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精选;文/邵延港
创业导师李泽湘,再度冲刺港股“自动驾驶矿卡第一股”!
从押中大疆开始,创业导师李泽湘的名号在业界日渐响亮。如今,继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商固高科技之后,李泽湘以创始人之一身份在自动驾驶领域创立的希迪智驾,也在闯关资本市场。
近日,希迪智驾更新招股书,第二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作为以18C标准申请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即便是李泽湘这样的行业大咖坐镇,希迪智驾也免不了市场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与乘用车场景自动驾驶的层层关卡不同,矿山无人驾驶近年来已经进入高速落地阶段,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黄金赛道”。按2024年的收入计算,希迪智驾在中国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
据最新的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希迪智驾营收从3105.6万元增长至4.1亿元,实现10倍的跨越。并且截至2024年底,希迪智驾目前仍有8.31亿元的积压订单,今年4月份又参与的一场价值3亿美元的大订单。但这三年,希迪智驾累计亏损超10亿元。
但对于竞争者来说,场景之间技术迁移的难度并不大。当看到封闭场景的确定性后,各种入局者只会越来越多。如今,矿山上驰骋的无人矿卡,又何止希迪智驾一家。而另一边,自动驾驶矿卡的市场却面临天花板,留给希迪智驾的增量空间较为有限。
如今,估值90亿的希迪智驾,想要冲击“自动驾驶矿卡第一股”,还需要给市场展现出更多想象空间。
李泽湘进军自动驾驶
今年1月份,希迪智驾将公司名称从“希迪智驾(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改为“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在5月8日,以新公司名称,第二次向港交所申请上市。
希迪智驾创立于2016年,这是一家由“大疆教父”、香港科技大学著名创业导师李泽湘教授领衔创立的商用车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
以过往经历来看,李泽湘的专业在机器人领域。1992年,李泽湘接受了香港科技大学聘请,出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并建立了3126实验室(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
但李泽湘也发现当时的大学学习方法论重理论,而轻实践。于是本着推动“产学研”转化的初衷,携手同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高秉强、吴宏在深圳创办了一家专业从事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固高科技——这也是李泽湘的第一个上市公司。
在培育大疆的过程中,李泽湘也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到更多有志创业的学生和早期创业者。
于是在2014年,李泽湘联合港科大高秉强、甘洁两位教授,在东莞松山湖成立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XbotPark机器人基地)。
在机器人领域建树颇多的李泽湘,很早就有了对于自动驾驶的想法。在他看来,“汽车和机器人产业,是现代科技的一对孪生兄弟,经常有交叉,然后又互相影响。”
2017年,李泽湘邀请原德州仪器基尔比研究院系统研发总监马潍回到湖南,创立了希迪智驾,李泽湘担任董事长,马潍出任CEO。
希迪智驾专注于自动驾驶矿卡及物流车、V2X技术及智能感知解决方案的研发,并提供以专有技术为基础的尖端产品及解决方案。
有了李泽湘坐镇,即便自动驾驶再烧钱,希迪智驾也不会无钱可用。据了解,希迪智驾首轮融资在2018年3月完成,距创立不到半年。招股书显示,该轮融资规模为3000万美元,其中红杉出资1400万美元,联科资本、百度风投、光控资本、星浩创业投资、蓝思科技、航盛投资,以及李泽湘的清水湾香港创投等也入股。
此后,希迪智驾又先后完成3.82亿元人民币和1200万美元的3轮A系列融资、2.8亿元B轮融资、2.64亿元B+轮融资、2.7亿元C轮融资,以及2024年2月完成的2400万元的C+轮融资。
8轮融资后,希迪智驾拥有了一个豪华机构股东阵容,包括红杉、新鼎资本、联想控股、光大控股、方正和生投资、两江资本、清水湾创投、BV百度风投、光控众盈、湘江国投、青蒿资本、乾道资本、瑞世资本等知名机构及地方政府。
在2024年2月完成C+轮融资后,希迪智驾投后估值超过了90亿元。
股权结构上,李泽湘合计控制希迪智驾43.63%股权,其中,通过新驱动香港控制29.81%股权,通过长沙港湾控制12.72%股权,通过清水湾香港创投及长沙晟誉控制1.1%股权。机构股东方面,红杉持股10.61%,新鼎资本持股9.67%,方正和生投资持股4.28%,联想控股持股3.49%,两江基金持股3.01%,湘江国有投资持股2.77%,百度持股2.39%。
出身“富贵”,让希迪智驾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矿卡公司。但市场对于希迪智驾的商业化成果,似乎还有质疑。
行业进入爆发期,希迪智驾能否跑赢商业化?
4月底,希迪智驾成都公司与阿联酋最大的工程机械设备和卡车经销商之一的格拉达瑞卡车和重型设备有限公司(GTHE)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交付7500台面向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市场的高端定制重卡,该项合作订单金额近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
据悉,希迪智驾将联合重汽成商,研制和推广高端定制重卡:CiDiTRUCK,授权GTHE代理销售,车型包括搭载了全自研高性能感知车载设备的高端定制重卡(含轻卡及特种车辆)。
希迪智驾这次提供的是车载智能感知及安全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提供IPU及OBU,实现客户的重型卡车智能升级,实现自适应环视、 智能三维物体检测及警告、行人及车辆信息自动脱敏等。
希迪智驾首创的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元矿山将其专有算法与广泛使用的商用车自动驾驶硬件相集成,实现无人驾驶矿卡的自主操作及远程监控,从而使劳动密集型采矿作业实现自动化。
但短时间内完全过渡到自主采矿作业不仅成本高昂且通常不切实际,因此目前的主流方案是在矿场部署无人驾驶矿卡与现有的人工驾驶车辆进行协同作业。
希迪智驾目前提供自动驾驶、V2X及智能感知产品,自动驾驶矿卡为核心产品。按2024年的产品销售收入计,希迪智驾是中国最大的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市场份额为16.8%;在中国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市场占比超过30%。
并且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希迪智驾已交付143辆自动驾驶矿卡及60套独立系统,并手握446辆矿卡和230套系统的待交付订单,总价值超5亿元。
从业绩来看,招股书显示,2022、2023年及2024年,希迪智驾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31亿元、1.33亿元及4.10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63亿元、2.55亿元及5.81亿元。
希迪智驾业绩增长背后,也伴随着自动驾驶矿卡的新机遇。2024 年以来,在以矿山为代表的 “低速 — 封闭” 区域,无人驾驶矿卡正在加速落地。这是希迪智驾在矿山场景的胜利,但这三年公司累计亏损超10亿元,其商业化仍在面临考验。
这也是作为行业第一的矿山自动驾驶公司,仍要以18C标准申请上市的无奈。
希迪智驾将技术重心锁定在矿山、港口等封闭场景,但据灼识咨询的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矿山自动驾驶市场释放超600亿元改造需求,而能分给自动驾驶矿卡的市场份额仅有13亿元。
与其他厂商选择大量部署低成本感知硬件不同,希迪智驾是以“车路协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路线为核心,更为依赖高成本的路侧基建。
希迪智驾营收核心的自动驾驶矿卡产品,对于合作的汽车OEM厂商较为依赖,而定制化方案的成本问题较为突出,也让希迪智驾的毛利率也要低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其他公司。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希迪智驾毛利率分别为-19.3%、20.2%、24.7%。
因此,希迪智驾这次参与的3亿美元中东大订单,其中很大一部分要被合作的商用车OEM厂商分走。
此外,虽然希迪智驾目前是行业第一,但同行的竞争强度也已经提升。如今,在新疆的矿山上,还有很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在同台竞技。毕竟场景的差异化,用技术迁移就能解决。
前几日登陆港交所的新能源矿卡公司博雷顿,已经准备叠加自动驾驶功能;另一家矿山自动驾驶公司易控智驾在2024年的营收规模已经超过10亿;专注在港口场景的无人驾驶重卡公司西井科技,也对矿山场景跃跃欲试,并且目前已经启动上市辅导。
在中国自动驾驶商务车领域,按照2024年收入计的前三位参与者中,排在希迪智驾之后的两家厂商市场份额分别为12%和9.6%,与希迪智驾的16.8%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差距。后两者的部署年份还要比希迪智驾晚一年。
如今,希迪智驾想要冲刺的“矿山自动驾驶第一股”,未来还有多少含金量,还要看资本市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