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张楠。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墙外有两株树,一是株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前段流行起来的废话文学,据说溯源就是它——鲁迅的散文《秋叶》。大先生肯定想不到,一百年后,诸如“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三人行必有三人”等真废话,成了消遣方式。
可是,废话文学当消遣挺好,当真,就不对了。
最近跟一位投资行业的朋友闲聊,他吐槽同行的论坛发言和相关文章,“堪称废话文学集大成”。
听他这么说,我顿时坐不住了,“你凭什么这样平白的侮辱人?坐到那儿的人都有头有脸,投资人说的话,能算废话吗?”
朋友拍拍我,“别急,给你举几个例子”。
他问我,有几句话,你听没听过?比如投资形势是“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悲观消极”,说到心态就是“忽略波动,保持耐心”,并且“不忘初心”,说到洞察,必谈“底层逻辑”,说到大环境,“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说到宏观经济,“正处于大转折时期”。
我急了,就说啊,怎么了,不都挺对的吗?
他“啪”一拍手,说问题就出在这个“对”上,这些话放在任何时间地点都是正确的,说白了就是没用的废话,私下里说点讨巧的废话,自然能调节气氛,不过公开语境下还讲废话,不是耽误彼此的时间嘛?大家都挺忙的。
我有点接不上话,仔细一想,可能还真是这么回事?
回家躺床上睡不着,我又想起足球解说徐阳指导,被很多球迷认为是“片儿汤话”的巅峰人物,我放一段虎扑老哥总结的“徐阳语录”,先声明没有任何对徐指不敬的意思,权当论据,感受一下。
1.还是要多利用场地的宽度。
2.还是要将球控制在脚下。
3.还是要再耐心一些。
4.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人能站出来。
5.领先的一方要注意防守,同时落后的一方也要加强进攻。
6.比赛已经进行到白热化,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双方意志品质的时候了。
7.巴萨更注重对球的这种控制,而皇马更注重的是速度。
8.这场比赛我们的球员一定要发挥出技战术水平,打出自己的风格,展现出好的精神面貌。
9.阅读比赛的能力非常强。
10.这个球守门员不扑就进了。
现场解说没法允许沉默,说些不过脑子的“废文”填补空白倒也容易理解,投资人也一样,到了必须要发声的时间或场合,没有合适的内容,“正确的废话”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七八年前,在周鸿祎的新书发布会上,老周曾表示创业者要懂得说人话,徐小平捧哏说“我们的有创业者连鬼话都不会说”,现在倒好,情况大概反过来了。
“大人,时代变了”
10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在另一家媒体采访一位投资人,聊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我以为这是他面对媒体时的职业状态,没成想此后在不同的论坛上见到,他讲的还是同一套话,乃至后来接触到一位LP,说这位投资人募资的风格,也是“讲PPT”,LP提出的顾虑和疑问,总也聊不明白。
这我才意识到,有些人是有“惯用话术”的。
再工作几年,我又发现一个问题:大部分人都是有“惯用话术”的,包括我自己。
所以,问题不是“有话术”,而是“不更新话术”,我发现上面讲的投资废话文学,核心问题是太“隽永”,太“穿越周期”了,导致有些人多年以来工作的常态,就是向不同的对象宣讲同一套话术。
我知道,你可能会说,话术固定意味着长期主义,意味着相信,而且如果结合行为和结果来看,“相信”还是最伟大的力量。
这我当然是承认的,君不见巴菲特凭一己之力向全球推广了滚雪球的价值投资理念。其中国信徒如段永平、李录等更是带动力一批人走向价值投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在其新书《叙事经济学》中认为,传播力是最关键的要素,如果叙事在人类的交流中得不到复述,就会被逐渐遗忘。显然无论多有价值的信息,也要靠一次次的复述广而告之。
作为烂番茄新鲜度高达85%的年度大片,最近上映的《沙丘》评论两极分化,显然出乎意料,很多人吐槽电影冗长、枯燥,两个半小时连像样的高潮都没有,只讲了故事的开头。
这与年初《指环王》重映时的评价如出一辙,面对如此情形,我也无心辩驳,毕竟精彩与否终究是个人的价值判断,习惯了抖音、快手15秒短视频的年轻人,怎么让他们接受一场两个半小时没高潮的电影?
我只想说一句,大人,时代变了,投资也是这样。
十几年前VC初入国门之时,投资人的言论只在小圈子内流行,此后随着微博盛行,李开复、徐小平等一批投资人,以独特的叙事能力和人格魅力,吸引了成百上千万粉丝的追随,此后风险投资真正在中国落地开花,也诞生了一批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投资大佬。
也正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与经济崛起,似乎越来越多国人的生活,都渐渐随新创业公司翩翩起舞,从微博、微信、陌陌,到头条、滴滴、美团,再到如今的拼多多、泡泡玛特、元气森林,正是那些创业公司背后的年轻人,以及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用户,引领了国人的体验偏好,风险投资也由此逐渐从新鲜玩意儿,演变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连好莱坞电影这种精细化的工业+思想产物,都有被埋汰的一天,一些投资人还抱着废话文学的思维和观点不放,自然会和目前的主流话语体系脱节,后果也很严重,不仅新项目不容易看懂,除了钱的份上,连获得年轻创业者的认可也都很难了,也难怪不少项目都是火了之后,有些投资人才去“跪”些份额出来。
曾有一位成名早、江湖地位高的PE投资人,听完冗长的元气森林pitch book讲解后表现得老神在在,却只挤出一句,“这种项目啊,核心是管理好现金流。”
大佬说的自然没错,不过这种标准话术和思维框架,注定与新生代明星不在同一个语言体系内。
不在一个语言系统内就对不上话;
对不上话就看不懂;
看不懂,就投不到。
缺乏“共情”与“同理心”
焦虑写在了投资人脸上。
如果说错过元气森林这种在成熟存量市场的创业公司,还有情可原,那再加上增量市场——通常是投资人最擅长的领域——泡泡玛特,则不仅仅是单纯的认知问题,可谓是系统性的“看不懂”。
泡泡玛特早期不受资本青睐,启赋资本创始人傅哲宽曾说,“当时市场对这种模式的认可还比较少,王宁在北京见了100多家机构,都没人投。”据说当时泡泡玛特的财务模型的流水,都不算太差,按理说这种增量市场的新鲜物种,找到投资人买单不算太难,但就像五源资本刘芹所说,认知不够才不敢做疯狂的事。
之前看自媒体互联网怪盗团的一篇文章,很有意思,笔法戏谑,写出了中年投资人总是“被贩卖焦虑”,搞不赢年轻人。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掌握资源,却没时间学习新鲜事物,这自然是制约认知迭代最主要的原因。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曾在接受36氪采访中,透露她每个案子还都在亲自做消费调研,“我现在还是喜欢自己打电话,一个一个打下来,有人会说徐总还做这么多dirty work(脏活累活)?我想,这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吗?”
当然,徐新的叙事能力一直是行业顶尖。同样在这次访谈中,徐新讲述了一个她在大雨中,冒险开车帮助瓜子二手车创始人杨浩涌挖人的故事,故事娓娓道来,主线分明、节奏紧凑,很有生命力。这就展现了一位顶级投资人,面对不同对象的共情能力,媒体向来偏好隐秘事由小见大,一个这样的故事,比强调一百次投后能力要强得多。
不信你看徐新从业二十多年投的这些案子,从网易、京东,到兴盛优选、Ubras,再到墨茉点心局、manner咖啡,从古典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消费热,哪次她落下了?
在这两天某媒体的一次专访中,一位年轻的投资人同样展现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不过另一位投资人隐秘地表达了其有“造假嫌疑”的观点。不管怎么说,这也标志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发现,迎合主流的价值与审美偏好,对投资事业有显而易见的帮助。
当然,投资人的“废话文学”现象,也与目前的舆论环境有关,这点谁也无力改变。能做的只有承认认知差异,持续迭代并朝前看。
就连徐新也承认,对于错过拼多多,就是不能够完全的有同理心,审美上东西不能被强迫。你瞧,坦率不?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为《叙事经济学》作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叙事是历史、文化、时代精神和个体选择相结合的载体,甚至是一种集体共情。某种程度上,是在解释一个社会、一个时期的重要公共信念,而信念一旦形成,将潜移默化或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经济行为。
第一,叙事是理解时代与环境变化的重要门径,而洞察变化是经济活动非常重要的分析维度;第二,叙事将枯燥的信息还原到系统中,理解信息传播的原因比理解信息的真相更为关键;第三,叙事是建立同理心的桥梁,而同理心在未来愈加重要。
他认为,同理心能帮助投资人,在更大的格局上,获取与未来对话的可能。
一言以蔽之,掌握高超的叙事能力,是未来投资人的必备基础。同理心,就是面对不同对象的共情能力。投资人别总妄想通过资历搞定年轻人,不一定非得在认知上搞赢,至少聊天的素材要追上他们啊。
当然,宁要认老,当我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