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立即打开APP
朱珠
私信
7

“黄小厨”事件纷争后思考:创业者如何保护自己的BP不被剽窃?

2017-04-25
转载
“防火防盗防VC”。

猎云网注:一位投资人准备辞职自己去创业,离开投资机构之前,频繁约见该领域里的创业者,打探这个行业里的各种关键要素、模式和思路,最后剽窃了他人的想法。这和近期发生的“黄小厨”事件不谋而合,那在这个暗藏潜规则的创投圈子里,到底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创意?来看看本文的观点。本文转自 投资界

黄磊“摊上”了大事,其创办的“黄小厨”涉嫌剽窃他人创意一事刷爆了朋友圈。

其实这样的“配方”和味道,创投圈也并不陌生。坊间曾有传闻,京城某家成立不到3年的“新锐”VC机构,特别喜欢看海外创业者的项目,常年奔走于新加坡、硅谷,收集了大量创业者的BP,一旦看到有望在国内落地的想法和创意,就偷偷在国内组织团队“孵化”,据说仅去年就从海外“偷”了好几个不错的项目。

正所谓,“防火防盗防VC”,圈内甚至还有一种更不客气的说法,剽窃创业者创意已成VC圈潜规则。

“黄小厨”事件始末

事情还得从一篇刷爆朋友圈的《黄老师,黄小厨方案的钱我们不要了》说起。

4月23日,名为“AACommunication”的公众号发布了该文,公开指责黄磊创办的生活方式品牌“黄小厨”盗用该团队的设计方案。

该团队在文章中表示,公司参与了黄小厨于北京市集的招标活动,最终未能中标,但其方案却被黄小厨团队一名高管以跟其他竞标公司的方案一起比对的理由拷走。该团队认为黄小厨最终活动现场所使用的方案与自己提交的未中标方案高度相似,怀疑黄小厨团队剽窃其创意,要求捍卫知识产权。

不过根据该公关公司晒出的截图,黄小厨副总监对此进行了否认,“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们没有使用任何你们的创意,所有方案都是我司同事与现在与我司合作的公关公司共同制定的”。

或许“剽窃”二字击中了行业的痛处,文章发布后遭到疯狂转发,阅读量迅速超过了10万,同时也刷爆了朋友圈。

4月24日上午,黄磊通过个人微博回应称自己并不知情。他表示,自己并未参与到黄小厨具体项目的细节中,已对事件详细经过进行调查,如涉及抄袭,会承担责任,对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理,并将实际情况公之于众。

640

目前,事情仍在发酵中。不管最终是否认定为“剽窃”,黄磊的“好男人”人设形象都遭到了打击。

创投圈不乏“黄小厨”

混过融资圈的人大多知道,在与投资人签署正式投资文件之前,如果创业者提出保密要求,或者发给投资人一份精心准备的保密协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投资人都会给你白眼。

这似乎成了一个VC行规:你给我的商业计划书我没有任何义务和法律责任替你保密,如果你发送给投资人的商业计划书和邮件中涵盖保密条款,那么我们将不会阅读。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这似乎合情合理。毕竟现实的情况是,一个投资人每天可能要看4个项目,每周超过20个项目,每年超过1000个项目,这些项目不可避免会有业务上的交叉或竞争,如果一家投资方签署了上千份保密协议,即使投资人能够知道保密信息的覆盖范围,投资人又如何有效避免在看项目和已投项目投后管理中踏上保密责任的地雷?

此外,时间和费用成本也是投资人所考虑的。实践中还没有形成一个融资圈大家都认可的、当场可签的样本保密协议。所以,与其他协议一样,保密协议的审查拟定甚至会需要双方律师的磋商谈判,这个过程可能会将项目的融资沟通会面推迟1-2天甚至1-2周时间,更不用说请外部律师还要额外支付律师费。

但正是这样的漏洞,创投圈涌现了不少类似“黄小厨”的纷争。

按理说,“剽窃”并不符合投资人的“商业模式”。募集来资金,找到好的项目,把钱投出去,经过几年的管理和发展, 最终以IPO或并购等方式退出,这才是投资人的商业模式。但如今,全民天使,遍地VC,难免有投资人把“歪心思”放在了创业者身上。

VC“剽窃”别人的BP创业

屏幕快照 2017-04-25 下午4.22.39

现实情况中,不少投资经理也创业,而且是“拿着”创业者的BP创业。

目前国内活跃着接近数十万投资人和相关从业人员,他们每天看着别人的创业项目融资成功,几千万上亿的资金从自己手上划给创业者,难保不会动心。在外界看来,投资经理们自己出来创业太方便了,一手是一堆现成的商业计划书,一手是大笔资金,试问,谁能挡住心中的恶魔?

在品途网一篇名为“正确找到最佳投资人的8个关键”的文章中,曾写到一个这样的细节:我自己是亲眼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投资人准备辞职自己去创业,离开投资机构之前,频繁约见该领域里的创业者,通过跟他们的交流,充分了解这个行业里的各种关键要素、模式和思路,甚至借此机会物色了些不错的行业人才,以备创业之需。

另外,被投资人“出卖”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某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女创始人在创业历程中,就曾被某知名投资人“出卖”过一回。公司艰难的时候,她找到那位熟谙创投圈的人士帮忙。觥筹交错中,她毫无戒备地透露了公司底牌。很快,关于她的很多商业机密,最大的竞争对手都知道了。

而让创业者感到最恶心的,莫过于“黑天使”。这一类投资人打着看项目给投资的旗号欺骗创业者拿出公司的创意和商业模式。在详细的了解了运作过程之后却不愿意投资创业者,而是把创业者的创意和模式到处“兜售”,这类剽窃创业者项目的黑天使最普遍且一直都存在。更有黑天使在注资公司之前高价挖走团队人员进入继续研发,直接掌握公司全部股权把创始人隔之门外。

2014年,厦门书生副总裁符德坤曾抨击,“许多创业者一旦递交了他的创业计划书,通常几个月后没有获得VC(投资),就被人家复制到了其他项目中去了”。他直言,某些VC其实投的是自己的项目,顺便拉着别人的基金一起来投而已。

创业者如何保护自己的BP?

不同VC相互交流探讨创业者的BP,就像一群男人交流女人身体一样都怀着不能说的心思。那么问题来了,创业者如何保护自己的BP呢?

首先,当然是掌握披露信息的技巧。曾有投资大佬给创业者忠告,融资过程中披露项目信息的原则应该是:分享饼干而不是制作饼干的秘方。

为创业者提供法律服务的简法帮曾总结了一套“方法论”:与投资人介绍产品和市场潜力,就如同与消费者或用户介绍产品和市场,但是当问到如何做的“秘方”时,创业者就应当更加谨慎,尽可能避免披露具有价值的技术信息。即便是为了充分展示而必须披露的情形,创始人也可以控制披露节奏,在早期时候尽量粗线条,随着磋商的深入,再根据情况决定披露的深度和范围。

这一技巧尤为重要。如今,各种投资人群里漫天飞舞着各色各样的BP,有些BP比较粗线条保护了核心信息,但有些BP连公司的财务数据都包含在内,被人“剽窃”易如反掌。因此,创业者给投资人讲解BP时,一定要意识到当今信息传播的泛滥程度,在制作BP中就要尽可能避免披露具有价值的技术信息。

不过,创始人总不能因为担心遭到“剽窃”而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雪藏起来,所以还可以考虑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方式。

另外,也有一些小细节值得创业者注意,比如在比较敏感的材料上加上“保密”字样,在首页加上“仅仅提供给某某基金内部参考”及“请勿对外转发”等字样,使用PDF而不是PPT等可编辑格式,这样尽管无法完全杜绝“被剽窃”,但起码降低了机率。

当然,最幸运的莫过于创业者能“带眼识人”,遇上“合适”的投资人。所谓“投资即是投人”,其实找投资也要分辨投资人。一个投资人在圈内口碑如何,打听一下便可知道个大概了。这也说明,投资人是靠声誉吃饭的,如果为了一个不成形的项目而毁掉自己的声誉,实在得不偿失。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