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买燃油车,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
5月28日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再次语出惊人,他把智能网联汽车类比智能手机,认为功能机时代会迅速结束。
这位有着“余大嘴”之称的跨界汽车人,还猛攻传统燃油车。在体验传统车企的智能座舱产品后,他认为后者体验非常差,差到“心中有一万头羊驼在奔涌,我想骂人”。
蔚来CEO李斌也曾发表过类似看法,去年的NIO Day,他半斜倚在沙发一侧,表示完全不理解,现在还有人买油车,“油车除了能闻点汽油味,别的还有什么好?”
作为公司掌舵者,余承东和李斌二人为了推销自家产品,几乎把油车贬的一无是处,还大谈自家产品优势,显然达到了热点营销目的。
这也引发不少网友抨击,认为这是现代版“何不食肉糜”。因为无论是问界还是蔚来,售价均在20万以上,放眼整个乘用车市场,20万以内的车型才是主销车。
其实不止余承东和李斌,不少公司在推广电动车过程中,都在卖力宣传,威马CEO沈晖也曾表示,智能纯电汽车用了就回不去了。
新能源浪潮虽然不可逆,但油车真的到退场时刻了吗?
现阶段电车“杀不死”油车
相比燃油车,智能电动车有很多优势,余承东和李斌也的确有理由质疑油车。
智能和电动赋予了新能源车更多的用车场景,比如车内KTV、电影院甚至车内健身房等,这也是不少新能源车企的宣传卖点。
从驾乘感受来说,电动车的弹射起步和狂暴的加速能力,让其二三十万的车辆就拥有媲美百万级燃油车的性能。再有电动车噪音小,以及更智能的交互和智能驾驶辅助功能,都是油车很难给到的乐趣。
如果从历史进程来看,新能源车天然的低碳环保优势,也更符合未来清洁能源的需求。就像以前汽车取代马车,走过百年的汽车行业,也开始进入新能源车时代。不断攀升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以及多家车企宣布停产燃油车时间表,也预示着这一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在新旧时代交替过程中,燃油车并非一无是处,短时间内也不存在被电动车彻底取代的可能。
先看一份数据。2021年全年乘用车零售2014.6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98.9万辆,这也意味着燃油车占据整体市场份额超过85%,销量是新能源车的5倍多。
即便余承东一再强调电车优点,对于用脚投票的消费者来说,燃油车仍然是购车的首选。
而且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五菱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A00级微型车。这种车几乎没有任何智能化配置和自动驾驶功能,续航很难超过300公里,也没有智能电动汽车的极客体验。
从某种程度上说,A00级小车销量暴增是二轮电动车消费升级的表现,这些微型电动车的主要市场在三四线城市。A00级电动车占据新能源车总销量约三成。
除去技术含量低的A00级车外,电动车市场仍存在很多短板。从用车体验到用车安全,都很难和油车抗衡。
最大的问题就是续航和补能。目前电池技术五花八门,无论是大圆柱还是使用更加先进的封装技术,目的都是为了提升续航或安全性。然而即便技术再发展,冬季续航缩水仍是车主最头疼的问题,“电动爹”的续航焦虑只增不减。
再有就是充电难,目前不少电动车主用户反映长途出行充电难,“排队三小时,充电半小时”也成为出行噩梦。
虽然充电桩数量也在增长,但增长速度远跟不上新能源车的增加速度,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桩车增量比仅为1:2.2。
而且充电桩的安装非常集中,主要在北上广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分布很少。
此外,智能纯电动车的价格普遍比油车更贵,这也意味着门槛更高。尤其在一些极端环境下,电动车更是没有竞争力。
警惕“捧杀”
在电动车尚未成熟之际,余承东却过早唱衰燃油车,显然是为了宣传自家技术。不管是为了吸引眼球,还是为了博流量,其终极目的均是为了达到自身利益。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复盘历史汽车发展史,电动车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存在,1900年的美国街头,三分之一是电动车,只是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是最大掣肘,再有油价不断下跌,燃油车也就逐渐成为主流。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空气逐渐恶化,随后加州政府也颁布强硬法令——汽车零排放法,为了迎合这一法案,通用、丰田等车企开始开发新能源汽车,当时也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电动车运动。
1996年,通用汽车发布EV1,这是全球第一款可以量产电动汽车。封闭的前脸、低矮且没有排气管的车身,还有当时的磁感应系统充电的超级黑科技,都让这款车足够酷炫。
通用EV1给汽车市场带来的冲击,并不比今天的特斯拉差多少,当时很多社会名流都是这款车的拥趸。
然而,这场电动车运动并没有持续太久,1996-2002年,通用仅仅生产出一千余辆EV1,随后就亲手将其扼杀在摇篮里:2003年,通用强制回收所有EV1,然后被碾压成碎片。
在纪录片《谁杀死了电动车》中,杀死通用EV1的“嫌疑人”,既有主机厂、石油巨头,也有政府和消费者。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联合绞杀。
燃油车发展的几十年间,撑起了一个庞大的石油市场,也用真金白银捧出了资本大鳄,电动车的发展显然动了他们的奶酪。这也是为什么石油巨头美孚在各大媒体花重金质疑电动车的环保价值,大型石油企业德士古甚至直接收购了电池技术公司Ovonics的专利和控股权。
20年前,电车在和油车的抢位赛中完败。20年后,电动再次登上牌桌,实力虽然大增,但仍要警惕被“捧杀”的危险。
电动车浪潮发展已成事实,我们也坚信新能源车普及指日可待。
然而,在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 ,盲目乐观和激进,并且刻意夸大优势,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不少车企宣传自家车辆具有自动驾驶能力,这也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该功能时放松警惕。
去年一位年轻企业家驾驶蔚来ES8,在开启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发生车祸离世,引发人们对蔚来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质疑。在此之前,特斯拉也因“自动驾驶”,吃了不少官司。
伴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自动驾驶的幻想也逐渐走进现实,然而现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政策,自动驾驶显然还达不到预期的水准,不少媒体也公开质疑电动企业的自动驾驶功能均被过度包装和夸大。
眼下,越来越多的智能纯电动车涌向市场,各种安全问题和用车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都需要保持理性和清醒的头脑。
毕竟,新能源汽车发展到这个程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