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阿里到店,又有新动作。
9月20日上午,淘宝闪购启动到店团购业务,首批覆盖上海、深圳、嘉兴三个城市的核心商业区域,涉及茶饮、甜品、正餐、自助餐及城市特色小吃等多个餐饮品类,且团购商品除淘宝闪购外,支付宝、高德APP也均有入口。
这意味着,到店团购已同时布局阿里体系最大的三个流量端口。
此举,不得不视为阿里提速到店进程。
就在9月11日,高德才刚刚三月磨一剑,发布“扫街榜”以其“导航”到店消费,覆盖餐饮、酒店、景区等业态,并同时放出“烟火好店支持计划”,给出超10亿补贴等鼓励到店消费。
结合高德地图CEO郭宁说“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可以预见淘宝闪购到店团购业务的推出,旨在承接“交易”,意与扫街榜的“真实内容”形成深度协同,目的构建“发现-决策-购买-核销”的到店消费闭环。
而这一步,亦标志着淘宝闪购的业务版图已从“即时到家”延展至“线下到店”。
阿里朝着本地生活的另一腹地,正即将发起猛攻。
从外卖到到店,淘宝闪购“水到渠成”
在淘宝闪购页面,定位上海,可以看到平台已经将“到店团购”放置在闪购板块的一级入口。
其和美食外卖、超市便利、特价酒店等细分业务并列,紧邻“盒马鲜生”,彰显了到店团购业务的重要战略地位。
打开后,团购新人福利可低至9.9元起到店吃,且新人专享限时补贴。
根据页面呈现信息来看,其多元餐饮品类既包括桂满陇、新旺茶餐厅等全国知名连锁餐饮品牌,也涵盖楼下酸奶、冯校长老火锅等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的特色餐饮商户和地方品牌。
价格上,原价24.8元的满巍明招牌生炸鸡架1份+脆皮小鸡腿3个,售价19.9元,为原价的8折,原价212.9元的桂满陇“沐夏寻味”双人套餐售价为186元,折扣为8.7折。
据悉,到店团购业务跟外卖业务一样,也由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携手布局,待运营成熟后,该团购业务将逐步扩展至全国50多个一二线城市。
仅从此次释放的信息来看,到店团购没有像高德扫街榜那般高调官宣。
结合“试点”二字,也更像是到店业务商业化的一次低调试水。
不过,阿里入局到店交易这一步,早有端倪可循。
在阿里Q2财报会上,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曾透露:“闪购业务目前已有约1.5亿DAU,这些用户也有一些到店自提和团购的需求。我们会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尤其跟到家业务协同,考虑给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也正在一些城市做测试跟探索。”
9月初,阿里有意涉足团购业务的消息就开始传出。
当时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阿里近期的业务调整将聚焦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包括重启口碑网以及高德地图开展自营团购业务,高德地图将在此次业务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正积极搭建相关产品能力。
随后,便可以看到,高德打响了阿里到店团购的第一枪。
不仅针对出发地或目的地是线下商家的用户,发放价值2亿元专属到店出行补贴券包,还发放9.5亿元消费券,鼓励用户前往烟火好店体验优质服务。
另外,还将通过首页AI推荐、搜索热词推送、导航语音播报等方式,每天要为优质烟火小店提供5000万流量的精准曝光;同时提供3000万元平台激励,广泛邀请行业达人帮助小店制作优质推广内容。
一套鼓励用户到店消费的组合拳加之“扫街榜”做导航,给到店交易埋下伏笔。
不到10天,淘宝闪购“到店团购”业务就作为“交易、核销”的关键一环迅速补齐。
对于团购业务,淘宝闪购相关负责人以“水到渠成的业务发展”来形容,并表示“将继续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更好支持商家发展。”
从淘宝闪购的发展历程来看,其首征外卖的表现的确给阿里加码本地生活提供了不少底气和支撑。
自今年4月,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覆盖50个城市,成为淘宝首页一级入口以来,其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上线4个月,月度交易买家数从1亿激增至3亿,用户增速达200%。
据淘天公布的信息,今年7月,有395个非餐品牌商家在淘宝闪购月成交突破百万,66个品牌破千万,8月,淘宝闪购的日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周日均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
而这些数据,不仅证明了淘宝闪购的强势崛起,也让阿里受益匪浅。
Q2财报披露,在淘宝闪购快速增长推动下,中国电商集团客户管理收入达892.52亿元,同比增长10%,超过彭博分析师一致预期;淘宝闪购快速取得阶段成果,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的月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
就连阿里CEO吴泳铭都直呼,“我们大力投资即时零售业务,快速取得阶段成果,赢得消费者心智。通过整合消费平台,产生显著协同效应,带动月度活跃消费者及日订单量创新高。”
由此可见,在团购上线之前,淘宝闪购已经通过即时零售搭建好了本地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通过导入巨大的C端流量,成为B端生意增长的新风口。
现在,由淘宝闪购来承接到店交易,又可以用大量积累的商家和消费者来为团购提供“复用”,无疑是在释放更大的想象力。
阿里加码,巨头肉搏上演攻防战
阿里入局到店,除业务“水到渠成”外,还有一个业绩因素是:有利可图。
参考本地生活头号玩家美团的商业模式来看,外卖是流量,到店是利润。
以2021年为例,美团到店业务营收325.3亿元,利润141亿元,反观以外卖为主的到家业务,营收963亿元,接近到店营收的3倍,但只获得61.7亿元的利润,不到到店业务的1/2。
再到2022年Q1,美团最后一次单独披露到店及酒旅业务的业绩,其经营利润率高达45.6%。同期收入占比超过50%的外卖业务,利润率仅有6.4%。
两组数据相结合,无不在佐证到店是个现金牛业务。
于阿里而言,外卖补贴成功扩大市场份额后,到店团购可以优化效率、提升利润,进入创收增利的第二阶段。
而除了这些考量外,淘宝闪购做到店团购,还得放置到阿里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去解读。
事实上,这不是阿里第一次征战本地生活服务。
阿里此前收购口碑网,推出“淘点点”平台,上线口碑独立APP,以及后来饿了么与口碑整合“到家”“到店”业务,2021年将饿了么、飞猪、高德正式整合为“本地生活服务板块”,2023年3月,口碑纳入高德地图的体系,均属于相关探索,动作颇多但收效甚微。
但时至今日,故事有所不同。
今年6月,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再扩容,饿了么、飞猪合并入内。
彼时,阿里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就表示,“未来,我们将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模式和组织形态,为用户创造更丰富优质的生活消费体验。”
在2026财年Q1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他还把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列为阿里集团面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之一。
他强调:“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并不是着眼于单一消费品类的竞争,而是满足10亿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的商业形态。”
这些话术,意味着阿里的大消费平台是在将远场电商、近场即时零售和本地生活服务纳入同一体系去打通和协同,做生态价值的深度融合。
由此可见,这次攻入到店,于阿里战略层面的举足轻重。
而阿里的正式入局,亦让赛道的玩家们贴身肉搏上演攻防战。
就在高德推出扫街榜的当天,赛道“守擂”者美团和“跨界玩家”抖音都进行了反击。
美团旗下大众点评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首批覆盖超百万家高分堂食餐厅,并同步发放2500万张大额消费券,此前美团还悄然上线美食社区APP “鸭觅”,主打“拒绝商业化”的真实评价生态,甚至明确“打广告就封号”。
抖音则跟进上线“烟火小店扶持计划”保护现有市场,针对人均百元内商家提供流量激励与达人探店资源。
另外,在高德首个生活服务榜单“扫街榜”公布上线首周成绩的前两天,小红书以“小红卡”为矛,也开启到店业务的“抢滩战”。
据悉,这款本地生活产品年费168元,持卡用户可在上千家合作门店享受全年9折优惠,覆盖餐饮、休闲娱乐等多个场景,商家仅需支付0.6%支付手续费,目前首期已面向上海、杭州、广州三城开放。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达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6%。
巨头围猎万亿市场之下,“到店”之争或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