19打开零跑新十年
朱江明逐梦上海滩,D19打开零跑新十年
魏建军上新MPV,枪口对准埃尔法
魏建军上新MPV,枪口对准埃尔法
立即打开APP
韩文静
私信
0
来源:企业供图

良品铺子,“卖身”失败

1天前
公司动态
错失国资援手后,再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一度沸沸扬扬的良品铺子“卖身”案,迎来了阶段性的结果。

10月16日晚间 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函告,截至与长江国贸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约定的最终截止日,协议约定的生效条件未能全部成就,本次《股份转让协议》于10月15日终止。

据公告,本次终止控制权转让事项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宁波汉意,实际控制人仍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和潘继红。本次终止控制权转让事项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简言之,武汉市国资委入主良品铺子的计划,至此宣告落空。这家曾凭借“高端零食”标签跻身行业头部的企业,在错失国资援手后,再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两家国资“争抢”,交易未能完成

这场“卖身”风波的起点,要追溯到今年7月。彼时,良品铺子连发多则公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具体交易方案显示,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分别将所持18.01%和2.99%的股份,合计转让比例达 21%,受让方为武汉国资旗下的核心平台长江国贸,转让价格统一确定为每股12.42元。

按照原计划,交易完成后,长江国贸取代宁波汉意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由杨红春、杨银芬等创始团队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控制权易主,创始团队也并未计划彻底“离场”。公告明确提及,创始人杨红春将继续留任公司高管,并保留重要股东身份——这一安排被市场解读为“保障经营稳定性”的过渡性设计,试图缓解投资者对国资控股后战略大幅变动的担忧。

事实上,长江国贸并非宁波汉意为良品铺子寻找的首个“接盘者”。

早在今年5月,为化解自身债务,宁波汉意就已经与另一国资——广州轻工签署《协议书》,约定了广州轻工计划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部分股份,交易价格同为12.42元/股,从而投资、控制良品铺子。

该协议书规定,截止到5月28日,广州轻工方面拥有优先购买权,最初交易价格为每股12.42元,并约定,如宁波汉意方面违约,将支付500万违约金及相关费用。

但在协议尚未实质推进时,宁波汉意还是选择了长江国贸。这引起了广州轻工的不满,其将宁波汉意告上了法庭——今年7月,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广州轻工因股权纠纷,对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提起诉讼。

具体来看,广州轻工的诉讼请求包括要求宁波汉意继续按约定转让股份、赔偿500万元违约金等,涉及金额约9.96亿元。良品铺子表示,本次涉及诉讼对良品铺子的生产经营和当期损益无重大影响。

对比两次交易,价格显然不是良品铺子“转向”的核心原因——两家国资给出的每股12.42 元报价一致,仅存在个别定价细节的差异。市场普遍认为,良品铺子最终选择武汉国资,更多是基于供应链协同、地方政策支持及长期战略发展的综合考量。

正如长江国贸在公告中所言,其 “认同上市公司价值并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拟通过取得控制权,充分发挥自身在供应链综合服务、国际及国内贸易、现代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和行业资源优势,为良品铺子的转型发展全面赋能。

然而,这场看似“双向奔赴”的合作,最终因“生效条件未能全部成就”黯然终止。尽管公司未披露具体原因,但结合此前股权纠纷与行业环境推测,可能涉及交易审批流程受阻、双方对业绩承诺未达成共识等多重因素。

而从当前局面来看,此前与宁波汉意存在股权纠纷的广州轻工,是否会成为良品铺子后续“卖身”的潜在对象,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客观条件来看,双方并非完全没有和解与合作的可能。

一方面,广州轻工曾明确有意投资良品铺子,且当初约定交易价与长江国贸一致,无核心价格分歧;另一方面,良品铺子现陷业绩亏损、资金压力,而广州轻工作为国资企业,有供应链资源与资金实力,合作或能助其转型,这也契合其寻求国资“输血”的核心需求。

卖身背后,自救无门的困局

时间拉回2020年2月,彼时的良品铺子顶着 “高端零食第一股” 的光环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当年,良品铺子股价最高突破 85 元,市值更是一度冲破 340 亿元,风光无两。

如今,宁波汉意为何急于为良品铺子寻找 “接盘者”?答案藏在逐年承压的业绩数据中。

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4年,良品铺子分别实现营收78.94亿元、93.24亿元、94.40亿元、80.46亿元以及71.5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3.44亿元、2.82亿元、3.35亿元、1.80亿元以及-4610.45万。

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营业收入28.29亿元,同比下降27.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55.31万元,同比下降491.59%,整体经营形势仍然严峻。

良品铺子在财报中表示,营收变动主要是因公司2025年持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调整,部分产品的售价下调,且公司2025年持续优化门店结构,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店数下降,同时受到平台流量下滑的影响,线上营收下降,导致整体营收下滑。

业绩变脸的背后,是良品铺子核心战略的失效——长期以来,良品铺子以 “高端零食” 为定位,客单价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在近些年消费市场 “极致性价比” 浪潮下,这一定位反而成为发展阻碍。

为应对市场变化,良品铺子于2023年启动重大战略调整。彼时,掌舵人杨银芬对300余款核心产品实施平均22%的降价措施,最高降幅达45%,创下品牌17年发展史上最大规模调价行动,试图通过 “以价换量” 抢占性价比市场。然而从结果来看,良品铺子的降价策略并没能改善营收。但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以价换量” 的效果微乎其微,反而让品牌形象陷入模糊地带——高端消费者因降价质疑品质,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又对其 “性价比” 缺乏信任。

从行业大环境来看,良品铺子的困境还与行业格局的剧烈变化密切相关。零食量贩行业崛起,万辰集团和鸣鸣很忙等头部玩家曾快速跑马圈地,形成双强争霸的格局;此外,三只松鼠、盐津铺子等传统品牌也通过低价折扣入局,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在业绩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大股东已开始加速 “出货”。除了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寻求转让控制权,部分机构股东也开始持续减持。

2024年5月,良品铺子宣布了两位重要股东“宁波汉意”和“达永有限”的减持——前者的主要组成人员是良品铺子的创始团队,后者的背后则是陪伴良品铺子成长十余年的今日资本。

到了2025年6月,良品铺子发布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显示,2025年3月5日至2025年6月4日期间,良品铺子的股东达永有限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40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如今,国资入主计划的终止,让良品铺子的转型之路更添变数。站在这一关键节点,公司面临的不仅是短期业绩压力,更是行业变革期的生存考验,其未来走向取决于能否快速破局当前困境。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