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红碗社(ID:hongwanshe2020),作者:任子勋,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临期食品正在成为当下消费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关注这一品类。动辄一折、两折的商品折扣,新颖的专卖店业态,以及消费人群庞大购物需求和消费支出间的平衡成为他们选择这一品类主要原因。用户阿笠(化名)告诉红碗社,如今他所面临的的最大问题已经不再是去哪买临期食品,而是家中的临期食品是否能在到保质期到来时及时消化完。“确实是真的便宜,对食品安全倒不太会担心。”这样的观点也被多位其他受访者普遍认同。
临期食品的概念并不是这两年才出现。过去在传统线下商超中,就有专门的特卖区以及将临期食品绑定促销的做法。
不过,“低调”的临期食品受近两年被快速升温的新消费影响,很难再回到过去。根据艾媒咨询方面研究显示,从供给侧来看,2020 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
一方面,促进内需带来了供给全面过剩,市面上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品牌、新产品。另一方面,各种新奇配方的加入和品牌溢价让零食产品价格水涨船高。比如前段时间因为数十元售价而登上热搜的钟薛高雪糕。拿许多人童年中记忆最深刻的两个品类——锅巴和辣条来说。在盒马热卖榜上,前者最贵能卖到16.8元/袋(共计220g),而便宜的虽然份量较少(170g),但价格只有9.9元。对于后者,在淘宝上240g净含量左右的辣条价格能卖到15元左右。虽然这些价格放在当下并不是天价,但是如果从这一品类的历史价格中回顾,依然要感叹价格的变化之大。
聪明的消费者具有“嗅觉”。而敏锐的资本则跟随消费者而动。越来越多的个人正试图加入临期食品的上游分一杯羹,一些则直接联手投资方在全国连锁化大范围布局。临期食品的红利期还能够持续多久,未来又将走向何处,这或许是背后最引人深思的地方。
全民创业新风口
“想要做临期,有谁有货源,能不能指导一下?”张强(化名)已经连续好几天在一个全国临期食品交流群中出现发问。他告诉红碗社,自己在当地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家里人对临期食品的兴趣,让他决定一起合伙创业。可是对这一行他们仍然有许多门路尚未摸清楚。
即便有一两个人会在群里回应他的疑惑,但张强等人的声音还是很快就淹没在数百条的资源置换讨论中。从本质上来看,这些交流无非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寻求转手临期食品用品的,另一种是希望收购特定品类的。不过,在这样的氛围中却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临期食品受到热捧的背后,正在上游迅速聚集起一批各行各业的淘金者。每天,群里都在源源不断地加入新人。除了像张强这样的跨行创业者外,也有仓储零售行业内从业者。
一家特卖超市人士表示,距离保质期还有8个月的某品牌茶味饮料可以按一箱18元的价格转手给红碗社。经查询,这个价格约等于淘宝上同款价格的一半(时隔数日后该产品已经从网上再难以找到)。但至于接手后这款产品是否能卖得出去,他则表示,如果不好喝自己是不会做代理的。同时,他还发来了一个该款产品在央视投放的广告片段。
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使用价值,它的价值是凝结在其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在临期产品的商业生态中,使用层面的价值被淡化,产品本身变成了一种可以反复交换的标的。对此,交易商李岩(化名)认为这个行为本身无可厚非。
“资源置换,这个在很古老的时候就有了,拿马匹换布等等。在一些大的集团公司里面都会有这种产品,但不一定都是临期的。有的是市面上不好卖了,或者老板不想做这个行业了,他就会和我们合作,换一些平时他需要用到的现金。”李岩表示,而对于一线消费品牌来说,每家品牌的经销商都会背负年度或者季度的销售任务,如果完成会有返点。但在规定的时期内想要销售这么多的产品事实上很难,所以就必须要再去寻找转让。这也是快消行业的特点。
即便如此,对于李岩的公司来说,临期产品交易依然是一项不容小觑的业务。目前其交易规模占比已经达到了30%,每个月的交易金额能够达到数百万元。
艾媒咨询的一项报告显示,临期交易市场潜力仍然巨大。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中,超过4成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临期食品,虽然有超过4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在未来依然不会购买临期食品,但仍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未来会出于各种原因而购买临期食品。
但在这一风口下,临期的钱是否真的好赚?部分从业者认为真实情况或和预期截然相反。一家专门与上游厂家进行合作的临期交易商表示,只有当上游有货并且产品能够卖得出去时,这门生意才能真正获利,而最大的问题正在于发货时间的不稳定和销量、利润的不固定。因为疫情,原本应该发货给他的订单全部被取消,单这笔交易预期就会带来数万元的亏损。至于通常情况下产品是否卖得出去,主要还是取决于价格的高低。
下一站社区团购?
和“散兵游勇”所不同的是,拥有更多资金与资源方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平台化发展思路。
一个非常典型的个人案例来自从B站UP主“嗯是胖丁呀”(后文简称“胖丁”),平台粉丝数量目前已达到3万。根据胖丁视频中自述,其最开始是通过信息差挣取临期交易的中介费,即从上游收货然后转手出售从中抽取一定费用。当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其开始向直播电商转型。而红碗社在其合作微信上看到,目前胖丁还在同时打造付费临期资源整合平台。
相较于前者,更多主打临期食品的零售平台开始涌现,背后不乏各路资本方的身影。比如在2021年4月获得千万级融资的的折扣超市“小象生活”,投资方包括愉悦资本和天使湾创投;再比如2020年9月完成第四轮数千万元融资的好特卖,同样吸引诸多知名投资机构包括金沙江创投和日初资本。
红碗社注意到,主打合伙加盟制的临期零售平台“临期优选&每特惠”近期同样也在暗暗加速全国布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CEO胡双勇曾创立“领蛙”并被便利蜂收购。在宣传资料中,临期优选认为食品行业将会在这一方向上诞生千亿独角兽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红碗社,目前全国地区加盟门店数量约有几十家,合伙人数大概70-80位。如果从开店数量维度来看,这种布局速度已经很快。而合伙人最低15万元的加盟费意味着在起步阶段就已经吸引了超千万元的资金规模。
“虽然主打临期,但店铺内并不是全卖临期。店内产品可以分为1-2个月,3-6个月的临期,以及正期产品。我们自己市场调研后认为,最适合的比例应该是70%是3-6个月的临期,20%是1-2个月的临期以及10%的正期产品。因为是直接和品牌方谈的合作,和正期的供货渠道是完全不同的,其实就是帮品牌发去库存。所以即便是在0.5折-1折的产品,商家的毛利率也可以达到50%左右。”该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货源已经成为了当下行业竞争的焦点。货源背后实际上是对货源供应稳定和库存管理能力的多重考验。
此前小象生活曾表示正在寻求与大中型商场招商合作,欲保障其供给侧能力。公司创始人海辉指出,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且销售终端极其分散(前五大超市企业高鑫零售、华润集团、沃尔玛、永辉集团和家乐福占市场总和27%,600万夫妻店占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导致商品的流通效率很低。临期优选CEO胡双勇同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临期品需要有足够的销货能力、采购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仓储物流与周转控制能力,这些能力对临期食品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算法要求。
业内分析人士告诉红碗社,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临期零售平台走向不同终局。如果产品主要发力点集中在大品牌的临期尾货,未来将会面临的问题是尾货总量有限。这意味着品牌无法做到无限扩张。而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即便是临期产品的价格也会日渐水涨船高,最终丧失最初的优势。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产品主要比例为代工厂贴牌产品,那么核心竞争力又会从何处得以体现。
“临期产品的思路,是不是也可以应用在社区团购身上?”不少人好奇,在社区团购的风口逐渐平息之后,临期产品是否会承接衣钵在社区掀起一阵新的风口。二者在部分层面上确实有相似之处,比如在社区中以个人或者夫妻店的形式辐射小范围的社区用户,但深层次的痛点难以解决:社区用户对临期食品的消费是否能做到持久稳定,个体(平台)经营者能否对社群需求做到快速及时、灵活的反应,补货方式能否跳脱推式补货等等。从这些角度来看,临期食品平台的未来仍存在诸多挑战。
无论如何,临期食品产业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缓解食品浪费的现象。但食品市场产能过剩的最终解决办法还是要回归到供给需求的有效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