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12月29日报道(文/韩文静)
“我们预计,自动化,国产替代,线上化,医疗产业重塑这四大领域将迎来空前发展机遇。”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北京总部举行的“预见·2021”媒体趋势分享会上做出如此判断。
在他看来,新冠疫情触发了全社会的线上化、数字化、AI化,而在中国独特的经济环境下,更掀起了硬科技自主创新、企业降本提效的自动化需求、线上化加速消费结构变化、逆周期行业整合等六大结构性变化。这也将催生出上述投资新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会上,医疗生命科学和工业自动化成为创新工场首次对外披露的崭新投资赛道。创新工场合伙人杨小龙、武凯也首次面对媒体正式亮相,分享了他们在医疗领域的投资逻辑、重点方向以及创新工场的发力布局。
据介绍,杨小龙其实自2019年初便加盟创新工场着眼布局医疗领域投资,武凯则是今年8月份加入。创新工场从2019年起以医疗市场化、数字化及AI应用等方向为切入口,目前已经投资了镁信健康、艾登科技、英科智能、沃比医疗、予果生物等近20个项目,涵盖了数据AI、服务、器械、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
医疗领域的投资要注重三大主线
医疗健康领域到底处在什么时机?创新工场合伙人杨小龙认为,要把各个因素进行量化,才能看到未来三年到五年到底有哪些产业能够通过资本去推动,从而选出一个好的投资方向。
作为职业投资人,杨小龙曾在新天域资本和三菱商事亚洲投资基金任职期间领导和参与了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涉及科技、医药和消费行业。
杨小龙表示,医疗领域的投资不能忽视三大主线,第一主条线是国家要优化整个医疗产业结构。过去两三年,医疗领域的私立化在加剧,私立化的概念是指把以前很多公立体系里面的治疗任务、支付任务转移到私营的环节,把原有医疗几万亿的大市场里面直接由公切到私的过程,这里面蕴藏了非常巨大的市场机会。
第二条主线是各个上游的供应链端的压力。面对国家对于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价格调整,从药企或者器械企业的角度来讲,他们需要用利润驱动持续创新,这些企业本身对于他们内部的工作效率,以及一些工作方法也在持续地进行提升。
第三条主线是医疗的核心,也就是通过技术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过去两年的时间,沿着这三条主线,创新工场投资了接近20家公司,从上游的平台型的企业到下游垂直领域的专业型企业,创新工场都进行了比较积极的参与。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从医疗的服务进入到医疗服务的数据驱动的商业情报形态,一直进入了专业形态,在专业形态里既有做化学物理为基础的生物信息分析,也有基于基因测序的各种各样的诊断。”杨小龙表示,创新工场一路踏进了生命科学领域,这个领域也是未来投入的重点。
创新工场的投资四步曲
创新工场的合伙人武凯表示:“我们有很强的AI技术基因,医疗投资也有一定的基础,医疗技术和对应的硬核的医疗领域是我们接下来的投资重点。”
曾任软银中国合伙人,武凯参与了对诺辉健康、安翰科技、普门医疗等公司的投资,在医疗领域打造了一些经典的投资案例,他也曾任职于GE医疗的生命科学事业部,在医疗大健康行业有超过10年的风险投资经验。他表示在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工场的投资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步是数字医疗。疫情之下,行业内加强了数字医疗的迭代和创新,互联网医院开始跟医保相结合,政策加速了行业的发展。
第二个是药企器械生态圈。过去几年,中国创新药的发展非常快,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以前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大的药企,像恒瑞、扬子江等,但是由于创新药这两年的发展,医疗基金在行业内的大量资金涌入,很多小而美的生物创新药公司也拿到了融资。
“我们看到这些巨大的机会,整个CRO行业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创新工场去年就进入这个生态圈。”武凯表示,未来在传统的医疗领域里有一些新的机会,今年很多药企涉足下沉市场,往县域市场走,这也是一个机会点。
第三个纬度是医疗技术。医疗技术的投资专业性要更强一些,包括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影像都属于医疗的范畴,创新工场投了沃比医疗、予果生物,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四个是未知领域。创新工场目前正在做准备,逐步提升在生物技术和创新药领域的投资能力。
不赶赛道不追热潮,重点关注医疗技术的投资
医疗健康领域细分赛道涌现,如何判断哪一条赛道更值得投资?
杨小龙认为需要尝试打一些认知差。不管是在IVD领域的投资,还是之前的器械,甚至是镁信这种公司,要考虑对于事物的认知是否覆盖多个领域,贯穿经济、工程、材料、医疗等层面。
“现在的投资是综合的多领域问题,如果孤立的看一件事情,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自己不会去赶赛道或者是热潮,争先入局并不是他的打法。
武凯也表示,投资者不能去追风,投资要往前移,以医疗为例,创新工场作为一个新兵,如果这个时候去跟风,会死的很惨,因为变成在高位接盘。“所以我们一定要去探索这个行业在未来五年内不会变成高竞争、低价格的市场,要真正找到行业里面的内核,在技术层面做出预判,找到真正的增长点。”
十年前,中国的医疗技术的市场只有210亿美金,占到全球7%;到2020年中国的医疗技术市场已经达到940亿美金,占到全球20%,增长速度飞快。
中国的医疗技术在过去十年中有如此快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原因,第一是创新,目前中国的科研人员的数量和医疗技术发布的专利数量,都超过了美国;第二个是法律法规政策,中国推出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制度,帮助本土创新企业更快完成审批,进而上市。
创新工场把医疗技术按照市场大小做了一个切分和评估,在未来将重点关注IVD、高值耗材以及骨科这三个领域的投资。
在IVD(体外诊断产品)领域,创新工场总结了四个重点执行的策略。第一个策略是专注传统的市场,比如生化和免疫,生化占了中国IVD25%,免疫占到30%,这里有巨大的产业重构的机会。
第二是关注细分领域,例如做血凝领域的赛科希德,血凝领域以前一直是被外资企业90%垄断,随着国产进口替代成为趋势,作为细分赛道的龙头未来有很大的机会。
第三是关注新兴技术。IVD领域技术变革非常快,五年前没有人知道二代测序,包括无创产检、肿瘤领域的应用,但在过去诞生了华大基因,贝瑞核康等等企业,这些势头还会继续下去。创新工场关注现在比较新兴的技术,包括肿瘤的早筛查,单细胞测序等等领域,并大胆展开布局。
第四是以前传统的做代理商的公司,比如亚辉龙,这种公司一旦有非常靠谱的产品,借助强大的渠道资源,会成长的很快。
除了IVD、高值耗材以及骨科这三个领域的投资,创新工场也会关注眼科和口腔赛道。以口腔为例,在过去的十年,中国的口腔种植体数量从每年不到10万颗的种植牙快速成长到2019年的360万颗种植牙,但是即便如此,这个市场至少还有10-20倍的成长潜力。口腔领域的数字化种植,隐形正畸,供应链SAAS联动耗材线上采购,都是创新工场密切关注的方向。
武凯表示,虽然创新工场是医疗投资行业的新兵,但会充分利用之前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良好口碑及技术能力,同时积极融合医疗领域的人才和知识体系,迅速打造一支具备专业化医疗投资体系和国际化视野的团队,“一起发掘中国医疗产业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宝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