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晴然
郑小明加入Facebook逾三年,现任Facebook高级工程师。他是中科大走出来的高材生,爱理科爱计算机还梦想成为科学家。他像众多中国式好学生 一样按部就班,从本科到博士,从中国到美国,再到一份体面的工程师工作。从外形上看,这个阳光的大男孩带着眼镜、中规中矩的发型和衣着;除了一看就知道 ‘练过’的运动型体格之外,他的形象我想象中的国产IT男、工程师没有什么差别。
南加大期间的郑小明是中国学生会会长;在那所每年会迎来逾一千名中国学生的大学里,Facebook就是他联络各种学生活动的必要工具。他曾经 组织近百名中国留学生为08年奥运圣火在旧金山的传递保驾护航。不无自豪地,他笑着承认自己的母校是美国有名的Party School (派对学校)。在郑小明看来,‘social’(社交)很必须;也难怪,后来他终于走进了这个关于‘social’的神话里。
考进Facebook不靠标准答案
跟所有勤奋的孩子一样,郑小明为了面试Facebook事先准备了很多技术问题。可是最令他感到幸运的却是,面试第二轮的时候竟遇到了一个他从 没听过的问题。他临场想出的解法推翻了面试官心中的标准答案,给出的算法让速度提高了一个量级从n^2到n*log(n),同时他还证明了自己算法的不可 超越性,这让曾经面试过百逾位优秀候选者的考官大为震动。
在应聘者身上,Facebook最看重的特质是这个人是否smart to follow。考官在面试过程中会‘跳跃性’地引出一个又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尤其是针对面试者不熟悉的领域,目的就是观察他们对新事物的快速反应能力 和思考能力。最终,帮助郑小明折服Facebook的并不是多年的知识堆砌,而是源于积累的智慧以及瞬间的灵感闪现。创新驱动的Facebook要找的就 是这样一群有积累且smart到骨髓里的人,他们找到了郑小明,也找到了很多这样具有Facebook基因的人;在这个黑客气氛浓厚的社交帝国,工程师就 是Facebook最宝贵的财产。要知道,Facebook的工程师里有近20%来自中国;他们是应试教育的产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于中式教育和中国 优等生的创新力,我们有理由多一点自信。
挑剔的Zuck
Facebook里有个Zuck(内部对扎克伯格的称呼),他除了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百亿富翁、科技界最受欢迎的CEO,更是Facebook最 为严苛的用户。都说用户是上帝,如果这个上帝再跟老板身份重叠,那么员工的卖力就变得极其理所当然。郑小明告诉我,Zuck对Facebook使用最多; 他根本不用email,就用Facebook message。他的数据量特别大,经常是别人都测不出问题,可他那里却总能发现问题;“我们都纳闷儿,他怎么老能挑出问题”。
1
|
Zuck的专注和挑剔是Facebook里面人尽皆知的;任何和前台用户相关 的产品,他都必须亲自审查,亲自点头才可以。去年推出的Web上Message的新版本上线之前,Zuck给了郑小明写了几百条建议;他需要一条一条做到 让Zuck满意为止。如此挑剔的Zuck当然让郑小明和任何其他Facebook员工都不敢含糊,“我们对产品的严苛是精确到每个像素 的”,Facebook的UI所以十分了得。另外,你可能很难想象,Facebook的CEO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而是纯开放性地跟大家一起办公(见附 图);他可能永远不会真的远离程序员这个身份,他的黑客精神也会一直与大家同在。
用Demo说话
在Facebook企划一件事的时候,郑小明不用嘴说也不用笔写,而是直接把demo做出来供大家试用并评判。‘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实现’,这就 是Facebook里的行事风格。不同意设计师的原本产品构想是常有的事情,一个晚上的时间,郑小明就能把契合自己想法的产品demo做出来。“有时候, 做demo的过程也是推翻自己的过程”,但这也是一种解。Facebook是绝对的结果至上;想法再好,要能够实现才算数;产品好不好也是待用户体验过了 才有定论。所以,在Facebook,不基于Demo的讨论没有意义。
郑小明还介绍,每个月有一个晚上,Facebook有个固定的活动叫Hackathon(黑客+马拉松的组合字 Hack + Marathon),主旨即鼓励大家按自己想法去做任何可以改善Facebook的地方。像去年的Timeline和07年的Facebook chat都是Hackathon的产物。“这个平台很好,鼓励每个人贡献力量;你的demo大家都会来看、来用并提出意见”。
工程师累并快乐着
作为一名Facebook工程师,郑小明不仅需要实现产品设计,还需要为设计本身出谋献策。他说,在Facebook的观念里,任何产品在设计 阶段都不可能被考虑周全,尤其是Facebook这样一个承载超10亿用户的平台。工程师在实现它的时候,有绝佳的机会优化产品的设计;工程师的主观能动 性也因此和最终产品的人性化与否直接相关。去年下半年刚启用的Facebook Message新式并排界面以及优化后的message搜索都出自郑小明之手,他既参与了产品设计也落实了产品实现。“其实每个项目都有两三位设计师,三 四位工程师和一名UI工程师,但是Facebook给工程师的权利很大,我们队设计有什么建议可以直接按自己想法把它做出来,然后跟大家讨论”。当然,权 利很大也意味着责任很大,但是郑晓明乐此不疲。他说,在很多公司,工程师的角色就是去实现某个产品设计,完全不用担心所谓的“产品感觉”,那都是设计师和 产品经理的事情;但在Facebook,“产品感觉”也是工程师份内的事,这是郑小明最欣赏Facebook的地方。
另外,Facebook工程师的权利还体现在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做什么项目。每6个月就有一个Hackamonth:工程师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一个新的团队,尝试一些新的领域;如果喜欢可以留下来长期做,不喜欢也可以回到原来的团队。
Facebook不再年轻?
有人说,Facebook不再酷了,不再被年轻人所追捧。当我问郑小明如何看待这样质疑的声音,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Facebook现在的 平均使用年龄在40岁,我们越来越倾向于把它看成是一个社会大众普遍需要的关系管理体系‘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ystem’”。像Linkedin,Instagram和Tumblr这些专注度更强的社交网络也极具价值,人们会长期需要这些更为细化的社交信息, 但它们更像枝叶,而Facebook却是主干:家人,朋友,同事,认识的人,想认识的人、甚至是想回避的人,Facebook是你最完整的的关系图。
今天的Facebook‘成熟’了,它已经将‘社交’变为一种生态。越来越多类似于Instagram的新生代社交网络得以加入到这个创新生态 中,本来就说明Facebook的成功。Facebook现在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现在和未来,Facebook会通过已经掌握的数据信息,根据不同 人群的偏好和需求衍生出一些独立的App出来。郑小明相信,Facebook肯定会创造出一些应景的产品再次打动年轻人。而且在他看来,Facebook 有太多的价值还有待挖掘,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来源:搜狐IT