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5G大潮开启,手机厂商展开“机海战术”。文章来源:蓝洞商业(ID:value_creation),作者:郭朝飞。
在不到三周的时间里,荣耀连续发布6款手机。雷军早前则宣称,2020年小米已经布局10款左右的5G手机。
“世界看似纷繁复杂,但对于vivo人来说却很简单。”vivo CEO沈炜的策略是,坚决反对做产品时的参数驱动、竞争驱动、自我驱动,而应回归到消费者驱动、设计驱动。依照沈炜的计划,将通过vivo、iQOO、NEX三条品牌线打市场,各产品线均要有更挑剔的设计眼光与极致的设计追求。
6月初发布的X50系列,被vivo宣称为其设计驱动战略下的首款产品。引发外界关注的是,vivo X50系列将主摄与主板在空间上堆叠,将微云台“塞入”手机,这意味其突破传统手机的光学防抖固封。
vivo X50系列能否创新一小步,在市场上向前一大步尚未可知。正如沈炜所说,过去近25年,vivo遇到困难往往都是没有坚持消费者导向和设计导向所致,而历次转危为机,恰恰来自于一系列好产品。
5G战争焦灼,vivo或许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1
如何将微云台塞进手机?可以说,是vivo硬件系统方案规划部硬件架构创新组头脑风暴的结果。
硬件架构创新组两周开一次创新发散会,前期会确定主题,收集资料,但没有过多限定。
2019年4月初的一次会上,通过洞察消费者需求与行业信息扫描,他们将主题落在手机镜头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户外拍照、拍视频时,希望能拍出“大片”,同时轻装上阵。但当下,单靠手机很难实现,很多人会带着云台,重而不方便。
“vivo能在手机上做点什么?”
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有人把想法和观点写在便利贴上、有人做了手绘,贴在墙上一起讨论,这个阶段很开放,会有各种互动,甚至争吵。最后,所有人投票,选出有价值的想法,“能不能做一个微云台塞进手机里?”
带着这个问题,相关人员分头行动去做分析,从技术上来讲是否可行,有哪些优势、劣势?
从技术角度来说,有OIS光学防抖、电子防抖等,但也各有问题。OIS光学防抖,一般平移幅度比较小,换算成角度大概只有+/-0.5度以内,同时拍摄时边缘画质劣化严重,边缘不理想的会裁切掉。电子防抖也会通过超广角裁切。通过反复比较,vivo硬件架构创新组认为云台式防抖综合效果比较好。此外,与供应链、供应商沟通,也具有可行性。
但此时方案还无法落地。
vivo硬件架构创新组不仅要创新,也要考虑整机应用。这个团队,有人偏技术、有人偏设计。一位创新组成员坦陈,“自己是ID设计出身,有同事类似结构出身的,有人希望做的东西功能强大,有人考虑外观要漂亮,中间会有很多碰撞。”
比如,团队一度想把产品做成类似蜥蜴眼睛那样可移动的,防抖与暗光拍摄会很有优势,但动的幅度会非常大。
在创新组之外,还有一个产品竞争团队也要一同参与,又是避免不了的争吵与碰撞。据透露,前前后后,vivo微云台出了十几个方案模版。
两个多月后,方案模版确定形成报告,被报送到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的案头。事实上,一般从讨论到报送也就一个月时间,本次慎重起见,团队觉得完全靠谱可行才向上提交。
报告至少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微云台加到手机上之后基本机型是怎样的,必须有外观呈现。第二,其行业状况如何?比如哪些有人做了,哪些还没人做。第三,微云台的价值,说明其创新点的优势与劣势,包括支持技术如何实现,对不同防抖效果进行对比。
胡柏山提了一些看法,之后转交给可落地部门实施。
落地生产,vivo找过很多供应商,最后在两家之间做选择。一家与vivo有过合作,做过弹出摄像头中的收缩装置,微型电机方面在业界非常厉害。另一家,给vivo展示自己的防抖设计方案与视频,甚至其防水效果比iPhone还强。不过,在综合防抖能力方面,第二家优势并不明显。通过综合对比与评估,vivo最后选择了第一家合作。
vivo硬件架构创新组成员承认,自己并不是什么都做、什么都创新,这不现实。vivo会抓整个行业中的供应链,拉供应链一起来做整合创新。
2
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商业与人类生活之后,手机不再是硬件设备那么简单。在vivo设计师看来,手机成为人身体的延伸,甚至是实现自我表达的载体、与世界连接的桥梁。
vivo X50 系列主打影像,将微云台加入手机却并不容易。因为,直接添加,手机会出现一个超过2mm的较高凸包,无论手持还是放置都有影响,即便从视觉效果来说也大打折扣。
vivo设计师们反复打磨,最后用阶梯式摄像头的设计解决了这个难题。第一阶是包括主摄、人像和广角的高阶梯,采用的是经典黑色,第二阶为承载潜望的中阶梯,采用与电池盖(第三阶梯)CMF相呼应主题色,把摄像头变为继电池盖、中框之后的第三视觉点。视觉上,阶梯式设计也更有层次和秩序感。
vivo设计师表示,X50系列的双色云阶设计,完成影像和设计两个独立部分的过渡,使整个影像模块既专业严谨又有设计心思,这成为vivo独有的设计标签,也为手机行业多摄像头设计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X50系列加入了choker设计,choker被作为饰品佩戴起源于法国,一般把它当high fashion饰品,有凸显线条和气质的作用。这个设计让手机顶部不再是空白,胖乎乎的圆面货一刀切平。
这背后是vivo化繁为简的思路。
刚刚进入智能手机时代,vivo X1以6.55mm的超薄机身,打破手机机身记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机。之后的vivo X3,机身更是只有6.3mm。
2020年初,vivo与国际知名华裔设计师Alexander Wang合作vivo X30系列AW联名限定版,机身大胆选择全镜面设计,使用镀铬工艺,通体不加任何多余的设计和颜色。
设计成为中国手机厂商不可回避的话题。
3
2019年以来,沈炜反复提及要坚持“以消费者驱动和设计驱动”的原则来做好产品。
vivo相关人士认为,设计驱动的本质是指,将消费者需求、商业价值、技术可行性三者综合考虑,产生出的体验性创新。是企业围绕寻找消费者需求,证明此需求具备一定市场规模,同时技术可以实现的过程。它是对整个vivo公司业务的牵引,是自上而下的思维变革,是做出令人心动产品的最优方案。在原有的消费者驱动之外,新增对设计的思考。
归根结底,战略的实施需要依靠组织与人才。
为了配合战略,2020年2月,vivo内部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将原“产品领域”更名为“产品设计领域”,并新增了一条主导NEX系列的产品线。
vivo设计团队,由ID、CMF、3D、消费者趋势研究创新技术预研团队等4部门组建而成。
ID部门,负责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消费价位的需求调研,同时包括设计概念输出、效果图绘制等与产品外观相关的各个领域,主要负责整个项目的外观相关问题。CMF部门,主要负责研究和设计手机外观的工艺、颜色、材料等方面。3D部门,负责手机外观形体调整的相关问题。
消费者趋势研究创新技术预研团队设置的时间比前三个部门晚很多,其主要着眼点是,专门对当前市场潮流、消费者需求趋势与外观趋势等宏观层面进行分析。vivo设计团队人员举例说,该部门会针对颜色、材料等趋势定期输出报告,为其他部门提供参考,设计师们往往会提取报告中的信息,进行颜色等方面的针对性设计。
vivo设计团队的人员,主要是从全球顶级艺术、设计院校和各大知名上市公司中的相关设计人才中挖掘。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移动终端领域,经常深入汽车、服装、家居等行业观察学习。
要想实现设计创新,资金投入必不可少。vivo设计团队人员表示,研究从未局限于实现量产,为了开拓设计创新的思路,团队在研发领域不得不做出大量投资,包括动辄上万元一册的书籍、无数的材料费用、高额的专利费用等。
据设计团队透露,vivo每款手机都要经历近千次手板设计,每次设计手板成本超过5000元,这甚至超过最终的实际机型。
正如沈炜强调的那样,“从用户的内心出发来设计产品,持续不断地了解消费者诉求,是驱动vivo不断成长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