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160亿,广州半导体独角兽启动IPO
估值160亿,广州半导体独角兽启动IPO
获OPPO华为小米押注,锐石创芯再次启动IPO
获OPPO华为小米押注,锐石创芯再次启动IPO
净利暴跌70%,特斯拉天崩开局,马斯克要回归造车
净利暴跌70%,特斯拉天崩开局,马斯克要回归造车
“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立即打开APP
邵延港
私信
0
来源:图虫

10岁寒武纪,迎来好日子

23小时前
创业故事 公司动态
在风口中催化的“AI芯片第一股”。

来源:猎云精选;文/邵延港

亏了那么多年的寒武纪,日子总算好起来了!

常年以亏损被诟病的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几度被投资者摘下光环,如今又被大模型带飞了。

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连续实现单季度盈利,向资本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其中,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30.22%,接近2024年全年的11.74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微3.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6亿元。

为寒武纪业绩贡献最大的就是其云端产品线,为大模型训练推理专用。当前英伟达芯片向中国出口被进一步限制,AI芯片的国产替代迎来机遇,作为稀缺标的的寒武纪接住了这“泼天富贵”。

寒武纪迎来业绩爆发,也让市场对国产AI芯片发展的拐点到来多了些信心。

行业风口中寒武纪,长期处在低收入、高亏损和高市值的矛盾之间。国产替代和算力基建,成就了寒武纪的特殊性,但技术突破才是其成功崛起的底色。

在英伟达的发展历程中,从一项“不起眼”的技术,到一家全球芯片巨无霸,期间经历至少十年的时间。这期间,英伟达耗费大量精力铸造生态壁垒,这也是其难以被撼动的原因。成立第十年的寒武纪,尽管还处在规模化的初期,但在这一轮AI浪潮中,也得以提前爆发。

所以如今市值近2900亿的巨头寒武纪要发生质变,也不仅仅是能够盈利这样简单。

创立第十年,寒武纪终于盈利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3月15日,全称为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也代表这家公司中科院的底蕴。

寒武纪的创始人是一对同胞兄弟,陈天石以及陈云霁,两人均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陈云霁毕业后加入中科院计算所龙芯课题组,24岁获得博士学位,29岁晋升为研究员,陈天石则在中科大计算机系继续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直至博士毕业。

2012年,陈天石和陈云霁兄弟联合中科院计算所的几位师弟启动了神经网络处理器项目,这成为寒武纪技术的起源。2015年,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和中科院计算所的支持下,陈氏兄弟二人主导的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寒武纪1号成功流片。

为了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2016年,寒武纪正式成立。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寒武纪是地球物种多样性大爆发的年代,从寒武纪之后,地球进入了生命的新纪元。他们希望借用地质学中“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象征,寄托对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发展的愿景。

从2016年至2025年的十年历程来看,寒武纪从头顶光环,到饱受争议,再到破局突围。其中也印证着中国硬科技发展的直观叙事。

与众多芯片初创企业一样,寒武纪对于研发投入非常执着。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4年,寒武纪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08亿元、1.17亿元、4.44亿元、4.59亿元、7.21亿元、7.29亿元、7.09亿元及11.74亿元。

其中,2020年至2024年,寒武纪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68亿元、11.36亿元、15.23亿元、11.18亿元及10.72亿元。除2024年之外,其余年份的研发投入均远高于同期的营收水平。

高额的研发投入,也让寒武纪长期陷入亏损之中,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12.57亿元、8.48亿元及4.52亿元。

2024年,业绩大幅改善,也让市场看到了寒武纪业务放量的曙光。在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纪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延续业绩向好趋势。据寒武纪公布2025第一季度财报,其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5亿元。

业绩向好,也让寒武纪市值受益,截至2025年4月24日,寒武纪市值约2860亿元,按照创始人陈天石28.63%的持股比例,其身价达到818亿元。

长期以来,寒武纪一直和亏损挂钩,因此常常受到诟病,AI芯片第一股的光环也因此褪色。截至 2024 年 12 月31 日,寒武纪母公司还有未分配利润为-27.78亿元。

但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寒武纪又是不可或缺的。大模型带来的新一轮AI浪潮中,算力越来越成为科技进步的必需品,而英伟达等国际厂商出口受限制,短期内国内厂商难以形成规模化平替,技术在线的寒武纪,不得不被推向聚光灯下。

据寒武纪2024年财报,其云端产品线营收11.66亿元,同比增长1187.78%。寒武纪称,在当年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云端产品线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而寒武纪云端产品线的需求增长,正是国内大模型应用落地带来的算力需求导致。尤其是今年以来,在 DeepSeek的带动下,AI 应用的落地速度和规模超出市场预期。

“风口”,国产AI芯片第一股的成长催化剂

2022年底,ChatGPT异军突起,人工智能行业迎来转折,算力芯片风口将的寒武纪捧了起来。

作为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卖铲人,寒武纪被冠以“中国英伟达”的名号。而英伟达在全球AI芯片领域中占有绝对优势,在其光环下作为A股市场稀缺的AI芯片公司的寒武纪,无疑受到市场持续关注。

无论是大模型还是智能体,其背后运行推理与决策都需要大量的算力。AI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中的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支撑,在政策和市场端,AI算力都获得了极大支持。

寒武纪自2016年3月成立以来,寒武纪先后推出了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1A、寒武纪 1H、寒武纪1M系列智能处理器;以及基于思元100、思元270、思元290芯片和思元370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以及基于思元220芯片的边缘智能加速卡等。

其思元系列云端智能芯片主要面向高性能AI计算需求,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及行业AI解决方案中。

目前,寒武纪云端产品线目前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是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进行人工智能处理的核心器件,其主要作用是为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提供高计算密度、高能效的硬件计算资源,支撑该类场景下复杂度和数据吞吐量高速增长的人工智能处理任务。智能整机是由公司自研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提供核心计算能力,且整机亦由其自研的服务器产品。

不过,寒武纪近三年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4.94%、92.36%和94.63%。阿里、百度、字节跳动、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以及地方政府算力基础设施中,都应用过寒武纪的算力芯片。

在全球算力市场,英伟达的GPU几乎是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有数据显示,在AI GPU方面,英伟达的市场份额超过90%。但在当地时间4月15日,英伟达表示,公司日前收到美国政府通知,H20芯片和达到H20内存带宽、互连带宽等的芯片向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需要获得许可证。

英伟达芯片进口的限制,让国产AI芯片迎来极佳窗口期。寒武纪自主研发的思元系列,也正是受益于此。此外,寒武纪目前还有价值27.6亿元的存货,可以满足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供应。

目前,寒武纪最先进的思元590,单卡算力200TOPS+,集群跑起来能顶半个机房,可以对标英伟达A100。

在技术积累与国产替代的风口中,寒武纪终于迎来了国产AI芯片的拐点。在几股强风的催化下,如今的寒武纪已经是一家市值近3000亿元的AI芯片巨头。

持续对标英伟达的底气和焦虑

业绩提前爆发的寒武纪,可能后续压力也会爆发。

作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常被用来对比英伟达,在新一轮AI浪潮中的算力缺口中,寒武纪也一直站在国产阵营中与英伟达争抢国内份额的最前线。

但寒武纪即便再稀缺,竞争对手不会少,也不会弱。

据公开报道,海光信息DCU产品2024年在服务器厂商中的渗透率从5%提升至18%;龙芯中科推出支持国产指令集的AI加速卡,在政务云领域替代寒武纪份额;华为昇腾910B通过“算力租赁”模式变相进入市场,对寒武纪的政府订单构成威胁。

自2016年3月成立以来,寒武纪先后推出了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1A、寒武纪 1H、寒武纪1M系列智能处理器;以及基于思元100、思元270、思元290芯片和思元370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以及基于思元220芯片的边缘智能加速卡等。

作为营收主力的云端产品线,目前供货最先进的云端智能芯片是2022年3月21日寒武纪发布的训练加速卡MLU370-X8,属于其第三代云端产品,采用7nm制程工艺,并集成390亿个晶体管,最大算力高达256TOPS。

但寒武纪的技术绝不会只有如此,寒武纪的云端产品线还有有思元590,单卡算力200TOPS+,集群跑起来能顶半个机房,但产能在当前是一个问题,更不必说更先进的690。据相关测评,按照最近的性能测试,思元690性能是英伟达H100的85%,是目前国产AI芯片的天花板。

有技术,但想要持续对标英伟达,寒武纪还要面对一些差距 。

其一,是生态。与英伟达的GPU相比,寒武纪的AI芯片属于ASIC类别,比GPU高效,但没有GPU应用广。

英伟达能够迎头赶上这一轮AI浪潮,其中一个关键就是通过CUDA实现了软硬件的生态。这是英伟达于 2006 年推出的一个平行计算平台和应用编程接口 API 模型,可以让已经积累的数百万开发者更快加速大模型的训练。其实,寒武纪等AI芯片厂商也把 CUDA 作为标杆。

寒武纪在2017年建立了训练推理一体化的 AI 计算平台Neuware,用于加快用户端到端业务落地的速度,减少模型训练研发到模型部署之间的繁琐流程。不过,一个新的平台尚未成熟,距离生态建设还有点遥远。

此外,为助力生态建设,寒武纪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三叶虫创投,在截至2024年底,已经投了22个项目,累计投出超2亿元资金。

其二,是战略。和久经沙场的英伟达相比,寒武纪在战略上的步伐有些迟缓。尽管风口已至,但寒武纪的产品线却不能第一时间跟进,寒武纪思元590,比华为昇腾910B晚半年,比英伟达H200晚一年。2022年底的大模型风口,寒武纪在2024年才开始放量。

如今的市场环境,不只是寒武纪的拐点,也是众多国产AI芯片的机遇。在国产GPU赛道,摩尔线程、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几家独角兽跃跃欲试。有消息称,华为已经研发昇腾910C AI芯片的继任者——昇腾920,并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发布,据悉该算力表现不仅远超H20,甚至可媲美英伟达面向全球市场的H100芯片。

在8年前,华为还作为寒武纪的NPU芯片客户,贡献大部分营收。现在,去华为化的寒武纪还要迎接华为的正面狙击。

如今的寒武纪开始盈利,市场对其的估值也要换一种方式。2850亿,是寒武纪巅峰的开始,还是仅仅是波折中的一个峰值而已?至少目前来看,寒武纪的提前“爆发”,也让市场看到了国产AI芯片发展的未来。

猎云网APP阅读全文

体验更加

猎云网

微信扫码关注猎云网

  1. 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 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lieyunjingxuan )字样;
  3. 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4. 联系猎云,请加微信号:jinjilei
猜你喜欢
长按图片可以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