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注:孙江涛是钱袋宝创始人、神州数字CEO以及Goopal Group发起人、天使投资人。在2014年了解到区块链后,孙江涛找到了他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此后他不仅投资了很多区块链企业,还发起成立了致力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场景应用的Goopal Group。这篇文章,孙江涛分享了自己创业投资的经历与思考。其中涉及他创业17年来的底层商业逻辑、感悟,以及对区块链的思考、趋势的判断。文章来源:捕手志(ID:ibushouzhi)作者:周莹
走向区块链
我以往的创业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上都是从身边的需求出发。通常我也是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用户,因此可以明确感受用户的需求,并把业务链打通,让它具备商业价值,之后发现了用户的多元需求,就再去做新的创新。这就是我以往业务和服务创新的逻辑。
我们最初创立神州付只是想给我们的视频聊天网站Ukiss提供支付服务,根本没想到能做到上市。结果视频聊天网站没成功,却发现支付平台符合了很多人的需求。所以我开始出去谈合作,很容易就谈下了联众和金山,我想这是个生意,就招了Team开始满世界找新客户,于是神州付就做了起来。所以,创业很多时候都带着偶然的因素。
我们经常会从内部孵化一些项目,智能果是其中一个。它是一个做智能POS机的公司,我们原来在钱袋宝有很多创新,但市面上的硬件跟不上,所以我们就组建了自己的硬件开发团队,这是智能果的前身,Leader叫郑利。
有趣的是,那时整个行业有硬件开发能力的支付公司就我们一家,而且机器越做越好,我就想这个机器也可以卖给别人,所以我们等于下了个蛋,孵化出了智能果。这个逻辑和做神州付是一样的。
智能果正式独立是在2016年初我们决定将钱袋宝卖给美团点评的时候,在签协议之前,得到老股东的同意,把它拆分了出来。到今年元旦智能果已经渡过了最黑暗的一段时间,它主打的产品之一是智能POS机,去年第四季度已经卖了几万台设备,今年就会开始盈利。当我们看到几万台机器在全国密密麻麻的点频繁地工作时,心里很是欣慰。
实际上在钱袋宝被美团点评收购过程中,我跟美团接触下来也受到了不小的刺激,最大的刺激有两个,其一来自王兴,其二来自他的团队。
我和王兴是2012年在亚杰商会认识的,我是五期学员,他是六期。亚杰商会摇篮计划一直有迎新传统,有新学员加盟会一起去做拓展训练,那天训练结束后,我和他被安排在了同一个宿舍。王兴当时就名气很大了,他在做美团,我在做钱袋宝,我们互相讲了讲自己的产品,但对彼此的产品都没有感觉。
我们聊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当时并没有觉得他会像今天这么厉害,但不到五年的时间,美团点评的估值是钱袋宝的50倍,最后把钱袋宝买走了,虽然实际收购价格比媒体公布的十四亿要高许多,但这对我而言仍是一个不小的落差和刺激。
第一次和王兴谈收购,我们就把基本的方向确定了,然后由他的合伙人穆荣均和我落实细节。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美团投资部门的其他几个年轻人,背景都是MIT、哈佛这类院校,虽然比我小近十岁,但一谈项目就看得出整体素质非常高。
我这才知道王兴为什么要融那么多钱,其中之一可能就是为了招到优秀的人才。我回来后就先换了HR,重新调整招人的策略和标准,招一流的人才,然后给他对接最有价值的行业资源,我希望他们对成功的欲望远远超过我对他们的期望。
对我而言,我没有做过一流的企业,我刚开始创业从事电信增值代计费服务,然后做游戏交易服务再到上市,整个中国游戏产业400亿人民币规模,不算太大,但也不小。再往后做支付,行业整体规模不小,但利润规模有限,一个公司一年几千亿流水,做的好也就几千万的利润。
那时候我们常说自己和物流公司没什么区别,人家运货,我们运钱,但别人丢了一车货有保险公司赔,我们丢了一车货,三年都赔不完。
所以我一直希望去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区块链的底层共识机制和技术、分布式网络应该是价值互联网非常重要的载体,这比我以往从事的行业格局、空间都更大,是值得我去投入的方向。
区块链的创业与投资
2014年,松禾远望基金的创始合伙人田鸿飞约我吃饭,聊了两个小时的区块链,我这才算是对区块链真正有所了解,后来买了一堆相关书籍学习。
我过去一直做支付相关的事情,那时还在做钱袋宝,但我发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包括去中心化网络、P2P精神都天然和区块链架构有很好的结合,而我又没有精力去做区块链的事,怎么办?那就投些区块链的公司吧。那时整个行业大概二三十家公司,我基本全看了一遍,最后投了三家,算是入行了。
到现在我们在区块链领域已经投资了非常多的项目,梳理下来,我们和高盛有些像,又有点九鼎投资的影子,但又也不是YC,我们会重仓看好的创业公司,也会鼓励内部创业孵化。比如我们和IDG、高榕资本等一起创立了Goopal Group,致力于解决区块链技术的场景应用问题,2017年估值就到了1.4亿美元。
今年应该会有更多实力强大的企业及资本进场,在某种程度上我的关注会更早期,这样风险虽然会比较高,但一旦有回报,也会非常巨大。另外,我会专注国际化,国外有非常多好的项目,中国企业出海也做得非常优秀,最近两个月我们也参与了不少。
现在的区块链特别像2000年的互联网,刚刚走入大众视野。互联网真正的大发展还是被BAT推动的,在搜索、电商、社交这三个维度,但在2000年根本没人看搜索,那时候人们认为把报纸变成电子报就是互联网,这只是最粗浅的认识。
而目前区块链就处于这个状态,有几千个创业公司,里面一定有像新浪、网易这类巨头的雏形在形成,但这些公司可能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把区块链应用好。谁也不知道下一代巨头会不会出现,也许这一代的一些企业已经逐渐有了影响力,但可能只是一代巨头,而二代巨头正在酝酿当中。
无论是过去的互联网还是现在的区块链,从理性的角度,我们都可以从基本数据判断一个项目的影响力、生命力和市场空间。但从感性角度,我们没法预测它具体发展的方向,只是预期它会被更广泛地使用。
很多时候大家都看到了方向,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人会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冲进这个领域,他们会带着自己的资源、Know-How,对这个产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改变。也许一个微小的创新就会让整个产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但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任何技术不可能包揽天下,区块链也一样,哪怕区块链和传统社会的结合是非常丰富且会带来巨大创新的,它也只能和部分产业结合,过分美化和贬低都是不合理的。
现在区块链的创新项目基本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底层技术,第二类是为区块链生态提供服务的,第三类是其他领域+区块链的应用。前两类项目需要重点判断团队背景,最后一类项目除了要看这个领域是不是真正能和区块链的技术价值特别好地吻合外,还需要重点看它是否合规。
创新往往要破坏一些过去的束缚和常规,那就很有可能和既有的规则产生冲突,做企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合法合规,不能允许挑战监管的底线。
在第三类应用中,我觉得比较靠谱的,有三个方向。
第一是信息的确权,征信是一个具体代表,征信的背后带着个人信用、个人权利的确认,通过区块链数字签名来确权证明一些行为的签发者,其实就能很迅速地在不同机构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第二是物联网,即智能硬件和区块链的结合,物联网和区块链都是P2P的分布式网络,它们天然契合。
第三是版权,现在苹果的音乐、视频要收30%佣金,运用区块链技术将这部分佣金返还给版权的拥有者,激励他们去创造更好的内容,这会对中心的互联网巨头造成冲击。这三个方向里,版权保护是相对容易实现的,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和方向。
我还有一个很近的展望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新方向,现在他们在各自发展,但我认为它们有朝一日会合到一起。我想象过一个有趣的场景,不久的将来我会有一辆可以完全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到了金融街我可以直接下车,车自己会去找车位,综合收费、距离等等从几个停车场中得到一个最优选择。
我可以每月给我的车转两千元,它可以通过区块链直接完成所有支付,不仅是停车费,它可以决定这个钱怎么花,只需要每个月底给我账单。这个场景现在说起来像故事,但我觉得大概三、五年之内就可以走进我们的生活。
虽然我们孵化成功了一些项目,比如闪电借款、智能果,但背后其实关掉了更多,经过一些尝试也发现有一些路径是走不通的。在区块链领域,我们总结有两类区块链创新是没有机会的:
第一类,创新公司做区块链金融服务无机会。泛金融行业有需求,小创业公司有可能洽谈1-2家中小金融机构,但最终会是整个金融机构大型合作者,如恒生电子、柯蓝、宇信易诚等真正介入,小的创业公司最终会沦为底层技术合作公司。
第二类,区块链农产品溯源无机会。区块链是去中心化,技术上可以实现,但是现有的官方质检部门,是中心化的,更具有权威性。民众相比于技术,更信任权威。
终极思考
现在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狂热,就是「欲使其亡,先使其狂」这么一个过程。对个体来说,要么赚要么亏,你赚的钱一定都是别人亏的钱。这不是一个实体创造价值的市场,二级市场是零和的,加上手续费,就是个负市场。
区块链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就合不上了,如果什么东西都硬往上嫁接,一定会带来很多问题,可能解决了一点,又有新的,该踏实做事的创业者都跑去投机了,最终弄得整个产业一地鸡毛。这是我认为目前区块链行业最大的问题——泡沫太大。
虽然有很多投资人在这波区块链泡沫中选择投机,但价值投资毫无疑问仍然适用。人类的本性永远不会改变,贪婪、对风险的恐惧,人性和经济的规律在任何行业中都是适用的,不会由于新事物的出现而改变。
我觉得投资和投机是有关系的,有相似也有冲突,投机可以说是投资的一种细分领域,所以不能因为一些投机者的成功,就贬低了价值投资存在的价值。投机和价值投资属于不同的领域,在不同的市场就要用不同的策略,所以在某一个泡沫很多的阶段,聪明的投资人选择投机,等泡沫逐渐趋于刺破,再去选择项目就会回到价值投资,要看长远价值了。
对于我自己来说,如果不符合我的价值观和价值投资理念就不参与,错过就错过了。人生很多时候不在于一定要对多少次,其实在关键时刻少错几次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是我的选择。如果你对这场跳动的风波没有兴趣,可以选择不参与,其他赛道的机会还很多,不是非要盯着这一条赛道。
再过些时间,大潮过后真正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了。现在,区块链会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准,除了能看得到的一些方向,其他都要去实验,所有事情坐在办公室里想是没有结果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一试不行再调整,还是不好就放弃,再尝试新的。
我从2001年创业至今已经17年的时间,仍然在创业和投资的路上,是因为我把创业与投资视作我在世间的修炼,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也不是做慈善,而是为了这个过程中找到自我。小时候,是努力读书、孝顺父母、衣锦还乡这一套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激励着我,现在,我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很多改变,发现这些事本就是该做的,还有对生命本源的追求这样更重要的事。
我在做着创业、投资以及赚钱的事,才有机会从各个角度去挑战内心,如果去避世,心境也许会很平静、舒服,但你面对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只是被隐藏或掩饰起来了。
在世间的修行很难,但也是更大的锻炼,面对利益、赞扬、诋毁怎么看待?对待朋友和对手是什么态度?这些每时每刻都在挑战内心,我希望我能在表象更混乱的环境中历练自己,去做一些有更大格局的事。
有朝一日心练好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什么也都可以不做,两者没什么区别了,这或许是一个更有意思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