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网
近日,全国第一起小米汽车定金案在海口进行了一审宣判。据判决结果,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认定小米汽车《购买协议》中“未验车即需7日内付尾款,否则没收定金”的格式条款无效,要求小米相关公司向消费者双倍返还定金共计10000元。
据系,该案件历时一年多。2024年7月,原告海南李女士在试驾后通过小米汽车APP订购了一辆小米SU7 Max,并支付了5000元定金。
2024年10月,小米海口公司工作人员告知李女士,其订购车辆预计当月24日到店,后续将预约提车时间。但彼时李女士因资金不足提出顺延提车,双方于10月22日协商一致:车辆暂缓排产,其可在订单有效期为支付定金之日起360日内随时申请排产,排产后订单不可取消;超过有效期未排产则视为李女士单方违约,合同自动解除,定金不予退还,且排产后交付周期重新计算。
双方已经协商一致,但2024年12月4日,小米海口公司工作人员突然向李女士发送通知,要求其7个自然日内支付全部尾款313900元,否则取消订单并没收定金。因此,李女士提出异议,认为在未见到车辆、未进行验收的情况下支付全款不合情理。但是最终小米汽车还是以李女士违约为由取消订单并没收定金。
于是,李女士将小米告上法庭,让其退还定金,而且也提交了小米违约的相关证据,并且向小米索赔。
经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小米方面依据的格式条款中关于“未验车、未交付情况下限期付款,否则没收定金”的内容,实质上加重了消费者的付款义务,同时变相限制了对车辆质量进行核验的消费者主要权利。法院认定该条款“不公平、不合理”,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应属无效。
此外,法院还指出,小米汽车曾于2024年5月1日发布第34集《答网友问》,针对“是否支持验车后再支付尾款”的问题明确答复:“当然可以!小米支持验车后付尾款”,该宣传内容已构成消费者订立合同的重要信赖基础。
据天眼查信息,负责小米汽车销售任务的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自2024年底至今,已有超过10起的买卖合同类法律纠纷,分布在上海、重庆、厦门、南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