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精选;文/孙媛
一组数字变动,拉开了阿里的新序幕。
6月26日,伴随着阿里巴巴新财年年报披露,阿里合伙人制度运行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瘦身”,随即出现在了公众视野。
在最新的阿里合伙人名单中,团队从26人精简至17人,有9位“老人”退出,其中就包括两位“十八罗汉”成员彭蕾和戴珊,以及曾掌舵阿里八年的张勇。
剩下的合伙人里,仅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董事长蔡崇信、CEO吴泳铭、CPO蒋芳四位“元老”,其余十三人则均为一线“少帅”,分别带队电商、云与AI等核心业务。
在这波“新老”交替的权力接棒中,39岁的蒋凡更是直接“进”至金字塔顶端。
他接替彭蕾,首次出现在了阿里合伙人委员会名单,与马云、蔡崇信、吴泳铭、邵晓锋一起行使选举等事宜。
他不仅是名单上最年轻的阿里合伙人,也是唯一一个业务线CEO还留在核心管理层的高管。
而这份名单的变动,意味着回归“内阁”短短两年,蒋凡就打入核心决策圈。
事实上,蒋凡在阿里的咖位“上调”早有端倪可循,阿里电商在业务整合上正提速呈现“大一统”的态势。
去年11月,阿里海内外电商整合,吴泳铭宣布成立阿里电商事业群,就任命蒋凡负责,向其汇报。
今年1月,菜鸟集团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阿里电商事业群统辖范围再扩大。
不仅原先菜鸟国际业务中服务速卖通的400多人团队转入阿里电商事业群,国内电商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电子面单两个团队将移交给淘天集团,就连菜鸟高管丁宏伟也直接汇报蒋凡。
6月,饿了么、飞猪也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至此,蒋凡掌舵的电商事业群统筹6大业务板块,贡献了阿里57%的营收。
可见,行至2025年,蒋凡以阿里 “大消费平台” 战略的实操者身份,已经执掌了阿里的半壁江山。
现如今,从一线操盘到核心决策,蒋凡的角色自然也有了新定义。
涅槃重生,蒋凡执旗电商
蒋凡于阿里而言,从来就非“凡”。
把时间拨回到2013年,那时蒋凡28岁。
那一年,他创立的友盟被阿里以8000万美元收购,这位复旦计算机系毕业生本可套现离场,却被张勇一句“要不要一起做点大事”留了下来。
随即命运的齿轮发生转动,蒋凡加入阿里,把淘宝推上了移动互联网列车,实现其由PC时代向移动时代的惊险一跃,而后淘宝交易无线占比从百分之十几增长到80%以上。
3年后,他又带领团队孵化淘宝直播,冲开彼时的流量天花板,将手机淘宝的日活从3000万提升到1.1亿。
玩转着流量、算法以及移动端的用户体验这三个关键要素,技术出身的蒋凡曾先后担任淘宝网总裁、淘宝天猫总裁,负责阿里最核心的电商业务,更以“流量王”的称号闻名,一手构建出淘宝“千人千面”智能化算法应用,推动了淘宝直播、淘宝特价版等创新项目的孵化和发展。
2019年,蒋凡仅加入阿里6年,就首次出现在了阿里合伙人名单里,成为了阿里最年轻的合伙人。
彼时,33岁的他,就犹如站在世界之巅。
然而,命运的齿轮在2020年再一次转动,“因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时任淘宝天猫总裁的蒋凡被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
也由此,迎来了为期一年半的海外“渡劫”。
2021年12月,伴随着时任阿里巴巴CEO张勇再次强调的“海外市场潜力巨大,海外业务增长迅速,并将其确定为阿里未来几年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
蒋凡从阿里集团最核心的业务调离,去分管当时处于边缘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
这在外界看来就是一种“流放”,明升暗降。但在阿里巴巴内部,人们喜欢将一个有望升任重要岗位的员工在升迁之前最后面对的挑战,被称为他的“渡劫”。
如此来看,这次调任既是阿里对蒋凡业务能力的认可,处以重罚,但仍给予的翻身机会。
而这一次,蒋凡犹如涅槃重生,再次证明了自己。
2023年Q1,他带队的阿里巴巴国际业务一骑绝尘,以185.41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速近30%,位列六大业务集团之首;其中重点抓的国际零售收入同比增长41%,连续 3个季度超出市场预期,其整体订单增长15%。
那一季度,阿里国际业务的收入规模与云计算收入规模相当,两者均占阿里总收入的8%。
战绩斐然,自然也为蒋凡的回归埋下了伏笔。
同年3月,蒋凡就成为新成立的6个集团之一的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的CEO,5月被官宣担任国际数字商业、淘宝天猫和菜鸟三家业务集团的董事,7月,他就以阿里合伙人身份,回到核心管理层。
近两年,蒋凡在围绕“本土化运营+技术赋能”双轮驱动的全球化逻辑下,通过全托管模式创新、物流协同优化和本地化组织改革,将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从 “烧钱扩张” 转向 “效率驱动”,谱写了业绩层面的增长神话。
2025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9963.47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AIDC整体收入达到了1323亿元,同比增长29%,是阿里集团内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其中,国际零售商业收入同比增长33%至1084.65亿元,主要由速卖通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长所带动,截至3月31日,全球速卖通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财年,国际批发商业收入也同比增长14%至238.35亿元。
这边,AIDC增速领跑依旧,另一边,蒋凡带队半年的淘天也做出了新成绩。
在蒋凡回归前,整个淘天集团业务一度陷入增长疲态,据阿里集团2024财年报告显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营收同比增长46%,同期淘天集团仅为5%。
但到了2025财年Q3,淘天集团收入增长加快,季度新买家和订单量均同比强劲增长,客户管理收入增长9%,达到1007.90亿元。
再到Q4,淘天集团收入为1013.69亿元,同比增长9%,创六个季度新高,其中淘天集团的客户管理收入达710.77亿元,同比增长12%,这一项数据表现,更是直接拉动了集团本财年的利润增长。
蒋凡回归后经手的首届618大促,淘天集团更是交出了一份惊喜答卷。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天猫总裁刘博(花名:家洛)曾对《晚点latepost》透露,今年 618全周期天猫剔除退款后的 GMV 同比增长10%,达到了三年以来最大增幅,且平台购买用户数实现双位数增长。
要知道,剔除退款后GMV统计口径指的是在实际下单支付的GMV基础上,减去退款退货的GMV金额,是落在商家端的真实成交金额,而这一增速的对外透露:无不显现了淘天聚焦品牌商家真实性增长的决心。
这些赫赫战功,恰好为蒋凡走上阿里电商“一号位”提供了佐证。
他懂技术,有成功改造手机淘宝的背景,他善电商,同时有着操盘国内外市场打翻身仗的经验。
如此来看,阿里电商执旗者,舍蒋凡其谁。
“接班人”就位,阿里开启“二创”时代
行至2025年,蒋凡集权提速,于阿里而言,是一种必然。
自吴泳铭于2023年9月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后,他就明确要聚焦电商以及AI+云两大核心业务,推进管理团队年轻化,对组织阵型、业务策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随后一年,淘宝天猫和海外电商已经逐步走向融合和打通,也为蒋凡接管淘天埋下了伏笔。
去年7月,淘宝推出“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带领服饰商家率先走向出海,并投入10亿把中国香港打造成了包邮区;9月,淘宝还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推出了英文版。
这些动作,自然也让11月,新的电商事业群全面整合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1688、闲鱼等电商业务,形成覆盖国内外全产业链的业务集群,水到渠成。
淘宝和1688背后超千万的中小企业代表了丰富、优质供给,国内外电商的整合意味着,通过显著的协同效应,阿里电商业务要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增量市场。
彼时,吴泳铭就意识到,中国和全球的电商业态都在进入新的时代,全球化的供应链能力、履约能力与消费者服务能力,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他表示,阿里电商事业群将通过整合集团内的所有电商资源,激发多年沉淀的能力,服务好国内和全球消费者。
从吴泳铭所言出发,阿里电商接下来的方向就是:整合聚焦,求增长。
这一点,《晚点LatePost》也有所披露。
据其内容显示,蒋凡在春节期间召开小范围高管会,表示阿里电商在2025年的最优先战略就是“增长”,并围绕这一最优先战略,展开后续的组织、策略调整。
整个上半年,淘天扶持优质品牌商家的稳定增长,通过商家激励、新品扶持和品牌会员增长等运营策略,取消“仅退款”政策,革新评价体系,推出用户“真实体验分”等举措,显现商家侧扶优转型的决心。
再到618前期,以淘宝闪购跟饿了么合力角逐即时零售,亦是“以整合促增长”的进一步执行。
一来,淘宝10亿活跃消费者、8亿+月活用户,与1.6亿+会员的饿了么打通后,用户数据势必会互相导流;
二来,饿了么的强供应链和履约能力将助力淘宝闪购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和履约效率,天猫海量品牌资源的注入将加速充实前者的品牌商家库。
再到饿了么飞猪入淘,阿里将聚合三大核心资源,超10亿年度活跃消费者、30万家天猫品牌供应链、千万中小商家特色供给,叠加饿了么的即时配送网络与飞猪的旅行场景渗透。
这更是让阿里电商“整合”形成了“远场电商 + 近场零售 + 本地生活” 的立体布局,从“分散作战”到“一体化协同”进化,朝着吴泳铭所说的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出发。
而伴随着核心资源都在向阿里电商靠拢,作为电商“一号位”的蒋凡亦成为继吴泳铭之后,阿里集团目前权势最大的人。
而他的集权,从管理层到决策层,对于阿里而言是一个新时代的象征。
阿里合伙人委员会控制着合伙人选举和审核的核心权力,决定着阿里未来的方向。
合伙人委员会中,蒋凡进,彭蕾退,寓意着阿里告别了辉煌过去,从价值观转向业绩驱动。
这一点也反映在了现任的17位合伙人,几乎都在“一线操盘”,包括掌舵菜鸟的万霖,执掌虎鲸文娱的樊路远,负责高德地图的刘振飞。
同时,现任合伙人平均年龄不到50岁,蒋凡更是以39岁成为最年轻成员,这些亦让调整后的阿里合伙人团队呈现出了年轻化、业务化、实战化的组织革新。
而这样的变化,或许也跟吴泳铭曾强调的“回归初心,重新创业”相关。
今年5月,吴泳铭发内部信表示,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
他坦言,全球技术浪潮带来的全新时代正开启,阿里巴巴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回到创业初心,以创业者的心态,开启一段全新征程,同时,走向新时代的过程中,改变自己,适应变化。
从阿里走向大消费平台的背后,可以看到,吴泳铭所说的新时代的确在高调现身。
京东、美团、拼多多等巨头,都在把触角从单一的电商业务扩散至外卖、即时零售、本地生活服务等多个维度,朝着超级APP进发。
这意味着,阿里电商面临的挑战早已升级为了“生态协同效率”的全方面比拼,新一轮PK赛正在拉开序幕。
至于蒋凡的新角色,引用美团王兴的话,“要是能赢这一仗,那就是当之无愧的阿里CEO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