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中网,作者:杨燕。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从孩子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他们开始求学问知,到面临人生的一个个困惑,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可能是每位母亲都要去解答的一道人生大题。
恰逢母亲节,投中教育邀请了7位教育行业的母亲,跟你分享她们自己真实的育儿故事和心得。这些妈妈有的是乐观派,有的是理性派,有的一边“鸡娃”一边佛系,也有的早早吃下了定心丸。
谈不上答疑解惑,毕竟因材施教,教育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可贵的是,这些妈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孩子教育路上的多样性“答案”,通往成长的道路,往往不只有一条。
愿天下母亲都能找到自己最满意的那条教育之路。
1、51Talk教育产品及运营负责人曲朝霞:最自豪的是我们每天都会单独聊天
曲朝霞从事英语培训课程体系研究已经超过20年,还有不到60天,她的孩子就要迎来中考这个重要时刻。
跟同龄孩子的家长相比,曲朝霞可能更加清醒和淡定。应试科目里,孩子从4岁一直上到初二的学科只有英语一门。反倒是一些兴趣爱好涉及的比较广泛,例如拉陶、游泳、画画、钢琴之类的,但孩子最终真正感兴趣并且坚持下来的,其实还是舞蹈,从三岁半一直练到现在。
在曲朝霞看来,最重要的是孩子能从这些经历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多尝试,多接触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是最后放弃了,也是宝贵的经验,家长要允许孩子放弃。
从小到大,她坚持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度颇高的生活状态。每到周末,她都会挑一天陪孩子去外面“玩”,可能是去郊外,或者是去逛个博物馆,什么课外班和作业都不想,就是正正经经的玩一天。
生下一个孩子之后,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希望到底是什么?对曲朝霞来说,她的愿望很朴素,希望孩子身体健康,热爱自然,享受生活,这也是很多妈妈共同的期待。
当然,学业的压力谁也逃不掉,无论是想不想“鸡娃”的家长。小学的时候,曲朝霞的孩子是全年级最小的一个,在初中,也曾经出现过偏科的现象,她也感慨“可算是要熬过孩子青春期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曲朝霞并非真的“佛系”到没有焦虑,但她始终坚持一点,陪伴和帮助两者并行。
她告诉我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几乎每天自己都会跟她有单独交流的时间。可能是半小时,可能是20分钟,孩子学业繁忙之后,她坚持每天送她上学,两人会聊一路,分享最近的一些生活。这种生活状态培养出了孩子对于母亲深厚的信任感。因此,当孩子遇到学业和生活的难题的时候,往往会主动跟家长沟通,也愿意听从家长的一些指导和安排。
学习这个关卡往往是有公式,有题库,有辅助线可以去突破的,但家长在真正上手之后最先失误的往往是心态失衡。让自己不焦虑,陪孩子走一程,也是很多家长要学的一门重要课程。
2、某教育机构公关负责人Amy:你知道幼升小XX有几个班型吗
Amy是2018进的教育圈,当时她的孩子一个5岁,一个1岁,是两个非常可爱的小天使。
孩子5岁之前,Amy觉得自己已经把所有素质教育的“坑”都踩了一遍,钢琴、画画之类的早教班能上的都上过。
很快,随着第一个孩子“幼升小”的压力近在眼前,她开始研究北京的各家应试培训机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一科不落的报上培训班,除了在外面报班,作为教育行业从业者,她也会自己在家里给孩子加餐,学新概念英语和口语。
焦虑可能有一部分是来自外界环境的反馈。Amy跟我们介绍,像XXX之类比较主流的培训机构不只分校区,还分班型,《小舍得》里的金牌班和竞赛班只是真实环境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从幼升小阶段开始,XXX就有勤思、敏学、创新预备等等多个班型,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普通班和高端班。
Amy的育儿之路偶尔会显得有点纠结。她非常希望能培养孩子有趣的灵魂,从三岁多开始,她大闺女就一直在学习美术,这是孩子自己喜欢的方向,她在手机里存了不少闺女的作品,舞蹈也是孩子一直坚持的,她也从没有想着让她去考级,只是当成孩子的兴趣在培养。
当然,你也能感觉到她身上弥漫出来的焦虑和担忧。对于北京最新的高考政策和数据,她脱口而出,尽管孩子离“高考”这个槛还早得很。对于身边的一些“牛娃”,她也多有关注。今年学校里开始不许作业带出门,孩子成绩下降了,她一直在着急。
纠结可能是每位母亲育儿路上都会遇到的阶段性“常态”。跟身边五年级就能在高考试卷上拿高分的“牛娃”家长比,Amy觉得自己已经淡定了不少,她也会想,如果再怎么努力孩子都进不了985,是不是让孩子快乐点更好。下一秒,她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不行,我还是不太能接受将来她去职校”。
3、鲸鱼小班教学副总裁王东婧:无论在哪儿,焦虑的程度不同而已
在生孩子之前,王东婧就决定了将来要送他们去国外读书。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她避免了陷入“教育焦虑”这件事。目前两个孩子除了奥数之外,很大的精力都花在兴趣类的运动课程上,例如游泳和芭蕾之类的体育项目,这种安排跟他们未来的求学规划息息相关。
因为从幼儿园开始选择的就是私立学校,基本上校内氛围都会比较轻松,学生们可以随时去喝水,上厕所,全天带着手机跟外界联系,没有任何的排名,做的不好也不会被批评。老师把学习成绩更多的看做是一个经历而不是结果。
当然,“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王东婧偶尔也会担心,未来孩子的竞争力会不会比别人弱。私立学校的“鸡娃”路线并不少,例如今天你学西班牙语,明天我就要去学法语之类的,想抢跑的家长总能找到方向。
父母育儿的道路上也许更需要外界的一些“正反馈”。王东婧告诉我们,目前孩子所在的学校核心校规之一就是“为自己负责”。在王东婧看来,从孩子现在的成长来看,除了行为上的自由之外,这种校园环境让孩子的心智也更独立和自主,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对于外界的探索欲和好奇心都会更浓重。
甚至有时候,孩子会反过来“教育”父母。就在母亲节之前,王东婧收到了孩子一份打分并不理想的成绩表,很生气的打电话过去,反而是孩子很淡定地安慰她说,“妈妈不要焦虑,要看我下次的成绩”。
在王东婧看来,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其实每个家长都焦虑,只是焦虑的程度不一样而已。未来到底哪条路是最宽的没有人看得清,但着眼当下,孩子正在健康成长,有良好的价值观就足够了。
4、伴鱼法务负责人王玉婧:孩子常常给我惊喜
王玉婧是妈妈里“理智”派的,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她有很多自己的方法论。
在孩子一岁左右,她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除了精心挑选的早教班之外,她自己也会在家里陪孩子玩一些益智类的教辅玩具,例如德国的“逻辑狗”系列。
不过,对于孩子的教学进度,王玉婧一直把握的非常谨慎,她甚至有意识的控制了孩子的学习进度,只追求适度而不是超前。
在幼升小之前,王玉婧着力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在她看来,一样让孩子开心的兴趣所在,可能是她一辈子放松和减压的快乐源泉。这并不容易,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并非天赋,而是长期的观察陪伴和互动之下得出的。
教育行业工作强度很多时候并不低于互联网公司,但孩子还小的时候,王玉婧坚持“一下班就拎着包快跑”,回家陪孩子半个小时,聊聊幼儿园发生了什么,等孩子睡着了再开始加班。
等孩子上了小学之后,除了成绩,王玉婧往往更关注孩子成绩背后的一些动向,例如对知识点的掌握,学习时的心态等等。这说起来容易,但对大部分家长来说,要求真的不低了。
在跟王玉婧交流时,我们发现,她的视角里往往不只是母亲和孩子这一种角色定位。在她的描述里,自己家姑娘是一个有想法,有韧性,有非常强的领导力和号召力的姑娘,你能轻易的从她的话里听出对孩子的欣赏和认可,这一切都无关于成绩的高低。
王玉婧用“民主”来形容自己的家庭氛围,她告诉我们,在家里,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把对方当成能够去沟通交流的伙伴,而不是单纯的教导和被教导的关系。
很多时候,给孩子以耐心和信心,往往能收获很多出乎意料的惊喜。
5、编程猫商务总监吴菲菲:孩子区别于其他人的能力是什么
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怎么焦虑,吴菲菲认为主要归功于每个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是最了解的,最清楚什么样的方式适合自己的孩子。
她的一些住在福田区的朋友,基本上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进行补习,相比之下,南山区整体教学氛围和学校的培养方式会更倾向于综合素质教育。
吴菲菲的孩子下学期马上上二年级,基本上放学以后都在上课外班,但大多数都是古筝、舞蹈、美术,篮球、轮滑之类的兴趣班,而不是语数英这些学科类的培训。
相比起上学科辅导班,她更在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一些基础的学习习惯。很多家长不愿意承认的是,比起孩子,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更容易耗尽,如果孩子始终没有自驱力,那学习对大人和孩子来说,都会变成一件累人又累己的“苦差事”,家庭氛围也会经常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而出现“鸡飞狗跳”的情况。
因此,吴菲菲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一直心态比较平和,她更看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她告诉我们,虽然工作比较繁忙,但是尽量每天都会关注孩子一天的情绪变化,和孩子做朋友,深度的交流。目前孩子最大的优点是非常喜欢看书,各种各样的知识都不排斥,常常有时候还是家长自己都不了解的新领域,这些发现都会让她惊讶和欣喜。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对于鸡娃的焦虑,吴菲菲觉得大可不必。因为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远比大人想象的要强。同时他们又是敏感的,家长如果对于成绩过分的关注和焦虑,很容易把这种焦虑也传递给孩子,给孩子造成思想上一定的负担。
帮助孩子培养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相信其他的成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6、金色雨林教育CEO 林薇:孩子的后劲足不足,这点很重要
林薇的孩子今年6月份在法国硕士毕业。因为林薇工作的原因,孩子小学六年级回国后一直在国内接受教育,高三后又去了加拿大读书,直到大学,经历了国内外教育的轮番“折腾”。
其实,林薇没有刻意地为孩子规划出国留学,虽然孩子很优秀,可以说是“别人家的小孩”,但林薇强调,“我认为不是鸡娃,素质教育很重要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成为自信且身心健康的小孩,所以,我更关注的是他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力和自身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方面,林薇属于从小比较放养的,更多是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因为兴趣使然,最终她的孩子自学了吉他,架子鼓。
林薇提到,自己会跟孩子经常分享一些个人经历和体会,他有他的判断,两人就像朋友一样交流和相处。其实她们家孩子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都中等,文科很一般,后来到了国外,成绩基本上是全A,这种类型的小孩越往后,后劲儿就会越足,因为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会自律,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所以,他自己就会很努力。
其实“鸡娃”一词的走红,主要是紧张的升学和选拔制度让家长很焦虑。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依然在家长们的心里根深蒂固,作为家长,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自然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更好的教育下一代,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其实也是教育者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林薇看来,如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环境让孩子和家长都很焦虑。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能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很重要。
7、松鼠AI合伙人梁静:如果“鸡娃”是150分,我应该是80分左右
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梁静其实是经历了从焦虑到比较淡定的一个过程。
梁静有两个孩子,哥哥比较偏外向,在演讲表达,交流上一直很有热情;妹妹会更偏向温和的性格,喜欢如舞蹈之类的爱好。针对两人不同的兴趣,梁静会注重往他们自己更喜欢,更擅长的方向培养。当然,也会适当的进行一些引导和纠正,例如哥哥原本对运动很冷淡,在家长的鼓励下开始喜欢上了单板滑雪之类的项目。
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梁静自认为是有一个较为宽松的规划在的。当然,这不仅仅是单指成绩、排名之类的,而是他们要培养一种为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目标而去努力的习惯。
两个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都非常好,但到了初一,两个人成绩开始退步,从以前的A变成了F、D。梁静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在学习方法上没有问题,主要还是初中是走班制,他们在自我管理上稍有不足,所以几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后来他们成绩也逐渐提升上去了。
尽管自身从事教育领域,但鸡娃的焦虑其实有时候无可避免,尤其是有一段时间“鸡娃”之风大盛的时候,梁静难免受到影响。
花费了大概不到半年的自我调整后,梁静决定不再把这种压力转嫁给孩子,而是转化为培养他们的习惯和性格。在梁静看来,两个孩子可能不具备成为学霸的潜质,但是都有独特的闪光点,那么我就应该在他们自己擅长的领域去挖掘他们。
如果把鸡娃的这种状态定为150分,正常的满分是100分的话,梁静认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应该是80分到90分的状态。但在精神支持上,绝对是满分备战着。
每位母亲关于教育的想法可能并不相同,但她们对于孩子的爱和陪伴却同样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