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立即打开APP
融中财经
私信
0
来源:壹图网

100亿独角兽,宣布终止IPO

2024-04-11
转载
原计划,捷氢科技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0.6亿元,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15000万股。

本文转载自: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冯晓亭,编辑:吾人。猎云网已获授权。

上汽集团分拆出的“氢能车电池供应商”捷氢科技的冲击上市,画上了句号。

2022年6月28日,捷氢科技的上市申请材料获上交所科创板受理;同年7月23日,接受问询;同年9月30日,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捷氢科技处“中止”状态;同年12月30日,因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上交所恢复了捷氢科技的发行上市审核。

2023年的3月31日与9月30日,同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上交所中止了捷氢科技的发行上市审核。同年6月21日与12月28日,更新上市资料后的捷氢科技再次恢复上市审核。

但2024年4月1日,捷氢科技以撤回发行上市申请结束了这场时长两年之久的IPO冲击之旅,上市审核状态现已变为“终止”。

原计划,捷氢科技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0.6亿元,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15000万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若IPO申请顺利通过,预计正常发行市值将达到106亿元。但如今,一切已按下暂停键。

近年来,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双碳目标要求下,清洁能源的终端利用需求日趋凸显,国家及各地政府对于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作为上汽集团分拆出来的子公司,捷氢科技凭借着上汽集团早前在领域的积累,现已开发出性能与技术更佳的燃料电池产品。

从目前市场中燃料电池应用情况来看,配套车型数量排名前列的燃料电池系统厂商主要包括亿华通、重塑股份、潍柴动力、捷氢科技、雄韬股份、国鸿氢能、清能股份、弗尔赛等。如下图所示,捷氢科技所占市场份额为5.02%。

值得一提的是,捷氢科技并非科创板首个终止IPO进程的氢能项目。此前与捷氢科技近乎同期获科创板受理的国富氢能和治臻股份甚至早在2022年末便先后撤回了IPO申请,终止IPO。

但在科创板折戟一年多时间之后,国富氢能便转战港交所,已于3月20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或许这对于当下的捷氢科技而言,港交所也不失为筹措资金的一条好出路。

源自“上汽系”

捷氢科技的故事,始于上汽集团。

早在2001年,上汽集团内部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样车研制工作。2006年开始,上汽集团更是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工信部、上海市科委等多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课题,与高校展开产学研的合作进行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技术的研发。并在2010年,上汽集团所研制的燃料电池汽车还成功承担了上海世博会接待任务。

进入到2014年,上汽集团于9月对外启动了“创新征程——2014年新能源汽车万里行”全国巡游活动,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是参加巡游活动的重要车型,通过本次巡游活动验证了燃料电池整车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为燃料电池车与氢能源的推广带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也因该活动,上汽集团在这一年的8月于内部成立了“前瞻技术研究部”,主要负责包括燃料电池、基础材料研究、智能驾驶等技术开发及研究工作。

某种意义上来说,“前瞻技术研究部”正是捷氢科技的前身。

自2014年成立起,前瞻技术研究部便围绕燃料电池汽车,在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集成设计和燃料电池整车开发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开发经验,通过前瞻技术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研发等方式在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技术方面建立和培养了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团队。

前瞻技术研究部的研发工作,一直持续到2018年。

2018年6月,上汽集团设立捷氢科技,旨在通过捷氢科技使燃料电池技术从研发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将捷氢科技定位于承载上汽集团燃料电池业务产业化愿景,且具备从事相关业务能力的唯一平台。另一方面,将技术研发分拆出去的上汽集团表示将聚焦整车主业,将工作重点放在燃料电池整车的制造和销售。

在此背景下,隶属于上汽集团的“前瞻技术研究部”逐渐终止了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相关工作。同时,“前瞻技术研究部”从事燃料电池相关业务的研发人员中,除离职或经岗位调整后不再从事燃料电池相关业务的人员外,均已通过市场化、双向选择的方式加入了捷氢科技。

如捷氢科技所言,“该部分人员拥有专业的研发背景、丰富的燃料电池相关开发经验、对于行业发展目标有着共同且清晰的认知,为公司创立初期的快速发展、研发能力形成提供了较大支撑。”

捷氢科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6月末,公司当期入职的研发人员合计为158人;当期入职且当期期末仍在职的研发人员合计为150人,其中来自上汽集团及其关联企业且当期期末仍在职的研发人员合计为72人。

除了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原班人马”入职捷氢科技外,捷氢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也是上汽集团。

开启上市冲刺前,捷氢科技亦曾在一级市场进行多轮增资,集聚了混改基金、国开制造、先进制造、凯辉基金、广汽资本以及君正集团等多个外部机构股东。

但据招股书数据,上汽(常州)创新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常州创发”)直接持股61.37%,为捷氢科技直接控股股东;上汽集团则直接持股4.62%,同时通过动力新科、常州创发间接持股的方式合计持有捷氢科技 68.31%的股份,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之一。

10亿募资计划搁置

捷氢科技脱胎于上汽集团,上汽集团也是捷氢科技的单一大客户。

资料显示,按终端销售客户为上汽集团的交易均视为对上汽集团销售的口径进行模拟测算,报告期内,上汽集团及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所形成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分别为1.15亿元、2.51亿元、1.25亿元及0.37亿元 ,占捷氢科技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46.55%、42.80%、26.34%及76.25%。

从以上销售占比不难看出来,上汽集团对捷氢科技支持力度之大毋庸置疑。并且,捷氢科技在公开资料中提及,“与上汽集团已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业务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报告期内,捷氢科技主要为上汽集团及其控制的企业提供3种类型的工程技术服务。分别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定制化开发服务,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适配服务,燃料电池及相关零部件测试和标定、氢系统及整车氢安全调试服务及其他技术咨询服务。

与此同时,除了上汽集团外,捷氢科技还向上汽红岩、南京依维柯等上汽集团下属企业提供工程技术服务。

显然,因关联过于密切,捷氢科技的独立性问题在其上市发行审核期间也被证监会着重关注,特就“分拆”,上交所要求发行人说明“2021年5月发行人工厂启用前后,产供销体系的变化情况,启用后继续向上汽集团采购试制和测试等服务金额”“上汽集团与发行人保留共有专利的原因和必要性,共有专利对发行人和上汽集团不同作用的区分情况”等多个问题。

对此,捷氢科技也一一对上交所的问询函进行了回复。

也或因捷氢科技的工厂于2021年5月才正式启动,此前受试制、测试设备以及场地等限制,捷氢科技一直在上汽集团进行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装配工作。捷氢科技原IPO募资计划中,大部分资金计划用于产品线建设中。

招股书显示,捷氢科技此次IPO拟募资10.6亿元,计划用于燃料电池生产建设项目、燃料电池新产品产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其中,燃料电池生产建设项目可实现5000台燃料电池系统及5000台储氢系统的年产能力,燃料电池新产品产线建设项目可实现年产3000台燃料电池系统、2000台燃料电池电堆及240万片膜电极。

对此,上交所也曾直接发问,“请发行人说明:报告期内产销量情况、不同产品技术更迭情况,发行人是否可以消化募投项目产能,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彼时,捷氢科技的回答是,随着燃料电池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公司预期燃料电池行业整体需求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拥有自主可控的量产产线可为公司在未来燃料电池行业抢占市场先机,保持行业竞争力。此外,为应对行业的周期性需求,公司在设计产能时也充分考虑了下游客户阶段性需求的波峰产能要求。

但随着捷氢科技放弃IPO,也意味着其原计划的10亿元的募资计划搁置了。

但正如捷氢科技所说,“如本次募集资金不能满足项目资金的需求,公司将以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途径自行解决资金缺口,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捷氢科技此刻应该在另谋出路。

何时能迎氢能爆发?

尽管捷氢科技此刻终止了IPO,但氢能赛道上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叩响IPO大门。

此前,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是一种同时具备清洁、高效、安全和可持续优点的二次能源。

氢能还被公认为最理想的能量载体,以及清洁能源的提供者。早在2021年,在一份由麦肯锡公司为氢能委员会撰写的报告中指出,2050年氢对全球碳减排的贡献将超过20%。并预计未来30年内,氢能够帮助碳排量大的产业累计减少8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地方政府支持政策持续加码,政策覆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建设补贴、核心零部件、燃料电池汽车购置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等各个重要环节。

特别是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中,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VC/PE入场的热情被激发。

热钱涌入氢能赛道,期间不乏过亿元的大额融资,氢能独角兽更是接连跑出。《2023中国氢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氢能独角兽企业共有6家,总估值为491亿元,平均估值为81.83亿元,分别是国氢科技、捷氢科技、中科富海、东岳未来氢能、国鸿氢能和鸿基创能,另有中国氢能隐形独角兽企业84家。

2024年伊始,氢能领域便再次跑出一只独角兽。1月市场消息显示,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醇氢科技宣布,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和知名投资机构,融资金额1亿美元,投前估值10亿美元。这意味着,醇氢科技已跻身独角兽行列。

也接连有氢能企业叩响IPO的大门。

最新消息是,上海氢能独角兽重塑股份于2月29日正式递表,冲刺港交所主板上市。在一级市场,重塑股份已完成多轮融资,集结了中石化资本、一汽解放、宇通客车、红杉中国、高瓴资本、IDG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方。根据申请材料披露的数据,在2022年完成的E轮融资后,重塑股份估值已达108亿元。

而和上文提及的折戟科创板转战港交所的国富氢能如出一辙,重塑股份的IPO冲刺之旅也一波三折,其曾在2021年冲刺科创板上市,但仅时隔半年后便撤回了上市申请。

目前,港交所共有两家氢燃料电池上市企业,分别是2023年年初和年末登陆港交所的亿华通和国鸿氢能。

期待有更多氢能企业向二级市场发起冲击,同时也期待终止IPO后捷氢科技在资本市场的最新表现。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