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 9月3日特别报道
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注定要在IT产业的历史上深深烙下自己的名字,因为就在几个小时前,微软联合诺基亚发布了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
那么这位被媒体称为“木马”的高管底是何方神圣?猎云网小编为你解密微软收购诺基亚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史蒂芬·埃洛普。
人物生平:
埃洛普1963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Ancaster市。与妻子南希育有五子,四女一男。业余爱好为飞机驾驶。
教育经历:
1981年在麦克马斯特大学学习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1986年在班级中以第二名的身份毕业。期间他协助架设了长约22公里的以太网线缆,该环绕校园的网络也成为了加拿大境内首个互联网。
职业经历:
埃洛普先做了一段时间莲花发展公司的咨询总监。92年起在Boston Chinken任首席信息官达6年之久,直到1998年公司申请破产为止。同年,他加入了Macromedia 的Web/IT部,此后在不同的高级管理职位上工作了7年。在05年被Adobe收购前三个月,他已经成为了公司的CEO。
公司被Adobe05年4月收购后,埃洛普在Adobe全球业务部做短暂逗留后于2006年12月辞职并以COO身份加盟Juniper Networks。2008年,他转投微软并以公司高级管理团队成员的身份主管其旗下的Office和Dynamics产品线的业务部门。
旋窝中的百年老店掌门人
2010年9月,埃洛普从Olli-Pekka Kallasvuo 手中接过了诺基亚总裁的职务,也成为了诺基亚有史以来首位非芬兰籍CEO。虽然第一年年薪高达794万欧元(当时约合1052.5万美元),但在第二年迅速缩水到105万欧元。
几乎在接过教鞭的同时,埃洛普那篇著名的“燃烧平台”内部备忘录就遭到外泄。宣言中将诺基亚比喻成一个在熊熊燃烧油井平台上跳海求生的工人,只能通过跳海逃生。
为了拯救这个身处险境的巨人,埃洛普首先做出的决定是淡出塞班平台。埃洛普当初第一个创造性地提出移动设备与服务相结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而塞班平台(塞班平台从来也没有建立过良好的生态系统,而其本身代码也过于庞大也同样成为隐患)的火海,但他接下来的决定却使得自己深陷争议之中。
2011年2月埃洛普宣布,未来将削减芬兰及其他基地员工。
同年4月,诺基亚宣布将裁员7000名,并将其塞班软件研发部门外包给Accenture公司,以节省大约10亿欧元(约合12亿美元)支出。在此次所削减的7000名员工中,其中4000名员工遭解雇,而另外3000名员工则被转移到Accenture服务公司。此次诺基亚裁员人数占到其电话部门员工总数的12%。
2011年9月,诺基亚宣布其将关闭设在罗马尼亚克鲁日(Cluj)的制造工厂,共涉及员工2200名;随后,诺基亚宣布关闭为诺基亚手机研发地图应用的位置和商业服务部门,共涉及员工1300名。
或许是基于前东家底细了解基础上的信心,或许是处于对微软“三屏一云”理念的认同,埃洛普把诺基亚的下一步赌在微软平台上。自此微软阴谋说、埃洛普木马说喧嚣尘上,甚至在全球移动设备大会上都有人当面向埃洛普质疑否是为微软派来的间谍。
此后Windows平台并未止住诺基亚的亏损,虽然亏损的数额逐年减少,直至今年Q2,手机业务上的亏损已经微乎其微。但手机销量和市场份额的下滑,微软作为盟友的背叛(推出WP8和Window8后拒绝为WP7继续提供升级服务),面对iOS和Android阵营竞争力的疲软依然使得这位CEO依然饱受争议。
无间道上的埃洛普
微软在几个小时宣布前以71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部门。全球科技媒体的第一反应都是木马与阴谋说得以坐实,而后鲍尔默发表的埃洛普的回归声明则等于直接往埃洛普脑门贴上了“陈永仁”的标签——历时三年将诺基亚调教成一个微软下一步发展需要的企业,然后再将其贱卖给微软,简直是“一曲忠诚的赞歌”。可以预料未来在这件事上埃洛普百口莫辩——无法获取到内部信息的前提下,人们往往热衷各种富有戏剧性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