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微信:ilieyun)上海】7月13日报道(文/木木三)
教育似乎一直是互联网+的风口,2017年的互联网教育市场开始向学校(线下场景)布局,多家平台都在尝试从教学内容上打破体制内的围栏。纵观数十年的体制内教育发展历程,互联网产品介入教学互动场景,真正走进课堂的只有投影仪和平板电脑。
传统的课堂教学想增强师生互动,并记录教学场景内人和物的行为,数年前采用在教室安装摄像头,用视频监控的方法实时记录并还原每个人的语言与动作,但这种庞大的数据最终的结果都是被束之高阁。移动终端逐渐取代PC产品后,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这种做法先不论对学校经费、网络带宽的高要求,就效果而言,投入使用后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体验都极为糟糕,前者无法实行高效连贯的教学,后者则受电子产品干扰,全身心浸入课堂教学成疑。
是否有一款能够在日常课堂教学场景中被广泛接受并投入使用的电子化产品呢?
英和教育研发的兰尺魔法教棒或许会是增强课堂教学互动、采集学生学习数据的智能工具。魔法教棒通过英和自研发的物联网传输协议,连接投影仪后,除了翻页功能外,点击学生佩戴的电子校园卡、电子班牌,可从6个维度给予学生评价,最重要的表达是发放小红花。
小红花对K12阶段的学生而言,除了是来自师长的认可,很多校园场景下能够充当电子货币进行交易。然而很多学校还在使用纸质的小红花,不仅易丢失,统计起来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成本。兰尺魔法教棒在线完成小红花的发放,所有的数据被实时记录在英发和学校联合开发的学生成长管理系统上,只需一张电子班牌,就能做到跟银行卡一样的安全便捷。
发放小红花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给出的一种奖励,而评价的标准除了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学习,还包括课后的行为、校园内的德育表现、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维度的考量。具体采集内容的标准由学校制定,英和教育只提供定制化的模版与系统。
魔法教棒只是一款工具产品,英和教育给它的定位是简单便携的教辅工具,既不能增加老师的教学负担,也不会在教学思维和模式上干扰课堂学习,这样的一款智能产品,如何打造学生成长激励体系呢?
教棒和其他终端(电脑、手机、班牌等)采集到的数据包括发放的小红花数量,在校园内公开展示并实时动态化的更新,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后,针对老师、家长、学生、学校、教育机关等五类人群,生成数据报告和方案。这些数据汇集后,将打通校园内外多种场景下的学生教育和成长记录,并且补充学校已有的教学管理系统,扩大学生成长教育的数据体量。
此外,数据还可对接到家校互动平台与沪江网校、秦学教育等互联网教育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研发上,助力线上教育走进校园。当然,这部分的想象需要体制内学校本身的首肯,但这终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
在课堂场景内,出于对小红花的渴望,学生会积极表现,而那些内向不善言辞表达的学生,也能通过课外或其他场景内的良好表现得到小红花奖励,例如主导捡垃圾、帮助同学等品德行为。
小红花的数量和评价得分需要一个合适的出口,不仅是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于完善学校的管理系统。英和教育设计了一套积分兑换的生态闭环,学生凭小红花可换取玩具、零食、图书等实体物品,同时包括手工课等活动体验,甚至是来自三方平台的微课、题库、视频教学内容等寓教于乐的多样化“获利”形式,学生拿着自己的电子班牌即可轻松实现奖励兑换。
在更深层次上,这套体系也许能帮助学校开展财商教育,小红花作为电子货币,为学生打造志愿者、超市员工等社会角色,围绕学校和家庭消费场景,虚拟一个“真实”的交易、理财空间。
从魔法教棒开始的采集,到后续的展示、积分、兑换系统,英和教育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与整体素质的发展,创始人王跃辉的想法是帮助学校完善学生成长激励的体系,最终的落脚点还是K12领域的学生,甚至是未来的中国教育。
12年成立的英和教育,经历过题库、家校互动等诸多教育产品的探索和试错,最终选择魔法教棒和搭建成长激励系统,但却一直在摸索商业模式,用创始人王跃辉的话来说,体制内教育这件事急不来,今年的大环境明显好了,这行业的风终究是要吹过来的。
目前,英和教育已经合作几十所学校,最快的产品与系统落地在一个月时间左右。补贴烧钱来做课堂教学互动与校园成长系统这件事,已经被证明是歧途,而英和教育接下来如何应对用户、市场甚至是政策影响,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英和教育的团队在20人左右,创始人王跃辉本科毕业于北大物理学,博士就读于中科院,曾在上海贝尔负责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优化研究,11年离开后,后一年即成立英和教育。
产品:兰尺魔法教棒
公司:上海英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网址:www.yinghe-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