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上周,一则爆料,揭开了美团的最新动作。
7月2日,《鹏行观商》披露,美团旗下硬折扣超市项目正式命名为“快乐猴”,将于今年8月正式开店,首批门店大约为800-1000平方米,计划落子北京、杭州,商业模式则对标盒马NB,主打硬折扣。
当时,“快乐猴超市”微信小程序已经上线,简介注明为“好货不贵,省钱不累”。
虽然对此,美团官方并未做出回应,且随后不到两天,这个打开后只显示基础会员码的微信小程序又神秘消失于江湖之中。
但此次闪现,结合此前的端倪,却足以窥见美团剑指线下正紧密布局。
早在今年4月,就有市场消息传出,美团小象超市重新启动线下业务,同步招聘项目工程经理、开展采购选品工作,并在业态上,可能参照盒马NB的硬折扣店和盒马鲜生的大店模式。
同期小象超市在长沙就连开两家实体店,试水“店仓一体”模式。这意味着,“快乐猴超市”的现身,是其对标盒马的更进一步。
而这边美团高调“借鉴”,另一边京东也暗自摩拳擦掌。
继2024年推出“华冠折扣超市”切入社区折扣赛道后,京东近期又被传将在刘强东老家江苏宿迁落地首家“京东折扣超市”。
同时,作为京东旗下的自营生鲜超市,被视为“京东版盒马”的京东七鲜不仅计划在北京、石家庄等城市陆续开设新店,还将开出数十家卫星小店,加速扩大在华北区域的覆盖。
这下,从生鲜到硬折扣,线下零售的硝烟,似乎更重了。
盒马跑盈,美团京东提速
王兴曾明确表示,“吃是美团最重点品类,美团将在吃方面持续投入,不断往深了做,往产业链上游做,把价值链打通”。
这一战略方向与硬折扣业态“压缩供应链成本、聚焦高频刚需品”的核心逻辑高度契合,也让美团落子硬折扣的动作显得水到渠成。
今年年初,美团旗下北京象鲜科技有限公司(小象超市的主体公司)就密集注册“快乐猴”“矮脚猫”等商标,覆盖食品、日化、医药等30余类目。
再到“快乐猴超市”微信小程序,也可以追溯到同一时期。
其名称注册于2025年4月1日,最近一次更新是两周前,服务类目为“百货/超市/便利店、食品饮料”,认证主体为“杭州象鲜科技有限公司”。
据天眼查,杭州象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为北京象鲜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后者于3月21日就申请了“快乐猴超市”这一商标名称,目前是“等待实质审查”状态。
而做好了业务伏笔,美团也随即开启了筹备工作。
据《鹏行观商》,有小象超市的供应商透露,目前“快乐猴”已经与部分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其中有小象超市、美团优选的老供应商,也有新供应商。
另有消息人士表示,前期商品采购工作由小象超市负责,但随着6月23日美团优选关停18个省市的业务,原美团优选的团队或将转岗至硬折扣店项目。
同时,上述消息人士还表示,“快乐猴”代表美团的硬折扣项目,但小象超市业务将继续探索大店模式,对标盒马鲜生。
如此一来,美团的线下零售路径就很清晰。
除了以“小象超市”提供更丰富的商品和更高品质的购物体验外,再以聚焦社区化、小型门店,以性价比为核心卖点的“快乐猴超市”,学习盒马NB,主打硬折扣。
简单来看,就是要两条腿并行,走盒马的路。
有意思的是,“借鉴”盒马,不止美团。
在财报中,京东曾明确表示七鲜今年将加速推动“1+N”模式在华北区域落地生根。
其中,“1”代表的是中心店,“N”则代表的是卫星小店,京东七鲜以中心店(超600平,6000+SKU)为枢纽,搭配卫星小店(200-300㎡)覆盖3公里半径,以形成 “体验+履约” 的高效网络。
而这就跟盒马NB开放加盟,盒马采用“1店+N仓”模式,即1家盒马鲜生店+多个前置仓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盒马?
两个“首次”,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一是,过去一年,盒马年销首次超过永辉超市。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连锁百强榜单,盒马2024年含税销售额750亿元,而永辉超市2024年含税销售额732亿元。
这意味着,中国生鲜零售业新老势力上演了销售排名“交替”,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时代正在崛起。
二是,继去年年底,盒马宣布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并实现双位数增长后,盒马已实现自成立以来,首次全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盈利。
两组数据叠加,自然让盒马的业务模式成为了一个跑盈范本。
而究其根本,是自2024年起,盒马明确聚焦两大核心业态——盒马鲜生和盒马NB,打出了下沉+硬折扣的一套组合拳。
其中,盒马鲜生作为主力,定位中高端社区生鲜超市,做城市潮流引领,加速布局三四线城市,甚至开进了富裕小镇,去年以平均5天一店的速度步步抢占市场份额;
盒马NB则以社区折扣店的形式开放加盟,定位为硬折扣店,以极致性价比的自有品牌商品为特色,主打“线下店+自提点”模式,加快覆盖下沉市场。
这才让盒马的规模与优势不断扩大,也给盈利提供了更多支撑。
过去三年,盒马一直在逆势开店,2023年盒马新开了60多家店,2024年新开72家店。截至2025年3月,盒马鲜生大店总数已突破430家,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
盒马NB更是超跑,从2025年年初的200家店出头,到目前开到了近300家店,Q2于江浙沪市场还开启了上“百位”店长的招聘计划。
据《商业观察家》,盒马NB在200家门店规模时,其单店年销达到了4500万元。
如此测算,半年开出近100家门店,给盒马2025年的整体年销又增加了近45亿的销售额。
巨头齐聚,上演攻防战
而盒马狂奔,虽然给了新零售模式注入了一阵强心剂,但也让战火烧得更旺了。
美团京东的动作,就是巨头们在线下零售掀起的一场攻防战。
以美团为例,其小象超市前置仓自2023年重启扩张,重点布局的区域便是江浙沪市场,截至目前累计覆盖全国21座城市,其中11座城市位于江浙沪。
从盒马生鲜奥莱演化而来的盒马NB,截至目前的签约门店总数达到355家,除上海之外覆盖的九座城市全部位于江苏、浙江两省,意味着市场正高度重合。
同时,伴随着盒马已经把门店开到江浙的县级市了,进一步下沉和扩张,亦预示着此消彼长的竞争态势,美团需要快速防御。
而“快乐猴”首批门店落子杭州,也就是说,美团选在腹地正面交锋,是防,更是攻。
这里面,美团自身优势不容小觑。
盒马的成功基于仓店一体的效率模型,以及供应链与自有品牌的护城河,后者亦是美团的长处。
供应链层面,小象超市于2023年12月升级后已从生鲜电商蜕变为覆盖生鲜、日百、美妆、酒水的全品类即时零售平台,在全国20个城市开设了近千个前置仓,并以745万美团骑手为社区居民提供生鲜食杂“30分钟送达”服务。
目前,小象超市SKU已突破1万,接近传统线下超市的规模。
自有品牌层面,美团亦早有布局,旗下“象大厨”“象优选”“象划算”三大自有品牌累计SKU超1000个,覆盖生鲜、粮油、日百等高频品类。此外,美团优选与小象超市的前置仓供应商资源可直接复用,缩短选品周期。
再到京东,更是线下零售的强敌一枚。
京东七鲜不仅通过“线下超市 + 前置仓 + 电商平台”的“店仓网”模式,实现 “27 分钟送达”,并依托京东物流的冷链能力保障生鲜品质,且还持有“击穿价”王牌,今年618核心“击穿价”商品的优惠力度从原本比市场价低10%提升到接近低20%。
而除了低价外,京东七鲜自有品牌还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通过“酒厂直供”“产地直采” 降低采购成本,并开发近百款自有品牌,覆盖乳品、酒水等高频品类,部分成熟门店也开始盈利。
这些根基,都为美团京东角逐线下零售的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
不过,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把线下零售放到零售的整个大盘中,会发现这场PK说到底,是巨头们对即时零售的再加码。
美团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即时配送能力,其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透露,美团计划将“闪电仓”的数量从目前的约3万个提升至2027年的10万个。
2025年美团闪购数据显示:非餐饮品类日单量突破1800万,90后用户占比超60%,印证其“快省好”心智的建立。
若“小象超市”线下门店、“快乐猴超市”接入美团30分钟达配送网,将成为补齐其线下体验和门店场景短板的关键落子,同时美团闪电仓外卖运力可以被复用。
而京东七鲜“又好又快又便宜”的背后,于内,本质上就是以线下超市+自营前置仓+电商平台相结合的“店仓网”三位一体即时零售创新模式的“击穿”。
早在2023年6月,京东成立了“创新零售部”,整合了七鲜、前置仓、技术研发以及供应链运营四大板块,就意在深耕线下和即时零售市场。
从这点上看,无论是盒马,还是京东美团,都在线下门店都在作为流量入口和履约节点,起到提升即时零售整体效率的作用。
回想2016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所言,“未来的电商,必定是新零售的时代,纯电商将无路可走,线上线下的结合,才能有效的带动发展,物流的根本是消灭库存。”
再到现如今即时零售掀起的新一轮电商重构,他的话,似乎在时代的变迁中悄然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