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合作媒体:投资界,作者:刘博、刘全。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红杉中国正大举加速碳中和布局。
昨日(4月22日),红杉中国首度发布了关乎未来的“零碳报告”:《迈向零碳——基于科技创新的绿色变革》。报告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可加速商业化落地的十大技术方向以及红杉中国十大碳中和未来行动愿景。与此同时,“红杉中国&远景「碳中和关键技术」生态伙伴计划”也正式官宣。
这一次,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和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同场亮相。此前的3月29日,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宣布将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而此次,沈南鹏对外发布了一份英雄帖:邀请初创期的企业到红杉和远景的生态体系里。
碳中和,已经成为一个隐隐爆发的新风口。上个月,协鑫能科宣布与中金资本发起设立一支以碳中和为主题的百亿产业基金,还有更多专项绿色基金正在酝酿。此外,越来越多头部VC/PE开始筹备专门投资团队,进军碳中和。
红杉首份碳中和报告出炉,沈南鹏发出一份英雄帖
昨天,一场碳中和活动中出现了沈南鹏的身影。
“我们相信改变世界的产品和服务一定是根植于技术创新。碳中和需要完成的使命和愿景,靠的也是新技术。科技是能源行业最重要的变革,这其中数字技术也会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他同时表示,每个人都应该是碳中和的实践者,每个人都可以从周边生活做起。“刚刚跟张总聊,他提到远景正在和一些消费品公司谈碳中和饮料,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会上,沈南鹏与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一同发起了“红杉中国&远景「碳中和关键技术」生态伙伴计划”。据沈南鹏介绍,该计划涵盖“3+N”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一份突破性碳中和技术报告,一份碳中和技术创新英雄帖,一套技术应用落地生态体系,以及N场不定期活动。
具体而言,未来红杉与远景将发布一份突破性碳中和技术报告,该报告将在红杉“零碳报告”基础上,在碳中和技术层面做更深一步的探索。针对红杉此次发布的“零碳报告”,红杉中国合伙人富欣介绍:“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驱动。我们在报告中梳理出了可加速商业化落地的十大技术方向,使创新要素的流动方向得以明确,有助于形成创新合力,加速产业发展进程。”
一份英雄帖,则是指希望邀请初创期的企业到红杉中国和远景的生态体系里,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与资源支持。沈南鹏表示,红杉中国跟远景的合作有很多创新技术落地场景,有可以让更多公司大展身手的舞台,这是非常独特的一点。最后,N场不定期活动:通过举办多场路演/customer day等,促进产业生态交流。
实际上,红杉中国早已在碳中和领域有所布局,助力了一系列绿色新兴产业公司的快速发展,一批明星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商业化运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些散布在碳中和图谱中的诸多领域的头部公司,也身体力行在碳中和转型过程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成功登陆美股的第一家中国电动车企业——蔚来汽车,除了其创始股东外,红杉中国是最早在A轮就进入的股东。在2020 NIO DAY上,蔚来发布“蓝点计划”,通过和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战略合作,成为全球第一家帮助用户进行碳减排认证的汽车品牌。
此外,蒙草抗旱在2010年曾获得红杉中国5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该公司在国家“低碳绿化”的背景之下启动了草原植物种植资源与基因库工程计划,其“低碳绿化,蒙草抗旱”的研发课题被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其技术在我国重点关注的自然生态建设工程,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等工程中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推进作用。
正如沈南鹏所说:“碳中和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议题,也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时代责任。红杉首份碳中和报告的发布,是我们对于时代命题的思考与回应。我们工作的本质,是发现并支持为社会创造正向价值的创新者,而碳中和领域的创新创业者,正是我们一直寻找的价值创造者。”
10天内,两支百亿级碳中和基金诞生:红杉中国、中金资本入场
20天前,红杉中国联合发起的百亿规模碳中和技术基金刚刚成立。
3月29日,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宣布,将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投资和培育全球碳中和领域的领先科技企业,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这是目前国内首支绿色科技企业携手创投机构成立的百亿规模碳中和技术基金。
“通过创新手段应对时代命题,一直是红杉中国的追求和基因,碳中和即当下关系到人类命运的关键命题。”沈南鹏介绍,过去16年,红杉中国持续推动碳中和创新技术在新能源、数字经济、智慧交通等领域的价值重构,支持了一大批创业企业快速壮大,但这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联手远景设立碳中和基金,共同探索更常态化、系统化的低碳创新应用方案。”
无独有偶,更早一些时候,由中金资本联合发起的第一支碳中和产业基金也正式宣告成立。
3月21日晚间,协鑫能科正式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中金资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合作发起设立一支以“碳中和”为主题的产业基金,通过对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和充换电平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借助新能源汽车出行平台实现向充换电平台的导流,完成充换电数据平台的建设,构建全新的移动能源产业生态。
投资界获悉,这支合作基金名称拟定为: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其中甲方或其关联方/指定实体出资约占基金总规模的51%;乙方或其关联方将负责募集或者通过其旗下产品/自有资金出资约占基金总规模的20%。基金首期规模约40亿元。
未来,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将围绕移动能源生态进行股权投资,主要投向充换电网络、网约车出行平台、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电池资产管理、电池梯次利用等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
短短一个月内,两支百亿级碳中和产业基金先后诞生,堪称碳中和火热景象的一缕缩影。
绿色投资每年缺3.8万亿元,VC/PE开始涌入
碳中和的热潮,正在席卷VC/PE圈。
红杉中国在报告中指出,2021-2060年,我国绿色投资年均缺口约3.84万亿元,其中,2021-2030年平均缺口约2.7万亿元,2031-2060年平均缺口约4.1万亿元,碳达峰以后资金缺口呈现明显扩大趋势。其中碳中和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于社会资本激励有待强化,以及股权投资占比偏低导致的资本结构失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全球,已有不少国家都对碳中和投资做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在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方面。其中,成立绿色投资机构、“财政资金+激励机制”成为两种主要模式。
具体而言,绿色投资机构主要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设立的绿色银行和绿色基金,其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促进本国或地区绿色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运作模式以发放贷款和提供担保为主。
而“财政资金+激励机制”则为政府投入相对较少的财政资金,通过贴息和担保的方式为社会资本投资提供激励机制,放大财政资金杠杆。
各方已经开始行动。1月20日雅安绿色产业股权投资母基金成立,基金总规模10亿元,主要投资雅安市绿色产业及其它新兴产业;1月22日,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整体规模为100.2亿元;仅仅隔了两天,三门峡市投资集团联合上市公司、新能源车企,总规模10.01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基金完成注册.....政府引导基金和投资机构纷纷集结。
又一片创业和投资热土正在崛起。此前淡马锡联合多方发布一则报告,直言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投资于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将为企业带来巨大机遇。随后,淡马锡还和贝莱德投资集团联手投资利用技术减少碳排放的私营企业。而红杉中国也认为,碳中和领域中还有诸多细分赛道的隐形冠军亟待挖掘。
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征途。沈南鹏直言,投资机构不应缺席这场攸关人类命运的行动,他呼吁更多企业家、创业者一起加入到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历史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