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超300亿!特斯拉供应商上交所鸣锣
市值超300亿!特斯拉供应商上交所鸣锣
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他又要港股IPO了
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他又要港股IPO了
对话新石器余恩源:不和人类抢工作,中东是出海第一站
对话新石器余恩源:不和人类抢工作,中东是出海第一站
特斯拉Q3启示录:造车不再性感,马斯克靠“造人”挣万亿工资
特斯拉Q3启示录:造车不再性感,马斯克靠“造人”挣万亿工资
立即打开APP
超电实验室
私信
0
来源:官网截图

卖一辆亏27万,极星关停国内最后一家直营门店,打算轻资产谋出路

2025-10-14
超电实验室
上半年卖了69辆

作者|王磊

编辑|秦章勇

极星在国内的最后一家线下直营店,也要关了。

最新消息,位于上海前滩L+Plaza商场的极星汽车展示厅悄然关闭,这是极星汽车在国内最后一家正常运作的直营店。

这也标志着,在中国沉浮8年,由沃尔沃与吉利联合打造的高性能电动车品牌“北欧贵族”极星,在国内的线下销售网络几乎归零。

极星方面表示,公司正在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

根据极星官方客服人员透露,目前极星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消费者可通过官方网站等数字渠道了解产品并完成购车。

尽管极星“战略性调整”和“转向线上”来淡化这一消息的冲击,但无可否认的是,极星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点。

01 还没到败走境地

极星虽然关闭了最后一家直营店,但同时也强调,极星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车主的权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店没了,但仍能卖车,按照官方的说法,从线下暂时转到线上销售模式,不过超电实验室曾尝试进入极星的购车小程序购车,却发现在线购车程序已悄然关闭,购车页面上则显示“如有购车需求,请致电极星。”

可能有人会问了,线下店都没了,买车前如果试驾怎么办,在极星的页面上显示,仍可以试驾,但需要电话预约,会有专人处理,另外还提示你需要准备自己行驶证。

尽管并不耽误卖车,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极星在中国的直营销售战略已然全面收缩。

这一转变与此前的扩张规划有着天差地别,2023年年底,极星在中国拥有的门店数量还只有55家,却计划在2024年将这一数字翻倍至约120家,在2025年将超180家,覆盖全国主要的一二线城市,计划将按功能不同划分不同属性的店。

但自2025年年初开始,极星的门店数量开始快速下滑,截至今年7月,极星在全国仅剩上海前滩1家正常运转的直营店,两个月后,这最后一家门店也没能支撑下去。

今年2月,极星科技就被曝出在做组织架构调整,直营渠道成为削减重点。据知情人士透露,关店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尤其是一些位于商超、销售不佳的高租金门店。

今年4月,极星开始有意缩减中国业务,包括退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销售和营销合资企业。极星CEO迈克尔·考斯勒曾坦言:“我们显然资源有限,我们看到欧洲有很多增长机会”,言下之意,就是公司要将资源投向表现更好的市场。

从香饽饽到天平倾斜,极星战略调整的背后原因,也基本都能猜到——在华销售数据持续低迷。

自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极星的销量始终未见起色。2021年至2023年,极星在华销量分别为2048辆、1717辆和1100辆。

即便是后来,更加垂直的极星科技成立后销量情况也没有明显好转,2024年全年极星汽车零售销量也仅1864辆。

今年数据更加恶化,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还不足百辆,其中甚至4月和5月交付量第三平台显示为0,6月仅售出6辆。

这样的销售业绩,显然无法支撑当初国内扩张的销售渠道建设计划,同时这一表现与极星在海外表现有着不小的反差。

并不是说在全球卖的有多火热,但比起国内的表现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光是今年上半年,极星全球交付了30319辆车,同比增长51%,延长到前三季度累计零售销量约44482辆,增幅达36%。

虽然销量增幅不少,但极星汽车亏损的增幅更大,根据极星的财报,上半年净亏损高达11.9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44亿美元扩大了119.4%,毛利率为-49.4%。

2021年至2024年,极星汽车收入分别为13.37亿美元、24.62亿美元、23.68亿美元和20.34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10.77亿美元、-4.66亿美元、-11.82亿美元和-20.5亿美元。

4年半来,极星汽车累计净亏损59.68亿美元,已经超过了400亿,而且因为业绩表现的拖累,极星的股价常年处于“仙股”的边缘。

2022年6月,极星汽车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市值一度高达2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11亿元)。而三年不到的时间,极星汽车的市值已经跌超90%,截至发稿,仅剩19亿美元,股价更是在1美元上下的退市边缘挣扎。

02 务实才是真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众多,但极星大抵是鲜有存在感的少数品牌,不过,极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背靠吉利和沃尔沃两颗大树,共同下场打造的“新势力”车企,起点很高,脱胎于沃尔沃高性能部门,坐拥欧洲血统、吉利资金、沃尔沃技术,出生自带光环与期待,在美股上市当日直接最高创造了220亿美元的市值。

基于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原则,“第一仗”就选择了啃硬骨头,直接瞄准超豪华领域,推出的第一款高端车,售价就高达145万。

当年的首款车型极星1,定位为豪华混动GT轿跑,直面对标特斯拉Model S,售价高达145万元。彼时极星的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英格拉特更是强调:“极星要打造成‘电动车中的保时捷’”。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样的价格,别说放在中国市场,就算是欧美市场,也鲜少有客户可以接受。

随即两年后推出第二款车型,极星2将起售价大幅降至29.8万元,转而切入主流市场,扭头对标起Model 3。

不难看出,这种打法像极了当初的特斯拉,先用超高端车型拉高品牌定位,然后选择亲民路线。

但极星的第二款车型虽然已经切入主流市场,但其第三款车型,极星3在中国区的起售价却拉升到了88万元,顶配版更是去到102万元,又回归了超豪华市场,而2023年推出的极星4,又将价格拉回30万元级别。

此外,官方预告的极星5和极星6,分别对标保时捷Panamera与911,其中极星6概念车预售价高达168万元。

纵观极星汽车这几年,产品定价在30万至145万元间反复横跳。极星既要做保时捷还要做特斯拉,想法很美好,但横跨两端,对任何一家汽车品牌而言都绝非易事。

此外,极星品牌发展8年时间内,中国区掌舵人累计换了7任,平均每位高管干不到一年半就离开。

如今,极星汽车的两个金主其中之一,沃尔沃在去年已经做出了不再对极星进行投资的决定,并且将其持股比例从原本的48.3%大幅下降至18%。

今年6月,李书福紧急向极星汽车注资2亿美元为其续命。吉利集团目前正在进行内部的战略整合,但吉利方面已经明确表示了,极星汽车不会由吉利汽车收购。

这也意味着,即便极星汽车对于吉利仍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极星汽车仍需独立自救。

随着最后一家直营店的关闭,全面转战线上的极星汽车,要如何才能找回市场的存在感?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