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磊 刘雅杰
编辑|秦章勇
面对华为,赛力斯开始财大气粗了。
赛力斯发布创纪录财报的当天,其大手一挥,又斥资115亿,用现金的方式买下了华为持有的引望10%股权。
就在前不久,赛力斯刚花了25亿拿下问界商标及相关专利。
两个月不到,赛力斯就豪掷140亿。很难想象,三四年前的赛力斯还是接连亏损,如今却一路过关斩将,今年上半年营收暴涨489.58%。
最出色的还是赛力斯的毛利率,第二季度达到27.47%,远高于其他车企,像特斯拉二季度汽车毛利率为18%、第一季度理想为20.6%,比亚迪则是21.88%。
和华为结缘后,赛力斯的吸金能力确实一路狂飙。
而且就在同一天,一份报告也曝光了华为和赛力斯之间的合作方式,最引人关注的是一份数据:赛力斯每卖一台问界汽车,华为车BU收取的部件及服务费用约为3.67万。
随着华为车BU开始独立,华为的生意经逐渐浮出水面,有了赛力斯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所有人都在好奇,华为车BU的魔力,究竟有多大?
千亿级鲶鱼诞生
8月20日,阿维塔宣布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交易价格为115亿元。此次股权转让协议签署后,意味着华为车BU将正式独立,引望将正式投入运营。
按照115亿元购买10%股权计算,引望估值达到1150亿元。成立不到一年,就有千亿市值。
不止阿维塔,长安汽车旗下品牌深蓝、启源此前也被传出会和华为产生业务合作。财联社报道称,阿维塔成为华为引望第二大股东之后,长安系还有10%优先购买权,后续长安会以115亿价格再入股10%,不排除仍由阿维塔全部购买。
除了阿维塔和赛力斯,引望还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8月23日,北汽蓝谷董秘赵冀表示,已关注到阿维塔等入股华为引望的情况,公司将持续all in 华为。“我们现在是华为四界之一,目前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级工厂预留的产能是30万辆,未来(双方)合作能有多深入就有多深入。”
除了阿维塔、赛力斯和已经表态的北汽蓝谷,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也会成为重要的参股方。3月,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尤峥透露,正联合中国一汽积极推进参股华为车BU。今年东风汽车旗下岚图汽车、猛士科技先后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但双方均未透露具体合作模式。
同属华为“四界”的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目前还未表态是否要加入,但是余承东曾公开喊话,已向其发出股权开放邀请。不过这些车企自身涉及的股东方较多,谈判流程可能会比较长。
一个刚正式投入运营的公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车企掏几十上百亿的资金入股?
主要原因当然是利益驱使,引望是可以帮车企赚钱的。以赛力斯为例,赛力斯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650.44亿元,同比增长48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5亿元;而2023年上半年,赛力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还是-13.44亿。
赛力斯方面称,公司营收大幅增长,主要源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今年前六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20.09万辆,同比增长348.55%。而和华为合作的问界品牌累计销量为181197辆,仅次于理想汽车,位居新势力品牌第二,且两者差距不到8000辆。
连续4年亏损近百亿,如今短时间内扭亏为盈,赛力斯无疑是与华为合作的最大受益者。
而且引望这家公司做的也是笔划算的买卖,根据赛力斯首次披露的深圳引望财务数据。深圳引望公司2022年、2023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0.98亿元、47亿元;2024年1-6月营业收入则为104.35亿元,净利润为22.31亿元。
不久后的将来,华为车BU业务还会整体装入引望,而引望也会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营收高增长。
如果后续引望能够顺利上市,其估值大概率还会翻倍,现在加入的股东收益无疑会很可观,甚至比造车的赚钱效率还要高。
从背后的生意模式来看,引望的前身——华为车BU成立于2019年,当时向车企销售关键零部件,并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2021年5月,余承东接管华为车BU后,在零部件和华为HI模式之外,筹划了第三种商业模式,即智选车模式,也就是现在的鸿蒙智行。
经过几次调整,华为车BU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智能网联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相比于此前的华为智能解决方案BU而言,引望的成立就是希望未来将基于市场化原则运作。
“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这是余承东此前对引望这家公司的解释。
卖一台车华为拿3.67万
赛力斯入股引望的同时,也得以让我们窥探到华为引望的冰山一角。
根据赛力斯发布的《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罕见的披露了关于引望的部分内部信息,这一华为车BU独立运营后的新载体,其财务数据、资产估值等细节,也是第一次被公之于众。
和深陷价格战,在盈亏线上挣扎的新势力不同,华为的车BU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核心供应商,在经历了刚成立时的尴尬期后,如今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具体来看,赛力斯公布的深圳引望这个标的公司拟装载的华为车BU的资产财务数据。
根据报表数据,在2022年和2023年,华为车BU亏损了不少,分别为75.87亿和55.97亿,对应的营收却只有20.97亿和47.00亿。
然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比2023年总营收直接超出了一倍还多,达到104.35亿,净利润达到了22.31亿,净利润率为21.38%,直接扭亏为盈。
此外,深圳引望2022至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87亿元、-55.97亿元和22.31亿元,预估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为33.51亿元。
按照余承东此前的说法,车BU原本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但现在看来,已经提前一年实现盈利。
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能迅速实现扭亏为盈,背后得益于不断拔高的毛利率。
具体到业务构成,华为车BU的业务模式包括硬件业务和软件及服务业务,2022年,2023年华为车BU硬件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4.47%、15.85%,软件和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24.97%、52.22%。
到了2024年上半年,华为车BU的软件及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就达到了恐怖的86.17%,远高于上半年硬件业务的33.41%,这表明华为车BU在软件和服务领域拥有绝佳的盈利能力。
当然,华为车BU能快速盈利,也离不开大客户们的贡献。
根据报表里公布的华为车BU前五大客户,在2022年和2023年,第一大客户贡献了11.89亿和23.96亿,分别在当年占营收比例为56.68%和50.97%。而在2024年上半年,第一大客户贡献了66.14亿,占比大幅超过50%。占营收比例达到了63.38%。
而且,华为车BU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逐年不断提升,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1-6月,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79.14%、89.52%和90.55%。
显然,根据此前华为系的车型销量情况,华为车BU的第一大客户妥妥的是赛力斯问界,今年上半年销量达到18万辆,同比增长了348.55%。
根据贡献的营收和车型销量,也就不难推算出,赛力斯每卖一辆问界汽车,华为的车BU就在其中收取的技术费用约为3.67万元。
从问界品牌车型的均价来看,大概占据了车辆价格的10%,从智能驾驶技术、智能座舱全套的华为技术支持,这个价值占比可以说很良心了。
这也让此前业内流传的,赛力斯与华为合作,赛力斯只干活,分不到钱的说法不攻自破。
不过,在资产报告书中,倒是透露了引望相对强势的一点,就是结算方面——在典型场景下,产品交付客户仓库(客户自己的仓库或者第三方仓库),1-2月之后回款。
在如今车企回款周期普遍3个月之久的节奏,引望要求的回款周期确实算快的。不过,这也不耽误赛力斯成为众多华为合作车企中的最大赢家。
背靠华为这棵大树,赛力斯们终究是站着把钱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