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如家酒店连锁联合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及董事、分众传媒董事。他最重要的一个身份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异乡人还乡
1989年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毕业的沈南鹏抵达了纽约。那一年他21岁。他是在6月6日那天拿到的签证。他怀抱着成为数学家的梦想,准备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在所有他申请过的大学里,这所位于曼哈顿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的大学给了他最高的奖学金。
那时候他身上只带了300美元,在9月初开学前一个子儿也从哥伦比亚大学拿不到。他没有办法,只好与住在纽约皇后区的一个同学凑合在一个房间里。同学的那所房子像是一个中转站,因为他喜欢招待一些过境的留学生。
最初是兴奋和新奇,以及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可是当沈南鹏在那里住了一个月后,他突然发现大事不妙—— 一开始的时候他跟美国人讲中国故事,人家还饶有兴趣地听着;等到第二次讲的时候,人家就没什么兴趣了;等到第三次,人家根本不听了。他们在美国又能讲什么呢?沈南鹏就此发现,他在美国,只能成为一个异乡人。
仅仅过了一年,沈南鹏就离开了纽约,去了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他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了学,到耶鲁大学去读MBA。选择MBA只是一种偶然,因为它与数学有那么一丁点儿关联;如果去读医学或是法律,他以前所有的积累都将变得毫无用处。
他后来对一个访问者说:“我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原本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数学家。结果却发现即使我没有这个能力,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发展,比如说证券、商业等,都是很好的方向……”
两年后,沈南鹏又回到了给他留下蛮深刻印象的纽约。这一次他带着一个MBA的学位和一张中国人的面孔,去华尔街寻找未来。
那一年他23岁。他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既没有炒过股票,也没有开过公司,在读MBA之前甚至没读过《华尔街日报》。没有人愿意给这个“菜鸟”机会,他应聘过十几家公司,都失败了。 最终,好运来了。花旗银行投资银行接纳了他。他在那里默默无闻地做普通的投资银行工作,专注着拉美证券及衍生产品。 一切看起来不赖,仿佛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故事。事实却很无奈。因为他发现自己与整个外面的世界还是格格不入。
那是一份竞争性很强的工作,他每天都在担心是否会失去它,所以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融入美国社会。他的融入并不成功,因为文化的差异,因为是个“异乡人”,他在痛苦中焦虑着。 那时候也就有十来个中国留学生在华尔街投行上班,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或是喝咖啡。他们聊工作,也聊家乡;聊生活,也聊往事。他们用这种方式打发乡愁,也打发无法被“美国”接纳的内心苦闷。
数学曾经是这个年轻人最喜欢的事,成为一个数学家曾经是他伟大的梦想,然而这时候数学已经无法为他提供帮助,因为数学无法解决他的生存与苦闷,他也意识到自己这一生都无法成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
他开始试着去喜欢华尔街,并且使自己相信,他得遵守一个规则,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美国,你得面对现实。一个中国人在那里,什么生存之道最好,可能就变成了我自己的生存之道,所以我进了华尔街。”他说,“进去以后我发现我还蛮喜欢的,竞争非常激烈,节奏很快,需要动脑子,需要有一点点的创造力,让人能够不断学到东西,而且不断地激发好奇心。”
1993年底的时候,沈南鹏看到了属于他的希望。那时候深圳证券交易所有一个代表团访问华尔街,领队的人叫夏斌,是深交所的总经理,今天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所长。沈南鹏他们去参加了那次聚会,听到夏斌兴致盎然地讲中国的证券市场。他很激动,觉得自己有机会回到中国了。
“这个机会来得很突然,国内的资本市场突然一下子起来了。”他说。 花旗银行的面试过程,对于沈南鹏来说是一种煎熬,因为他们并没觉得这个中国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是现在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在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里,他突然变得重要了起来,因为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美国金融巨擘都意识到了中国的价值,也意识到了沈南鹏们的价值。
“当华尔街大的投资银行要在香港建办公室,或者准备帮中国企业上市时,我们这些人的价值一下子就大了。”他说。 接下来的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花旗银行和沈南鹏都没有半点儿犹豫。在离开中国5年后,沈南鹏这个“海龟”带着美国投行的战略选择衣锦还乡了。
这一次他并没有代表花旗,而是在千挑万选后接受了雷曼兄弟的邀请。他肯定回想起了自己最初被华尔街的十几次拒绝,“那种感觉真是完全不一样了”。 机会突然摆在面前,他有些不安,也有些兴奋。兴奋是因为他终于可以告别文化的隔膜,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不安是因为他在出国前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美国人以为他了解中国,事实上他认为自己并不真正了解那里的商业环境。
多年后沈南鹏回想往事,对自己的那段投行经历心存感激,因为那段过往为他后来的创业和投资打下了基础。 “你在投资银行里边工作,投资银行给你一张名片,提供给你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就去寻找中国企业做收购兼并或是上市的工作,这让你有机会走进中国企业,了解中国企业。我觉得1994年到1999年那5年的经验特别好,等于让我把课给补了。原来我不太懂中国的商业环境,到了1999年,我已经比较‘土鳖’了。
这五年当中,你知道了国内的游戏规则什么样,懂得了怎么跟人打交道,学会了怎么去了解这个市场。” 几年后,沈南鹏出任了德意志银行的中国资本市场主管,曾经帮中国财政部成功发行了5亿马克债券,也帮助多家中国企业发债上市。
创业家之旅
1999年,沈南鹏离开了德意志银行。他盘算了一下,在金融界他已晃荡了8年,参与过将近10家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他目睹了别人的成功,开始期望自己能够赢得同样值得尊敬的未来。 “很难说清楚为什么,当时的确是犹豫过,毕竟已经做了8年投行,离开的成本很大,但还是怀着一股激情出来创业了。现在想来,互联网的泡沫也不全是坏事,在那个挺‘忽悠’的年代里,‘泡沫’刺激了我们的创业神经。”他说。
沈南鹏相信自己的创业源于一个偶然,更源于一种潮流。他意识到,如果没有互联网的依托,他很难下决心创业,但是有了互联网,有了可以看到无限可能性的未来,他最终告别了优渥的薪水、令人羡慕的职位,点燃了自己的梦想。
他和一个叫梁建章的人开始创业。
有一篇文章描述说——“当15岁的沈南鹏和14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时,这两个懵懂少年不会意识到17年后他俩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
1999年,沈南鹏32岁,梁建章31岁。他们拥有差不多的履历。他们曾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同时获奖,后来都在上海读了大学,1989年同时去了美国,毕业后一个在花旗银行,一个进了甲骨文。 1999年的某天,他们偶然在上海相遇。
沈南鹏后来描述道:“那时在上海,一顿非常普通的午餐,我和建章、季崎3个人聊天。当时正是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谈到了能否在互联网上做些文章。大家谈到了新浪、网易、搜狐,想着还有什么产业能和互联网结合出火花,建章首先提出了改造传统旅游产业的想法,就这样,携程网随后诞生了。”“当我们发现彼此的理念竟有着惊人相似的时候,那瞬间思维上的化学反应无法形容。”
他们“化学反应”出的公司叫携程网,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被无限叙述的“神话”。
这家创办于1999年的互联网公司,2003年12月9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代码为“NASDAQ:CTRP”,初始发行价18美元,开盘价24.01美元,当日收盘价33.94美元。沈南鹏这些人一下子像那款金钱游戏一样,变成了“大富翁”。
沈南鹏说:“我们做携程那一段时间正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特别迅速的时间,而且当时做个人旅游服务存在巨大的真空。当时国家旅游局管旅行社、景点、酒店,没人在做个人的商务旅行服务。在那个时间,在那个节点上,我们一批人用了比较好的一种技术——互联网呼叫中心,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当时都没想到这个公司能够做这么大。所以当携程市值最后变成40多亿美金时,说实话我们都没想到。这个成功来得很快,当然这里边也有我们的付出。但很大程度上我认为,在大潮当中,我们是被推着往前走。”
携程网的故事事实上是一个潮流的故事,它虽然出类拔萃,却并非独一无二。不少媒体都认为,“沈梁配”在携程网的成功是风云际会的产物。几个生于大时代的年轻人,依靠自己的热情、执著、远见以及对中国的信心,最终创造了一个奇迹。
沈南鹏曾对一个访问者说:“我在做携程的时候,有媒体说我以前做投行,所以融资比较容易,信手拈来。其实根本不是,哪有那么容易,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看不上小企业生意,当时携程刚刚创始,我和IDG接触时,之前根本没有关系,所以找他投资时也是要从头谈。只是理念上的契合,加上对我们企业未来的认可,他们才会投。”
据一些媒体描述,携程融资过程中有个插曲——直到敲定投资前一个星期,其中一家风险投资的负责人还没有仔细阅读携程的商业计划书,当沈南鹏向他征询结果时,他要走了携程从5月到9月的财务报表。第二天早上,携程收到了这位投资人追加投资的决定—“所以,最漂亮的计划书没有用,关键是把计划书变成赚来的钱。”沈南鹏说。
沈南鹏、梁建章、季琦、范敏他们所拥有的,既是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也是一个经久不散的友情故事。一位叫朱瑛石的财经作家在一本书中写道: “在梁、沈、季、范四人组合里,没有‘皇帝’,也没有‘大哥’,他们创立的携程、如家,虽然经历多次高层人事变更,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震荡,都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一直保持着优异业绩;他们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高效团队的榜样,最终获得了共赢结局。”
在创办携程网的同时,这4个年轻人又创办了如家快捷连锁酒店。他们创办如家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携程的顾客在订旅馆的时候提出有没有既干净、舒适又价廉的酒店,沈南鹏发现这样的酒店很难找到。“高档酒店往往价格昂贵,而便宜的招待所却无法保证卫生和舒适。” 他们了解了美国的经济型酒店现状,通过美国酒店业协会的统计发现,美国经济型酒店约有6万家,数量上占到酒店总数的88%,但在中国这一类酒店却寥若晨星。
沈南鹏曾说:“以前酒店业的问题是,对所有的人都是同一种产品。如家的对象是中低端的商业人士。这一类人最关心的是价格以及有限的舒适,于是在传统酒店中很多设施在如家都将其取消:如家的酒店没有豪华的大堂,没有浴缸,但是加强了作为中低端商务人士注重的卫生、实惠的特点,价格一般在120到298元之间。”然而到了今天,“如家”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很多中高端的商业人士也开始选择如家,因为如家所拥有的意识形态,与他们的生活契合了起来。
一开始,风险投资并不看好如家,因为它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代表高科技,而代表“传统”。可是如家代表了潮流,从2001年底开始创业,只用了5年时间就超越了历史更长的锦江之星连锁酒店,成为同类市场的第一名。 北京时间2006年10月26日21:30,如家快捷酒店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为“NASDAQ:HMIN”,开盘22美元,高出发行价59.4%,融资金额达1.09亿美元。
这是沈南鹏等人继携程之后,3年内第二次带领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又一个财富神话被他们复制了出来。 舞台中央的人 在扮演“投资家”这个角色的时候,沈南鹏同样会感到焦虑。与那些被焦虑吞没的人不同,他享受工作带给他的快乐,努力使它们超过烦扰的影响。他知道,自己的行动与所投资的公司都会面临各种挫折,这时候最需要他能够有一种平常心。他记得此前在携程创业的时候,头两年中创业经常会接到“危机”电话。针对业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他能做的就是用平静的心态去了解、去面对、去解决。“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注重结果,”他说,“你如果有平和的心态的话,最终矛盾都可以化解。”
沈南鹏喜欢聊天,喜欢与外界保持经常的沟通,这一方面源自他的天性,另一方面也源自职业的需要。他试图从聊天中学到更多东西,试图通过打开自己来打开别人的心扉。他相信通过聊天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书本。
“离开耶鲁以后,过去的十六年里,跟各种不同的人,不管是投资银行里我的老板和客户,还是我后来创业的伙伴与客户,还是现在的同行或被投资企业的CEO们聊天当中,我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书本给我带来的东西。”
他说,“人生是最大的一本教科书。耶鲁念的那些课我都忘很多了,这个公式、那个公式可能早就忘了,但是这些生活经验、别人的一些经验启示却无法忘记。” 在投资这个狼的世界里,沈南鹏相信竞争与失败无法避免。他努力帮助创业者获得成功,有时候也会遇到各种残酷的问题。在扮演创业家角色的时候,他担心竞争会使企业倒闭;在扮演投资家角色的时候,他也担心竞争会使自己成为“行业公敌”。
在面对创业者的时候,沈南鹏时常会面对提问:“我要不要做这个公司?”他给出的答案是:“你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做这件事最好的准备者。” 他举出了江南春的例子,说江南春的成功相当部分是因为他在做分众传媒之前就已经是上海小有名气的广告人了,经营一家叫“永怡”的公司将近5年。江南春熟悉广告这个形态,但他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形式后,他很自然地成为了被财神选中的人。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