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上海】12月21日报道(文/grace33)
昨日网络上疯传的两张截图,相信大家都在朋友圈看见了。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对待60后创业者的轻蔑态度引起了热议,有人支持年轻人更有创业精神与创造力的言论,但不少大众还是以批判的角度看待“朱啸虎思维”。
或许是见多青年才俊创业后跻身为业界大佬的故事:19岁的扎克伯格创立了Facebook,比尔盖茨20岁就打造微软,拉里佩奇和Sergey Brin在23岁时建立谷歌,而杰克多西也是在30岁时创立Twitter……
种种事迹让“创业”与“年轻”产生了不可言说的联系,但这两者一定要并存吗?年龄歧视的问题只存在于国内部分投资人的心中吗?作为创业指向标,一直追求平等开放的硅谷又如何呢?
硅谷:性别、种族可以多样化,但对年长员工闭口不谈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劳动者年龄中位数为42岁,而在硅谷的公司中,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Google和特斯拉是30岁,Facebook和 LinkedIn是 29 岁,曾因为年龄歧视而吃上了官司的Twitter,其员工年龄中位数仅为28岁。
总是倡导公司多样性的硅谷企业,更多侧重于追求性别与种族上的平衡,而提及年龄这一方面,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转移话题,反复用报告申明自己是多么重视女性员工的福利与健康。
即使年龄成为硅谷“不可说的秘密”,但这显而易见的歧视还是有据可循的,只需浏览各大招聘广告,就可清晰的发现许多科技公司的职位要求都会强调只招聘应届生,还有一些公司表示毕业了一两年的也可以考虑,但是毕业超过两年的就不会接受了。所以层层筛选后的候选人名单大多数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
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家Ed Lazowska曾经感慨道:“漫步于任何一个热门的科技公司当中,你都会发现年轻的白人男性与亚裔男性不成比例的多。”
就连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顶尖CEO也曾公开支持过这一现象, 2007年22岁时的他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YC大会上对于听众直言不讳自己对于年轻人的偏爱:“年轻人就是聪明。”不知道十年过去后的如今,已经步入30的他是否还抱着这样的想法呢?
知道年龄歧视违法,但我们无所谓
其实根据美国1967在联邦就业法案中的规定,这种职场上的年龄歧视是违法的,如果因为员工年纪大了就将不让其晋升或者是将其开除,都会触犯法律。不过这一法案未曾阻拦过科技公司的高管们的想法,他们达成的共识就是不要雇佣任何超过30岁的人(当然更不能超过40岁),这些赤裸裸的年龄歧视就在科技媒体的眼皮底下进行着,却很少有人多着笔墨。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让人十分心痛,因为在Techcrunch等新媒体工作的媒体人们,也都和科技从业者一样年轻。
2013年,BuzzFeed上出现了一篇文章——“作为BuzzFeed最老的员工是一种什么体验”(副标题:“我已经跟不上每日工作的节奏了”),这篇文章出自一名53岁的BuzzFeed编辑之手,他自称“我的年纪已经足以成为所有编辑部同事们的爸了。”(当时编辑们的平均年龄才20多岁)。在这篇负面能量满满的文章中他多次表达在工作中遇到的挫败感,仿佛每天都会被年轻人的创意碾压,“我无时不刻都处在困惑中,人生就从来没这么失败过。”
结果几个月后,他就被比他年轻15岁的老板开了,而辞退理由也是因为与年轻同事在创造力上有了巨大差距。
那么被辞退的“年长”员工都会像上文这位心甘情愿的离开吗?自 2008 年起至2016年,硅谷地区的 150 家大型科技公司收到共计226起年龄歧视方面的投诉,这一数字比种族偏见类投诉高出28%,比性别偏见类投诉高出9%。
而前不久,惠普前员工还联合起诉,指控惠普因为年龄问题对他们进行大规模裁员。(其中一名员工曾是惠普的效率专家,刚刚获得了最优绩效等级评定,要知道在惠普的5万名员工中,只有250 名能获得这一评级。)这次诉讼的原告们希望能够代表那些年龄在40岁及以上,被公司解雇并且被年轻员工接位的群体,向这些年龄歧视企业提起集体诉讼。而惠普否认了原告的这些声明,并表示会进行辩护。
赶潮流、修改工作履历甚至是整容,不愿被替换的我们只能苦苦支撑
走诉讼这条路既耗时又费力,还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因此不少处于危机年龄段的员工为了能保住工作,想尽各种方法要融入年轻同事群体。
例如一些年长的技术员工在面对那些堪比自己儿女年纪的面试官时,会做好万全的准备应对年龄难关——减少工作经验,或者只列出最近一份工作的简历;改变个人资料的信息,用更活泼的语言叙述甚至是去做整形手术,真可谓用心良苦。
旧金山的马塔拉索是一位美容医师,二十年开业时他的客户大多都在中年以上,不少都是为了美丽或者发展下一段感情而来的。但现在他的客户群体要庞大的多,各个年龄段都有,“现在这些人都变了,他们来到美容店就这么说,‘嘿,医生你好,我今年四十岁了,帮我整个娃娃脸吧。我不想像现在这样,一看就像是结了婚有孩子的人。’”
甚至还有26岁的人因为若隐若现的秃头困扰想要做毛发移植手术。“我跟他说,你想都别想,你发型都还没定呢,就想做手术?”马塔拉索还提到,这些科技行业的人算盘打得很深,“他们不想突然变得年轻”,所以每个周五都是马塔拉索最为繁忙的一天:科技行业的“老龄化患者”们来到他这儿,到周一早上,他们就成了比上周五显得稍微年轻一些的自己,如此反复。
成为香饽饽的年轻人,真的值得追捧吗?
在数十年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科技行业渐渐形成了两种趋势:一是对于权威的反叛精神,一是认为年轻人是救赎的象征。
Dan Scheinman曾担任过思科并购部门的主管,任职超过18年,他的多次投资计划都因同事的不理解而泡汤,最后因为VMware的投资而成功了,这家企业的市场估值随后飙升至500亿美元,于是Scheinman在离开思科、成为一名风险投资者后,也成功吸引了多家老牌企业的注意力。在多年的投资经验中,他总结出:“我相信,硅谷中大多数投资者就像思科中那些同事一样:很容易受到偏见影响,无法正常思考。”
事实上,在风投失败的案例中,最为突出的失败原因就是对年轻人盲目迷信,“投资者们对年龄设置的门槛是 32 岁,”2013年硅谷最著名投资人格雷厄姆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一旦创业者超过 32 岁,他们就开始质疑了。” 在2014年11月初,硅谷的风投们给一位年仅13岁的创业者投资了数十万美元,也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XX百货。
至于那些追求千百倍的回报率的风投机构们,他们总是会自己幻象出年轻人的逆袭之路,而自己就是助力的英雄之一:“他们绝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年轻人的原因是,年轻人有潜力打造出黑天鹅的故事,”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描述他的同行,“这显然是脱离了现实的偏见。如果我在 Google 工作五年,我成为黑天鹅的希望有多大?显然,那比为人知晓的可能性还要低。”
现在嘲笑60后的80后们,也该小心自己了
“其实什么时代都不缺少年龄歧视。”加州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Norm Matloff对于软件开发行业中针对大龄程序员的歧视表示无奈。对于出生于60-70年代的那一群人事情就更加讽刺了:在今日他们因为年纪大遭遇了来自年轻人的歧视,而在他们当年初入职场的时候又因为年纪小而被婴儿潮一代的老前辈们歧视。曾经年轻就意味着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而如今年纪大就活该被解雇。
其实以年龄来分辨能力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难道在一些业内人士心中,年长者们都是这样的吗——“人们觉得我们这些老一辈工程师掌握的技能,都是五到十年前流行过的东西,然后啃老本至今。”
但事实上很多年长者在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能根据过往经验更为全面清晰的解决问题。看看那些年少成名的科技大佬们如今也有不少已经进入或即将过渡中年时期,但他们依旧活跃在硅谷,并没有随着年岁销声匿迹。
钟情年轻群体的企业或许除了对年长者的刻板印象外,更为看重的是年轻人的低薪资与易操控性。在饭桌上笑着附和贬低60后的年轻人们,如果还不赶快打起精神升级自己,怕是很快就会被汹涌而至的00、10后们踢出互联网大军,成为“没笑的70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