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中日联合牵头制定的无人机领域国际标准ISO 15964《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正式发布。这一标准的落地,成功填补了无人机感知避障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为无人机产业的规范化、安全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标准规范。
国际标准化组织官网截图(资料图)
据介绍,《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国际标准中方编制团队由深圳美团低空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美团无人机”)和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导。该标准是以城市复杂场景无人机感知避障实际应用场景为导向,凝练我国企业自研技术输出的国际技术标准。自2022年5月于国际标准化组织航空航天器技术委员会无人机系统分技术委员会(ISO/TC20/SC16)立项以来,工作组组织召开了30余次国际视频会议,累计处理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的200余条意见,历时近三年最终完成发布。
感知与避障系统(DAA)是无人机安全运行的核心系统,直接关系到无人机在复杂场景中的任务执行能力。新标准规定了无人机对航空器或其他物体的感知与避障系统的安全和质量要求,可切实指导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的研制、生产、试验和使用,提高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
美团正在测试无人机识别缆绳能力(资料图)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了美团第四代无人机等我国企业自研的多种机型在不同场景下的运行状况,针对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的通用功能、系统架构、性能、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在检测距离、安全间隔距离以及着陆场景下的检测与应对举措等都作出详细规定。”据编制团队相关人士介绍,大量城市复杂场景的应用以及核心技术的持续自研突破,让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全球竞争中已占据优势地位,这也是此次我国团队得以主导该项国际标准的关键所在。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第四代无人机由美团自研而成,是基于双余度飞行控制架构的全新航电平台六旋翼无人机,在安全性、经济性、环境适应性、运维友好度等方面均较前代有显著提升。同时,其计算平台、飞控系统、定位、通信、供电、动力等均做冗余设计,六向感知助力起桨保护、避障、绕障、备降与迫降等场景,高可靠性的智能降落伞则筑起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形成“冗余备份运行—安全迫降—开伞”的三级安全保障。
美团无人机正在城市复杂场景中进行配送(管乐 摄)
自2017年成立以来,截至2025年3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迪拜等城市开通55条航线,并累计完成订单超52万单。即时零售配送服务覆盖办公、社区、景区、市政公园、校园、医疗、图书馆等多种场景,并为用户提供超9万种商品选择。另据全球知名投资机构ARK Invest 发布的《BIG IDEA 2025》报告测算称,美团无人机截至2024年底累计商业订单规模已与Google Wing持平,并列全球第二。
业内人士表示,无人机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科技领域,其发展水平代表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顶尖水平。此次《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国际标准的发布,构建了国际统一的技术体系,充分彰显了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独特优势。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我国借助政策支持与持续的技术创新,依托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积累的实践经验,实现了低空经济领域在全球范围的标准引领。这不仅是我国将无人机领域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的成功实践,更是以 “标准走出去” 带动 “装备走出去” 的有效探索,成为推动我国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