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从去年年末到今年春节开工,滴滴已连下三道「过冬通知」,全面下调员工的奖金、员工人数及福利待遇等。京东、美团、小米等也都在想办法过冬。相比起这些活着的公司,或者正在裁员调结构的公司,有些公司已经因为扛不住而沦为了炮灰。越是寒冬,越要努力活下去,但活下去的第一步,就是要沉下来好好修炼内功。文章来源:创业财经汇(ID:chuangyezone),作者:佳云。
昨天,企业家们突然被叫到一起开会了。
2月26日,「全国工商联咨询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并于昨日召开第一次会议。第一批参会成员名单阵营豪华:柳传志、曹德旺、陈东升、马云、马化腾、董明珠、许健康共八位企业家出席并发表讲话。
大家开会的主要目的为讨论:「如何发挥民营企业家行业引领和决策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目前,受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结构调整阵痛释放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其中,对风向变化感应最为敏锐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了集体过冬整顿期,滴滴、美团、京东、阿里、人人车、百度、趣店、优信二手车……不断放出内部组织架构调整的消息。
如何客观、全面看待当前互联网公司的各种举措,如何正确解读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如何正确解读“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内涵?就业形势真的越来越困难了吗?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曾在接受编辑提问时,已经给出了完整的经济形势解读,不妨拿来参考:
「从理论上讲,经过8年左右的增速换挡,中国经济成功地由原来的高速挡切换到现阶段的中高速挡,增长速度向这个阶段的潜在增长率收敛,在服务业和消费分别成为供求两侧的主动力情况下,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显著提高,这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
至于具体的市场反应,大家从最近互联网公司的具体表现便能看出一二。
01 互联网公司集体过冬
从去年年末到今年春节开工,滴滴已连下三道「过冬通知」,全面下调员工的奖金、员工人数及福利待遇等。
2018年12月,程维在全员大会上,宣布年终奖力度比去年缩减一半,高管集体不拿年终奖。当时他给出的解释是,公司表现不如预期,去年在安全上投入较大。
2月15日,滴滴再次召开全员大会,宣布将对非主业「关停并转」,整体裁员比例占全员的15%,涉及2000人,进一步缩紧业务。
仅过了10天,滴滴内部再次下发《关于控制开支、减少浪费的通知》,宣布取消全员夜宵及茶水间零食、取消工位健身及外部合作健身房等事项。
滴滴三道令,员工抖三抖。无独有偶,去年一年,被创始人负面消息、股价下跌、财报不如预期等消息缠身的京东,一直没从冬天走出来。
但有些意外的是,新的一年,京东并如传闻中那样,宣布大规模裁员,只宣布对高管实行「末位淘汰制」,10%的高管将在竞争中被公司逐步淘汰。据了解目前该机制已启动,这些坐到高管位子上的人,大多都已加入京东多年,享有市值不菲的股票和期权。
就在最近,美团点评的最新消息,也关于人事调整,美团宣布公司内部要进行业务和人事去重,以此来抵抗寒冬。
当然,也有一些「强势」公司,如阿里、今日头条、腾讯、小米科技等公司步子走得依然很稳。
2018年,对雷军来讲是转折性的一年,小米成功上市,但他依然焦虑,不敢有丝毫懈怠,依然勤奋和拼命。对于经济形势,去年年底的年会上雷军就曾预言:「未来中国的手机市场规模,将会出现十多年来首次下降的趋势,而且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惨烈。」
但进入2019年,雷军要担忧的,不仅仅是手机市场的下行危机,而是整个互联网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大势。
相比起这些活着的公司,或者正在裁员调结构的公司,有些公司已经因为扛不住而沦为了炮灰。去年,年产量曾突破过8亿台的手机一哥金立手机,因创始人自身的错误已经宣布破产重组;锤子科技手机线命途多舛,如今深陷债务危机;房产中介明星爱屋吉屋在烧钱大战结束后,没能挺过来;优信二手车曝光对手数据造假,人人车裁员并改为城市合伙人制度,二手车市场整体不乐观……
02 越是寒冬,越要扎硬寨、打呆仗
越是寒冬,越要努力活下去,但活下去的第一步,就是要沉下来好好修炼内功。
王兴曾在2019年除夕,曾专门发内部信强调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健康的重要性。
王兴,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最能沉得住气的创业者,九死一生,经历上百次失败的打击,数千次抵御外敌之战,苦熬16年,他终于将公司熬到了上市。
而且不同于其他烧钱的互联网企业,据此前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即便在去年摩拜单车后,美团手里也握有323亿现金。这意味着美团早早就有了极强造血能力,不怕严寒与风霜,但王兴等人毅然选择在这个时候,精兵简政继续优化组织结构。
我们习惯了看增长曲线,却忘记阳光下也有阴影,王兴、刘强东、程维、张一鸣等人如今的举动,看似突然,实则必然,他们都在修炼内功。
有时我们确实可能低估了裁员产生的蝴蝶效应;但相比于那些百年公司的动荡轮换,有时我们或许也同样高估了所谓的裁员潮。
如今的这一批中国互联网头部公司,普遍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前后。哪怕以BAT这样的巨头来看,到2019年,他们也不过刚刚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至于当下新闻中的滴滴、小米、京东,尽管如今他们的品牌已然如雷贯耳,公司估值或市值已然堪与全球科技巨头比肩,但从公司发展的历史来看,他们依然十分年轻。
这些中国巨头萌芽的阶段,正如1999年-2001年硅谷科技泡沫破灭之时。在2001年,亚马逊的贝索斯面对上千名员工说,「这非常困难,非常痛苦。但是基于商业考虑,我们必须这样做」,当时亚马逊合计去掉了15%的人员,但如今的亚马逊,依然是全球创新公司的翘楚。当年的危机,对于亚马逊来说也是一次涅槃重生的机遇窗口期。
经济发展都有周期性,即使是那些百年公司,也并非一直处在永续的上升期,缩小企业规模也是一种必然调整。
那些穿越危机依然基业长青的企业,往往都把收缩看成是一种有序的、蓄势的行为,是为未来大发展所做的准备。
但从西方企业裁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看,精兵简政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再生,只有将其与促进管理效率提升的其他措施,如重新确立组织战略、调整组织结构、改革考核与薪酬制度、再造组织流程等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企业走出困境。
而且,对标硅谷上一轮泡沫挤出时的痛苦,对于当下中国互联网公司裁员潮中的个体来说,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事实上要远远好过当年的硅谷。
移动互联时代所最显著的趋势是,个体价值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公平对待——零工经济、开放式创新、SOHO式就业……这些新就业形态,成为当大公司组织在面对调整时的稳定缓冲垫。而对于公共管理者来说,如何为这一部分缓冲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稳就业的解决方案之一。
03 如何成为屹立不倒的强势企业?
下行周期里,其他企业都在裁员,但强势企业则是选择继续招人、培训员工,为周期后的扩张做准备。
美国哈佛商学院中就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林肯电气。这家企业从1895年诞生开始,就一直保持了「不解雇」的纪录,不管是战争、大萧条、和金融衰退都没有解雇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每周工作至少30小时的员工。
在日本也有一家这样的企业——丰田。1950年以来,无论是遇到衰退还是繁荣,丰田都从未解雇全职员工。这样的企业足够扎实,足够值得被尊敬。今天在国内也有了这样的企业——阿里。阿里CEO张勇在2月22日的内部管理会上明确表示,阿里不会裁员,相反将继续开放招聘,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训计划。同时投入更多的平台资源,帮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员工的报酬、成长空间、容错程度等来说,阿里堪称国内公司中的佼佼者。在去年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份《国内科技企业薪资TOP10》中便显示,即使在BAT、华为这些国内顶级大企业中,阿里平均报酬也高居榜首。
每一个经济体都会有枯水期和丰水期。在丰水期内,每一个湖泊,每一条河流似乎都波涛汹涌。但是在枯水期,那些缺乏内生水源的湖泊、河流往往会干涸,只有那些具备自我补给能力的水域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
但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是一夜成功或者一夜失败,其实背后都都有很长时间的积累与蛰伏。说一个很吃惊的例子,大家都知道TED演讲是几年前突然走红的,可它实际上却创办月1984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彼得·德鲁克在其奠定自己「现代管理之父」地位的经典著作《管理的实践》曾说过:创造客户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向客户提供某种「独特的价值」。
德鲁克在20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曾总结了市场营销的4个教训,首当其冲第一条就是「收买客户是没有用的」。免费、补贴(变相打折)等手段是当前国内互联网领域最常见的手段,但近几年高企的死亡率,反向证明了任何对消费者来说没有「独特价值」的商业模式,都一定是短命的。
特别是融资难的大背景下,对于还未实现盈利的玩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裁员能够给企业降低成本,但并不能治本。
市场不相信眼泪,在顺应市场大环境变化下,如何进行策略调整、利用持续创新,改变不利局面,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公司面临的新课题。
大浪淘沙,真正有实力和价值的企业,依然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月22日,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不会裁员,相反要加大对公司人才培养计划的投入,持续开放招聘,减轻社会上的就业压力,带动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2月25日晚,京东集团也宣布将继续扩招,2019年的新增岗位需求预计将达1.5万人。主要集中在零售、物流、数字科技这三大核心业务,其中京东物流成为未来新岗位增加重点,新增1万名员工,且招聘对象以一线员工及基层管理者为主。
2月26日,百度也宣布不裁员,百度云今年的营收要破100亿,同时宣布将招聘2000人,同时,百度宣布将对三位副总裁沈抖、吴海锋、郑子斌进行干部轮岗调整,内部邮件称,目的是为了打造空前繁荣、强大的百度移动生态,激发组织创新能力,提高协同效率。
外因只是外部条件,内因才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看来,一切都在朝着积极应对,越来越良性的方向发展……
在大行业总趋势下滑的情况下,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继续精进,输出强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顺利度过调整期之后,你们将会学到如何处理危机,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员工的关系,如何理解公司在社会中的价值与责任,这是一场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升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