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很多人在追求觉悟,那么“觉”是什么?就是想清楚、看明白,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之前的八年,我们为了挣钱这件事,上市这件事,实现财富自由这件事,疯狂奔跑,夜以继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因为这是梦想,梦想做一家伟大的公司……文章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刘德,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
我尽可能地把我的2018年回顾一下,把自己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梳理,不保证正确,但保证真实,都是我在一线真金白银的感受,希望大家都从中有所收获。
小米公司上市
2018年的第一件事是小米上市,这应该算一件大事,毕竟我们追求了那么多年。
我们为了上市高速度奔跑了八年,每天十二个小时,每周六天,不眠不休,我原来没在大公司干过,不知道有年假这一说,直到很晚才知道,但至今也没休过。
2018年上市以后,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变化,变化的是什么?是财富,那一刻它会迫使你再次思考人生。
为什么以前不思考?很简单,8年来,一群工程师,一路狂奔,见招拆招。奔跑到这个时候停下来思考,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
前几天在一个同学聚会上,有个从美国回来的同学说:刘德,小米也上市了,以前想做的事,你今天都去做了吗?你打算接下来做什么?
确实如他所说,在这之前我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捐款、买车、买房子……
当你忽然间到了那天,一下子傻了,忽然发现之前的想法都不重要。
我曾听过很多成功的人这么讲,那时候觉得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突然有一天你体会到了,你发现也许人家说得挺对的。
思考人生下半场
于是我开始思考人生下半场,这时候短板一下子就来了。
我跟我太太一起得的结论是:我们70年代的人,所受的教育实际是有缺失的,这种缺失让我们非常难认知到,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很多人在追求觉悟,那么“觉”是什么?就是想清楚、看明白,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之前的八年,我们为了挣钱这件事,上市这件事,实现财富自由这件事,疯狂奔跑,夜以继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因为这是梦想,梦想做一家伟大的公司……
忽然有一天这个梦实现了,你不知道下面怎么做更有价值,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教育的缺失。
我开始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认识了哪些新朋友?这些朋友给了我什么启发呢?我们先说三位。
第一位朋友:马未都
我在美国读书期间做过古董。但当时接触到古董,是不得不。
2003年我去美国读书,没有挣钱能力,也不敢花钱,而且在美国挣钱比中国难。
当时想一想我们能干什么事,第一,我们只能收现金,第二,需要多多少少有门槛的工作,第三,旧有的优势好歹能帮上忙,后来发现了古董这个行业。
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恶补古董知识,之后开始做古董交易。可以在美国的拍卖行上买,送到国内卖,也可以在美国本地卖。
中间有机会看到很多马未都的文章。2018年,终于有机会相识了。
他真正给我的帮助不在古董生意本身,而是下面两样东西,真的有意思,我用两个故事来说明。
首先,我跟他学说话。
他本人是作家,或者说是当代文化“符号”,非常会说话和用概念。
比如,马未都想帮每个人建立跟历史的关系。
他说:“我们都觉得自己离历史很远,其实我们很近。我今年五十岁,你看两个我加在一起就能看到清朝,五个我加在一起就能看到乾隆,十五个我加在一起就能看到宋。”
你看我们今天想起宋朝是近一千年前的事情了,多么遥远的历史长河,他偷换了一个概念,你会发现十五个自己,无非就是从这儿站着再长点,我们就够得到宋朝了。
其次,他想问题很通透。
马未都告诉我,他会把所有的藏品做一个公益基金,捐给社会。
我也搞收藏,但是我想的是这些东西能不能升值。
马未都有这么多藏品,居然愿意捐出来,我做不到。不但我做不到,我恨不得让老爸能给我留下这么一份产业,所以我也很敬佩他儿子,能够就不要这份财产。
那为什么把它捐出去呢?
他说人老不负重,如果不及早把这些放在公益基金里捐给社会,我就会被人盯上,最后这些东西都不知道去哪儿了。
我说您这个有境界。
马未都说他是从王世襄那儿把这件事看透的。
他们这些人自身的经历很丰富,认识的人也多,这些人生感悟是我们这个年纪还没有。
就像我们在公司里,看谁的股票高一点低一点,心理会不平衡。其实每个人都花不完这些钱,但是你还会不平衡。
这时你要是想想马未都这些故事、王世襄这些故事,就会想透很多事。
难就难在你在四十几岁的时候,要听到六十个岁或八十岁的故事。你提早接触到这些感悟,到时候就避免犯这种错误。
第二位朋友:任重
我认识的第二个人是任重,他是个画家。他是当今古典绘画的画家中最先锋的一个,没有之一。
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他画画的视频,像印钞机一样迅速,而且画功非常好。
我发现这个人画画的技巧这么好,他的漏洞在哪儿呢?后来我忽然意识到,他的问题就出在技巧太好了。
当一个人技巧太好的时候,反而达不到最好的,因为他全面掌控局面,一定不会有失控感,但是失控才会不断创造意外惊喜,那样才会诞生最好。
所以我觉得他由于技巧太好了,没有失控感,就像我们很多人做公司,把公司控制得过于严格,这不一定是好事。
有了这个意识以后,有一次编辑采访我时,我就谈到了失控感。
2014年,小米生态链的完整营收是17亿,接下来几年不断攀升,2018年大概在500多亿左右。我认为这都与失控感有关。
我就用任重的例子给编辑讲,做企业就像画家画东西一样,最高妙的状态是,他画完一张之后,别人说您辛苦了,再给我画一张。他说抱歉画不了,这张就是他的顶级之作,没有第二张了。
我讲完以后对编辑说,我其实真想认识任重。我周二见的编辑,周四他打来电话说任重想来拜访我。
通过这一点,你会看到一个艺术家的积极性。世界上的人都一样,如果在一个领域里有极深造诣的话,他一定会触类旁通。
关于失控这件事不能太着急。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工笔画画得非常好,齐白石这些画家都一样,年纪大了不允许他画得那么细致,就到了失控那一瞬间。
任重说他还没到那个时候,要等待……
这跟企业一样,就像小米在过去的八年里从来没有想过组织架构的调整,因为我们觉得一路上这么狂奔过来挺美好,突然有一天旧的管理系统出了问题,不改不行。
你会在一个画家身上感受到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东西,有时候你要等待,甚至有时候,你要等待高级管理者的认知升级。
任重这个例子也挺有趣的,他在一个领域里有深度训练之后,能触类旁通,比其他人多一些感悟。
而我们如果没有把企业做到这个速度,没有遇到这种压力,他感悟的这些东西我也无法了解,但他是一个画家,他在画画的过程中,也会经历跟我们同样的感受,殊途同归。
第三位朋友:一位领导
第三位朋友是一位曾经分管过宗教领域的领导,我向他请教了很多问题,包括宗教政策,西方宗教,国内宗教,最后落到佛教上。
他说其实政治对宗教的影响不大。前苏联刚成立的时候,信教人数大概占七成,苏联期间信教比例也是七成,苏联解体以后还是七成,你能说政治对宗教到底有多大影响吗?
中国就更有趣了,中国自古就不是一个宗教国家,宗教问题从来没有成为政治舞台的主旋律。
我之所以问了很多宗教问题,是因为我收藏了很多佛像,我关心这些佛像未来到底值不值钱。
说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内心深处还摆脱不了庸俗的那一面。
我一上来就说我已经不想挣钱了,但是还是每天想着这些收藏品能不能再赚钱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收藏佛像,我经常跟我太太讲,我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去夜总会,总得有点兴趣,所以我就做了这些。
更有趣的是,做产品组合。
其实你攒一两樽佛像没什么意义,只有当我将历朝历代的佛像放在一大房间,一百樽两百樽的时候,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才出来了。就像小米一样,你只卖手机不行,而是要做产品组织。
我老想我攒这些做什么呢?
我原来设计的路线是收集来以后,可以在故宫开一个展,某某某收藏佛像艺术展,然后整体拍卖掉。
当你攒了一两百樽,再用拍卖会的方式把它散掉赚钱,这是干嘛呢?这件事情对我个人来讲本身就是试金石,可能会突然有一天我完全不为这个事而诱惑了,不再想着用它赚钱,而是它捐出来,回馈社会,标志着我的个人境界就提升了。
尽管也许我还想着继续让它赚钱,让它升值,但它已经跟收藏没关系了,跟赚钱也没关系了。
用时间轴复盘自己
最后,我给自己画了一个时间轴,复盘了一下自己,这种复盘可以改变你的价值观。
时期一:高考与大学
我记得当年高考的时候,分数高的要不去计算机领域,要不去外贸、金融领域。再后来互联网起来了,一流人才都在互联网里面。
你往一流人才里面靠,你就更容易成功。
八年前小米创业的时候,除了我,其他的合伙人都很牛,都是一流人才,我是二流人才,没关系,我上了这趟车,结果就不会太差。
相反,有的领域最大的问题是人才萎缩。
比如,我们前段时间投了一家做纸的公司,做纸巾、卫生纸、家庭用纸。现在,没有一流人才愿意去造纸,这些领域的人才库就会萎缩,会降级。
这时候,只要有高维度的人才愿意沉下心来把一张生活用纸做好,一定能在这个战场上打赢,因为你的人才维度高,所以人才还得倒着使。
时期二:留校与从商
再往下我留校当了两年分团委书记,然后到科大当老师,我在那儿建了一个系,当系主任,这个大概又是七年的时间。
我为什么选择留校?那时候工业设计师出来找找不到工作,因为人家不懂什么是工业设计,就说我们是个美工。
我只能留校,留校以后做了一些项目,我的商业意识是在那时候学习到的。
时期三:美国读书期间
后来,我又在美国待了八年去学设计。去美国前,我跟我太太分工,我负责赚钱,她负责申请学校。她迅速就申请到了,我这边也迅速赚到钱了,我们就决定去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去美国?
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国家,如果你没有在美国生活和相对深刻地了解这个国家,你就没有在这个星球上活明白。
那个时候申请出国读书很难,但一定要去美国看看,这样才能完成对这个星球正确的认识,否则你就非常容易骄傲。
我对美国有几个印象。
第一,大消费
你到美国才会发现,这是一个物质极其充沛的国家。
你买三明治,人家把长面包头一块扔掉,第二块开始给你做三明治。他的超市里卖肉,该扔的都扔了,只留了排骨中间那一段。
这有助于我们判断中国的大消费时代的来临,中国新一代人在物质相对富足的环境里长大,他们会再现美国那种消费逻辑。如果我们没有去看,真的不能做判断。
第二,探索精神
美国是一个世界各民族的不安分者组成的国家。
我如果安分就不会离开北京了,我在这儿当个系主任,开个小公司做得挺好。
由于全世界不安分的人凑在一起,所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就跟今天的深圳效应是一样的,全中国闯深圳的都是不安分的人。
第三,增进了解
2003年的美国确实跟中国太不一样了,我第一震惊的就是所有的洗手间里都有卫生纸,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但是,从社会层面,观察下来发现,美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没有中国民众对美国的了解多,但是美国精英层对中国的了解,远大于中国精英层对美国的了解。
你跟老师们一聊孔子、孟子,他们比我知道的都多。当时我还修了远东政治,发现他们的视角和我们的视角也完全不一样。
时期四:决定回国
后来我为什么要回国?美国的大环境好,但小环境不好,你是少数民族,你认识的人也少。而中国相反,这两个你选哪个呢?
我选择小环境好,选择了小米创业群体,因为这是一个一流人才的群体,而且是一流人才在做互联网。
我在这么多年里一直没跟互联网有任何瓜葛,忽然有一天参与了互联网创业,也很有意思。
我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三十天是我人生最贵的三十天。我想到的是:第一,中国快,美国慢,在快车道上,你躺着都能赢;第二,互联网是一流人才聚集的一流行业;第三,我的中国属性更强一点。
小米的八年,大家可能都知道了,这不是一个人奋斗的结果,它是大时代的浪潮。
做事情顺应大势非常重要。我们这一代人非常幸运的是,赶上了中国发展最快的十年。
有一次吃饭,我开玩笑说,雷总,我要感谢你,中国发展最快的十年你把我从美国叫回来,让我没有错过它。
有一天闲来无事我就画了这张图,我要复盘一下,看看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动力来自于哪里。
于是就发现,从小学开始,到高中,到步入社会,人生其实每隔七八年都会有一次跳跃性成长的机会,只要你不放弃,至少你还有三个七八年。
原来我们觉得小米做到今天,是不是到了一个高峰了?其实公司也是一样,只要不放弃,前面还会有机会。
其实每个人都能画出来你的人生轨迹,这样你就知道不同阶段动力来自哪儿。
比如高中学习这段动力肯定来自你自己,但后面这一段来自于社会,有了社会大趋势的助推一下子起来了。
所以非常关键的是,你还要想,下一段的七八年在哪儿能找到巨大的动力推动你呢?
原来我觉得45岁已经不年轻了,是个中年人。把这个图画完以后才发现我们还很年轻,正是干事的时候。
在2010年到2018年这八年里,我们最重要的逻辑就是速度,最美妙的也是速度,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点里迅速长大,错过了这个时间就长不起来了。
今后整个经济结构都在调整,速度不是主旋律了,可能要注意这些问题。
比如买房子,过去,你很愿意在远郊买房子,因为你有一个预期,城市很快能扩张到那里。当年你从二环搬到五环的时候,发现没几年城市扩张到五环了。但城市可能永远不会扩张到六环,因为高速增长期结束了。
中国的未来十年仍有巨大的机会,只是它的速度没那么快了。抓住这个趋势,它就可以成为你人生的巨大推动力。
我建议每个人都在纸上复盘一下你的过去,落实在纸上的视觉会帮助你了解你的想法和你实际做出来的事情有多大差距。同时,你也会看到原来人生还有这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