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万万没想到,实体店没有被电商杀死,关键时刻还需要电商入场救命。这时候电商,不仅仅是电商,而是代表一种通过互联网和数据来优化供需和物资调配的产业。希望电商这个意料之外的救星,能够多发挥一点战斗力,去帮助更多行业渡过难关。文章来源:半佛仙人(ID:banfoSB),作者:半佛仙人。
1
互联网来到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是要改变一些东西的。
过去十年里,互联网一点点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这种改变是悄无声息的。
往往要等到很久之后回头看,我们才会猛然发现,某一件我们习惯已久的小事,已经完全不同。
电商,这个互联网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改变,往往被认为只是商业的附加项,是不能脱离传统商业存在的,一个依赖于物流的交易体系。
但这一次的突发事件体现出,电商,或许能做的更多。
以前我提过,商业的本质就是对资源的重新配置,把多余的资源转移到缺资源的地区,通过拉动需求,发挥生产方的生产力,让不同区域之间达成动态的平衡。
平衡的过程中,会有价差,价差就是商业的获利空间。
但是市场是具有滞后性的,对于突发状况,市场很难做到有效的资源调度,所以在遇到天灾的情况下,商人难以起到及时救灾的作用,更遑论利益点包含其中,最后最高效的就是集中统筹调度。
集中统筹调度的优势在于宏观,而互联网赋能的商业,在微观层面的资源调度则可以进行补充。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流通的及时性,湖北缺口罩,几分钟的时间全国就都知道了;
缺物资还是缺钱,放往常新闻出来都第二天了,现在立刻就能昭告天下。
这就是网络信息优势。
而对于每日流量上千万的电商平台来说,快速采集信息、调度资源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资源配置平台,电商可以快速把不同地区的供应商、购买者联系到一起。
这就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商业的滞后性,反而从另一个角度扩展了资源调度的深度,能够从微观的角度上,联通一个一个个体生产者和消费者。
这些因素决定了,在“战疫”的过程中,电商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
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发生过几次抢购物资的案例,甚至有一棵白菜被炒到几十块的事情。
尽管物价被快速稳定,但我们每个人都在担心超市里的东西会不会不够。
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菜都是现成的,病毒又不能弄倒蔬菜大棚,二者之间没关系。
既然菜本身不缺,那么为什么会让很多人有供应不足的感觉?
其实看生产端,运送端,经销端,消费端的链条就可以。
原本市场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工厂、农民、小作坊,作为生产者生产资源,电商和实体店各自承担一部分转运工作,把生产者和最终消费的城市居民联系起来。
但现在,因为隔离的关系,大量蔬菜从生产端到经销端出现了阻塞,大型商超、个体户、小商贩开始歇业,原本的市场结构被打碎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出现了一个断层。
运送端和经销端不给力,自然生产端和消费端都难受。
物资一直是充足的,但是物资的分销和物流出了问题。
物资停留在生产者手里找不到对应的买家,买家想买但没有选择,资源的流通效率受到了阻碍。
3
事实上,现在生产方并不缺物资,尤其是农副产品。
过年是消费旺季,仓库里都堆满了,怎么可能缺?
问题出在中间的经销体系和运输体系的隐身。
原本从“农民手里收购,卖给经销商”的这个中间流程被切断了,商店里面的货架捉襟见肘,而物资被存在仓库里调不出来,甚至面临要烂掉的处境。
滞销,才是特殊状态下最大的问题。
滞销同时让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好受。
农民群体的生活是相对简单的,他们不像我们过度依赖外部设施,基础食材都可以自己满足,去年田园生活类型的短视频、小视频爆红网络,就是很多人向往这种有点遗世独立的感觉。
锄头一带,谁都不爱。
但活下去和活的好是有区别的,农民作为食物的原材料生产者,并不能脱离经济整体而存在,虽然大部分时间他们是默默耕耘,但在收获后,同样需要将自己生产的物资卖出去,换回钱,然后拿来提高生活水平乃至扩大再生产。
人人都爱钱,人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
从村生活封闭的一面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另一面是,农业生产生活具有周期性,不只是依赖自然条件周期,还有外部供销周期。
生产靠天,经销靠市场。
农民生产出食材,还要有一个中间商,到各个农副产品的产地去收菜收粮,再把这些食物放到各地的菜店、超市里,城市里的居民才能买到。
如果没有像候鸟一样定期收购的商人,农民和外界市场的联系就被切断了。
现在的状况是,拥有资源的农民处于市场上游,河道却堵塞了,下游的城市居民无法得到上游资源的帮助,上游的资源出不来,下游缺货,却找不到商店。
传统商业受到这次的影响,无法发挥过去有的调度能力,电商的作用就出来了。
2月6日,阿里成立“助农抗疫专项组”, 聚划算迅速搭建“爱心助农”平台,利用自己在电商界的渠道,联合各路合作伙伴,一口气打通采摘、分装、仓储、营销、快递的全部环节。
到2月8号,已经准备完毕的助农抗疫专项组先挑选了瓜果大省的海南进行首发尝试,在三天内,将500吨海南滞销水果送到国内20多个主要城市。
这是一次选点非常精准的行动,既发挥了聚划算平台的优势,又切实的帮助了特殊环境下陷入困境的农民,疏通了经济流通的血管。
4
在实体店歇业的当下,电商平台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自己的信息和渠道优势,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赋能,打通中间环节,让资源流通起来。
水活了,上游才能发挥作用,下游才能得到物资,农民和消费者才能得到实惠。
阿里将聚划算、天猫、阿里数字农业、菜鸟网络、淘宝吃货、天猫农场、淘宝直播这些团队组合到一起,变成一个助农矩阵。
在国内,或许只有聚划算这样的头部电商平台才有这样的资源和渠道,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打通全链路,建立一支聚合作战的团队,迎接这样一场挑战。
经过海南的小试牛刀,2.13号,情人节前夕,阿里聚划算将逐渐扩大自己的作战范围,尽力帮助全国农民把滞销的农产品卖出去。
这次互动涉及湖北、海南、广西、云南、四川、浙江、陕西、辽宁、山东、新疆等24个省域,目前总计推动400多个品类的农产品销售,即将要掏空农民伯伯的仓库,分送到各地。
到现在,已经有200多种商品的仓库复工,230多个商品的快递物流重新开始运转。
聚划算积攒已久的整合能力其实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是快速的盘活了半个市场。
这得益于聚划算去年一年一直深耕农产品销售,一直在研究怎么把偏远地区的特产卖空,这一次刚好找到了发挥空间,缘,妙不可言。
从开年复工以来,聚划算爱心助农项目销售量超过3万吨,随着运力解放,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拭目以待。
可以说,聚划算已经完美的发挥了电商的调度能力,通过对电商各个环节的整合,取代了传统商业的分销模式,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链接到了一起。
最重要的是,而这种链接不仅仅只是应用于特殊情况的应急策略,就像疏通好的河道在丰水期也能用,这种运作模式在疫情过后的正常商业中依然能发挥作用。
在去除了“收购——分销”的环节之后,农民可以直接将产品投入市场,形成一种C2B2C的商业模式,甚至做到O2C模式。
最后,农民扩大了市场,减少了中间流程的浪费,消费者可以直接从农民手中买东西,降低了农民遇到奸商的几率,农民还可以直接面对客户,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自己的网店,卖自己的产品,做自己的老板。
5
在这次事件中,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都在不遗余力的发挥自己的力量,聚划算当然也不例外。
有趣的是,聚划算不但落足于战疫本身,甚至已经将目光看到了战疫之后。
从去年开始,聚划算就一直聚焦农业副产品分销困难的问题,通过旗下卖空,汇聚,聚土地等营销活动,为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提供了解决农产品销路的方案。
而且此,聚划算及时切入战场,激活了农民分销的渠道,为很多农民及时续上了生活允准。
这也成为助农扶贫政策的有力辅助。
帮助农民不仅是简单的给钱,而是让落后的地区用上先进的技术,利用新技术,建立更好的渠道,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从根源上解决农民赚钱难的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农民群体千百年生存下来,本就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些能够激活资源的工具。
聚划算的战役,战的不仅仅是一场疫,而是站在更高远的地方,去布局更长久的未来。
阿里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这个天下自然也包括了偏远地区的农民们,这个生意,自然包括了农民们的生意。
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感,才是阿里的精神内核。
6
后续,聚划算【爱心战疫】行动还会再次扩大自己的作战目标,从农业跨越到商业。
2.17号,聚划算开始了“加油!我亲爱的大餐”活动,为餐饮企业助力。
餐饮企业可以说是这一次受到影响最大的企业。
大量的门店歇业,收入完全停滞,但成本依旧。
而消费者同样也在呼唤餐饮业,朋友圈里每夜都是各种怀念奶茶、火锅、小龙虾的动态,宅家吃泡面的上班族们已经馋到对着美食宣传海报流口水的地步了。
在这种情况下,电商又一次起到了联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作用。
聚划算联合多个国民餐饮大品牌,发起“战疫”活动,让餐饮品牌能够线上云营业,既能满足吃货们迫切的饮食需求,还能缓解商家的资金压力。
说来有趣,当年电商刚崛起的时候,被说成实体店杀手,遭到实体店的抵制,还有人大喊“淘宝不死,中国不富”。
万万没想到,实体店没有被电商杀死,关键时刻还需要电商入场救命。
这时候电商,不仅仅是电商,而是代表一种通过互联网和数据来优化供需和物资调配的产业。
希望电商这个意料之外的救星,能够多发挥一点战斗力,去帮助更多行业渡过难关。
未来聚划算必然会把救急的业务延伸到服装、家居、家电这些依赖门店,同时也是电商主营业务的品类,接下来的几个月,可能很多行业都要靠电商赋能才能过的更好了。
希望阿里能继续延续这种思路和价值观,让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受益。
商业需要利润,社会需要温度,在这种高效模式下,更多人获益,这不仅是一个共赢的生意,也形成了一个更加和谐的电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