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注:在VC圈,朱啸虎的名字经常被提及。除了曾参与滴滴、饿了么、小红书等明星项目的投资外,在2016 年炙手可热的映客直播和ofo 单车等项目的投资者名单里亦可以看到朱啸虎的身影,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这位投资人也会因为投资风格牵扯进负面评价里。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王利芬。
今早看到虎嗅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劣币朱啸虎:我套现后哪管洪水滔天》,标题直接定性,我看后很有感触,朱啸虎是否劣币见仁见智,但我质疑朱啸虎作为投资人的专业性。
作为金沙江创投的董事总经理,一个已经投资了滴滴/饿了么/兰亭集势/小红书/映客/ofo的投资人,他业务的专业性是经得起投资实践检验的,而且作为一个投资人能与这么多风口的独角兽公司有交集,足以说明他投资专业的眼光和过人的判断。据说他的投资风格“就是呼啸而来的老虎,只要他看重哪个项目他就砸大钱,往往一砸大钱长则一年结束战斗,短则几个月结束战斗。”这段描述足见其风格果敢凶悍,这样的投资风格似乎也并无不妥,投资的快慢短长是投资人自己驾驭资金利器的所选方式,无涉他人利益,他要快投慢投快退慢退都只是操作手法而已。
那么我到底是觉得他哪些方面不专业呢?
第一,冲在第一线隔空喊话竞争对手,彻底颠倒企业家和投资人的主次关系,他给自己的职业定位不专业
ofo一案中朱啸虎的角色为快速套现上蹿下跳,太过急功近利,有失水准。在投资ofo之后他公开说他90天结束战斗,后面一看不行又改口说是半年结束战斗。无论投资机构给一个企业投资多少金额,市场竞争的主体都是创业团队,而不是投资人,何况你朱啸虎只是众多投资人中的一个而已,你这么公开场合一喊90天结束战斗意图何在呢?如果是ofo内部团队真实的作战意图,你朱啸虎就是在泄密,如果不是真实的,你其实是在用隔空喊话的方式给ofo创始团队施压,前者现在看起来不象,后者的原因无非是在ofo这个案子上保持他朱啸虎的快进快出快速套现的风格。
如果ofo的戴威是个创业老手,一定会约见朱啸虎,让他回归到投资人的本分,告诉他投资就要愿赌服输,投完了资除了正常的交流渠道和会议场合你可以发言,关于公司的任何发声都不应该是你直接跳出来面对大众,还会告诉他,一场战斗是否结束不会以他是否有利快速退出而行动,而是要看如何利于公司的持久发展作打算,作为投资人直接面对媒体谈论ofo的任何事情会让公司员工不知所云,扰乱公司的整体布局和发展。
我们不得而知ofo团队是否找过朱啸虎本人,但我们看到此后不久他又在微信朋友圈中与马化腾争论哪家占了上风,那架势ofo就好象是他自己的唯一的亲生孩子一样,但戏剧化的结果是,很快被曝出向阿里套现,毫不犹豫卖出快如闪电。其实在他喊出90天结束战斗那一刻,就不难看出他脑子里共享单车激战的蓝图就是那个固化了的快的和滴滴合并的模式,实际上在滴滴之后,出行的变数和格局已经远不再是那个时代,这就是为什么至今合并仍然没有结果的原因,所以,朱啸虎这一90天结束战斗的提法有失他的专业水准。
ofo一案如果真的套现成功,单纯看朱啸虎投资结果,成绩是不错的,但作为投资人的朱啸虎因太过急功近利,把最后一块遮羞布也丢掉了,变得露骨甚至是赤裸裸,这点长期看对于他是个损失。也许朱啸虎并不在乎这个,有钱赚就行呗,但其实情况并不如此,我曾经跟两个独角兽的创始人聊天,他们都婉拒了某大名鼎鼎投资人,他们说不喜欢跟那些贼精贼精的人打交道,那种急功近利对一个持续发展的公司并不好。所以,在很多时候口碑还是很起作用的,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好项目少投资人多的时代。
第二,朱啸虎对被投资的对象没有起码的尊重
王学宗应该还是满怀期待“朱啸虎”的提携点拨,据说花了10万块钱,精致装扮,抢了上课最好的位置,总算见着了他朱啸虎,但他当着众人的面一句“我不投60后”把王学宗的所有期待给掐灭了,歧视大龄创业者导致王学宗公开吐槽,那他是否对年轻创业者情有独钟呢?我认识的一个很小的差不多是90后创业者,他请朱啸虎保密他投资了他的公司,但朱啸虎在一个采访上竟脱口而出,毫不在意,此后这位创始人微信他,竟得不到一个字的回复。
这位小创始人说到此事一肚子委屈,但不知如何是好。要投资时百般好,投资后就变成了草,这是这位创业者的真实感受。这两个故事都说明反朱啸虎作为投资人的不专业,对一个被投公司所要求的商业上的保密都做不到,如何谈得上专业?不仅不专业,连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都不具备。
真的是,朱啸虎不懂得人家微信了他要回,投资人与创业者要保持基本的交流通道这些做人的常识吗?那你就低看了朱啸虎了,他太懂了,没看见人家跟马化腾在朋友圈一句接一句热闹得很呢,没看到他在独角兽聚会的乌镇饭局上也很精神呢。说到底他是太过精明太过算计,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丝精力都要稳准狠的地有值不值的投资回报,在这个逻辑下,那些不能实实在在给他带来回报没什么大用的人可不就是爱理不理,可不就是不考虑你的感受吗?投资回报的逻辑没什么不好,但太过算计和功利就把人味搞没了,这简直比资本主义还资本!我曾经看到过有创业者与朱啸虎称兄道弟,大讲哥们义气,现在想来那也是别样的一景。
第三,朱啸虎在ofo一案中的高调给投资行业开了个不好的头
在创业团队浴血奋战的当口,投资人可以胡乱开口搅乱战局。今天许多创业团队都很年轻,他们跟人打交道的经验都不足,更别说与那些投资的老戏骨相比,他们真是太年轻太天真了,如何驾驭资本特别是象朱啸虎这样的投资人是很重要的要学的一课。
筛选投资人是创业必修课
马云曾说投资人其实就是公司的舅舅,创始人才是母亲,对一个孩子该怎样成长,母亲的责任最重,权利也最大,也最了解孩子,舅舅对孩子的成长有想法有意见可以私下聊,至于听不听还是母亲说了算。如果舅舅非要当众指责母亲或者给母亲以压力,这个舅舅不要也罢。
其实,把投资人推向前台我也曾起过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2005年,我从美国回来筹办《赢在中国》,当时找到了还用着软银赛富的创办人阎炎,最早进入中国的风投熊晓鸽,我说我要做一档连接资本和人才的创业节目,需要风投参加,他们都表示风投的工作其实在西方都是站在创业者背后服务的机构,抛头露面好像并不是风投要做的,后来我说如果出来是为了更好地更多地服务创业者的话,那且不效率更高?他们认为我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于是,都担任了《赢在中国》的点评评委,此后创投人士就接二连三地出现各种传媒上,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天使投资人风投PE在创业者成长的路上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中国投资者队伍受过训练的正规军在大批充斥投资者的队伍良莠不齐,投中榜曾经对十年的VC和PE做了个统计,其中,VC上榜机构留存率为44%,不到一半,而PE留存率仅为13.3%,可见这个行业的泥沙俱下,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创业的风险有很大来自于对投资人的筛选。
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大体可以做到的不仅是资金的帮助,还有投后管理中人才的推荐,行业的梳理,竞品的分析,跨行业资源的对接,行业走向的预判都会帮上一些忙,他们帮忙不添乱,他们深知只有企业赢,他们才会赢。这里指的专业不仅指的是业务的,更是心态的,自身角度定位的,还有对行业建设上的,最后这几点,投资人朱啸虎都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