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高开180%市值超130亿,“宁王”收获一个IPO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携程Q3大“赚”,但还能更“赚”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较劲的Q3:乐观者李斌,“史上最强”何小鹏,李想开上法拉利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捷豹重生改命,LOGO大变样,马斯克:你们还是卖车的吗
立即打开APP
陆小满
私信
31

Stack Overflow创始人:VR在五年内不会成为主流

2015-08-24
Stack Overflow创始人Jeff Atwood认为VR在5年之内成为主流不太可能,小伙伴们怎么看?

猎云注:在三星、Facebook、微软、索尼、YouTube等国外互联网和IT巨头纷纷投资VR业务时,Jeff Atwood对其并不看好。Jeff Atwood是一个与程序相关的IT技术问答网站Stack Overflow的创始人。本文转载自CSDN。

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VR之路》的文章,自那以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发生了几件事:

1、Facebook花了大价钱(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

2、关于VR的短评层出不穷,都在说“只要头戴这么一个VR设备,你看到的世界将彻底不同,这是一种多么具有革命性、颠覆性而又令人欣喜若狂的体验啊……”

我对前者还有几分赞同,尽管我的偶像John Carmack和Michael Abrash摇身一变成为Facebook雇员令我觉得有些不快。然而,后者更让人心里难受。它还没完没了!比如说这个:

我将与你分享我沉浸在充满光、火、树叶和彩虹的三维世界里的快乐时光,我的感觉就像是现实版的《星际迷航》。把VR描述出来犹如虚构的性爱——难以置信,而且永远做不到!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VR有多么迷人,你就必须去试一试。我保证你会的。在未来几年,你的朋友中会有很多人使用VR,有一天,他们中的一位会坚持让你体验一下,就像当年有人让你第一次体验键盘或触摸屏一样。说它是一次革命性的体验毫不为过!

在这里,我并不想指出上面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谁。我随时都能找到很多类似的文章,它们都为我们展现一个令人惊异的VR仙境,让人喘不过气来。这种大肆宣传的程度已经过头了。如果你还没有去尝试,兄弟,你就不会了解!那是无法解释的,必须去亲自体验!甚至有人坚定地相信,在5年之后,再没有人会开发非VR的游戏了。

好吧,我已经体验过时髦的VR了。还不少呢。我试过Oculus的DK1和DK2,还有一种Survios的装备,背在背上的,带有控制器,可以360度玩耍,看起来像这样:点击可观看视频

基于我的亲身体验,我无法认同那些文章的大肆宣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就目前而言,我不会随随便便向一位痴迷于游戏的玩家推荐VR,更别说轻度玩家了。

坦率地说,我在尝试DK1和DK2的时候,经过几小时的演示和摸索,我便忍不住要摘下头戴设备了。不是因为我有晕动症——我从没得过这种病——而是因为我感到了无聊。我对操作的限制感到有些沮丧。完全不是那种革命性的、改天换地颠覆性的东西。

顺便给大家看一下,我体验的时候是这样子的。你可以切实感受到我玩游戏时的那种兴奋。

Stack Overflow创始人

如果你觉得看我体验虚拟世界没啥意思(尽管你没理由那么觉得),我想你会喜欢我在屏幕上看到的场景:

VR实景

色度有偏移,画面有立体感,像鱼眼——这就是VR……

从Atari 2600到Kinect,在我的生活圈里我总是第一个尝鲜的,然后我把极棒的、具有革命性的游戏体验介绍给大家。我的意思是,我就是那样的人。难道不是吗?对于新生事物,我保持着极客精神——我拥有一台Vectrex,曾以为矢量图形是最棒的;我也曾在2005年成为首批购买《吉他英雄》的玩家,一直为它津津乐道。说起那事,我还记起来大概在1993年的时候,我曾拉着我的小伙伴去了博尔德市(科罗拉多州)的一家VR商店,然后我们一起玩《Dactyl Nightmare》(一款虚拟战争游戏)。站在极客的立场,我必须说:当今的VR如果想达到智能手机那样的接受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不像很多媒体评论员所说的那样已经近在咫尺了。

译者注:Vectrex是一款模拟游戏机应用,1982年首次发布,售价199美元,在当时的欧美国家拥有很多的玩家,也有很多玩家基于这个游戏机平台编译了很多游戏的ROM。

我很抱歉,我的观点有些负面。我确实也还没试过最新款的VR头戴设备,据说它们会更神奇,马上就会发布,并且会有彻头彻尾的改变。当它们上市的时候,我肯定会去体验的。我想再次说明的是,VR相关的技术挑战是深层次的、艰巨而又令人神魂颠倒的。我巴不得有一些我们当代最出色的程序员参与进来攻克那些难关。但基于迄今为止我看到的以及我体验到的,VR在5年之内成为主流是不太可能的。坦率地说,我怀疑在10-20年内都难发生。不过,一个聪明的人在试图预言未来时总是会含糊其辞。

我认为,当今的VR(或者那种把1-2个漂亮的智能手机绑在头上的产品形态)在成为主流之前,还有相当多的基础物理问题需要解决。

VR应该像戴眼镜那样方便

没人喜欢把两英镑的东西绑在自己的头上,除非他们正身处在一个有害物质的环境里。人们在骑自行车的时候,我们尚难让他们戴上头盔,他们会乖乖地把这个笨拙而诡秘的VR装置套在自己的头上吗?市面上的VR头戴设备在使用30分钟之后,会让人涔涔出汗,如果你要先戴眼镜再戴VR,那就更麻烦了。戴着一个笨重的、久了还容易闷出汗、感觉不舒服的东西,一下子玩几个小时的游戏,这让人打不起兴趣——而这个人戴着耳机玩上6小时的游戏也不足为奇。

如果要让VR快速流行起来,头戴装置必须做得尽可能的小,小到基本看不见——跟戴上一副很酷的太阳镜那样:视频在这。

也许当今的VR头戴装置像20世纪90年代的大哥大一样。问题是,它们需要多久来走完手机从1990年到2007年的发展历程?

VR应该是无线的

当今世界所有一切都已经坚定不移地转向了无线,然而在这方面,VR头戴装置却在对20世纪70年代的科幻电影做着一场华丽丽的复古。VR头戴装置以及它上面的所有其他东西都是通过多种方式的物理连接到一台强大的计算机的。线,线,线——到处都是线,随处可见!

即使是比较廉价的VR头戴装置——那种放入一只高端智能手机就能达到有限的VR体验的装置——它们也必须有线连接到电源上,因为手机电池承受不了VR所要求的连续高强度CPU和GPU渲染。过热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无线视频也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分辨率要达到1440p,而这个分辨率已经是能够达到实用性要求的VR的最低要求了。最重要的是,优秀的VR要求高得多的帧率(最好达到120fps)。那种极低延时、超高分辨率的视频通过无线来传输,要做到这一步,前面的路还很长呢!

VR应该有4k的分辨率

既然你盯着看的VR设备距离你的眼睛只有几英寸,屏幕的分辨率还被一分为二,两只眼睛各看一半——相比于使用一整块屏幕,有几种新出来的VR头戴装置使用了两个智能手机来代替——这就要求极高的屏幕分辨率,才能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而这种效果以现代计算机的标准来衡量也已经是过时的了。

Oculus DK1(720p)的分辨率是很低的。我认为这个已经是底线,再低就不能用了,哪怕只是用于演示。我估计它感觉起来也就像《毁灭战士》的分辨率(320 x 240)。

毁灭战士

Oculus DK2(1080p)稍微好一些,但它的像素点和闪烁问题是相当糟糕的,会让玩家分心而不能沉浸于游戏之中。它感觉起来大概像《雷神之锤》的分辨率(640 x 480)。

雷神之锤

我知道,很多即将上市的VR设备支持1440p(2560 x 1440)。实际上,我对此深表怀疑,它们感觉起来也就是1024 x 768的分辨率吧——只不过是一次温和的提升而已。

我已经习惯于现代游戏和现代显卡的分辨率。戴上VR不应该像是给人一张前往像点粗糙而混乱的图形世界的单程车票——自1999年以来我还从未见过这种情形。即将面世的4k智能手机可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驱动它们的能源问题(我指的是CPU、GPU还有电池电量)远非能被轻易解决。

(我说过了吗:为了获得最佳的VR体验,最低帧率要求是60fps,最好120fps?我相当确信我曾提到过了。)

尽管如此,基于当前的硬件发展轨迹,4k分辨率问题可能是5年内最快能被有效解决的,哪怕是依赖非常高端的硬件,而不是常见的智能手机——这让我引出下面的观点:

VR不应该需要一台高端的游戏PC或新一代游戏机

VR有大量的CPU和GPU系统要求,有点超出了你在4k分辨率下玩最新的视频游戏所需的硬件配置。这意味着,尖端的VR显然是伴随着高端Windows PC一起开发的,也只有在这样的PC上才能获得最佳体验。

可想而知,投资了Oculus的风险投资家们可能很早以前就开始只用Mac电脑了。他们在尝试攒一台游戏PC,为的就是在它上面试一试他们刚刚投资的疯狂的VR新玩意儿。那是某种文化冲击!

在当代的游戏机(比如Xbox One和PS4)上跑1080p的(大部分)游戏可能是没问题的——至少在PS4上是没问题的。不幸的是,在GPU和CPU能力方面,它们做VR都是不够格的。如果你指望VR在未来的5-8年内在这些新型的游戏机上成为主流,并且寄希望于游戏机市场的推动,那就不靠谱了!

当代游戏机上的VR将会是一种缓慢、残缺、低分辨率的体验,顶多也就是Oculus DK2的水平。为了获得相当好的VR体验,你得指望下一代游戏机,而你将要等待很久……

必须支持手(手套?)

Oculus DK1和DK2在控制方法上的匮乏让我极度泄气。我只能在这漂亮的VR世界里走走看看,当我要做些什么时,我必须在键盘上敲一个键,或者移动并点击鼠标。也就是说,我无法沉浸于VR里。对于即将发布的新款Rift,他们会绑定Xbox的控制器,但这也好不到哪里去。依赖鼠标来体验VR就像靠控制器来玩《吉他英雄》一样。

我还试过Survios的演示装备。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我可以用手来操控VR世界里的东西。把手加入VR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坦率地说,也是我迄今为止的VR体验里为之倾心的一点。我可以伸出手去抓东西,把东西放在手里转来转去,把它们拿近眼前仔细瞧瞧,手持一把枪,用两只手把枪举起来,如此等等。手的作用太美妙了!VR里你应该需要的主要控制器就是你与生俱来的东西——你的手。

只用头来体验虚拟世界是很被动而令人失望的,就像看电影或者在铁轨上开车。不过,一旦增加了手,你便一下子融入其中,因为你现在可以深切地通过一种人类的方式(触摸)来与那个虚拟世界互动。如果我能用手去操控东西,放在手里观察、打开、翻转、检查,我就想在VR里玩探索游戏(比如《到家》)。这是难以置信的!在那个世界里让手的功能施展开来,会让那个世界极大地更加真实。

好消息是,市面上有一些这样的解决方案,比如Oculus Touch。坏消息是,那不是默认配备,但它应该是。这种装备能跟踪手的位置,以及手的旋转,还有几个按键用于交互。其实更好的方案是,你可以戴上能够直接感知每个手指的手套——不过,有时候你确实还需要一个按键,因为如果你手里握着一把枪(或者一个手电筒),你需要发出指令开枪(或者打开手电筒),这种任务单纯通过跟踪手指的运动来完成是相当危险的。

VR与手控很有希望共生发展,我乐观其成。否则的话,我们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被动的“到处看看”的模式,这会让VR很蹩脚,到头来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IMAX 3D电影而已。

VR必须与成熟的2D娱乐竞争

有些人觉得空气里都充满了VR,顷刻之间,除非在光芒四射的立体3D里呈现,所有的其他体验都不值一提了。跟这些人交谈,我感觉很气馁。

早在LCD快门式眼镜品质还很低劣的时候,我就在电脑上试验过立体3D。众所周知,全世界已经经历过对3D电视的热捧……最后怎么样呢?事与愿违,大家都转向了。

感受3D,不管是身临其境还是3D本身,并不是那么吸引人。要不然,人们就会都装上3D电视,非3D电影不看,在他们的PC和游戏机上非3D视频游戏不玩。技术是现成的,而且经过了真实环境中的测试,完全是成熟的。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早在1985年在迪士尼未来世界就看到了3D版的《EO船长》——3D在30年前就已经惊艳耀世了。请到爱奇艺看视频:http://www.iqiyi.com/w_19rtijdaf5.html。

译者注:迪士尼未来世界即Epcot Center,是迪士尼的高科技馆,可以参观太空地球馆、动力世界、大地之旅、海底奇观、生命探索、能源馆、大地馆,色香味全立体感触电影等。

译者注:《EO船长》是杰克逊主演的一部17分钟的短片,当时迪士尼请到《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担任监制,使得影片中充满“星战”的特色。杰克逊在影片中率领一群笨笨的外星人与安杰丽卡•休斯顿饰演的女王进行交锋,最终用音乐和舞蹈赢得了一切。这个用3D技术制作的短片是当时最贵的电影之一,每分钟耗资100万美元。

我最近看了IMAX 3D版的《地心引力》。我很喜欢。但是,它不至于让我转变我的观影体验,乃至从此不再看无趣的2D平面电影。

人们已经在普通的2D屏幕上获得了非常非常多而美好的社会经验。看电影,看电视剧,看某人玩游戏。这些都是充满欢乐的非常基本的分享式人类体验。让这些都与VR结合,这是可能的,但也是困难的,因为:

1、你需要把VR用户看到的东西恰当地在2D平面上展现出来;

2、那个2D展现必须被广播到主流的显示设备上。

VR已经是极端耗资源的了,故而以合理的帧率(例如,恒定的60fps)把场景再渲染一份不是件易事。还会增加成本。

最重要的是,VR用户很可能戴着耳机,握着一副手柄,并且看不到任何东西,于是他们不能与物理世界里就在身旁的人很好地互动。

我在2D屏幕上已经积累了难以置信的游戏体验。我最近在玩《异形:隔离》——我喜欢称它为“裤子拉屎模拟器3000”。我认为,这是几年来我玩过的最漂亮、最沉浸式、令人恐惧得要死的游戏之一。我就是求生恐怖片里的主角——它让我觉得自己存在于那个世界的每一个场景里。对了,视频在这里。

我完全不认为“这用3D来展现会更好”。在很多方面,它只可能变差。

天哪,你少说两句会死啊?

抱歉!关于VR,我只是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到此为止吧。

如果这篇文章看起来是负面的,我再次表示歉意。写完这篇文章,我其实对VR多了几分兴奋。我能够看到VR为了把它的潜能发挥出来还需要走多远的路,因为它暴露出来的技术问题是相当有难度的——那些也是需要攻克的最有意思的问题。

我猜想,我可能是这地球上唯一一个说这样的话的人吧:“嘿,我体验过VR,还行吧。”我认为,VR应该是一个出色得多的“地狱”——如果想真正地流行起来,它也必须是!

译者介绍:陆其明,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PPS上海公司研发总监。著有《DirectShow开发指南》、《DirectShow实务精选》、《Windows Media编程导向》、《脚本驱动的应用软件开发方法与实践》,译作有《代码之道》、《高效能程序员的修炼》、《程序员的修炼——从优秀到卓越》。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