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立即打开APP
韩文静
私信
0
来源:官网截图

叮当快药的“快”,在IPO上行不通了?

2021-12-27
直通IPO
“28分钟送药上门”的故事,还远远不够。

自2021年6月22日提交赴港交所上市申请之后,叮当快药的IPO之路似乎比预想的要更漫长。以“28分钟送药上门”著称的叮当快药,并没有把“快”的特点体现在IPO的进程中,没把自己及时送进港交所的大门。

12月22日港交所披露资料显示,叮当快药的上市申请材料已经“失效”。这意味着叮当快药的上市进程暂时受阻,并没有在初定的有效期内挂牌上市。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叮当快药的IPO之路被彻底堵死。公司仍然可以继续更新招股书资料以寻求聆讯机会。

然而,叮当快药似乎也没想着立即重新提交。截止今日发稿时,失效近一周后,叮当快药的招股书仍未能及时更新。

与此同时,叮当快药当下正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在互联网医疗巨头的夹击以及自身财务每况愈下的“双重夹击”下,叮当快药恐怕很难高枕无忧。

凭借自营模式做到“28分钟送药上门”,叮当快药乘着医疗大健康行业发展的东风,成立7年以来频获资本加持,融资总额超20亿元人民币,一度成为资本的“宠儿”,但在IPO上,叮当快药又面临怎样的资本压力?

“送药”故事虽好,但却没能把自己送上IPO

2014年O2O领域迎来爆发潮,并逐渐蔓延到医药行业,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杨文龙也在思考新的创业机会,他认为医药零售领域的O2O会成为大趋势。

在创立叮当快药之前,50多岁的杨文龙已经是上市公司仁和药业的董事长,看好O2O模式的他毫不犹豫的开启了二次创业。

2015年叮当快药正式上线,承诺“28分钟送达”,这句slogan也成为了叮当快药的标志。

上线之初,叮当快药和当时众多医药电商玩家一样,选择了轻资产的发展模式,即不开药店,而是与线下药店合作提供配送服务。但很快杨文龙发现,这种模式行不通,28分钟之内送到的承诺可能无法兑现。

于是在2016年,叮当快药开始转型布局线下,成立自营店叮当智慧药房,自建药品配送系统以及配送团队。

这种重资产的模式在当时遭到了不少质疑,杨文龙回应道,“很多人以为自建配送团队成本高,这是误解,当配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比与第三方合作成本更低。”

去年10月,叮当快药宣布完成10亿元的B+轮融资,并宣布将加快“千城万店”战略布局:2020年底将增开10个服务城市,预计2021年全面覆盖全国一二三线核心城市。

然而叮当快药并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扩张”答卷。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当快药已设立286家智慧药房,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14个城市,与“千城万店”的目标相距甚多。

如今看来,杨文龙的理想和现实显然产生了差距。期望中的高配送量并没有兑现,门店扩张速度也不及预期,“重投入”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并拖垮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今年6月8日,叮当快药宣布获得新轮融资,规模2.2亿元,投资方包括奥博资本、鸿为资本、TPG亚洲资本等机构。同月,叮当快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与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递交招股书之前,叮当快药运营主体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包括泰康人寿等在内的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这引发了外界质疑:叮当快药或许正在经历业绩不及预期、现金流不达标的困境。

随后泰康人寿发布了公告解释,减资退出是为了让叮当快药调整股权架构,以符合境外上市要求。

欲拿上市当“解药”,叮当快药想通过登陆二级市场来解决成本高昂、流量不足的难题,然而递表半年后,“28分钟送药上门”的故事虽然好听,但叮当快药的上市还是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未来是否还会继续递表,也不得而知。

三年亏20亿,叮当快药“快”不起来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国内即时数字药房市场规模从8亿元人民币开始以72.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人民币1,3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0%。

千亿的数字药房市场让各路竞争者虎视眈眈,叮当快药融合“叮当快药的平台+仁和药业的资源+自建线下药房和物流体系”,打通了即时数字药房的闭环,也因此创下了漂亮的单店销售额。

但高昂的开店成本、履约成本、推广宣传成本,透露出这不是一门能轻松赚钱的生意。运营数据漂亮的同时,叮当快药也付出了高成本低利润的代价。

公司财务数据并不好看,在过去的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第一季度,叮当快药的收入分别为 5.85 亿元、12.76 亿元、22.29 亿元和 7.80 亿元,净亏损则分别为 1.03 亿元、2.74 亿元、9.20 亿元和 7.67 亿元,其中2020年亏损同比扩大247%,三年亏损超20亿。

叮当快药的这些钱,花在了哪里?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履约开支和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占了公司收入最大的比例。其实,公司的履约开支包括物流及仓储服务费用,在过去三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占叮当快药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7%、15.7%、12.7%、12.4%。

此外,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也让叮当快药烧了不少钱。在2018年至2020年,公司的推广营销费用分别为1.4亿元、2.79亿元、4.4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24.1%、21.8%、19.8%。

医药O2O平台盈利一直是业内公认的难题,叮当快药的自营模式在一方面确实保证了服务的质量,但在另一方面,线下药房的扩张必然会造成成本的提升,如何寻找新的突破口成为了公司面临的难题。

难以迎战巨头

近年来,在疫情的催化以及人们健康意识提升的大环境下,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了迅速发展。在叮当快药启动上市前,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已先后在港交所上市。

在互联网医疗下半场的竞争中,叮当快药能否顺利突围已成外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叮当快药入局之时,还处于相对垂直和独立的竞争环境,通过线上叮当快药平台和线下叮当智慧药房为载体,叮当快药发展迅速,并在当年的O2O医药领域远远甩开其他竞争对手,同期的快方送药、药快好等平台早已销声匿迹,叮当快药成为了O2O送药平台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然而,叮当快药很快便迎来了竞争的下半场。随着互联网平台业务的拓展,“送药”变成了电商、外卖等领域巨头都深度参与的市场,巨头纷纷抢食;此外,传统的线下连锁药房也在去除沉疴,搭建互联网平台,医药电商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模式相比,叮当快药的自营O2O模式可以进行更好的用户沉淀以及后续价值开发,但前者的模式更轻、规模更大。面对坐拥更多流量和技术支持的阿里、京东,以及背靠平安集团的平安好医生,叮当快药相比之下平台的科技和流量不足,更多的是在夹缝中生存。

此外,即便叮当快药已经承担了高昂的履约成本,但依然会收到药品无法准时送达的投诉,可见成本和体验难以兼顾,成立时的那句“28分钟送药上门”已经无法稳固叮当快药的护城河。

叮当快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除了初步满足人们的购药、问诊的需求,公司还需要进一步构建竞争力,仅仅围绕“送药”故事远远不够。

“叮当快药不只是个药品大卖场。”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私域流量闭环后,杨文龙想要叮当快药拓宽价值空间,表示未来将围绕大健康这一核心,不断提升服务内容和服务品质。

在夯实“快医”“‘快药”服务基础上,叮当快药在2020年表示,将通过建立个人健康大数据,结合AI等高科技手段推出“快检”“快险”以及慢病健康管理等创新服务,与股东泰康等多家保险公司构建“医+药+检+险”健康生态。

然而在医、药两方面,市场上的参与者众多,近几年很多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平台都已经在做;在检测和保险方面,京东、美团等O2O平台未来同样有机会发展类似的业务板块。

2021年无疑是互联网医疗行业更加规范的一年,10月下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也体现出了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化。

可以预见的是,大健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是黄金赛道,众资本纷纷入局。在新老巨头混战的互联网医药领域,行业玩家们将迎来洗牌出清时刻,叮当快药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止血”,若是无法突破“快”的桎梏,即使有资金加持,也难以跑的通。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