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红碗社(ID:hongwanshe2020),作者:李杨,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做一桌好菜,从3小时变为3分钟,“一热就能上桌”的预制菜正在催动“厨房革命”。
在日益加快、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吃上一顿“有品质”的饭对都市人来说成为“奢侈品”。据统计,早在4年前,中国新中产群体每个月的下厨次数已经无法满足50%的居家烹饪需求,即便刨除早餐,还有相当比例的正餐,需要靠堂食、外卖和预包装食品解决;
近年来健康生活理念在国内风靡,加之疫情催化下家庭备餐需求加剧,使国人对“回归厨房”的热情与日俱增,共同推动具备“美味、健康、便捷”特点的预制菜成为各家厨房、餐桌的“新宠”。
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的HMR概念(home meal replacement),又称3R食品(Ready to cook, ready to heat, ready to eat),即烹饪后食用,加热食用以及开袋即食,通俗来讲就是半成品菜肴,通过加热等简单处理就能上桌。
天猫公布的十大新年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16倍。据国海证券测算,我国目前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未来六到七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长期看有望达到3万亿以上规模。
蓝海下,入局者众。天眼查发布的“年味”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中国有超过6.9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今年更是诞生了“预制菜行业第一股”——苏州味知香。据报道,味知香自4月上市,仅一个多月时间内,股价最高涨幅近400%,市值超130亿,股价持续保持涨停。
事实上,近两年,一批嗅觉灵敏的资本已开始布局预制菜赛道。去年,高瓴创投、创新工场、复兴资本等VC机构先后投资了白家食品、王家渡食品、珍味小梅园等预制菜领域的初创公司,今年“三餐有料”、“寻味狮”、“劲面堂”等预制菜品牌表现亮眼,先后获得不同轮次的融资。
“等风来。”
预制菜新锐品牌“麦子妈”创始人翁博成在接受红碗社采访时表达对处在“爆发前夜”市场的态度。
2016年翁博成创立杭州丰颐食品有限公司,主营生产研发速冻预制食材,广泛供应于2B餐饮连锁企业、酒店。2019年团队发力零售端,创建面向C端的家庭预制菜品牌“麦子妈”。
翁博成介绍,“让下厨更简单”是麦子妈创立之初确定的品牌理念,致力为家庭提供“餐厅级”速烹料理。
“一个好的餐饮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是从研发生产再到做品牌,一步一个脚印做过来。团队有8年生产、研发、供应链经验积累。”翁博成称,麦子妈所属的丰颐食品工厂总占地面积1万平米,生产线涵盖生制品线、油炸线和卤煮线。2019年至今,品牌共上线水煮牛肉、糖醋里脊、酸菜鱼等30余款预制菜产品,总月销在2000万元左右。
2020年,麦子妈登上天猫“生鲜-半成品菜”类目TOP 1,2021年获得元气森林集团战略投资。翁博成透露,麦子妈投资2亿元正在建设新的数字化工厂,“两期占地面积50亩,年总产值16亿元”。
2B到2C,解决下厨难
在餐饮工业化浪潮中,预制菜应运而生。
早期,预制菜是为餐饮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备菜效率而催化出来的产品,主要销售渠道以to B为主,企业生产半成品料理包,提供给餐饮企业用于供应餐厅门店复热售卖。
近10年,随着速冻、保鲜、冷链技术的快速发展,预制菜逐渐成为餐饮企业“后厨标配”。有实力的连锁餐饮企业投入重金打造中央厨房,集中采购食材、标准化产出预制菜,并通过冷链运送到各连锁门店,以提升菜品的稳定性及出菜效率,并降低门店成本;小餐馆、外卖店没有足够资源自建预制菜供应链,则主要通过外购模式。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期间,有超90%的连锁餐饮企业开始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另有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预制菜企业目前to B与to C之间比例为8:2。
和味知香等不少预制菜品牌一样,2016年开始创业的翁博成选择从B端切入预制菜赛道。“在创立麦子妈品牌前,To B餐饮供应我们做了3年。包括绿茶餐厅、弄堂里、老头儿油爆虾等杭州周边基本上80%以上的餐饮连锁都是我们的客户。”翁博成介绍,在服务tob客户的过程中,团队从供应链到市场系统性建立壁垒,集研发、生产、销售能力于一身。“核心产品团队有10年以上供应链和食品研发经验。”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对日益忙碌的国人来说,“做饭时间”已经或正在成为需要计算的重要生活成本。一项关于我国居民近十年间对于食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显示,有67.1%的人认为传统烹饪方式麻烦,90.10%可以接受速冻主食,18-30岁年龄段仅有8.8%的人表示享受烹饪的乐趣。
在此背景下,C端的需求被不断激发,成为预制菜新的增量市场。
2019年,翁博成洞察到,当更多中国女性从家庭走向职场,使其家庭烹饪时间总体缩短。“下厨繁琐”成为困扰她们的一大痛点。为此,团队决定创立“让下厨更简单”的“家庭速烹料理品牌”麦子妈。
翁博成介绍,麦子妈的核心用户群年龄层在25-40岁,以家庭宝妈和白领为主。“我们做过很深的调研,关于她们在下厨过程中觉得具体哪个环节特别麻烦。57%的客户称觉得买菜、洗菜、配菜、切菜环节太浪费时间,如果只是下锅炒炒的话,还蛮有乐趣的。”
翁博成总结,做菜的成就感体现在“做出好味道的那一刻”。基于上述痛点麦子妈推出兼具“营养、健康、美味”的家常菜产品矩阵,包括番茄牛腩、吮指牛骨、水煮牛肉、鸡汤虾仁狮子头、酸菜鱼、糖醋里脊等大众爱吃,但做起来时间成本较高、且对“厨房小白”而言具备门槛的菜品。
“一道糖醋里脊,你需要买肉、切肉、用淀粉调脆皮糊,主要还有糖醋汁特别难调,需要较精深的手艺才能好吃、色泽亮红。这样繁杂的流程下来还不一定做好。而使用我们的(糖醋里脊预制菜)产品,只需要两个步骤,第一个步,把糖醋里脊主体放到空气炸锅里加热;第2步加入产品中的糖醋酱一搅拌,口味和餐厅吃到的一样。”
翁博成介绍,在便利之余,营养健康与美味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核心需求。麦子妈团队在食品原料上选择原产地直采优质原料,在原料选择上追求少添加、0防腐剂。在研发上,团队聘请台湾食品研发专家许震汉、中国大陆首位杭州菜米其林摘星大厨杨军为研发顾问。加之业内极高标准的“-196℃液氮秒冻锁鲜”技术,致力推出餐厅级速烹料理。“30天内复购一次的人群占到26.8%。”
未来,等风来
“我看过两张照片的对比,一张是1903年英国的一条大道上全是马车,汽车只有一辆。10年以后还是同样的位置拍了一张照片,大道上全是汽车,马车只有一辆。在这种世界大变革的时代下,人一旦是适应了汽车,就再也回不到马车了。”在翁博成看来,如今的预制菜就像这辆“汽车”。
他提及,更直观的例子是“速冻水饺”在国内的发展,“以前饺子都吃妈妈包的,现在想吃饺子的时候,消费者第一反应就是买速冻的。”
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外,人们基本上把冷冻食品当作家常便饭。从2019年人均速冻食品食用量来看,美国人均速冻食品食用量最多,达到60千克;其次是欧洲,人均速冻食品食用量为35千克;而日本人均速冻食品食用量为20千克。而中国人均速冻食品食用量最低,仅为9千克。“中国速冻食品起步晚,但需求大,具备很大潜力。”
“如今观察白领饮食不难发现,很多人会去楼下的便利店购买快餐,加热一下解决午饭。尤其是CBD附近基本没什么餐饮店,(多数人)都是去便利店。我想说的是,人们如何看待‘不是新鲜即做产品’的态度已经发生转变,大部分的人,不会觉得全家、711便利店的快餐不健康。”
翁博成强调,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会随着时间、社会节奏的变化,而去不断改变对消费品,特别是冷冻食品的态度。”
在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消费习惯逐渐养成的同时,国内冷链物流、液氮冷冻技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也在成为预制菜市场发展的助推器,“使预制菜企业保证餐饮口味最大限度还原并扩大销售半径。”
另一方面,翁博成看好预制菜在C端的前景,“预制菜在C端零售上迎来了渠道红利,生鲜电商、社区团购、新型火锅超市是预制菜很好的落地场景。而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也给了预制菜品牌占领消费者心智的营销机会。”
红碗社了解到,在C端销售渠道上,麦子妈已入驻华润万家、世纪华联、沃尔玛等线下渠道,线上渠道以天猫、京东、抖音作为主战场。
对于,预制菜的未来,翁博成给出的答案是“等风来”。
“在这个赛道,我们秉持长期主义,一步步脚踏实地。今年花重金在建设新的工厂,投产后大概能有4万到5万吨,应该是华东目前最大的预制菜工厂,支撑我们的产品持续研发创新。对于预制菜赛道的竞争,能不能把菜品做好吃,供应链玩不玩的透,还是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