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精选;文/邵延港
“大疆最大的对手”再次来到资本市场门前。
近日,农业无人机巨头极飞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表,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这是自2022年5月撤回科创板IPO后,极飞科技第二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极飞科技源自一群极客的梦想,在确立无人机的植保应用场景之后,业务就一直在此扎根。十八年后的今天,极飞科技通过深度融合先进机器人、智能化、新能源技术,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高精度作业能力、效率效益远高于人力劳动和传统农机的智能农业机器人,通过机器人代人的方式解决世界农业生产中无人种地的问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度极飞科技以10.7%和17.1%的市占率于世界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行业分别排名第二,排在第一位的则是极飞科技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大疆。
作为明星独角兽,极飞科技的背后,还有着软银、百度、高瓴及创新工场等众多明星机构的加持。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次冲击上市时相比,极飞科技在2024年实现扭亏。但2025年上半年,极飞科技却有些增长乏力。
跨过亏损鸿沟,极飞科技再度闯关IPO
2021年11月,极飞科技向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却于半年后终止了A股上市计划。
据悉,在前次IPO申请中,极飞科技进行过一轮问询,在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意见上罗列了极飞科技和保荐机构对30个问题的回复,问询问题涉及财务业绩、科创属性、产品、客户、商业模式、股权结构、相关概念等等诸多方面。
撤回科创板IPO申请后,极飞科技并未放弃对接资本市场的计划。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此前曾公开表示,仍希望尽快上市,但需等到盈利水平、经营细腻度、管理能力都达到上市要求。
上市融资计划延迟,极飞科技仍未被资本市场放弃。2023年10月,极飞科技在一级市场获得一笔新的融资。据悉,投资方包括联通广新基金,老股东创新工厂亦继续增加投资。
招股书显示,极飞科技在2023年10月完成的C++轮融资,由联创广新壹号以人民币2550万元的对价认购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398387元。以此计算,极飞科技的估值约为62.2亿元。
截至递表前,2012年成立的极飞科技,已经在资本市场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17亿元。
据近期胡润研究院曾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极飞科技的估值为73亿元。
极飞科技的股东阵容也相当豪华,包括软银、高瓴、百度、创新工场、成为资本等众多明星机构。其中,软银以12.86%的持股比例成为极飞科技最大外部股东,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更是三次加码押注。
与此同时,极飞科技业绩也取得良性进展。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极飞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6.05亿元、6.14亿元、10.66亿元及7.4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2.54亿元、-1.33亿元、0.7亿元及1.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7.9%、18.9%、31.9%及34.3%。
2024年,极飞科技顺利跨过亏损鸿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极飞科技在全球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市场分别占据10.7%和17.1%的份额,稳居行业第二。
极飞科技商业化快速推进,海外市场贡献不小。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极飞科技境外收入由1.46亿元增至3.7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9.4%。
值得注意的是,极飞科技似乎又陷进了增长乏力的困境。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极飞科技收入同比增长2.08%,合同负债从2024年末的3.53亿元锐减至7898.5万元,降幅达77.64%。截至2025年上半年的应收账款更是较2024年末增长1345.55%。
和三年前相比,极飞科技这一次申请上市准备的似乎更充分,但在极飞科技面前,还横亘在一座大山。
遭“以价换量”反噬,大疆仍是一座大山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全球市场,农业无人机赛道里,大疆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据极飞科技招股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4年营收计,极飞科技在全球农业无人飞机行业的市场份额为17.1%,在中国农业无人飞机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0.8%。同期,大疆的全球及中国市场的农业无人机市场份额分别为59.0%及63.9%。
尽管极飞科技始终无法超越大疆,但这两大头部厂商却联手瓜分了国内以及全球的农业无人机市场,因此,极飞科技也被称为大疆在农业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对手。
据悉,极飞科技虽然是一群航模极客组建的创业团队,但在2009年至2010年,彭斌带领的XAircraft团队凭借推出的X450及X650无人机,开创了多旋翼无人机技术,满足了模型飞机爱好者及航拍用户的需求,并奠定了公司在飞机设计和控制算法开发方面的基础专业知识。
2013至2014年,极飞科技在公司正式成立后开始探索无人机在各类行业场景中的应用,包括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巡检、搜救以及物流,同时评估技术解决方案及商业模式。当极飞科技的农作物保护无人机原型首次试飞成功后,公司战略性地转移至推进农业无人机技术。
目前,极飞科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包括农业无人飞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及配件在内的农业机器人。其大部分收入来自农业无人飞机,其对应收入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4.75亿元、4.99亿元、9.35亿元及6.63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8.6%、81.2%、87.8%及89.0%。
作为极飞科技的收入核心,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极飞科技农业无人飞机的销量分别为10324台、10308台、21421台及17692台,2024年极飞科技农业无人飞机的销量同比增长107.81%,但到了2025年上半年,该项业务的增长速度只有13.67%。
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极飞科技其他产品线如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的平均售价分别为49447元、3024元、501元,而这些产品在2022年的平均售价分别为53000元、7216元、3186元,分别累计下降了6.7%、58.09%、84.27%。
从销售情况来看,极飞科技以价换量在2024年取得了效果,但在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却没有延续高增长趋势,总营收同比增长率只有个位数。
截至2025年6月30日,极飞科技的经销商网络,在国内已经覆盖全国超900个县,基本实现对中国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全面覆盖,同时,通过分布在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对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进行覆盖。
在农业无人机市场,极飞科技仍是市场格局中的重要一极,面对与大疆的差距,极飞科技的目光始终在农业场景。
招股书显示,极飞科技的目标是覆盖水田、旱地、温室、果园等所有地形的农作物管理全场景,包括灌溉、播撒肥料、喷洒农药及田间巡视,持续通过机器人代人的方式解决无人种地问题。
极飞科技自称全球农业无人机专利数量第一,累计申报4100件。于往绩记录期间,极飞科技的总研发费用达5.92亿元,占总收入的19.5%,并且预计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增加研发投入。
极飞科技在风险因素中提到,倘我们无法获取、维持及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或倘我们的IP提供方无法维持及保护我们就产品使用的相关知识产权,我们的竞争能力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我们可能会受到第三方的知识产权侵权索赔或其他指控。
此次赴港上市,极飞科技的募资用途是产品研发、销售网络建设、新总部的建设等。
从一支航模爱好者团队,到全球农业无人机独角兽,极飞科技用了18年,如今面临上市大考,极飞科技能交出怎样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