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英国知名媒体《经济学人》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中国“外卖大战”没有赢家,无论是商家、骑手,还是消费者、平台,都在为外卖大战的“内卷式”竞争付出代价。
《经济学人》文章截图
文章以一家连锁面馆为切入点,展现了外卖大战中,中国普通餐饮商家面临的艰难处境:要么降价抢单,要么被价格更低的补贴餐品“淘汰出局”。面馆创始人何先生表示,自4月外卖大战以来,堂食收入下降了30%,虽然外卖收入增长了20%,但外卖利润却下跌了超过20%。相比之前,他“做的工作更多,挣的钱却更少”。
外卖大战始于今年2月,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市场,同时打出“百亿补贴”的旗号;随后,阿里巴巴整合旗下饿了么、淘宝、支付宝等业务,举全集团之力加注外卖业务,并计划在一年之内投入500亿元补贴。两大巨头疯狂抢占市场份额,掀起一轮猛烈的价格战,期间,美团也被动参战,让价格战愈演愈烈。在今年5月和7月,市场监管总局已经两次约谈饿了么、京东、美团等三大平台,要求各方理性参与竞争。
《经济学人》分析称,外卖平台发动的价格战,经常将商品价格压到接近零元,许多咖啡和茶饮的价格已经降到了1元甚至免费,迫使像何先生这样的商户为此买单。有些顾客甚至坐在奶茶店里,点的却是这家店通过外卖平台配送的饮品。
文章认为,无论是大型连锁品牌,还是中型餐馆、小店,都是外卖大战的牺牲品。“随着利润率下降,商家只能依赖销量‘以量取胜’。大型咖啡连锁品牌每杯利润微薄,但靠着高周转仍能盈利。小店竞争不过,中型餐馆也并不好过。”
商家利益受损的同时,消费者的权益也难以保障。餐馆为节省成本不断压缩开支,甚至使用劣质食材,增加食品安全风险。何先生讽刺地问道:“你三块钱点一份猪肉炒饭,你觉得你能吃到什么?”
甚至外卖大战中,骑手也在付出代价。《经济学人》引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示,外卖大战开始前,骑手平均每小时赚33.6元。而现在,骑手反应映每单收入正在下降,要想挣到更多的钱,就必须延长工时。此外,医院数据显示,与骑手相关的交通事故正在增加。
发动和参与这场外卖大战的平台们,也在承受不断扩大的财务亏损。分析人士预计,京东和淘宝今年在外卖的亏损金额都在数百亿级别,美团今年的利润预期被下调了17%。
《经济学人》得出结论,当前的竞争状况无法持续,中国“外卖大战”最终没有赢家。
此前,高盛、瑞银等国际投行,也纷纷发表研报,认为外卖大战是一场不合理的商业竞争。瑞银将外卖战况概括为“懦夫博弈”,认为目前外卖市场的“烧钱”大战并不值得。
瑞银报告截图
瑞银认为,外卖补贴过度引发了系列负面效应,其潜在的利润和价值明显不值得如此规模商战。头部互联网企业应将资源投向具有更大增长潜力的市场,比如国际市场或AI领域,而非在即时零售领域消耗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